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42 Views
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及新课程下师范生的职业准备.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 李鸿. 一、高中课改的背景和特点. 背 景. 是适应世界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造就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目 标.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 12 个特点). 1. 八大学习领域( 12~13 科目). ① 语言与文学领域(语文、外语科目); ②数学领域(数学科目) ; ③ 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物科目); ④人文与社会领域(思政、历史、地理科目);. ⑤ 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
E N D
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新课程下师范生的职业准备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新课程下师范生的职业准备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 李鸿
背 景 • 是适应世界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 是造就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目 标 •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12个特点)高中新课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12个特点)
1.八大学习领域(12~13科目) ①语言与文学领域(语文、外语科目); ②数学领域(数学科目); ③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物科目); ④人文与社会领域(思政、历史、地理科目);
⑤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 ⑥艺术领域(音乐、美术科目); ⑦体育与健康领域(体育与健康科目); ⑧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2.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3.必修课与选修课 国家课程分为必修、选修(选修Ⅰ); 选修Ⅱ(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跨班级、跨年级选课; 学生“个性化”发展
4.科目由不同的知识模块构成 模块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可以顺次学习,也可不顺次学习。
5.实行学分制管理 三年总学分144. 其中: 必修学分116,选修学分28。 一般地说,每18学时计1学分。
①必修学分116学分构成: 学科内容93学分【包括语数外各10,思政8,物化生史地各6,艺6(音3、美3),技术8(信技4、通技4),体健11】; 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研究性学习15,社会实践6(三年每学年2),社区服务2】。
②选修学分28学分构成: 选修Ⅰ 22学分; 选修Ⅱ 6学分(108学时),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6.学段和学时 • 每学段10周。共三学年六学期12学段。 • 原则上,一个模块的教学一个学段完成。各科学时安排见《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
7.行政班与教学班及“走课制” 行政班:必修课 教学班:选修课 走 课:行政班→教学班
8.综合素质评价 包括: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
各维度二级指标项目是: • 道德品质(是非观;荣辱观;集体观;诚信度); • 公民素养(热爱祖国;社会责任;遵纪守法;文明习惯); • 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学习效果); • 交流与合作(表达能力;倾听习惯;合作能力);
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体能;情绪;意志);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体能;情绪;意志); • 审美与表现(感受美;表达美)。 评价结果采用A、B、C、D四个等级呈现。综合素质评价要通过成长记录袋体现,其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包括作业、论文、手工、照片录像等。
9.赋予学校很大的自主权 课程设置权, 学分认定权等。
10.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理念、角色、教法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1.教师专业化发展 • 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形成个性化教学); • 教师在“选择”中发展(在教学内容、学习时间、教学方法等拥有自主权); • 教师“多样化”的发展(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能力、学习方式和发展途径等)。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校本教研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12.高校招生考试模式的改革(以陕西省为例) • 高考项目的设置: “3+小综合”+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4年9月开始至今,全国已有20个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2004年9月开始至今,全国已有20个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 • 2007年6月四个省份第一次进入新课程高考; • 至2008年9月,全国共有10489所高中学校、1311万学生(占52%)学习新课程。 • 2010年,高中课改在全国全面推开。
三、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的职业准备 (从当前高中学校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来谈) 新课程、新要求、新角色
1.打好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为未来专业化发展奠定。1.打好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为未来专业化发展奠定。
2.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树立职业角色。 引导促进者角色、 参与者角色、 开发利用者角色、 研究者角色
5.泛读教师职业书籍。 (1)教师礼仪类书籍; (2)教师技能类书籍: a.教学准备的技能(包括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技能,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技能,教学方法选用的技能,教案编写技能); b.课堂教学实施的技能(包括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教学举例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结束技能);
c.教学技术操作技能(包括组织教学技能,教学的应变能力); d.多媒体教学技能(包括多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技能); e.培养学生能力的技能(包括培养学生识记能力的技能,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