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比較政黨與政治

比較政黨與政治. Joseph LaPalombara and Myron Weine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1966). www3.nccu.edu.tw/~tsaich. 課堂報告. 陳逸倫 楊珮玲. 三種解釋政黨起源的途徑 -- 政治體系. 由於議會成立 ,所以政黨開始在議會中出現 例如:英國、美國等 政黨 。強調國會內的運作 選舉權的擴大,使得地方的選舉越來越重要,有必要成立選舉委員會 Duverger 的三階段政黨成立過程 : 議會團體成立 、選舉委員會、政黨.

but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比較政黨與政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比較政黨與政治 Joseph LaPalombara and Myron Weine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1966) 政黨與選舉

  2. www3.nccu.edu.tw/~tsaich 政黨與選舉

  3. 課堂報告 • 陳逸倫 • 楊珮玲 政黨與選舉

  4. 三種解釋政黨起源的途徑--政治體系 • 由於議會成立,所以政黨開始在議會中出現 • 例如:英國、美國等政黨。強調國會內的運作 • 選舉權的擴大,使得地方的選舉越來越重要,有必要成立選舉委員會 • Duverger的三階段政黨成立過程: 議會團體成立、選舉委員會、政黨 政黨與選舉

  5. Jacobins (雅各賓) • 1789 • support for National Assembly • faction in the National Convention • limited power of the king, republic • Reign of Terror under Robespierre • fall in 1794 政黨與選舉

  6. 內造與外造政黨 • 在政府制度改變初期, 政治菁英為了填補政治真空以及代表特定利益, 組成政黨影響政治, 最常見於議會內 • 而在發生民族革命的國家, 則出現外在於議會的政黨, 例如以宗教為名的政黨, 或是工黨 • 兩者區別在於政黨組織,與其出現背景相關 政黨與選舉

  7. 三種解釋政黨起源的途徑—歷史因素 • 當民主理念開始流傳,政黨漸漸出現為實踐民主的工具 • 例如:歐洲從君主政體走向共和或憲政君主政體時,選舉權的普及帶動政黨的出現 • 但是有一些政黨並不以推動民主為目標,相反的,計畫建立軍事體制或一黨專政 政黨與選舉

  8. 三種可能催生政黨的危機 • 正當性 (France) • 國家分裂 (Italy, Germany) • 參與—正當性 (Asia, Africa in the 20th century) 政黨與選舉

  9. 前蘇聯共產黨 • Lenin • 1921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CPSU) • Emerge from WWI • democratic centralism • Collectivization 政黨與選舉

  10. 中國國民黨 • 1912 • Sun Ya-sen, Chiang Kai-shek • revolution groups • nationalism, democracy • Leninism style • civil war 政黨與選舉

  11. 三種解釋政黨起源的途徑—現代化 • 何謂現代化(modernization) ? 經濟發展、 交通建設、 社會流動加速以及教育普及 • 在政治上, 君主或獨裁政體無法繼續維持,因為 社會現代化後需要更有效率的政府,以及回應人民的參與要求 • 再者,政黨若遭到鎮壓,可以轉為地下活動,依賴社會的支持而繼續生存 政黨與選舉

  12. 現代化與政黨 • 政黨是政治發展的指標,也是政治發展的產物 • 雖然政黨出現在各種不同的政體,但是共通的條件就是政治複雜化,而且民眾的參與要求提高 • 政黨可能以不同面貌出現,目的都是以有組織有系統的方式處理政治現代化之後的問題,例如投票,提名候選人等等 政黨與選舉

  13. 政黨競爭體系 • 當政黨出現在議會,多數是內造政黨, 政黨之間比較容易形成互相競爭的體系 • 但是有可能出現想要徹底改變政治體系的政黨, 例如Nazis或Fascists, 破壞了政黨競爭 • 另一方面, 外造政黨出現, 可能衝擊以國會為主要活動領域的政黨, 兩種政黨必須相互包容 政黨與選舉

  14. 一黨獨大體系 • 往往出現在發展中的國家, 例如非洲 • 這些政黨的前身多半是進行獨立運動的地下團體, 遭到殖民地政府的鎮壓, 因此缺乏民主的經驗,在奪權後視反對他們的人為非法的反對者, 拒絕分享權力 • 另一方面, 獨立之後必須面對許多社會及經濟方面的困境, 使得一黨專政變成解決問題的捷徑 政黨與選舉

  15. 政黨競爭體系的政黨發展類型 政黨與選舉

  16. 一黨獨大體系的政黨發展類型 政黨與選舉

  17. LaPalombara & Weiner 的結論 政黨體系 現代化 政黨與選舉

  18. 討論 LaPalombara & Weiner • 現代化真的影響政黨政治發展嗎? • 除了三種解釋政黨起源的途徑, 有其他的解釋嗎? • 如何解釋政黨成立之後的發展 ?單一或多元政黨? • 台灣的政黨體系是否隨著現代化而發展? • 單一與多元政黨體系有無可能交互出現? 政黨與選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