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0

第三章 存储系统

第三章 存储系统. 内容提要: 存储器概述; RAM 存储器; ROM 存储器(选择 RAM 与 ROM 芯片设计主存并实现与 CPU 的连接); 高速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 ; 虚拟存储器; 重点:多层次存储体系结构的概念; 主存设计及其与 CPU 的连接; Cache 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存储系统 3.1 存储器概述. 3.1.1 存储器的发展 一、存储器件的变化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用的是电子管触发器;

ca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存储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存储系统 • 内容提要: • 存储器概述; • RAM存储器; • ROM存储器(选择RAM与ROM芯片设计主存并实现与CPU的连接); • 高速存储器; •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虚拟存储器; • 重点:多层次存储体系结构的概念; • 主存设计及其与CPU的连接; • Cache的工作原理。

  2. 第三章 存储系统3.1 存储器概述 3.1.1 存储器的发展 一、存储器件的变化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用的是电子管触发器; • 此后经历过:汞延迟线——磁带——磁鼓——磁心(1951年始)——半导体(1968年IBM 360/85首次将其用作Cache;1971年IBM 370/145首次将其用作主存,取代了磁芯)。 • 主存的重要作用及主存器件发展史总结图表:

  3. 主存的重要作用图示 • 外设 主 • 外设 • 存 输入的数据 要输出的数据 程序 中间数据 指令 数据 控制器 运算器

  4. 主存器件发展史总结表

  5. 二、存储体系结构的发展 1、由主-辅二级结构发展到多层次存储体系结构。 2、主存由单体发展到多体交叉(并行)。 3、采用了虚拟存储技术。 3.1.2 评价存储器性能的主要指标 一、存储容量 • 能存放二进制位的总量。一般主存和辅存分别考查。 • 常以字节B(Byte)为单位(MB、GB、TB)。 • 关于W(字长):8的倍数 • 地址码的位数与主存容量的关系。

  6. 二、存取时间和存取周期 1、存取时间(Memory Access Time): 孤立地考察某一次R/W 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以TA表示。 2、存取周期(Memory Circle Time): 连续两次启动R/W 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以TM (TC 、TMC)表示。 TA 、TM的内涵: TM>TA。单位:ns 。 三、频宽(带宽)Bm:单位时间内读取的信息量。Bm=W/TM(B/s,b/s)其中 W——每次R/W 数据的宽度,一般等于Memory字长。

  7. 例:计算机A、B编址单位分别是32bit和8bit,TM均为10ns。求二者的带宽。例:计算机A、B编址单位分别是32bit和8bit,TM均为10ns。求二者的带宽。 解:4 X 108B/s; 108B/s 反映主存的数据吞吐率。 按此定义Bm也被叫做存储器的数据传输率。 四、价格:以每位价格来衡量。P=C/S • C——存储芯片价格,S——存储芯片容量(bits)。容量越大、速度越快,价格就越高。 3.1.3 存储器分类 一、按存储介质分 1、半导体存储器

  8. 利用触发器的双稳态或MOS管栅极有无电荷来表示二进制的0/1。利用触发器的双稳态或MOS管栅极有无电荷来表示二进制的0/1。 2、磁表面存储器:利用两种不同的剩磁状态表示二进制0/1。常见有磁带、磁盘两种。 3、光及磁光存储器 (1)利用激光在非磁性介质上写入和读出信息,也称第一代光存储(技术)(Optical Memory)。 (2)利用激光在磁记录介质上存储信息,也称第二代光存储(技术)(Megnetooptical Memory)。

  9. 二、按存取方式(工作方式)分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 按地址码编址,地址译码线对应唯一确定的存储单元(1位、1字节、1字……); • 按照给定地址可以随时访问(R/W)任何存储单元,且访问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 速度较快,TM为ns级。常用作Cache和主存。 2、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 也是按地址译码访问,但只能随机读取,不能随机写入。又分为MROM、PROM、EPROM和Flash ROM几类。

  10. 3、直接存取存储器DAS(Direct Access Storage) • 信息所在地址按控制字编码形式给出,然后以字符、记录形式成块存取。存取时间与信息所在物理位置有关; • 容量大,寻址较慢,便宜。 • 磁盘。 4、串行(顺序)存取存储器SAM(Serial Access Memory) • 以记录、字节形式成块、成组存取信息; • 地址以块号和块间间隔给出,要顺序找到块号,再依次存取; • 磁带。

  11. 三、按在计算机中的功能分 1、主存储器 存放计算机运行其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 由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DRAM(动态); CPU直接访问。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存放最活跃的程序块和数据; 由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或MOS型的SRAM(静态)构成; 3、辅助存储器(外存) 4、控制存储器(控存、CM) 微程序设计(控制器)的计算机中,存放解释执行机器指令的微程序。ROM。属于控制器。

  12. 3.1.4 多层次存储体系结构 一、为什么要用多层次存储体系结构 • 主存的速度总落后于CPU的需要,主存的容量总落后于软件的需要。 二、多层次存储结构系统的设计目标 • 在一定的成本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存储容量、尽可能高的存取速度及可靠性等。 • 容量、速度、和成本的矛盾。 三、多层次存储结构系统的一般形式

  13. CPU M0 CPU 寄存器 M1 Cache …… 主存 磁盘Cache 磁盘 Mn-1 磁带 光盘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 一般模式图 多层次存储器实际构成

  14. 四、多层次存储结构系统的常见形式 ——三级存储器体系结构 CPU 寄存器组 Cache 辅助硬件 主存 辅助软、硬件 辅存

  15. 1、通用寄存器(组) 速度近于CPU,少量连续计算时存放部分数据及中间结果,通过减少主存访问而提高系统速度。 2、Cache-主存层次 (1)什么是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高缓。是在CPU和主存之间的小容量快速存储器,速度与CPU相当。 依据程序运行的局部性,把主存中部分信息映射到cache中,CPU与之打交道,如此弥补了主存在速度上的不足。 (2)Cache与CPU、主存的关系(工作原理) (3)Cache的物理构成

  16. 一般为SRAM即静态RAM(Static);而主存一般为DRAM即动态RAM(Dynamic);一般为SRAM即静态RAM(Static);而主存一般为DRAM即动态RAM(Dynamic); SRAM较快,约为DRAM的3~5倍,但功耗大,集成度低,价格高。 (4)目前PC系统中一般设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L1 Cache做在CPU内部,叫内部Cache,速度最快,容量较小,常在几十KB。 L2 Cache又叫外部或片外Cache。

  17. 3、主-辅层次 (1)构成 主存和辅存。 (2)作用 解决主存容量不足的问题。 (3)虚拟存储器(Virtual Memory):虚存。 是建立在主-辅物理结构基础之上,由附加的硬件装置及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软件组成的一种存储体系。它将主存和辅存地址空间统一编址,用户在这个空间里编程,如同拥有一个容量很大的内存。

  18. 三、小结—— 多层次存储系统设计得当的话,会使用户感到拥有了Cache的速度、辅存的容量; 而且,无论Cache还是虚存对应用程序员都是透明的; Cache更是对各级程序员透明。

  19. 3.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3.2.1 SRAM存储器 一、SRAM的基本存储单元 • 又叫记忆元件、存储元,指存放一个二进制位(0/1)的电路。对SRAM而言,电路为触发器结构 • 1.六管SRAM的电路构成(教材P.73图2.2) • 2.该电路工作原理 • 设T1截止T2导通即A点高电平B点低电平表示“1”,T2截止T1导通即A点低电平B点高电平表示“0”。

  20. 2.该电路工作原理 • (1)写入:首先译码选中。 • 写“1”:在I/O线加高电位,I/O线加低电位。 • 写完成后译码线上高电位信号撤销,电路进入保持状态。 • (2)读出:首先译码选中。 • 原来存放的“0”或“1”以不同电位值传到I/O线上。读完成后和写一样进入保持状态。

  21. 二、SRAM存储器基本组成 地址线 数 据线 • 控制信号 地址 译码 驱动 I/O电路及 控制电路 存储体 阵列

  22. 1、存储体阵列:见下图,注意其中几个常用概念——(1)记忆元件(存储元)(2)存储单元(3)字线(4)位线(5)存储芯片规格。1、存储体阵列:见下图,注意其中几个常用概念——(1)记忆元件(存储元)(2)存储单元(3)字线(4)位线(5)存储芯片规格。 • 字线0 • …… • 字线1 …… • . • ….. ………….. …………. …….. • 字线m-1 • 位线0 位线1 位线2 位线 n-1 0 1 2 n-1 0 1 2 n-1 0 1 2 n-1

  23. 【练习】名词解释:存储元、存储单元、单元地址、存储体、存储容量、存储器。【练习】名词解释:存储元、存储单元、单元地址、存储体、存储容量、存储器。 • 解答: • 存储元(存储元件、记忆元件)— • 存储器的最小组成单位,用来存放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任何一个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都可用作存储元。 • 存储单元— • 将存储器中的所有存储元按相同位数分组,组内所有存储元同时进行信息写入或读出,这样的一组存储元称为一个存储单元。它是CPU访问存储器的基本单位。

  24. 解答(续): • 单元地址— • 存储器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该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 CPU通过单元地址访问相应的存储单元;用二进制表示的地址码的长度(位数),表明了能访问的存储单元的数目,称为地址空间。

  25. CPU 存储体 存储元 单元地址 00…00 00…01 . . . . . XX…XX MAR ••• ••• ••• 存储单元 ┇ ┇ ┇ 存储容量 存储器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

  26. (1)地址译码器的功能:把CPU给定的地址码翻译成能驱动指定存储单元的控制信息。(1)地址译码器的功能:把CPU给定的地址码翻译成能驱动指定存储单元的控制信息。 (n----2n) (2)简单译码器电路 (3)“驱动”的含义 (4)地址译码系统的设计——一维和二维地址译码方案及选择 例:1K X 4位RAM的地址译码方案。 A0 字线w00 字线W01 A1 字线W10 字线W11 A0 A0 A1 A1 2、地址译码驱动系统 & & & &

  27. 地址译码系统的设计例子:1K X 4位 RAM。 • 一维地址译码方案:存储体阵列的每一个存储单元由一条字线驱动。也叫单译码结构。例中用此方案共需字线条数为: • 1024条 • 二维地址译码方案:从CPU来的地址线分成两部分,分别进入X(横向)地址译码器和Y(纵向)地址译码器,由二者同时有效的字线交叉选中一个存储单元。 • 例中将1K X 4 RAM 的10条地址线中6条(A0~A5)用在横向,4条(A6~A9)用在纵向,则共产生字线条数为: • 64+16=80条 • 1K X 4 位RAM 二维地址译码的图示:

  28. 1K X 4 位RAM 二维地址译码示意图 A0 A1 A2 A3 A4 A5 0 63 X 地 址 译 码 器 0/1 I/O I/O I/O I/O 0 15 Y地址译码器 A6 A7 A8 A9

  29. 3、I/O电路 处于存储芯片的数据线和被选中的单元之间; 不同存储芯片的I/O电路具体形式可能不同,但功能类似。 4、控制电路 用于控制芯片的操作,如读写控制、片选控制、输出控制等(一般表示为R/W或WE、CS或CE、OE)。 以上四部分封装在一起成为一片SRAM。 请看教材P.74图3.3 ---- SRAM存储器结构图:

  30. 16 ⁊ ⁊ ⁊ 1 2 • • • 64 1 2 • • • 64 2 A0 A1 A5 地 址 反 相 器 X 译 码 器 驱 动 器 64X64=4096 存储矩阵 1 • • • • • • 1 •••••• 64 输出 I/O电路 输出驱动 Y译码器 输入 ••• 控制电路 A6 A7 A11 读写 片选 图3.3 SRAM存储器结构框图

  31. 三、SRAM 芯片实例——Intel 2114 • 请看教材P.76图3.5,完成下面作业: • 【作业】请从Intel 2114的逻辑结构框图说明: 1、2114芯片引脚数目 2、地址线的横向、纵向安排 3、写入与读出的控制 四、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 (RAM芯片的扩展、RAM芯片的组织、由RAM芯片构成主存) • 用较小容量的现成RAM芯片构成机器所需的大容量内存,同时完成RAM芯片与CPU的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的连接。

  32. (一)扩展方法的实例 现有2114即1K X 4SRAM芯片,要构成8K X 16位主存,应该用多少片2114?画出扩展、连接图。 • 解答: • 首先计算用多少片2114:(8K X 16)/(1K X 4)=32片 • 然后进行位扩展:把1K X 4扩成1K X 16,用16/4=4片 • 最后进行字扩展:把1KX16位扩展到8KX16位,需要1KX16位的单元共8K/1K=8个,即总共用2114为8X4=32片 • 以下分别为位扩展、字扩展图:

  33. :位扩展、并联 1K X 4扩展成1K X 16 A9 A0 A0……A9 R/W 2114(1#)CS D3 D2 D1 D0 A0……A9 R/W 2114(4#)CS D3 D2 D1 D0 D15 D12 D3 D0 R/W … … … …

  34. 字扩展:1K字—8K字,用上面位扩展得到的1KX16位单元共8K/1K=8个,即总共用2114为8X4=32片。见下图:字扩展:1K字—8K字,用上面位扩展得到的1KX16位单元共8K/1K=8个,即总共用2114为8X4=32片。见下图: A12 Y7 A11 A10 Y0 A9 A0 D15 D12 D3 D0 R/W 3/8 译 码 器 … A0……A9 R/W 1# CS D3…...D0 A0……A9 R/W 4# CS D3……D0 A0……A9 R/W29#CS D3……D0 A0……A9 R/W32#CS D3……D0 (1KX4——)1KX16——8KX16的扩展图:串联

  35. (二)补充资料:主存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 1、系统设计 • 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提出对存储器主要技术指标、功能及结构形式等的要求,如容量、字长、存储周期、总线宽度、控制方式、检纠错能力、环境温度、可靠性等要求。还要确定存储器类型和外电路形式……。 2、逻辑设计 • 按地址空间的分配选择合适的RAM、ROM芯片与CPU相连。其中还要考虑到逻辑电路的扇入/扇出系数,信号的传输与衰减,等等。 3、工艺设计 • 落实于生产。 • 问:前例RAM的扩展属于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哪一个?

  36. 五、存储器的读写周期(时序图)——P.78图3.8 目的:了解控制信号与存储器的读/写周期应该正确配合, 即,认识地址信号、控制信号与数据之间的时序关系。 • TRC • TA 地址 TCO CS TCX 数据输出 TOTD TOHA

  37. P.79【例1 】图3.9 (a)是SRAM的写入时序图。 其中R/W*是读写命令控制线,当R/W*线为低电平 时,存储器按给定地址把数据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 请指出图3.9(a)写入时序中的错误,并画出正确的 写入时序图。 地址 地址 数据 数据 CS* CS* R/W* R/W* (b) (a) 图3.9

  38. 有关的书后习题:P.125习题 • 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 (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 • (2)如果存储器由512K X 8位的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 • (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 • 解: • (1)220 X 32位即1M X 32位=4M字节 • (2)N=(1M X 32)/(512K X 8)=8(片) • (3)用A19即只需1位(最高位)作为芯片选择。

  39. 5、要求用256K X 16位SRAM芯片设计1024K X 32位的存储器。SRAM芯片有两个控制端:当CS*有效时,该片选中。当W*/R=1时执行读操作,当W*/R=0时执行写操作。(*代表该信号为低电平有效) • 解答: • 首先计算出需要1024K X 32/(256K X 16)=8片已知的SRAM芯片进行设计; • 然后进行并联设计——位扩展: • 2片256K X 16 ——256K X 32; • 最后进行串联设计——字扩展: • 4组256K X 32——1024K X 32。 • 扩展设计的总图如下:

  40. 2/4 译 码 器 A19 A18 A17 A0 Y3* Y2* Y1* Y0* … A17…A0 256KX16 1# W*/R CS* D15…D0 A17…A0 256KX16 2# W*/R CS* D15…D0 A17…A0 256KX16 7# W*/R CS* D15…D0 A17…A0 256KX16 8# W*/R CS* D15…D0 … D31 D0 WE* …

  41. 3.2.2 DRAM存储器 一、静态RAM与动态RAM • 静态RAM: • (如前所述的六管SRAM)记忆元件电路能在很低的频率乃至直流的情况下工作,在没有外界信号作用时,触发器的状态可以长久保持不变,即信息不会丢失。 • 动态RAM: • 利用MOS管栅极电容上充积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记忆元件电路中,由于有漏电阻的存在,电容上的电荷不可能长久保存,需要周期地对电容充电,以补充泄漏的电荷。这类电路是在动态的情况下工作,故名Dynamic RAM(DRAM)。

  42. 二、为什么提出动态存储单元 静态RAM主要优点: SRAM单元电路能长久保持信息,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 主要缺点: 功耗大,集成度低,价格高。 DRAM单元电路恰好克服了这种缺点。 DRAM的出现是半导体存储技术的一大进步。

  43. ①动态RAM的高位密度。 • 对静态RAM来说,一个基本存储电路要由6个管子组成,而动态RAM结构要简单得多,可以用4个或者3个管子组成一个基本存储电路,甚至用1个管子也可以。这样,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如要制造动态RAM,就可容纳更多的基本存储电路,即位密度得到显著提高。于是,如果用动态RAM来组成指定容量的存储模块,所用的器件要比用其他类型的器件大大减少。

  44. ②动态RAM的低功耗特性。 • 同样为一个基本存储电路,动态RAM的功耗要比静态RAM的低得多。具体地说,动态RAM每个基本存储电路的功耗为0.05mw。而静态RAM为0.2mw。动态RAM的低功耗特性减少了系统的功率要求,也降低了系统的价格。 ③动态RAM的价格低廉。 • 如果按“位”来计算,动态RAM比静态RAM更便宜得多。不过,动态RAM需要较多的支持电路,所以,如果要建立的存储系统容量比较小,那么,几乎谈不上什么优点。但是,在存储容量比较大时,动态RAM价格低廉的优点会很显著。

  45. 三、DRAM与SRAM构成上的异同点 芯片结构类似点:都由存储体和外围电路构成。 单元电路及外围电路的主要不同。

  46. 1、电路组成: 一只MOS晶体管T和一个电容C (作在T的源极的一侧) 。 2、工作原理 C上有电荷表示存储“1”,反之为“0” (1)保持状态 保持状态字线为低电位,T关闭,切断了C的通路,使所充电荷不能放掉。 但电容总有一定的漏电阻,见右图。 字线W T C CD D (位线) 三、DRAM记忆元件电路之一:单管DRAM 刷新的原因。

  47. (2)写入:字线的正驱动脉冲打开T。 写“1”:在D线加高电位; 写“0”:在D线加低电位。 (3)读出:字线的正驱动脉冲打开T。 原存“1”:电荷经T使D线电位升高; 原存“0”:D线电位将降低。 单管DRAM为“破坏性读出“电路。 读后立即写。 字线W T C R CD D (位线)

  48. 五、DRAM的刷新(刷新、再生—Refresh) 1、刷新的定义 在利用电容上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动态半导体存储器中,由于漏电使电容上的电荷衰减,需要定期地重新进行存储,这个过程称为刷新。 2、刷新周期 对整个DRAM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完成一次全部单元内容的刷新,否则会出现信息错误。从整个DRAM上一次刷新结束到下一次刷新完为止的时间间隔叫刷新周期。 刷新周期一般为ms级,由电容中信息可保持的时间决定。(2ms,8ms,4ms)

  49. 五、DRAM的刷新(刷新、再生—Refresh) 3、刷新过程 以行为单位,读出一行中全部单元的数据,经信号放大后同时全部写回; 行的含义; 读出时一定断开存储器的输出。 4、刷新方式(刷新的控制方式)——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和异步刷新 • 通过P.84图3.14(三种刷新方式的时间分配)了解三种刷新方式; • (例中TM=0.5µs,刷新周期为2ms,需刷新的存储矩阵为128X128)。

  50. 三种刷新方式的小结: • ( 1)第二种方式即分散方式的主要缺点; • (2)第一种与第三种方式即集中方式与异步方式的比较; • (3)刷新优先于访存,但不能打断访存周期。刷新其间不允许访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