360 likes | 468 Views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主讲: 董胜利. 总 学 时: 65 学时 ( 考试课) 授课班级: Z06 - 1 , 2 , 3, 4 时 间: 1 - 14 周.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 1.2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3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重点内容: 1. 公路发展规划 2. 公路分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第 1 章 绪论. 1.1 交通 运输网络的构成. 交通运输业(产业之一). 交通运输网(构成). 公路运输(方式之一,网).
E N D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主讲:董胜利 总 学 时:65学时 ( 考试课) 授课班级:Z06-1,2,3, 4 时 间:1-14周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 1.2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3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重点内容:1. 公路发展规划 2. 公路分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第1章 绪论 1.1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 • 交通运输业(产业之一) • 交通运输网(构成) • 公路运输(方式之一,网)
1.1.1 国家的综合运输系统(网)的构成: (现代交通组成) • 五种运输方式 • 铁路运输:适用于远程的大宗货物及人流运输。 • 公路运输:适于人流及货物的各种运距的小批量运输 • 水 运:通航地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 • 航空运输:适于快速运送旅客及贵重紧急商品、货物 • 管道运输:运送液体、气体和粉状货物的专用方式
1.1.2 道路运输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铁路运输:运输量大;迅速; • 但需转运;装卸费用较高;属线性运输 • 高速铁路:轮轨 磁悬浮 •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直达,迅速; • 属于平面服务; • 可实现库—库运输,减少中转费用;终端运输 • 单车运量小。 • 高速公路 集装箱运输 • 水 运:耗能省、运输成本低;但受自然因素制约大 • 方式:内河 海洋(近海、 远洋) •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费用最高;舒适 • 管道运输:专业性强(专用);连续性强, • 运输成本低、损耗少。
1.2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2.1 道路发展史 • 古代:公元前2000年前,有了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驰道,颁布“车同轨”法令 • 近代:本世纪初(1902年)汽车输入我国。 • 从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 • 到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1万公里。 •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197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88万公里 (第一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199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万公里,并实现了县县通公路,97%的乡及78%的行政村通了汽车。 • 1999年底公路总里程达133.6万公里。 • 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67.98万公里 (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国家统计局2002年2月6日发布): • 到2000年12月31日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67.98万公里。 • 98%的乡镇和89%的行政村通了公路。(不通公路的乡镇460个,不通公路的村有7.4万个) • 除港、澳、台地区外,到200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3.0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99万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25.07万公里。 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81%,比上年末提高0.23个百分点,比“九五”期末提高1.5个百分点。 通公路的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94.3%,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比“九五”期末提高4.8个百分点。全国还有75个乡镇和38426个行政村不通公路。 • 197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88万公里 (第一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199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万公里,并实现了县县通公路,97%的乡及78%的行政村通了汽车。 • 1999年底公路总里程达133.6万公里。 • 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67.98万公里 (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200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5.8万公里。 • 2003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81万公里。 • 2004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5.6万公里。 • 200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3.05万公里,全国县道、乡道里程达到147.57万公里。总里程达340.6万公里(交通部发布《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197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88万公里 (第一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199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万公里,并实现了县县通公路,97%的乡及78%的行政村通了汽车。 • 1999年底公路总里程达133.6万公里。 • 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67.98万公里 (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 • 200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5.8万公里。 • 2003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81万公里。 • 2004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5.6万公里。 • 200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3.05万公里,全国县道、乡道里程达到147.57万公里。总里程达340.6万公里(交通部发布《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 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48万公里
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 1990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到2000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 • 到2001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万公里,超过加拿大(1.9万公里)、仅次于美国(8.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 2002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52万公里, • 2003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97万公里, • 2004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42万公里,新增4400公里。 • 2005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 • 2006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4万公里。
公路桥梁、隧道建设情况: • 交通部《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 2005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33.66万座、1474.75万延米 • 全国公路隧道达2889处、152.70万延米 • 全国公路渡口有502处,其中机动渡口409处。
1.2.2 道路现状评价 • 1.公路数量少,通达深度不够 • (1)公路通车总里程少 • 目前通车里程达38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印度和巴西分别为631万km、332万km和198万公里,日本为140万公里。 • 高速公路总量也明显偏少。 • 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高速公路里程已达8.8万公里和1.9万公里,法国国土仅为中国的十七分之一,高速公路里程已达9000公里;日本国土很小,而高速公路已达近7000公里。 • 高速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偏低。 • 中国仅为0.82%,而发达国家已达1.5%左右,如加拿大为1.88%,德国已达1.72%,美国为1.37%,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高速公路发展也很快。
《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二〇〇五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 高速公路41005公里 一级公路38381公里 二级公路246442公里 总里程193万公里 三级公路344671公里 四级公路921293公里 等外公路338752公里 (2)公路密度低 • 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里程数。 • 美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67公里,英国为160公里,法国为147公里,日本为303公里,印度为61公里,而我国只有21.1km。 •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2)公路密度低 • 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里程数。 • 美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67公里,英国为160公里,法国为147公里,日本为303公里,印度为61公里,而我国只有21.1km。 •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 在通车里程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2.5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6.9% , •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59.1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5% ,还有达不到技术标准的等外公路36.7万公里,占17.5%左右。 •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5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8%。无路面里程93.6万公里,占48% 。
3.发展不平衡。 • 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到2000年底全国有353个乡(0.8%),6.9万个村(9.2%)不通公路。2005年底全国仍有75个乡(0.2%),38426个村(5.7%)不通公路。 • 公路密度各省市差距大。上海95.4km,天津85.1km,北京81.0km,海南61km,广东58km,江苏56.6km。10km以下的省有5个,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省13.8km,排位倒数六。 • 4.通行能力低。 • 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 • 5.服务水平低。 • 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1.2.3 发展规划 • 1.发展方向 • (1)提高等级与加大密度并举。 • 新建公路,沟通断头路。 • 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网建设 • (2)运输工具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大型车、小型车发展,控制中型车 • (3)运输服务向高效优质发展。 • (4)管理信息化发展。
2.发展规划 • (1)“三主一支持”规划(交通部1990年制订) • 从“八五”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三主一支持”交通长远规划。 • 公路主骨架即国道主干线系统,总里程约3.5万公里,由五纵七横12条路线组成(表1.2.1)。 • (2)“十五”及2020年公路发展战略目标 • 1990~2020年,总长3.5万公里国道主干线公路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 在2005年前重点支持建设同江~三亚、北京~珠海、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等两纵两横的主干线和北京~沈阳、北京~上海、重庆~北海等三个重要路段。这个目标建筑里程约1.85万公里。 • 2020年全面建成“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网。
“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示意图 “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示意图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3)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 2005年1月交通部发布了经过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 《规划》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 • 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可以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大约为8.5万公里。 • 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将连接所有现状人口在20万以上的319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以及港澳台。这个网络能够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 • 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 • 首都放射线: • 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 南北纵向线: • 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 东西横向线: • 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 地区环线、联络线: • 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省道干线道路网的建设 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规划修建省级干线网。 我国公路网管理层次: • 国道:G102,G222,G301 • 省道:S105 • 县道:X101 • 乡道 • 村道 国道网分类: 首都放射线:编号1 南北纵线: 编号2 东西横线: 编号3
黑龙江省省级公路网主骨架布局(“十五”规划)黑龙江省省级公路网主骨架布局(“十五”规划) • 黑龙江省公路网主骨架,简称“OK”型主骨架。高速公路主骨架公路网。 • 主要构成:国道主干线、国道、省会中心城市哈尔滨通往3城(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岸(绥芬河、黑河、同江、东宁)以及连接其它区域中心城市(绥化、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的环线公路。
漠河 黑龙江省“OK”型公路主骨架示意图 加格达奇 黑河 抚远 同江 伊春 齐齐哈尔 佳木斯 大庆 哈尔滨 绥芬河 牡丹江
黑龙江省省级公路网总体规划 • “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 规划建设总里程94256公里,投资1415亿元。 • 构建“三射四横六纵”公路网。 • “三射”即哈尔滨至同江、哈尔滨至黑河、哈尔滨至五常省界。 • “四横”即绥芬河至甘南省界、饶河至讷河省界、前峰农场至嫩江省界、抚远至加格达奇。 • “六纵”即抚远至当壁镇、同江至东宁省界、名山至杏山省界、嘉荫至双城省界、黑河至肇源省界、漠河至泰来省界。 • 形成现代道路运输网络:省(国)际运输网,逐步将运输半径由600公里向1000公里延伸;省内干线运输网,努力形成600公里范围内6小时到达的快速运输网络,农村运输网,村村通车率达到100%。
黑龙江省“三射四横六纵”路网规划示意图 漠河 加格达奇 黑河 抚远 同江 伊春 齐齐哈尔 佳木斯 大庆 哈尔滨 绥芬河 牡丹江 嫩江 讷河 甘南 饶河
1.3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 1.3.1 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 • 1.公路分级 • 交通部2004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01-2003 (现行)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 划分等级目的:按需求建设公路 • 依据:功能 • 适应的交通量(预测交通量) • 各级公路的功能划分: (三级) • 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 • 其他干线公路 • 集散公路: (连接) • 地方公路: (连接) 《标准》沿革: 1956年草案 1972年版(1) 1981年版(2) 1988年版(3) 1997年版(4) 2003年版(5)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 高速公路分为三个等级: • (1)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 (2)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 (3)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 功能: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干线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 •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0~30000辆; •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 功能:一级公路是连接高速公路或是某些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开发区经济带及人烟稀少地区的干线公路。 • (1)干线功能,部分控制出入; • (2)连接线,可以采用平交、距离不长。 • 一级公路强调必须分向、分车道行驶,《标准》规定一级公路一般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当受特殊条件限制时,必须设置分隔设施,不允许用画线代替。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 功能:二级公路为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公路。在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 •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 功能:为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 功能:为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定义: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定义: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 公路技术标准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必须遵守。 • 各级公路的具体标准是由各项技术指标来体现的。 •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 • 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2.公路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
3.公路等级的选用 • 确定一条公路的等级,应首先确定该公路的功能(干线公路或集散公路),然后根据预测交通量初拟公路等级,再确定具体技术指标。 • (1)基本原则 • ①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 ②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但不同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间的衔接应协调,过渡应顺适。 • ③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宜选用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宜选用一级公路。 • ④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2)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 • ①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②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 ③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3)设计路段长度 • 对于一条比较长的公路可以根据沿途情况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变化,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 按不同设计速度设计的路段长度不亦太短。 • 高速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5km;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0km。不同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间必须设置过渡段。 (4)关于分期修建: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路段不得横向分幅分期修建。
1.3.2 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 城市道路分类: •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 1.快速路 • 快速路为城市中大交通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行车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在进出口较多时,宜在两侧另建辅道。
2.主干路 •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力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宣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 3.次干路 •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 4.支路 • 支路为次于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城市道路分级: •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 •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 • 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 • 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