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1.6k Views
脂环化合物的命名; 环烷烃的典型构象和稳定性的关系; 环己烷的构象及其表示方法; 熟悉 环烷烃的特性反应; 了解环的张力学说。. 桥环和螺环化合物的命名;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脂环烃是具有脂肪族烃类(开链烃)性质的环烃,分子都中含有三个以上碳原子连成的碳环;. 环内两个相邻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环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环己烷. 1,3- 环戊二烯. 1 脂环烃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重键:. 饱和脂环烃:. 环烷烃. 不饱和脂环烃:. 环烯烃. 根据环的大小:.
E N D
脂环化合物的命名; 环烷烃的典型构象和稳定性的关系; 环己烷的构象及其表示方法; 熟悉环烷烃的特性反应; 了解环的张力学说。 桥环和螺环化合物的命名;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脂环烃是具有脂肪族烃类(开链烃)性质的环烃,分子都中含有三个以上碳原子连成的碳环;脂环烃是具有脂肪族烃类(开链烃)性质的环烃,分子都中含有三个以上碳原子连成的碳环; • 环内两个相邻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环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环己烷 1,3-环戊二烯
1 脂环烃的分类 • 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重键: • 饱和脂环烃: 环烷烃 • 不饱和脂环烃: 环烯烃 • 根据环的大小: • 小环3~4C,普通环5~7C,中环8~11C,大环>12C。 • 根据环的个数:单环烃,多环烃。
在多环体系中: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为螺环烃,两个环共用两个以上碳原子的为桥环烃。在多环体系中: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为螺环烃,两个环共用两个以上碳原子的为桥环烃。 螺原子 • 螺环烃 桥头碳原子 • 桥环烃 稠环烃 • 为了书写方便,环烃常用键线式表示。
2 环烷烃的同分异构 • 构造异构:由环的大小、侧链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而产生。 • 立体异构:环上带有两个及以上取代基时存在顺反异构。
3 系统命名 (1)单环体系 • 脂环烃的命名,是在同数目碳原子的开链烃名称前加“环”字,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写在环烷烃的名称前面。 • 碳原子编号时,应使取代基的位次尽可能最小。 • 英文名是在烃的名称前加词头cyclo-。 甲基环戊烷 methylcyclopentane
1-甲基-2-丙基环戊烷 乙基环丁烷 ethylcyclobutane 1-methyl-2-propylcyclopentane 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 1-methyl-4-(propan-2-yl)cyclohexane
分子中有不饱和碳碳键,命名时应使不饱和键上的碳编号最小。 1-甲基环戊烯 3-甲基环戊烯 1-methylcyclopentene 3-methylcyclopentene 3-甲基-1,4-环己二烯 3-methylcyclohexa-1,4-diene
(2)二环体系 • 螺环烃:两个碳环共用一个碳原子。 • 碳原子编号,从较小的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碳原子开始,通过螺原子后,再继续为较大环上碳原子编号。 • 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螺某烷或螺某烯;方括号内,小的数在前,大的数在后,用圆点隔开。 • 英文名中“螺”用词头spiro-表示。 5 1 6 4 螺[3.4]辛烷 2 spiro[3.4]octane 7 3 8
螺[4.5]-6-癸烯 spiro[4.5]dec-6-ene 10-甲基螺[4.5]-6-癸烯 螺[4.5]-1,6-癸二烯 10-methylspiro[4.5]dec-6-ene spiro[4.5]deca-1,6-diene
桥环烃:两个碳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 • 碳原子编号,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先编最长碳桥,继续编次长碳桥,最后编最短碳桥。 • 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二环某烷;方括号内,大的数在前,小的数在后。 • 英文名中二环用词头bicyclo-表示。 8 1 二环[3.2.1]辛烷 7 2 bicyclo[3.2.1]octane 5 3 6 4
二环[2.2.0]己烷 bicyclo[2.2.0]hexane 7,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 7,7-dimethylbicyclo[2.2.1]heptane
二环[4.2.0]-6-辛烯 bicyclo[4.2.0]oct-6-ene 5-甲基二环[2.2.2]-2-辛烯 5-methylbicyclo[2.2.2]oct-2-ene
4 物理性质 • 在室温和常压下,环丙烷和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到环癸烷为液体,环十一烷以上为固体。 • 环烷烃的熔点比含同数目碳原子的直链烷烃高; • 原因:环烷烃在晶格中比直链烷烃排列更紧密。 • 脂环烃均不溶于水。 • 脂环烃的密度在0.688~0.853之间。
1 和开链烃相似的反应 • 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常见的是卤代反应,反应的活性和环的大小无关。也是按自由基历程进行的。
2 脂环烃的特性反应 • 由于受到环的影响,特别是小环结构的环烷烃,具有一些开链烷烃不同的特性。 (1)催化加氢 • 环丙烷、环丁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反应,环破裂加氢生成开链烷烃,反应的活性和环的大小有关。
环戊烷要用活性更高的催化剂铂,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加氢变成开链烷烃。 • 环己烷则很难发生加氢反应。
(2)亲电加成反应 • 环丙烷在室温下可以和卤素、氢卤酸等试剂起亲电加成反应,生成开链化合物。 • 环丁烷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和卤素加成。
多环化合物中的三元环,在溴的作用下也容易开环。多环化合物中的三元环,在溴的作用下也容易开环。
环丙烷的烷基衍生物和氢卤酸加成时,符合马氏规则。 • 环戊烷以上的环烷烃,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和卤素或氢卤酸起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 在室温下环烷烃难以氧化,和一般的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等不起反应。 • 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和环丙烷衍生物。
在加热条件下和强氧化剂作用,或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可生成各种氧化产物。在加热条件下和强氧化剂作用,或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可生成各种氧化产物。 环己醇 环己酮 己二酸
环的稳定性与环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 • 环丙烷最不稳定,环丁烷次之,环戊烷比较稳定,环己烷最稳定,大环都较稳定。 1 环丙烷 • 环丙烷上的三个碳原子都是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键角应该是109º28'。 • 但环上的三个碳原子是同一平面上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碳碳键的夹角又应该是60º。
现代物理方法测定,环丙烷分子中的键角为: 105.5º 60º 114º • 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互相重叠成键时,由于它们的对称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重叠较少,形成弯键。 • 角张力:分子内部试图恢复正常键角的力。
环丙烷分子相邻碳上的碳氢键都是重叠式构象。 • 键处于交叉式构象时最稳定,当偏离交叉式时就会产生一种试图恢复交叉式构象的力。 • 扭转张力:试图恢复交叉式构象的力。
2 其他环烷烃 • 环丁烷:也存在角张力,但比环丙烷的小。 • 为了避免扭转张力,四个碳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但碳氢键仍不能达到交叉式构象,所以还存在扭转张力。
环戊烷:碳碳键的夹角为108º,接近sp3杂化轨道间夹角,角张力很小。 • 为避免扭转张力,以折叠式构象存在。 • 这种构象的张力很小,化学性质较稳定。
环己烷分子中6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碳原子之间的键角为109º28',分子中没有角张力。 椅型构象 船型构象 • 大环的碳原子在不同平面内,键角接近正常的键角,分子中没有角张力。
3 环烷烃的燃烧热与环的稳定性 • 燃烧热测定数据表明:烷烃分子每增加一个CH2,其燃烧热数值的增加基本上是一个定值658.6 kJ·mol-1。 • 环烷烃可以看作是数量不等的CH2单元连接起来的化合物。 • 但不同环烷烃中的单元CH2的燃烧热却因环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差异。
环烷烃的稳定性: • 小环,3C~4C 的环,很不稳定,容易开环发生反应。 • 张力主要为键角变化引起的较大角张力,同时存在扭转张力。 • 普通环,5C~7C的环,角张力和扭转张力都很小。 • 环戊烷,角张力很小,碳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以尽量减小扭转张力; • 环己烷,无角张力,椅型构象无扭转张力。 • 环庚烷,七元环及更大的环可能构象较多,且没有一个特别稳定的构象存在。
中环,8C~11C的环,不是平面结构,没有键角的变形。中环,8C~11C的环,不是平面结构,没有键角的变形。 • 但C—H键上的氢指向环内,不同边上的氢距离太近互相排斥,产生张力。 环癸烷 • 这种张力称为Vanderwaals张力。
大环,12C以上的环,原子在不同的平面内,键角接近正常的键角。 环二十烷 • 环内氢离得较远,键参数接近正常值,几乎没有张力。
环己烷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 在保持键角109º28'不变的情况下,能以两种不同的空间形式组成六员环,即两种极限构象。 椅型构象 船型构象
1 椅型构象 • 椅型构象中,碳原子1,2,4,5在同一个平面上,碳原子3,6分别在这个平面的上面和下面。 • 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C—H键都在交叉式位置上;非键原子之间的距离都大于Vanderwaals半径之和。 • 椅型构象为无张力环,是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
椅型构象中的C—H键可以分为两类,六个与分子的对称轴平行,称为直立键或a键;椅型构象中的C—H键可以分为两类,六个与分子的对称轴平行,称为直立键或a键; • 另外六个和直立键成109º28'的角,平伏着向环外伸展,称为平伏键或e键。 • a键和e键,都是一上一下交错排列。
椅型构象的正确书写:六条边(碳碳键)两两平行。椅型构象的正确书写:六条边(碳碳键)两两平行。 • 六个a键:垂直书写,3个向上,3个向下,交错排列。 • 六个e键:倾斜书写,3个向上,3个向下,交错排列; • 左边3个向左,右边3个向右。
转环作用:一个椅型构象的环己烷,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变成另一种椅型构象。 • 在室温下,分子的热运动就能使环己烷迅速转环。
在转环的过程中,原来的a键全都变成e键,原来的e键全都变成a键。在转环的过程中,原来的a键全都变成e键,原来的e键全都变成a键。
2 船型构象 • 船型构象中,1,2,4,5四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碳原子3,6都在这个平面的同一边。 0.183nm • 碳原子1和2及4和5,上面的C—H键都在重叠式位置上; • 碳原子3和6上相对的两个氢原子距离只有0.183nm,小于范德华半径之和0.248nm。
船型构象存在扭转张力和范德华张力。 • 张力的存在,使船型构象比椅型构象能量高,能量的差值为29.7kJ·mol-1。
椅型构象和船型构象可以通过单键旋转互相转变,而不使环破裂。椅型构象和船型构象可以通过单键旋转互相转变,而不使环破裂。 99.9% 0.1% • 常温下环己烷几乎全是椅式构象。
3 环己烷构象的势能关系 半椅型 E 扭船型 46kJ·mol-1 30kJ·mol-1 23kJ·mol-1
半椅型构象:在环己烷的各种构象中内能最高。半椅型构象:在环己烷的各种构象中内能最高。 • 其中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另一个碳原子在这个平面外; • C-C键角接近120º,产生较大的角张力; • 平面碳上的C-H键为重叠式构象,有较大的扭转张力。
扭船型构象:将船式构象扭动,使两个船头碳原子错开。扭船型构象:将船式构象扭动,使两个船头碳原子错开。 • 当所有的扭转角都达到30º时,张力减小最大,就是扭船型构象,因此内能比船型构象略低。
只能取船型构象的环己烷衍生物: • 由于较短碳桥的牵制,无法转变成椅型构象。
环己烷的最稳定的构象为椅型,在取代环己烷的分析时,主要考虑椅型构象。环己烷的最稳定的构象为椅型,在取代环己烷的分析时,主要考虑椅型构象。 1 一取代环己烷 • 甲基环己烷,甲基可以在e键的位置,也可以在a键的位置,可以通过转环作用互相转变,形成动态平衡。 5% 95%
甲基在e键时,与相邻氢原子相距较远; • 甲基在a键时,受到环同一边3,5-位上的a键氢原子的排斥,位能较高。 • a键甲基上的氢原子,和环同一边3,5-位上的a键氢原子距离,小于氢原子的范德华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