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寡人之於國也章

寡人之於國也章. 我對國家可說十 分盡力: 河內 饑 荒,我就把百姓 搬到 河東 !.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又把 河東 的米穀 搬到 河內 賑災;假 如 河東 鬧饑荒, 也同樣辦理!. 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梁惠王認為已盡心治國的原因。. 以我觀察,鄰近各 國的政治措施,沒有 比我更用心的了!.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人口沒有 減少,我的人 口不見增加, 為什麼?.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對治國效果的遺憾。. 梁惠 王. 為何別國人民 不來投靠?.

bur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寡人之於國也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寡人之於國也章

  2. 我對國家可說十 分盡力:河內饑 荒,我就把百姓 搬到河東!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3. 又把河東的米穀 搬到河內賑災;假 如河東鬧饑荒, 也同樣辦理! 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4. 梁惠王認為已盡心治國的原因。

  5. 以我觀察,鄰近各 國的政治措施,沒有 比我更用心的了!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6. 鄰國人口沒有 減少,我的人 口不見增加, 為什麼?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7. 梁惠王對治國效果的遺憾。

  8. 梁惠王 為何別國人民不來投靠? 孟子 帶出中心論題「仁政」 內容分析:治國之道 第一段 梁惠王問政

  9. 大王喜愛戰爭 ,現在就以戰 事來作比喻吧!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10. 孟子只用戰爭作比方,說了一個寓言故事。

  11. 鼕鼕地擊鼓催軍前進,雙方兵器交接,一方拋掉盔甲、倒拖兵器逃跑。鼕鼕地擊鼓催軍前進,雙方兵器交接,一方拋掉盔甲、倒拖兵器逃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12. 成語 「棄甲曳兵」 戰敗狼狽逃竄。

  13. 有的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才停止,跑了五十步的取笑跑了一百步的。有的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才停止,跑了五十步的取笑跑了一百步的。 膽小鬼!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14. 成語 「五十步笑百步」 雖程度有異,但本質相同,用於貶義。

  15. 大王, 你認為怎樣? 則何如?

  16. 不行,只不過 不到一百步,但 也是逃跑啊! 曰:「不可,直不百步矣,是亦走也。」

  17. 孟子 講述「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請惠王評論對錯。 梁惠王 不明用意,墮入圈套。 內容分析:治國之道 第二段 暫避正題,巧設圈套

  18. 大王明白這個道 理,就不用期望人 口比鄰國多了!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19. 由設喻返回正題。 結束上文,轉入下文。

  20. 梁惠王所施行的不是仁政。

  21. 原因: 梁惠王他平時沒有積儲糧食,與鄰國沒有分別,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22. 孟子在一開首先以問答形式展開論說。

  23. 不違背農時, 五穀自然吃不盡!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升)食也;

  24. 禁止細密的魚網進入池塘, 魚鼈自然吃不盡! 數(朔)罟(古)不入洿(污)池,魚鼈(憋)不可勝食也;

  25. 按照時令 才讓斧頭 進入山林 ,木材自 然用不盡!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6. 百姓能供養生者,喪葬死 者,那就沒有遺憾!供養生者 ,喪葬死者沒有遺憾,那 是以仁治國的開始! 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27. 成語 「養生喪死」 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後指能盡孝道。

  28. 行仁政的措施 1.保護生產

  29. 孟子 梁惠王 • 指出惠王的「仁政」與類國相比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 說明施行「仁政」的第一步 內容分析:治國之道 第三段 回歸正題,暢論仁政

  30. 讓百姓有方 圓五畝的住宅 ,周圍種滿桑樹。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31. 五十歲老人 可穿絲棉衣了! 五十者可以衣(意)帛矣;

  32. 飼養雞犬 大小豬隻,不誤 孕育之期,七 十歲老人便 可以吃肉 了! 雞豚狗彘(自)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3. 讓百姓有一百畝 田,不因徭役耽誤他 們的農時,數口之家就 不會挨餓了。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34. 行仁政的措施 2.發展生產:

  35. 謹慎從事學校教育,反覆 教導孝悌之義,那頭髮花白 的老人就不會背負著東西在 路上行走了。 謹庠(詳)序之教,申之以孝悌(弟)之義,頒(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36. 七十歲老人有絲棉衣 穿、有肉吃,青年人不用挨饑受凍, 做到這樣而不能稱王的, 是從來沒有的事啊! 七十者衣(意)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7. 行仁政的措施 3.重視教育:

  38. 孟子 • 民力、自然資源 依時令,有節制  滿足人民物質生活的基本要求 • 「制民以產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衣食、教育 梁惠王 內容分析:治國之道 第三段 回歸正題,暢論仁政

  39. 豐年時,豬狗吃人的食物而不知積穀收藏…... 不是我的錯!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斂),

  40. 荒年時,路上有餓死的屍體,卻不知開倉賑濟…...荒年時,路上有餓死的屍體,卻不知開倉賑濟…... 不是我的錯! 塗(途)有餓莩(殍)(縹)而不知發,

  41. 成語 「塗有餓莩」 饑荒慘象,指國家無道,民不聊生。

  42. 人死了…... 不是我的錯, 是收成不好!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43. 那不正像用 刀刺死人, 然後說: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

  44. 不是我的錯, 是刀的過錯! 非我也,兵也。

  45. 什麼時候大王不再怪 收成不好,天下的百姓就 會歸附魏國了!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46. 最後兩句 1.王道仁政的根本,在於人君應有仁愛之心,。 2.全文的總結。

  47. 孟子 批評魏國:有違於仁政王道,惠王並未如自己所說的「盡心」 梁惠王 內容分析:治國之道 第三段 回歸正題,暢論仁政

  48. 一 邏輯謹嚴,層層推論 環環緊扣,層次清晰,首尾相連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說理? 由寓言故事作類比引入正題 「養生喪死無憾」 王道之始 深入暢論仁政措施 對比魏國實況與王道之治

  49. 二 通過對答,掌握心理,因勢利導 孟子直接針鋒相對 惠王不滿 孟子無法提出「仁政」 孟子引導惠王陷入語言圈套 惠王自陷無可置辯的處境 孟子成功展開論說 因勢利導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說理? 惠王發問

  50.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說理? 三 對比論證,彰顯論旨 豐年不知收藏  荒年不知開倉濟民 反映魏國的現實情況 對比 魏國的現實情況  孟子的王道之治 見惠王未能行仁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