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

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学习内容. ㈠ 数与代数 ⒈主要章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三单元:加与减 ( 一 ) 第五单元:加与减 ( 二 ) 第六单元:购物 第七单元:加与减 ( 三 ). ⒉ 学习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buzz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

  2.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学习内容 ㈠ 数与代数 ⒈主要章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六单元:购物 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3. ⒉学习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4.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 ㈡空间与图形 ⒈主要章节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6. ⒉学习目标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7.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8. ㈢统计与概率 ⒈主要章节 第八单元:统计

  9. ⒉学习目标 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简单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10. ㈣实践活动 1、主要章节 我和小树一起长 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

  11. ⒉学习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12. 二、本册教材的各单元教学建议

  13.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 认识100以内的数(数铅笔) • 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序数(数豆子) •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动物餐厅) • 数的大小程度的比较(小小养殖场)

  14. 编写思路 • 重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100以内的数; • 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位值制; • 创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 鼓励学生借助直观和经验进行估计。

  15. 1、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 ⑴教学建议 • 组织学生开展实物数数活动 • 交流实物数的方法 • 认识两位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 在计数器上数数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

  16. 2、在数数活动中,理解数位、基数与序数的意义2、在数数活动中,理解数位、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 ⑴教学建议 • 在估计中开展数数 • 在数数中认识数位与数的组成 • 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读数与写数 • 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序数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数的读、写应与直观学具或实物对应起来

  17. 怎么拨?怎么写?结合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怎么拨?怎么写?结合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18. “说一说”,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的不同意义“说一说”,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的不同意义

  19. 3、通过比较,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程度关系 • ⑴教学建议 • 能从情景图中寻找数学信息 • 借助直观学具理解数量之间的大小程度关系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描述大小程度的语言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从学生的交流中引出比较大小程度的语言

  20. 通过情景,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的含义。通过情景,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的含义。

  21.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 对一个物体进行两个方向的观察(观察物体)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桌子有多长) • 认识长度单位米(我又长高了) • 估计与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估一估 量一量)

  22. 编写思路 • 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 在“做数学”中认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 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 能估计和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

  23. 1、通过实物观察,体会实物与平面图形的关系1、通过实物观察,体会实物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 ⑴教学建议 • 组织实物观察活动 • 描述观察的结果 • 出示平面图说一说观察实物的位置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24. 2、在测量活动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 ⑴教学建议 • 用各种手段测量长度 • 借助一种工具测量长度 • 在交流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 认识厘米并测量长度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注意在各种测量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5. 3、通过身边物体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建立米的单位3、通过身边物体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建立米的单位 • ⑴教学建议 • 说一说身边物体的高度与长度 • 引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 寻找1米长度的参照物 • 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1米长度的参照物

  26. 第三单元 加减法㈠ • 整十数的加减(小兔请客) •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采松果) •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青蛙吃害虫)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 (拔萝卜)

  27. 编写思路 • 借助各种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模型; • 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 鼓励学生用多种途径探索计算的方法; •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验证。

  28. 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 • ⑴教学建议 •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具模型 • 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 在演示活动中引入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数学模型

  29. 2、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 ⑴教学建议 • 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 探索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 能用直观的学具解释探索的过程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应多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

  30. 3、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⑴教学建议 •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 交流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 通过直观学具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应给予鼓励

  31.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图形) • 钉子板上围图形(动手做一) • 图形欣赏(动手做二) • 折纸(动手做三) • 拼搭七巧板(动手做四)

  32. 编写思路 • 从学生熟悉直观物体中,引入基本的平面图形; • 通过动手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 ⑴教学建议 • 开展摸、看、描活动 • 理解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 在分类活动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名称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安排体与面互相的转化活动,从中体会两者的关系

  34. 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能对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能对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 ⑴教学建议 • 在折一折中渗透对称思想 • 在剪拼中巩因平面图形的 • 开展拼图活动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在拼图活动中,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35. 第五单元 加减法㈡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买书)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发新书)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小小图书馆) •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跳绳)

  36. 编写思路 • 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 •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 渗透数值的估算思想 • 数据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 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

  37. 1、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 ⑴教学建议 • 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进位加法 • 在探索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 指导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注意数与形的结合

  38. 2、在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的方法 • ⑴教学建议 • 理解情景图的问题 • 开展独立的探索活动 • 在交流中理解计算的方法 • 加强竖式的指导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把估计与验证结合起来

  39. 3、在学具操作中,理解退位减法 • ⑴教学建议 • 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退位减法 • 借助学具探索计算方法 • 在交流中理解退位减法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40. 第六单元 购物 • 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买文具) • 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 • 会计算两种物品的价格(去商店) • 会实际购买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41. 编写思路 •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 • 感受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和方法 • 渗透购物中的数学策略 •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42.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人民币

  43. ⑴实施建议 • 通过情景活动,感受人民币面值的价值 • 在讨论中,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的特点 • 创设实际兑换的情境,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 认识人民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 渗透热爱人民币的教育

  44. 通过购物活动认识各种大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通过购物活动认识各种大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 建议 •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 • 59+36= • 60+36=96 • 59+40+99 • 60+40=100

  45. 2、在模拟购物中,掌握计算两种物品价格的方法2、在模拟购物中,掌握计算两种物品价格的方法 • ⑴教学建议 • 创设模拟情景 • 提出数学问题 • 渗透估计思想 • 指导加法计算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把握教学的难度

  46. 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 • 100以内三个数的连加(套圈游戏) • 100以内三个数的连减(乘船) • 三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乘车)

  47. 编写思路 • 体会简单四则运算的意义 • 会正确计算二步的加减法 •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 渗透估算的意识

  48. 1、在估算的活动中,引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 ⑴教学建议 • 让学生估一估和的范围, 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 根据学生的能力寻找验证的方法 • 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不要过早地出现竖式

  49. 2、在观察情景图中,让学生独立地探索与解决问题2、在观察情景图中,让学生独立地探索与解决问题 • ⑴教学建议 •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 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 在交流中理解两种不同的算法 ⑵教学注意的问题 充分运用情景图的题材,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问题

  50. 第八单元 统计 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组织比赛)(买汽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