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普通高中新课程 推进机制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 推进机制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机制研究课题组组长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校长 于劼. 研究的目的:. 弄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课改的主要政策、方案的落实情况,分析对课程改革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借鉴相关理论和外地经验,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建立有效地推进机制,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牵头学校: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参与学校:延安中学 千阳中学 赵湾中学 美原中学.

bu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普通高中新课程 推进机制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机制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机制研究课题组组长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校长 于劼

  2. 研究的目的: 弄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课改的主要政策、方案的落实情况,分析对课程改革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借鉴相关理论和外地经验,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建立有效地推进机制,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3.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4.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牵头学校: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参与学校:延安中学 千阳中学 赵湾中学 美原中学

  5.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一)、对课题立意和内涵的再认识

  6.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研究成果: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机制现状的调查报告》,获得了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校长联谊会2009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年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课题研究阶段结题报告被评为2009年度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文本类一等奖。

  7.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课题特点: 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和综合性强;课题立意和要求较高;课题定位和研究角度不容易把握;成果呈现难度较大,成果期待和期望值很高。

  8.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新问题 新矛盾 新困惑 这个课题的立意到底是什么?其内涵如何科学界定?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角度如何把握?如何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开展具体研究?课题结果以什么形式呈现?特别是,站在学校的层面上如何把握好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的问题?

  9.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机制”有多层含义: “机制”就是系统化的制度加制度化的方法。

  10.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机制”有多层含义: “推进”与“机制”相联系,就是指为了推动某项工作而采用强有力的政策、制度、措施、办法等使之前进,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制度和制度化的方法。

  11.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 推进机制的基本框架里应有六个维度 • 各级政府的组织实施及经费保障机制; • 实施效果的评价激励机制; • 高中课改督导检查及评估分析机制; • 教育科研的专业支持及咨询服务机制; • 高中课改教育质量检测监控机制; • 高中课改校本实施机制等。

  12.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二)、本年度课题研究的重点和主题

  13.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评价制度需要系统化的构建,从推进课程改革的角度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常态化的督导评估机制;二是通过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方面的设计体现评价要素。

  14.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三)、本年度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5.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与分析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①政策传达畅通,但落实效果欠佳,缺乏有效管理和保障措施,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消极对待,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

  16.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与分析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②具体操作尺度难以把握,校本化实施不到位,评价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与可信度。如有的简化了“通知或公示”“复议认定”等相关环节;有的对评定的结果没有做到严格审核;有的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终结性评价等。

  17.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与分析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培训与指导,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建设没有跟上或没有效利用。

  18.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2、学业水平考试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得到了有效实施,发挥了监测和评价功能,基本实现了考核学生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有效发挥了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保证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对新课程教学起到了指导和推进作用。 据对全省抽样的六所学校中150余位教师和近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中,也存在问题

  19.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2、学业水平考试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1)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认识不足。比如:认为相当于原来的高中会考,没有实施的必要;与学分认定之间存在矛盾,既然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学分认定工作的意义何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加重了学生的额外负担(学习和经济),增加了学生的升学压力,有悖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等等。

  20.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2、学业水平考试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2)对非考试科目的正常教学秩序有一定的冲击。从制度设计看,一开始为每年两次,分别在1月和6月。2010年改为每年3月份一次。考试的频次与时间设置不科学。以政治科目考试为例,高二学生如果要在3月份参加考试,就必须将本应在6月份结束的新课提前到3月之前结束,否则,就会推迟到第二年3月参加考试。这必然影响三个月之后的高考,因此,这个时间的设定是不合理的。

  21.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2、学业水平考试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3)考试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计初衷相比,对教学质量监控、对学校教学的信息反馈以及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和有效的发挥。

  22.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2、学业水平考试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4)试题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也需要加强,考试的管理水平和权威性也需要提高。

  23.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3、2010年新课改高考改革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影响 2010年新高考在稳步推进中坚持了课改方向,和以往相比,实现了平稳过渡和有效对接,没有大起大落。命题注重了对三维目标的检测;选做题的命制,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重了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材料和情景设置紧扣了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高中课改“六项改革目标”基本得到体现。

  24.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但是,新高考方案,由于没有在全国属于独创性的改革亮点,也显得力度不足,高考改革对新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其结果导致: 综合素质评价只作为录取参考,是“软挂钩”,导致对学生学习过程调控放松,对模块修习学分认定例行公事,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付了事,使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目标落空。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只作为录取参考,是“软挂钩”,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平时应付学业水平考试,只一心关注高考科目与内容,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的现状变化不大。

  25.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高考中未涉及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的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不涉及,导致一切为了高考,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科目学校不开或应付开、学生不学或应付学。 ▲由于试题仍然以必做题为主,没有很好体现学习的差异性和选择性,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的课程改革目标没能很好实现。 ▲由于仍然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变革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成为空谈。

  26.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不到位。 第一,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制度没有很好衔接,显得可有可无。它与高考制度衔接太紧就成了小高考,太松则必然流于形式,说明学业水平考试缺乏成熟的制度设计。 第二,系统化的制度设计牵涉到教育行政、教育考试、教育科研等多个职能部门。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协做。学业水平考试有通过信息反馈以实现对课程的宏观管理的功能,但是,因为考试部门和质量监控、教学研究等部门各自为政,第一轮课改过程中几次水平考试都没能实现考试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27.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不到位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没有与高考衔接,宏观管理处于无为状态,学校操作处于随意状态,规定性要求不清楚,没有管理监管举措。这项工作,单靠学校的认识和觉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有制度化要求。 第四,高考制度设计很仓促,也显得很粗糙。方案没有进行整体设计,与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很好的衔接。

  28.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是制度化的方法也不到位 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例,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58个2级指标显得空洞,只停留在文本层次,没有实现从文本到实践的突破。

  29.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是对评价的认识有片面性 学业水平考试,从本质上是一种课程管理手段。高考的功能也主要还是选拔。它们都具有评价的功能要素,但不是评价的全部。只从高考和水平测试来评价是片面的。评价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见高考,而没有对学校全面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所以应该健全科学的评价系统,不能让高考承载它不应该承受的东西。

  30.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建议与对策: 1、针对综合素质评价,应关注山东、江苏、安徽、海南等地的做法,加强校本评价的研究与培训,建立健全校本实施机制;完善评价实施的具体制度,保障评价的“阳光操作”和结果的有效性;尽快建立或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推广应用;评价结果应与高考录取实行“挂钩”;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解决实施层面的一些现实问题,如评价网络系统的建立、经费支持与人员编制支持等。

  31.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建议与对策: 2、提高对学业水平考试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力度和认识水平,合理设置安排考试的科目和时间,提高考试试题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提高考试的公信度与权威性,加强考试的评价监测功能,加强考试与高考的联系,加强对考试数据的全面准确深入分析,建立高中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和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发展性考试评价模式。

  32.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建议与对策: 3、关于高考改革,应关注并研究山东新课改高考“3+X+1”科目设置模式,使高考科目覆盖高中课程中的全部学习领域,考试的内容涉及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四个学习领域全部科目知识以及能力,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落实。

  33.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研究只能解决推进机制的“路径”问题,只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不能实现系统化的制度设计,更不能代替制度化的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34. 一、本年度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本次会议上,吕厅长特别提到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要和高考进行更紧密的联系,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建议也要先进行系统化的制度设计,给出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然后进行宣传、学习、领会,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实施,保证这两项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保证实现和高考的“硬挂钩”。

  35. 二、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存在的问题

  36. 二、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存在的问题 • 2011年我们计划完成高中课改校本实施机制和高中课改督导检查及评估分析机制研究; • 2012年重点完成高中课改的组织实施及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质量检测监控机制研究; • 2013年完成实施效果的评价激励机制和教育科研专业支持及咨询服务机制研究。

  37. 二、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存在的问题 问题: 1、课题研究对象涉及面太广,内涵太丰富,本身就是一个要在课改实践中不断认识探索、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基层学校等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出的看法,差异性很大,导致分歧很大,各方形成共识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3、课题研究有特殊性,应用专业思维来思考和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38. 三、感谢与建议

  39. 三、感谢与建议 感谢省教育厅、省教科所、省规划办给予本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支持! 感谢本课题的行政协调人和学术支持人李振东书记和杨雪峰副所长! 感谢全力支持课题组完成调查研究任务的延安中学、千阳中学、赵湾中学、美原中学的领导和参与人员! 感谢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单位、部门及个人。

  40. 三、感谢与建议 建议: 根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更好的落实《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要求,建议“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与问题研究”中增加一个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研究。

  41. 三、感谢与建议 再次真诚感谢给予我们宝贵支持的所有单位和人员! 真诚感谢大会给予的发言机会和各位的聆听!

  42. 谢谢 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机制 研究课题组 2010年12月16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