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勞動市場與行職業分析

開南大學講座. 勞動市場與行職業分析.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人力規劃處 副處長 林至美 98 年 2 月 26 日. Part1. 勞動市場. 壹、勞動市場基本概念. 需求:提供工作,付出勞動成本. 供給:提供勞動,獲得勞動報酬. 一、勞動供需之形成. 需求面. 供給面. 家 庭. 雇 主. 期望 增加工作機會 提高勞動報酬. 期望 滿足勞動需求 降低勞動成本. 勞動市場機制. 供需達到平衡. 供 給 面 人口數量及結構 國民健康 工資率 教育發展 婚姻狀況 國民所得 區域發展及交通 就業服務 法規 ( 如勞動法規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勞動市場與行職業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開南大學講座 勞動市場與行職業分析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人力規劃處 副處長 林至美 98年2月26日

  2. Part1 勞動市場

  3. 壹、勞動市場基本概念

  4. 需求:提供工作,付出勞動成本 供給:提供勞動,獲得勞動報酬 一、勞動供需之形成 需求面 供給面 家 庭 雇 主 期望 增加工作機會 提高勞動報酬 期望 滿足勞動需求 降低勞動成本 勞動市場機制 供需達到平衡

  5. 供 給 面 人口數量及結構 國民健康 工資率 教育發展 婚姻狀況 國民所得 區域發展及交通 就業服務 法規(如勞動法規) 國際人力的移動 需 求 面 經濟成長 產品市場的供需狀況 工資率 生產技術 產業結構 國際競爭 區域發展及交通 就業服務 法規(如勞動法規) 國際人力的移動 二、勞動供給與需求的影響因素

  6. 三、政府介入勞動市場-實施相關政策 供給面政策 需求面政策 政府 干預 干預 • 人口政策 • 教育政策 • 職業訓練 • 就業服務 • 外勞 • 勞動法規 • … • 財經政策 • 產業政策 • 工資補貼 • 公共服務 • 勞動法規 … 家庭 雇主 提供工作 提供勞動 勞動市場機制 -公平、彈性、安全

  7. 四、勞動供需與市場均衡 • 勞動供給:在既定工資率之下,勞動供給者於所得與休閒之間作選擇以追求最大效用。 • 勞動需求:在既定的工資率與利率之下,廠商在勞動力與資本之間作選擇以尋求最小成本或最大利潤。 • 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決定市場均衡工資率與均衡勞動量。

  8. 五、勞動市場機制(1/2) w 勞動需求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 勞動報酬(工資) 勞動需求量與工資成反方向變動 勞動供給量與工資成同方向變動 新均衡點 就業需求↓ 如傳統產業外移, 造成勞動需求減少 原始均衡點 勞動力過剩 失業率↑ 缺工率↓ 工資↓ 原始報酬 w1 工資下降 新均衡報酬 w2 就業減少 Q2 Q1 基點 勞動供需量 Q 新均衡就業量 原始就業量

  9. 五、勞動市場機制(2/2) 勞動報酬(工資) 勞動需求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 升學機會增加或國人不願從事基層工作,造成勞動供給減少 勞動供給↓ 勞動力不足 w2 失業率↓ 缺工率↑ 工資↑ 工資上升 w1 就業減少 Q2 Q1 基點 勞動供需量 Q

  10. 六、政府推動政策干預勞動市場(1/2) 勞動報酬(工資) 勞動需求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 升學機會增加, 基層勞動供給減少 若雇主不願提升工資(w3) w2 勞動供給將更↓ 缺工↑(Q3D- Q3S) w3 w1 解決方法:協助雇主改善勞動條件、待遇 Q2 Q1 基點 勞動供需量 Q Q3S 缺工 Q3D

  11. 六、政府推動政策干預勞動市場(2/2) 勞動報酬(工資) 勞動需求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 升學機會增加,勞動供給減少 新均衡點 政府政策干預 :引進外勞 w2 工資下降 w3 引進外勞=勞動供給↑ w1 缺工↓ 就業增加 Q2 Q3 Q1 基點 勞動供需量 Q

  12. 七、政府推動政策之影響 追求目標:↑勞動市場的公平性、彈性、安全性 • 高彈性的勞動市場,有利於經濟結構與勞動人口結構的調整與創新的發揮 • 高保護的勞動市場,雖保障勞工權益,但不利企業投資,且優渥的社會福利使人民缺乏工作意願 工作+社會安全 低彈性、高保障 高彈性、高保障 德、法高保護主義 丹麥、荷蘭 兼顧彈性與安全 台灣的公營企業 勞工法令彈性 台灣民間大企業 英、美自由主義 西班牙、義大利 台灣民間中小企業 低彈性、低保障 高彈性、低保障 資料來源:「勞動市場彈性與安全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96年。

  13. 八、積極性的勞動市場政策-人力投資 • 丹麥首先提出彈性兼安全(Flexicurity )勞動市場政策,以下列三個支柱為基礎,成功地使丹麥經濟成長提高,失業下降,世界各國稱之為丹麥模式,荷蘭也仿效之。 --大量職訓 (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 --彈性勞動市場(勞動法規鬆綁、非典型工作-部分工時、勞動派遣) --適當的社會福利(失業給付) • 要兼顧就業與所得安全,必須建基在人力投資上,維護人民永續的就業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保障人民就業安全最好的辦法。 • 人力資本提升、大量職業訓練,強化就業輔導,才是保障勞工就業與所得安全最佳辦法。

  14. 九、人力資本提升與勞動供需關係圖 供 給 面 需 求 面 博 士 主管與經理人員 專業人員 高級專業及管理人力 進修 工作經驗 與 訓練 碩 士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事務工作人員 中級人力 進修 工作經驗 與 訓練 大學及專科 進修 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農林漁牧工作人員 生產作業人員 基層人力 高中職及以下

  15. 十、人力投資之特性 • 投資過程長、效益大 • 須勞動者本人願意參與 • 有時隨職場異動而流失 • 折舊與一般投資不同 • 報酬率不是唯一目標

  16. 貳、就業市場情勢分析

  17. 一、勞動力之分類 總人口 未滿15歲人口 15歲以上人口 武裝勞動力 (現役軍人) 監管人口 民間人口 勞動力 非勞動力 就業者 失業者 註:1.我國人力資源調查及其定義,係參採國際勞工組織(ILO)之規定,與世界 各主要國家(如美國)勞動力調查之定義相同。 2.人力資源調查之資料標準週,為每個月含15日之一週。

  18. 二、名詞定義(1/3) • 民間人口:15歲以上本國人口扣除武裝勞動力(現役軍人)、監管人口與失蹤人口後即為民間人口,包含勞動力與非勞動力。外籍人士、外勞及尚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之外籍配偶,非本國人口。 • 勞動力:年滿15歲可以工作之民間人口,包括就業者及失業者。 • 非勞動力:年滿15歲不屬於勞動力之民間人口,包括因就學、料理家務、高齡、身心障礙、想工作而未找工作及其他原因等而未工作亦未找工作者。

  19. 二、名詞定義(2/3) • 就業者:年滿15歲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從事有酬工作(不論時數多寡),或每週工作15 小時以上之無酬家屬工作 (2)有工作而未做之有酬工作者 (3)已受雇用領有報酬但因故未開始工作者 • 失業者:年滿15歲且同時符合下列情形者 (1)無工作 (2)隨時可以工作 (3)正在找工作或已找工作正在等待結果

  20. 二、名詞定義(3/3) • 勞動力參與率(勞參率):指勞動力占15歲以上民間人口的比率,也就是在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中有參與勞動的比率。 勞參率(%)=勞動力/15歲以上民間人口*100% • 失業率:指失業者在勞動力中所占之比率 失業率(%) = 失業者/勞動力*100% • 廣義失業率:失業者 + 怯志工作者 (失業者 +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 (勞動力+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 廣義失業率= *100%

  21.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1/7) 就業市場資訊係指有關就業市場動態及影響因素、勞動力特質、就業失業情勢、人力供需媒合過程紀錄等各種資訊。這類資料的蒐集,有助應用者判斷整個就業市場實際運用狀況。 就業市場資訊獲得之方式 1.調查統計(如勞動力、就業、失業人數) 2.實際數統計(如求職、求才人數、外勞人數) 3.推估統計(如人力供需推估人數) 就業市場資訊功能或用途:人力資源運用、教育研發、職業訓練…等不同層面之資訊。

  22.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2/7) 就業市場資訊相關重要調查或統計例舉如下︰

  23.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3/7)

  24.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4/7)

  25.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5/7) • 人力資源調查統計 • 係以家庭(家戶)為調查對象,透過抽樣調查戶內年滿15歲、自由從事經濟活動之本國籍民間人口相關基本資料,以供下列之用途: • 瞭解民間人力供應情形,如15歲以上人口數量、品質、地區分布等。 • 瞭解勞動力、就業、失業狀況,以及行業、職業、教育程度等情形,以供人力規劃、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決策之參據。 • 國際間人力資源比較。

  26.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6/7) • 人力運用調查 • 每年一次之附帶調查,為蒐集更多有關勞動力運用、移轉及就業、失業狀況等短期變動情勢,項目如: • 就業者:主要工作之每月收入、每週經常性工時、現職工作期間、去年換工作次數、獲得現職之方法、是否想換或增加額外工作…,以瞭解就業者之人力運用及工作變換情形。 • 失業者:希望找尋之職業與希望待遇、找尋工作過程中有無工作機會及未去就業原因、尋找工作期間之生活費來源…等。 • 有工作能力之非勞動力:去年找工作情形與停找工作原因、就業意願與希望待遇…,以瞭解潛在勞動力供應情形。

  27. 三、人力資源相關重要調查及統計(7/7) • 薪資與生產力統計 係以廠商(工廠)為調查對象,就工業及服務業場所人力需求面,按月蒐集各行業事業單位受雇員工人數、薪資、工時及進退狀況等資料,以明瞭整體勞動市場人力需求以及工時與薪資變動趨勢。 • 按年附帶辦理「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及「事業人力僱用狀況」等專案調查,深入瞭解各行業廠商人力需求及受雇人員異動狀況,以補按月調查之不足。

  28. 四、人口統計與推估 人口老化、少子化 註:1.本表50-96年資料係臺灣地區實際值,97年係內政部統計通報數據,98-145年係推計值。 2. 總生育率係指每一婦女平均生育數。 資料來源:1.內政部,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計,50-97年。 2.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中推計),97年8月。

  29. 五、教育統計-大專院校校數及學生人數 大專校院擴增,高等教育學生人數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教育統計」,教育部。

  30. 六、人力資源調查統計 勞參率 就業人數 失業率 (一)重要指標 1040.3 萬人

  31. (二)勞參率-按性別、年齡別分 男性勞參率↓ 女性勞參率↑ 單位:%;百分點 青少年勞參率↓ 單位:%;百分點

  32. (二)勞參率-按教育程度別分 以國中以下程度者勞參率最低 專科程度者最高 單位:%;百分點

  33. (二)勞參率-國際比較 我國勞參率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偏低 資料來源:1.2007年數據。2.各國政府統計網站。

  34. (三)就業-男、女就業趨勢 單位:千人

  35. (三)就業-行業結構 3大部門以服務業人數最多(占58%) 單位:千人;% 19大行業尚包括工業部門之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服務業部門之資訊及通訊傳播業、不動產業、支援服務業、其他服務業 。

  36. (三)就業-職業結構 各職業以專業人員成長速度最快 單位:千人;% 白領工作人員 藍領 *包含技術工、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工、非技術工及體力工等3類。 註:10大職類中之現役軍人因不屬就業者,不列在此。

  37. (三)就業-按從業身分別分 以受私人雇用者人數最多 單位:千人;%

  38. (四)失業-失業者失業原因 單位:千人;% 非自願性失業者比例約占四成 自願性失業者 非自願性失業者 非自願性失業比例 = 【 (2) + (3) 】/(1) 97年約占四成三

  39. 失業者失業型態 1.摩擦性失業:轉換或找尋工作的過程中,因就業市場資訊不足所導致的失業。 2.循環性失業:因經濟不景氣,總需求不足所導致的失業。 3.結構性失業:因經濟結構或生產技術變動太快,勞動者的技能無法跟著提升或轉換所引起的失業。 4.季節性失業:生產活動受季節性影響所導致的失業。 • 自然失業率:就長期而言,景氣循環帶來的失業情形常會消弭無蹤,社會上只留下自然失業現象。

  40. (四)失業-失業者失業週數 長期失業者通常指失業週數超過52週(1年)以上者(亦有學者認為失業6個月以上者),近期因經濟景氣不佳,失業週數有延長現象。 中高齡者失業週數最長,惟中壯齡者失業期間明顯增加 單位:週

  41. (五)尋職者找尋工作之方法 尋職者中,最常使用之方法為應徵廣告、招貼,其次為託親友師長介紹。平均每位尋職者使用1.86項方法。 單位:千人 註:尚無97年資料。

  42. (六)失業率-按年齡、教育程度別分 青年失業率高 單位:%;百分點 高學歷失業率高

  43. (六)失業率-國際比較 我國失業率較歐、美為低 但較南韓、香港、新加坡為高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統計網站。

  44. (七)非勞動力-未參與勞動之原因 單位:千人;% 怯志工作者 (失業者 +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 (勞動力+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 廣義失業率 = *100% 97年廣義失業率為5.61%,較原失業率4.14%為高。

  45. (八)非典型僱用、部分工時

  46. 七、薪資與生產力統計 (一) 薪資、生產力、勞動成本與物價之關聯 • 在自由競爭市場中,薪資報酬的高低是反映勞動供需的結果。 • 要增加薪資報酬應設法提高勞動生產力,短期人為不當干預會造成惡性循環,長期對勞工反而不利。 產品價格↑ 物價↑ 僱用勞工↓ 失業↑ 不當干預↑勞動報酬

  47. 生產力未配合上 升 單位產出勞動成本上升 產品價格上升,競爭力下降,物價上升 失 業 增 加, 所得相對下降,生活水準下降 下降 實質薪資 惡性循環 名目薪資上升 良性循環 上升 實質薪資 生產力配 合上 升 單位產出勞動成本不變或下降 產品價格上升,競爭力提昇,物價穩定或不變 就 業 增 加,所 得 提 昇,生活水準提高 (二) 薪資調升關係圖

  48. (三) 基本工資調升之衝擊 96年我國基本工資由原來的15,840元調升至17,280元。 基本工資調整影響:外勞薪資、勞健保費用↑ 此次基本工資調整,亦一併調整部分工時者之最低時薪為95元 。 多數國家均訂有基本工資規定,以保障弱勢邊際勞工之薪資所得。沒有實行基本工資之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香港。

  49. (四) 受雇員工薪資及生產力統計指標

  50. 八、缺工與外勞統計 ※外勞引進多寡應與產業缺工情形有關聯 ※產業外勞54%:傳統產業缺工,3K3班製造業外勞 社福外勞46%:以外籍看護工為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