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k likes | 2.23k Views
专题四: 梅文化鉴赏. 主讲:申晓辉博士. 1. 梅文化形成的几个重要阶段? 2. 梅花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3. 与梅相关的成语? 4. 梅妻鹤子、罗浮梦和梅妃的典故? 5. 我国历代咏梅诗词代代表性人物、作品? 6. 梅戏、梅曲? 7. 哪些城市以梅花为市花? 知识拓展: 1. 梅花与蜡梅之异同? 2. 梅花国际品种登陆权威 3. 梅(霉)雨季节. 梅花知多少?. Contents. 梅文化形成的历史沿革. 梅花相关成语、神话故事. 梅花与国花、市花设立;梅花分类. 我国“五大古梅”与江南“四大梅园”. 梅花与蜡梅的异同;梅花登录权威.
E N D
专题四: 梅文化鉴赏 主讲:申晓辉博士
1. 梅文化形成的几个重要阶段?2. 梅花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3. 与梅相关的成语? 4. 梅妻鹤子、罗浮梦和梅妃的典故?5. 我国历代咏梅诗词代代表性人物、作品?6. 梅戏、梅曲?7.哪些城市以梅花为市花? 知识拓展:1. 梅花与蜡梅之异同? 2. 梅花国际品种登陆权威3. 梅(霉)雨季节 梅花知多少?
Contents 梅文化形成的历史沿革 梅花相关成语、神话故事 梅花与国花、市花设立;梅花分类 我国“五大古梅”与江南“四大梅园” 梅花与蜡梅的异同;梅花登录权威
梅花怒放于风雪中,傲寒凌风、坚贞不屈的品格,曾引无数文人雅士寓情梅花抒发情怀,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歌、曲、赋等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形成了蔚为灿烂的梅文化。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梅花怒放于风雪中,傲寒凌风、坚贞不屈的品格,曾引无数文人雅士寓情梅花抒发情怀,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歌、曲、赋等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形成了蔚为灿烂的梅文化。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 梅文化的概念及组成
一是象征志士、贞士:1.盛唐时代,张九龄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的《庭梅咏》: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2.中唐朱庆馀《早梅》一诗: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诗人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3. 尤其是宋代,诗人们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惨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
二是象征隐者、高士: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义------隐者高士的意义。王琪《梅花》: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张舜民《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吕本中《早梅》)“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韩元吉《梅花》含括了庄子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二是象征隐者、高士: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义------隐者高士的意义。王琪《梅花》: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张舜民《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吕本中《早梅》)“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韩元吉《梅花》含括了庄子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
三是象征美人、仙子: 1.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 《红梅》 “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2. 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 《梅花》晁端友 “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 “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 “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陆游《湖山寻梅》) 3. 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 《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 “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 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 4. 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爱人: “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 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 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与尊贵。 **其实梅花这三个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融相通的。
1. 商代:果梅是重要的调味品及祭祀品 《书经.说命》:殷高宗对宰相傅说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盐和梅相当于今日酱油和醋 。 • 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食器铜鼎里,发现梅核,距今已有3200年。 •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梅干和梅核。
梅子的现代利用 1975年,我国安阳殷墟出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说明早在3200年梅已用作食品。
2. 西周(约公元前1070~前771年)《诗经》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果梅阶段:青年男女抛梅定情的风俗已出现在中原大地。 《诗经.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其实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摽:biāo,坠落或抛、掷; 七:不定代词,指众多;庶:shù,众多;士:未婚男子;吉:好日子;迨:dài,等到;墍:jì,接、给;谓:开口表白。
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 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相似 敕:chi,机器发出簌簌力力的声音。杼:zhu。 • 中唐无名氏《金缕曲》: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良辰美景奈何天!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 • 当代闻捷《吐鲁番情歌》:苹果树下;葡萄熟了。
2.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爱梅之风已起,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过渡到赏梅花。
3.西汉:花梅进入园林 • 西汉刘向《说苑》载:春秋时,越国(南方)的使节诸发出使梁国(北方),在晋见梁王时,他手执一枝梅花作为见面礼赠送给了梁王,竟遭梁王左右非议。 •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前9年)末年杨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 。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庭木用于绿化了。 • 《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同心梅、紫叶梅、紫华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西汉皇家园林长乐宫、上林苑、建章宫。
知识链接:梅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绿地、庭园、景区、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 可孤植、丛植、群植等。 • 与常绿乔木搭配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 • 松、竹、梅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梅花绕屋”、“登楼观梅”。 • 梅花布景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
传统梅桩有苏、扬、徽、川、广等流派。“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瘦疏与老枝怪奇者为贵”。1)欣赏标准盆梅以“老干偃盖,苔藓封枝,盘根错节,横斜疏瘦、苍劲淡雅,疏花点点”为佳品。2)梅干、枝、根梅干“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枝“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根“石雅幽芳,盘根错节”而千姿百态。传统梅桩有苏、扬、徽、川、广等流派。“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瘦疏与老枝怪奇者为贵”。1)欣赏标准盆梅以“老干偃盖,苔藓封枝,盘根错节,横斜疏瘦、苍劲淡雅,疏花点点”为佳品。2)梅干、枝、根梅干“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枝“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根“石雅幽芳,盘根错节”而千姿百态。 梅桩盆景
3)梅桩的造型我国各地有不同的风格。扬州劈梅:将梅主干劈去一半,露出苍劲的老干,称为劈梅。山东、河南屏风式:将主枝二,三向左右弯曲扎成屏风式。安徽、四川龙游梅:将主干左右弯曲,状如游龙,称龙游梅。**造型可直接用垂枝、龙游梅类;造型切忌加工过度,失去自然。3)梅桩的造型我国各地有不同的风格。扬州劈梅:将梅主干劈去一半,露出苍劲的老干,称为劈梅。山东、河南屏风式:将主枝二,三向左右弯曲扎成屏风式。安徽、四川龙游梅:将主干左右弯曲,状如游龙,称龙游梅。**造型可直接用垂枝、龙游梅类;造型切忌加工过度,失去自然。
4)梅花盆景造型斜干式:主干向一侧倾斜。卧干式:主干横卧,近于盆面。悬崖式:主干前部蟠扎低于盆面。附木式:选死梅桩背后开槽,用当年或二年生树枝缚槽中 固定,经数年栽培,出现瘤状与古桩一体。5)从古代诗画中吸取艺术营养达到“淡雅清丽、飘逸豪放,风韵独特、浑然天成”的境界。
4. 晋(公元265~420年)至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 艺梅咏梅之风初盛:多江梅、宫粉,少量朱砂。
赠范晔(yè)南朝.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198~269年),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籍贯今上海松江。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吴左丞相、荆州(湖北)牧,在郡七年。文辞优雅。?另一陆凯;?范晔:范姓朋友?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即《后汉书》作者,当时在长安。陆凯文学挚友。中国古代民间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晋代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陇头:指陇山,今甘肃、陕西交界。
链接: 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均有争议。 范晔是南朝人,终生没有去过北方; 北魏有一官员叫陆凯,也不曾到过南方,二人年岁相差很多,没有直接交往。 可能是南朝另有一个叫陆凯的人,写诗赠给一个姓范的朋友,因为范晔在南朝名气很大,这首诗在流传中就被误认为是赠给他的了。
南北朝《金陵志》:宋武帝刘裕(363~422年)女寿阳公主(正月花神),“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 “梅花妆” ,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世人传说寿阳公主是梅花精灵变成的,因此她就成了正月的花神。
早梅 南朝.谢燮(xie)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这首五言诗被看作是最早的咏梅诗。 故:因为;疑:畏惧;别意:特别注意。 背景:作者(约570年去世)为南朝陈宣帝时诗人,吏部侍郎缺,主管者曾多次推荐均不被皇帝所用。有才华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写就。
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 【原意】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如“画饼充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e》: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5. 隋唐(公元589~960年)至五代: 艺梅之风渐盛 唐代国势昌盛,人们多追求外在的功名,故多喜爱形态富贵的牡丹。
(1)唐代柳宗元《龙城录》神话故事隋人赵师雄(隋开皇时人)被贬到罗浮。一日傍晚,游罗浮山(广东增城县),酒醉于山中的大梅树下,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芳香袭人的女子一起饮酒;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当赵师雄早晨醒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绿衣童子就是翠鸟。罗浮梦:后人寓指梅花。(1)唐代柳宗元《龙城录》神话故事隋人赵师雄(隋开皇时人)被贬到罗浮。一日傍晚,游罗浮山(广东增城县),酒醉于山中的大梅树下,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芳香袭人的女子一起饮酒;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当赵师雄早晨醒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绿衣童子就是翠鸟。罗浮梦:后人寓指梅花。
(2)《梅妃传》:最早记载梅妃的作品 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蘋,福建莆田人,原是一牧鹅女,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玄宗以其所好,赐号曰“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儿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 参见《人生若只如初见》
1、梅花象征志士、贞士:张九龄(公元678~740年,盛唐时期诗人)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更正:阴风。1、梅花象征志士、贞士:张九龄(公元678~740年,盛唐时期诗人)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更正:阴风。
长干行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坐具)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今南京),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尾生与女子相约),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峡口一大礁石)。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今安徽安庆)。 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成语 “青梅竹马”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qi)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761)。绮(qi)窗:镂花的窗格; 寒梅:早梅,也有人认为是蜡梅。这里象征故乡。 著:开花。
咏梅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唐五代. 李煜(yǜ,照耀)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番滋味在心头? 背景: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砌:台阶。
你知道: 牛李党之争的背景故事吗?
更正:“长”应“常”。**李商隐: (812-858)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排挤,潦倒终身。这是李商隐来到梓州(今四川三台)作幕后期之作,又经爱妻王氏病故。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感到自己竟像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的土地上了。该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定定:死死地、牢牢地。天涯:明指地理上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的异乡(梓州),暗喻心理上的距离。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寒梅: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又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
朔 枝 斜枝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探梅),孤标(姿态)画本难。香中别有韵(赏梅的香韵),清极(姿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赏梅的意境),斜枝(姿态)依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墨梅 唐.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戏、梅曲鉴赏 • 梅曲、梅戏勾联古今,韵味悠长。 • 最早的梅花古曲《梅花落》。 • 隋朝《梦梅醉酒》 • 唐代梅曲《大梅花》、《小梅花》等。
6. 两宋:赏梅分水岭 • 两宋国力衰弱,尤其是到了南宋,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转而追求内心的高洁,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人们推崇梅花为花魁,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故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象征意义——隐者、高士。 • 从轻视梅花、牡丹称雄到重视梅花的过渡时期,并出现大量咏梅诗。 • 品种有江梅、宫粉、朱砂、绿萼。 • 此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咏兰花的诗词、绘画。
《山园小梅》 北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喧妍:鲜艳的色彩;狎(xiá):亲近。林逋(bu,967~1028年) :钱塘人,北宋诗人。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放鹤”,以“梅为妻、鹤为子”,终生不娶不仕,被誉为“梅隐”、“梅仙”。死后皇帝赐镒号“和靖”。此诗之妙在于忽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烘托的笔法从而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梅之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