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592 Views
自閉症特質及處遇. 2014.03.12 資源班陳思穎. 自閉症定義及特質. 根據身心 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 辦法 (102 年 9 月 2 日發佈 ) : 第 12 條: 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 溝通、 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 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 困難者。 前項所定自閉症,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 、顯著 社會互動 及 溝通困難 。 二 、表現出 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 。. 自閉症定義及特質.
E N D
自閉症特質及處遇 2014.03.12 資源班陳思穎
自閉症定義及特質 • 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102年9月2日發佈): 第12條: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自閉症,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 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致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 困難者。 前項所定自閉症,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顯著社會互動及溝通困難。 二、表現出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
自閉症定義及特質 •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DSM-V, 2013年4月)最新版對自閉症的診斷標準: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DSM-V, 2013年4月)最新版對自閉症的診斷標準:
自閉症鑑定與評量 1.經過醫院評估,領有自閉症的診斷證明 2.校內三階段鑑定標準: • 第一階段:自閉症兒童行為檢核表 • 第二階段:自閉症兒童訪談表 • 第三階段:自閉症兒童觀察紀錄表 • 註:若已持有醫院證明,則三階段免進行
亞斯伯格症的特質: • 亞斯柏格症兒童和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差異性很小,臨床上以無顯著的語言或認知發展障礙,但具有類似自閉症的社交互動和有限、固定、重覆的興趣和活動方面的障礙。一般言,亞斯伯格症的特徵包括: (1)缺乏同理心 (2)幼稚、不適當、單向的社會互動、缺乏建立友誼的能力,因此造成 社會孤立 (3)學究式單調的說話 (4)對有限的某些主題以機械記憶的方式強烈吸收,如天氣、電視臺的 事情、火車時刻表、或地圖等,但卻少有理解,反映出自我傾向 (5)非語文溝通能力不佳 (6)笨拙且協調不良的動作和奇怪的姿勢。無顯著的語言或認知發展遲 緩或障礙是亞斯伯格症和自閉症間主要的不同處。 • 因此,有些亞斯柏格症兒童,也常被誤認為是自閉症,但其和自閉症之間仍存在著差異性,以下提供了幾點比較:
班級輔導 • 教師宜採接納、關心、支持的正向態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對班級進行特教宣導:建立一個接納的教學環境,讓同學瞭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學生的身心特質,避免同學嘲弄或排斥,協助並鼓勵同學們和自閉症兒童建立朋友關係,如學伴制。 • 使用清礎,明白的語言和視覺提示說明(圖表、關係圖、文字),明確說明,教導和規範可接受的行為和不被接受的行為。
班級輔導 • 針對可能誘發學生情緒/行為問題的原因,預做預防策略以避免學生調適上的困難而產生困惑、焦慮或行為問題。 • 利用學生的特質和能力或學習優勢、偏好或興趣進行教學或延伸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參與和同儕的接納和肯定。 • 提供可以放鬆的機會、地點和活動,如教室內或其他處室。教導學生碰到挫折或問題時尋求協助的表達方法,並適時表達(教師也要注意或主動問學生),得到教師同意後,可到適當地點做其他事先允許的活動。
班級輔導 • 提供機會讓自閉症兒童可以和有適當社會行為的人做有意義的接觸,機會包括:安排參與分享的學習、在教室外安排同儕一起活動、安排多位同儕避免只依賴某一位同儕、安排同儕個別指導、安排高年級的同學協助、安排放學後的課外活動等。 • 學校身心障礙團隊共同和家長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除了學習和行為目標外,也要考慮必要的評量方式調整。 • 學生若有服用藥物,請和家長聯絡,知道藥物是針對什麼問題、服用時間、藥效持續時間、及可能的副作用。並觀察學生服藥前和服藥後的行為改變,以作為是否繼續服用、增減劑量、或改變用藥的參考。
一般教學處遇 (一)利用視覺協助方法和策略 許多自閉症學生複雜的語文理解、抽象思考、社會認知、溝通、和注意等方面卻有困難。圖畫和書寫的線索通常能夠幫助自閉症學生學習、溝通和發展自我控制。視覺協助和符號的範圍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其分佈從實物或情境、模擬、彩色照片、彩色圖片、黑白圖片、圖案、到圖畫符號和書寫語言等。視覺協助能用來(1)組織學生活動,如日課表、活動檢核、日曆等;(2)提供指令或教學,如班級作業、特定工作或活動的指導卡、新訊息的圖片和文字教學;(3)協助學生了解環境組織,如物體、容器、標誌、圖表等的命名;(4)提示適當行為,如班規;(5)教導社會技能,如用圖畫社會故事說明社會情境;(6)教導自我控制,如用圖片提供適當行為的暗示。
一般教學處遇 (二)教學活動:提供多樣、適當的發展和功能性活動、經驗、和教材讓學生能夠參與有意義的學習。 1.教學活動應: (1)增加反應機會;(2)吸引人和有趣的;(3)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4)先注重基礎技能,再學習較複雜技能; (5)提供多重機會練習個別化教育計畫中的技能; (6)儘量將活動融入不同場所(家、學校、社區)中持續性和例行性的活動中。 2.活動應依據學生個別需求和要教的技能,而採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如一對一教學、小團體教學、學生主動互動、教師引導互動、遊戲、及同儕介入教學等。 3.當方案採用多種不同方法時,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目標和教學方法應彼此相容和互補。 4.教學活動應對不同年齡、能力、和學習風格的學生做適當調整。 5.每日的教學應符合學生個別的溝通需求。
一般教學處遇 (三)嚴重問題行為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和功能性行為評量處理嚴重問題行為。 1.方案提供完整學校行為系統,包括: (1)在所有教學場所中適當行為的明確期望; (2)用回應方法處理行為; (3)建立危機處理的策略; (4)提供教師和職員行為處理策略的訓練。 2.對持續性問題行為採取功能性行為評量並據此擬定介入計畫。 3.採用多元的(直接觀察、功能性分析、量表和晤談)功能性行為評量。 4.功能性行為評量確認影響問題行為的立即的(如要求某一工作)和稍遠(如不良的睡眠習慣)的因素。 5.功能性行為評量可確認問題行為的一項或多項功能。 6.採取環境調整以預防或降低問題行為的發生。 7.行為處理應包括替代性和適當技能的教學(如溝通、社會或自我調整技能)。 8.處理行為應採正面的支持和策略。 9.行為處理計畫專注長期結果(如交新朋友、參與課外活動)。
其他問題的處理策略 1.語言問題:說出不相關的評論、打斷別人說話、談論同一主題和強迫他人談論、難以理解複雜語言、遵循指令、和理解具多種意義的文字內容。處理策略:利用四格漫畫教導與特定問題相關的談話技巧、教導適當的公開評論、教導學生有困惑時尋求協助、教導小團體情境的談話技巧、教導有關談話時輪流/何時回答/打斷/或改變主題的規則和線索、將談話錄音或錄影、解釋曖昧和有雙重意義的字句、鼓勵學生不懂時會要求重複/簡化或寫下教學內容、教學時適度停止並看學生是否了解、口語問題的數目在學生可處理的程度、觀看錄影帶以發現學生非語文的表達及其意義。
其他問題的處理策略 2.固著性問題的處理:對將要發生的改變儘可能讓學生有準備、用圖片/課表/和社會故事指出即將發生的改變。 3.社會互動的問題:難以了解社會互動的規則、可能很幼稚、理解表面語意、難以理解別人情緒、缺乏變通、保持社會距離問題、難以理解「未寫出的規則」及一旦學得後可能僵硬的應用、缺乏察覺個人空間。處理策略:提供明確的行為期待和規則、明確教導社會行為規則、藉由社會故事/示範和角色扮演教導學生如何社會互動、教同儕對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問題如何適當回應、運用同儕作為線索指出如何去做、鼓勵合作遊戲、在下課和午休時提供必要的督導和支持、在非結構的時間運用友伴系統協助自閉症學生、教導學生如何開始/維持/結束遊戲、教導彈性/合作和分享、教導學生如何監控自己的行為、建立社會技巧團體提供特定技巧直接教學的機會並讚賞實際的行為表現、教導放鬆技巧並提供場所放鬆、示範和練習適當的個人空間。
其他問題的處理策略 4.有限興趣的處理策略:限制固執的討論和問問題、建立明確的班級期望但也提供學生機會追求自己的興趣、將學生的興趣融入和擴充到教學活動中。 5.專注的問題:經常離開活動、分心、可能沒有組織、難以維持注意力。 處理策略:教師提供經常性的回饋和引導、將作業分成小部份、利用視覺組織物/語意圖/大綱、提供限時工作時段、減少家庭作業、安排前排座位、運用非語文線索要求注意。 6.缺乏組織技巧的處理策略:使用個人課表和行事曆、作業清單、幫助學生使用「要做」清單和檢核表、將圖卡放置於個人置物櫃/箱中提示作業。
其他問題的處理策略 7.動作協調問題的處理策略:安排健身活動而非競賽活動、減少書寫的長度或提供較長時間讓學生做作業、提供較長考試時間、用電腦替代書寫作業。 8.學業問題:平均或平均以上的智能、回憶事實能力良好、解決問題/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難、認字和閱讀較早但難以理解、可能算數不錯但應用題不好。處理策略:不要因為學生能重述提到的事情就假設他已理解、在說明新的概念或抽象事情時儘可能具體些、儘可能運用活動方式教學、運用圖表組織如語意圖、工作分為細小步驟或以其他方式呈現、提供直接教學和示範、必要的實例演示、利用大綱幫助學生記重點和組織分類相關資料、避免語文超載、注重學生優勢、不要假設學生已理解他能讀的,要檢查他是否瞭解、提供額外的教學和利用視覺支持方法。
其他問題的處理策略 9.情緒弱點/問題:可能在因應學校社交和情緒要求方面有問題、由於缺乏彈性容易有壓力、容易焦慮、常有低自尊、可能難以容忍錯誤、容易憂鬱、可能會有生氣和暴怒。處理策略:提供正向讚賞和告訴學生所做對的事、教學生如何尋求協助、教學生因應困境和處理壓力的方法如鬆弛策略、運用演練、提供選擇的經驗、幫助學生理解自己行為和其他人的反應、教育其他學生、運用同儕支持如友伴系統和同儕支持網絡。 10.感官敏感問題:最常對聲音、接觸敏感、但也可能對味道、照明亮度、顏色、氣味敏感;噪音敏感如突然、未預期的聲音如電話聲和警報聲;持續的高頻噪音;困惑、複雜或購物中心的多重聲音等。處理策略:知道學生能接受的正常、過多或過少的聽覺和視覺輸入;將刺激維持在學生可接受的程度;儘可能避免會導至不安的聲音;用音樂掩蓋某些聲音;減少背景噪音;如果噪音或反應太強烈可使用耳塞;教導和示範鬆弛技巧以轉變和降低焦慮;提供安靜角落和機會;安排沒有困擾學生感覺刺激的獨立工作區。
補充:和家長溝通學生的特殊問題 1.陳述問題前,請先觀察與輔導一段時間,並進行記錄,例如一節課轉頭/說話/玩物品幾次。 2.先讚美孩子的優點,因為老師們也是家長,沒有人喜歡一接到電話聽到的就是負面消息。 3.客觀陳述問題:用相較的方式,例如班上的小朋友是………而該位小朋友的反應或行為是…………,儘量不要直接就點出症狀名稱(如過動) 3.一定要以「希望孩子能獲得幫助」的角度鼓勵就醫評估,知道問題才能幫他申請需要的教育資源
參考資料 1.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102年9月2日) 2.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DSM-V, 2013年4月) 3.羅湘敏(2001)。認識自閉症。收於屏東縣教育局 主編。認識身心障礙學生: 教師篇(頁71-78)。 屏東:屏東縣教育局。 4.陳穎的特教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