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09 Views
食品分析简介. 化学 6 班 林琳 03088027. 引言.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生命活动能源的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组成更加关注,因此,食品被测成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食品剖析的目的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确切了解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另一方面是对食品中有害成分进行监测,如黄曲霉毒素,农药残余,多核芳烃及各类添加剂等。 对于这些成分的检测,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的应用最广。. 一 .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水分少的食品. ( 一 ) 样品的制备.
E N D
食品分析简介 化学6班 林琳 03088027
引言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生命活动能源的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组成更加关注,因此,食品被测成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食品剖析的目的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确切了解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另一方面是对食品中有害成分进行监测,如黄曲霉毒素,农药残余,多核芳烃及各类添加剂等。对于这些成分的检测,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的应用最广。
一.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水分少的食品 (一)样品的制备 为了得到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必须根据水分含量、物理性质和不破坏待测组分等要求采集试样。采集的试样还须经过粉碎、过筛、磨均、溶于溶液等步骤,进行样品制备。 . 用研磨方法混匀 水分多的新鲜食品 . 用粉碎方法混匀 . 水分少的食品 将其溶于水或用适当溶剂使其成为溶液,以溶液作为试样 液体食品
(二)样品的前处理 .. 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沉淀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 振荡浸取法 将切碎的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在振荡器中振荡提取或静止放置一段时间,过滤出溶剂后,再重复提取一次或数次,合并提取液。这种方法,对于蔬菜、水果、小麦、谷物样品以及其他生物材料样品都可应用。 2,乙醚萃取法 用乙醚萃取(也可用氯仿、石油醚、苯等)使脂溶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他水溶性化合物分离。 • (1)脂溶性酸性化合物 用碱性水溶液萃取,移入水层。 • (2)脂溶性碱性化合物 用盐酸萃取,移入水层。 • (3)脂溶性中性化合物 若中性化合物不与碱发生作用,则可用碱使脂肪皂化,用乙醚萃取,使皂化产物与不皂化产物分离(例如维生素A和D)。 用上述方法从脂肪中分离出来的各种脂溶性化合物和混合物,可根据需要用柱色谱等进一步分离纯化。
3.用乙醇将微量组分与主要组分分离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水溶性维生素、糖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生物碱等不溶于石油醚,但溶于乙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萃取。可将它们与高分子多糖类及蛋白质分离。 常用方法 (1)在水浸液中加入蛋白质沉淀剂,使每个蛋白质沉淀除去 (2)再在上层澄清液中加入等体积乙醇,沉淀多糖类。得到的是酸性、中性、碱性、两性水溶性化分物的混合物 (3)再用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柱色谱分离纯化的关键是要选用合适的填充材料,根据分析对象,可选择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离子交换剂和键合型固定相等作分离介质。 .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固相抽提柱见下表
二食用化学品分析 食用化学品分析包括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及抗氧剂等)及食品中的有害物(如霉菌、残留农药及一些致癌物质)的检测。 (一)食品中的营素养 食品中的营养素比较复杂,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及无机盐。现举维生素的例子进行说明。 维生素是调节人体各种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在强化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分类时,须按脂溶性及水溶性两大类进行区分 维生素的分析方法很多,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是:(1)用酸、碱或酶分解样品,使其中维生素游离出来;(2)用溶剂进行提取;(3)对样品进行分离提纯,去除干扰物质;(4)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1.维生素的提取及纯化 (1)脂溶性维生素的提取 首先对样品进行皂化,然后用适溶剂萃取不皂化物,进行真空浓缩,为排除干扰有时还需进行柱色谱分离。
(2)水溶性维生素的提取一般采用不同的水溶液提取,有时也需要通过柱色谱法纯化。 一些遇光、氧易破坏的维生素,全部操作应尽可能在暗处迅速进行。脂溶性维生素在皂化、萃取、浓缩过程中可加入苯三酚、抗坏血酸或充氮气以防止氧化破坏。 2.维生素的分离与检测 (1)在介绍维生素的分离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其中用到的薄层色谱法 (A)原理:薄层色谱法(TLC)是把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铺在表面光洁的薄层板上,把待分析的试样溶液点在薄层板一端的适当位置上(称点样),然后放在密闭的层析缸(展开槽)里,将点样端浸入适当的溶剂(展开剂)中,借助于薄层板上吸附剂的毛细管作用,溶剂会在载带被分离组分向前移动,这一过程称为展开,所用溶剂称为展开剂。展开时,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极性组分的吸附力不同,易被吸附的组分相对移动得慢些,而难被吸附的组分则相对移动得快一些。经过这段时间,当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后,取出薄层板,吸附能力不同的组分在薄层板上可形成彼此分离的斑点,如组分为无色物质,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显色定位。
(B)Rf及分离度 试样中各组分斑点在薄层板上的位置,通常用Rf来 表示,Rf又称为比移值,可用来衡量各组分的分离情况。定义为: Rf=d1/d2:d1: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d2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某A、B混合物Rf的测量见下图,原点为A、B试样点样的位置,A、B组分的Rf分别为Rf(A)=a/c,Rf(B)=b/c a.若Rf=0,表示斑点留在原点不动,即该组分不随展开剂移动; b.Rf=1时,表示斑点不被吸附剂保留,而随展开剂迁移到溶剂前沿 c.故Rf在0~1之间变化。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组分各有其Rf,适于分离的Rf 0.2~0.8。
2.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离和检测 对于脂溶性维生素,用硅胶薄层可以将维生素A的各种异构体分开,展开剂为石油醚;甲基庚酮(1:2),斑点在紫外灯下显黄色荧光。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在乙烷:乙酸乙酯(9:1)中展开后,用20%磷钨酸乙醇溶液显色,在70C加热20min后,斑点呈黄褐色。维生素E在硅胶薄层上用氯仿展开,喷20%的磷钨酸乙醇溶液,再用氨熏,斑点为深蓝色 脂溶性维生素的展开剂及Rf 注:展开剂S1为环己烷:乙醚=80:20;S2为环己烷:乙酸酯=75:25;S3为氯仿。
(3)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离与检测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C族维生素,菸酸及菸酸酰胺等。它们用硅胶G薄层,在苯:甲醇:丙酮:乙酸(14:4:1:1)中分离后的Rf值,见表。 水溶性维生素在硅胶层上的Rf值
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颜色,维生素B6显黄色荧光。喷以5%的碘铂酸钾水溶液,在玫瑰红色背景上,维生素B1显灰色,维生素E显黄色,菸酸酰胺为淡黄色。当薄层用0.1%的二氯醌氯亚胺醇溶液显色然后在氨蒸气中熏,维生素B6形成蓝色斑点。泛酸钙则需用0.5%的水合茚三酮喷雾后,在160℃加热才形成紫色斑点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颜色,维生素B6显黄色荧光。喷以5%的碘铂酸钾水溶液,在玫瑰红色背景上,维生素B1显灰色,维生素E显黄色,菸酸酰胺为淡黄色。当薄层用0.1%的二氯醌氯亚胺醇溶液显色然后在氨蒸气中熏,维生素B6形成蓝色斑点。泛酸钙则需用0.5%的水合茚三酮喷雾后,在160℃加热才形成紫色斑点 检测菸酰胺时,先用水进行萃取,制备浓度为2mg/ml的溶液,然后用氯仿:乙醇(65:25)在硅胶薄层上进行色谱,再用BrCN及苯胺试剂显色,得到黄色斑点,在468nm波长下测定。当菸酰胺中混有脂溶性维生素时,可先用石油醚将其萃取掉,水溶性维生素等对测定结果无影响。展开剂可用丙酮:氯仿:丁醇:25%的氨水[30:30:40:5],也可用苯:甲醇:丙醇:冰乙酸(7;20:25;5),分离后在262nm波长下测定 (二)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其品质而加入的各种物质,如色素、香料及防腐剂等。大部分添加剂为化学合成,也有天然合成,其中有的具有一定毒性或者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其他有毒物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现仅举色素的例子进行说明。
1.色素的提纯与分离 检测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必须将样品进行提纯和分离,其目的是将食品中干扰组分除去,提纯色素。(1)提纯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聚酰胺粉吸附法。聚酰胺粉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人工合成色素牢固结合,并能在很稀的溶液中吸附色素,天然色素的吸附不紧密,能被甲醇—甲酸洗脱下来。(2)常用的分离方法是色谱法及溶剂提取法等 2.色素的鉴定 色素的鉴定方法有: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极谱分析法、HPLC法及分光光度法。 关于使用色素的薄层色谱分析,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纤维素及聚酰胺,使用的展开剂有: S1:正丁醇:吡啶:5%氨水=6:6:4 S2:乙酸乙酯:甲醇:28%氨水=3:1:1 S3:异丁醇:异戊醇:吡啶:乙醇:25%氨水=15: 15: 15:20:30 S4:丙酮:水:氨水=80:27:0.5 S5:丁酮:甲醇:28%氨水=10:5:1.25 S6:丁醇:乙酸:水=4:1:5 但是,用以上方法分离常会产生拖尾现象。用C18反相薄层色谱分离,则效果较好。
(三)食品中的残留农药 1.食品中残留农药的分离提取 由于农药的种类不同,提取纯化的方法亦不相同。有机氯农药可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柱色谱分离纯化,但油脂往往除不干净;也可用蒸馏法,然后用苯或氯仿提取馏出液,可得到较纯的农药。有机磷农药的提取应在中性或酸性的条件下进行,用苯或氯仿提取,用薄层色谱法法分离纯化,先用石油醚展开剂展开,然后用正乙烷:丙酮(4:1)混合溶剂再展开,刮取相应斑点,用相同的提取剂洗脱。从水、食物中提取有机氟农药,可用 氯仿直接提取,在60℃水浴上挥去溶剂,用骨炭脱色即可。 2.红外光谱法鉴定 分离提纯后的农药,可用红外法进行鉴定,以下是几种常用农药的红外光谱特征。 (1)有机氯农药DDT为白色晶体,有750㎝-1760㎝-1(C— Cl)强吸收峰;1590㎝-1、3050㎝-1为苯环特征吸收峰。另外,1000㎝-1、1100㎝-1和840㎝-1、500㎝-1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
666为白色晶体,3000㎝-1有一个特征吸收峰,在指纹区的吸收峰分布均匀,强度较强,分别位于1230㎝-1、1100㎝-1、1320㎝、920㎝-1、950㎝-1、850㎝-1、770㎝-1、750㎝-1、620㎝-1、680㎝-1,在650㎝-1有一强吸收峰。666为白色晶体,3000㎝-1有一个特征吸收峰,在指纹区的吸收峰分布均匀,强度较强,分别位于1230㎝-1、1100㎝-1、1320㎝、920㎝-1、950㎝-1、850㎝-1、770㎝-1、750㎝-1、620㎝-1、680㎝-1,在650㎝-1有一强吸收峰。 (2)有机磷农药3911硫代磷酸酯类,红外吸收峰较少,是典型的硫代磷酸酯吸收,表现为1010㎝-1 、950㎝-1(P-O-C)有强吸收峰;820㎝-1 、780㎝-1(P=S)双强吸收峰:640㎝-(P=S)吸收峰;在1090㎝-1、1150 ㎝-11190㎝-1 、1260㎝-1 有4个较弱吸收峰. . (3)氟乙酰胺 氟乙酰胺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及醇,可溶于乙酸乙酯和氯仿,红外光谱有1620㎝- 强吸收峰;830㎝-(C-F)弱吸收峰;1030㎝- 1110㎝-(C-F)强吸收峰 (4)敌鼠 敌鼠为黄色粉末,敌鼠钠在1650-1400㎝-区间有三个 强吸收峰(1630㎝-1 、1580㎝-1 、1420㎝-1 ):750-500㎝-1区间有730㎝-1 、690㎝-1 、600㎝-1 、520㎝-14 个强吸收峰。;在3025㎝-1、3075㎝-1有弱吸收峰。
民以食为天 谢 谢 祝大家--- 吃得好,睡得好, 健康快乐每一天! 参考书目:<<复杂物质剖析>> <<仪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