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2

专题四: 梅文化鉴赏

专题四: 梅文化鉴赏. 主讲:申晓辉博士. 1. 梅文化形成的几个重要阶段? 2. 梅花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3. 与梅相关的成语? 4. 梅妻鹤子、罗浮梦和梅妃的典故? 5. 我国历代咏梅诗词代代表性人物、作品? 6. 梅戏、梅曲? 7. 哪些城市以梅花为市花? 知识拓展: 1. 梅花与蜡梅之异同? 2. 梅花国际品种登陆权威 3. 梅(霉)雨季节. 梅花知多少?. Contents. 梅文化形成的历史沿革. 梅花相关成语、神话故事. 梅花与国花、市花设立;梅花分类. 我国“五大古梅”与江南“四大梅园”. 梅花与蜡梅的异同;梅花登录权威.

bur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专题四: 梅文化鉴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四: 梅文化鉴赏 主讲:申晓辉博士

  2. 1. 梅文化形成的几个重要阶段?2. 梅花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3. 与梅相关的成语? 4. 梅妻鹤子、罗浮梦和梅妃的典故?5. 我国历代咏梅诗词代代表性人物、作品?6. 梅戏、梅曲?7.哪些城市以梅花为市花? 知识拓展:1. 梅花与蜡梅之异同? 2. 梅花国际品种登陆权威3. 梅(霉)雨季节 梅花知多少?

  3. Contents 梅文化形成的历史沿革 梅花相关成语、神话故事 梅花与国花、市花设立;梅花分类 我国“五大古梅”与江南“四大梅园” 梅花与蜡梅的异同;梅花登录权威

  4. 一. 梅文化形成的历史沿革

  5. 梅花怒放于风雪中,傲寒凌风、坚贞不屈的品格,曾引无数文人雅士寓情梅花抒发情怀,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歌、曲、赋等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形成了蔚为灿烂的梅文化。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梅花怒放于风雪中,傲寒凌风、坚贞不屈的品格,曾引无数文人雅士寓情梅花抒发情怀,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歌、曲、赋等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形成了蔚为灿烂的梅文化。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 梅文化的概念及组成

  6. 表1 中国梅文化的形成

  7. 一是象征志士、贞士:1.盛唐时代,张九龄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的《庭梅咏》: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2.中唐朱庆馀《早梅》一诗: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诗人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3. 尤其是宋代,诗人们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惨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

  8. 二是象征隐者、高士: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义------隐者高士的意义。王琪《梅花》: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张舜民《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吕本中《早梅》)“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韩元吉《梅花》含括了庄子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二是象征隐者、高士: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义------隐者高士的意义。王琪《梅花》: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张舜民《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吕本中《早梅》)“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韩元吉《梅花》含括了庄子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

  9. 三是象征美人、仙子: 1.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 《红梅》 “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2. 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 《梅花》晁端友 “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 “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 “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陆游《湖山寻梅》) 3. 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 《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 “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 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 4. 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爱人: “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 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 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与尊贵。 **其实梅花这三个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融相通的。

  10. 1. 商代:果梅是重要的调味品及祭祀品 《书经.说命》:殷高宗对宰相傅说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盐和梅相当于今日酱油和醋 。 • 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食器铜鼎里,发现梅核,距今已有3200年。 •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梅干和梅核。

  11. 梅子的现代利用 1975年,我国安阳殷墟出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说明早在3200年梅已用作食品。

  12. 2. 西周(约公元前1070~前771年)《诗经》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果梅阶段:青年男女抛梅定情的风俗已出现在中原大地。 《诗经.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其实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摽:biāo,坠落或抛、掷; 七:不定代词,指众多;庶:shù,众多;士:未婚男子;吉:好日子;迨:dài,等到;墍:jì,接、给;谓:开口表白。

  13. 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 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相似 敕:chi,机器发出簌簌力力的声音。杼:zhu。 • 中唐无名氏《金缕曲》: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良辰美景奈何天!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 • 当代闻捷《吐鲁番情歌》:苹果树下;葡萄熟了。

  14. 2.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爱梅之风已起,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过渡到赏梅花。

  15. 3.西汉:花梅进入园林 • 西汉刘向《说苑》载:春秋时,越国(南方)的使节诸发出使梁国(北方),在晋见梁王时,他手执一枝梅花作为见面礼赠送给了梁王,竟遭梁王左右非议。 •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前9年)末年杨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 。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庭木用于绿化了。 • 《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同心梅、紫叶梅、紫华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西汉皇家园林长乐宫、上林苑、建章宫。

  16. 知识链接:梅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绿地、庭园、景区、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 可孤植、丛植、群植等。 • 与常绿乔木搭配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 • 松、竹、梅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梅花绕屋”、“登楼观梅”。 • 梅花布景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

  17. 梅花盆景组合

  18. 传统梅桩有苏、扬、徽、川、广等流派。“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瘦疏与老枝怪奇者为贵”。1)欣赏标准盆梅以“老干偃盖,苔藓封枝,盘根错节,横斜疏瘦、苍劲淡雅,疏花点点”为佳品。2)梅干、枝、根梅干“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枝“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根“石雅幽芳,盘根错节”而千姿百态。传统梅桩有苏、扬、徽、川、广等流派。“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瘦疏与老枝怪奇者为贵”。1)欣赏标准盆梅以“老干偃盖,苔藓封枝,盘根错节,横斜疏瘦、苍劲淡雅,疏花点点”为佳品。2)梅干、枝、根梅干“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枝“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根“石雅幽芳,盘根错节”而千姿百态。 梅桩盆景

  19. 3)梅桩的造型我国各地有不同的风格。扬州劈梅:将梅主干劈去一半,露出苍劲的老干,称为劈梅。山东、河南屏风式:将主枝二,三向左右弯曲扎成屏风式。安徽、四川龙游梅:将主干左右弯曲,状如游龙,称龙游梅。**造型可直接用垂枝、龙游梅类;造型切忌加工过度,失去自然。3)梅桩的造型我国各地有不同的风格。扬州劈梅:将梅主干劈去一半,露出苍劲的老干,称为劈梅。山东、河南屏风式:将主枝二,三向左右弯曲扎成屏风式。安徽、四川龙游梅:将主干左右弯曲,状如游龙,称龙游梅。**造型可直接用垂枝、龙游梅类;造型切忌加工过度,失去自然。

  20. 4)梅花盆景造型斜干式:主干向一侧倾斜。卧干式:主干横卧,近于盆面。悬崖式:主干前部蟠扎低于盆面。附木式:选死梅桩背后开槽,用当年或二年生树枝缚槽中 固定,经数年栽培,出现瘤状与古桩一体。5)从古代诗画中吸取艺术营养达到“淡雅清丽、飘逸豪放,风韵独特、浑然天成”的境界。

  21. 4. 晋(公元265~420年)至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 艺梅咏梅之风初盛:多江梅、宫粉,少量朱砂。

  22. 赠范晔(yè)南朝.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198~269年),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籍贯今上海松江。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吴左丞相、荆州(湖北)牧,在郡七年。文辞优雅。?另一陆凯;?范晔:范姓朋友?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即《后汉书》作者,当时在长安。陆凯文学挚友。中国古代民间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晋代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陇头:指陇山,今甘肃、陕西交界。

  23. 链接: 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均有争议。 范晔是南朝人,终生没有去过北方; 北魏有一官员叫陆凯,也不曾到过南方,二人年岁相差很多,没有直接交往。 可能是南朝另有一个叫陆凯的人,写诗赠给一个姓范的朋友,因为范晔在南朝名气很大,这首诗在流传中就被误认为是赠给他的了。

  24. 南北朝《金陵志》:宋武帝刘裕(363~422年)女寿阳公主(正月花神),“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 “梅花妆” ,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世人传说寿阳公主是梅花精灵变成的,因此她就成了正月的花神。

  25. 早梅 南朝.谢燮(xie)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这首五言诗被看作是最早的咏梅诗。 故:因为;疑:畏惧;别意:特别注意。 背景:作者(约570年去世)为南朝陈宣帝时诗人,吏部侍郎缺,主管者曾多次推荐均不被皇帝所用。有才华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写就。

  26. 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 【原意】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如“画饼充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e》: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7. 5. 隋唐(公元589~960年)至五代: 艺梅之风渐盛 唐代国势昌盛,人们多追求外在的功名,故多喜爱形态富贵的牡丹。

  28. (1)唐代柳宗元《龙城录》神话故事隋人赵师雄(隋开皇时人)被贬到罗浮。一日傍晚,游罗浮山(广东增城县),酒醉于山中的大梅树下,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芳香袭人的女子一起饮酒;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当赵师雄早晨醒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绿衣童子就是翠鸟。罗浮梦:后人寓指梅花。(1)唐代柳宗元《龙城录》神话故事隋人赵师雄(隋开皇时人)被贬到罗浮。一日傍晚,游罗浮山(广东增城县),酒醉于山中的大梅树下,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芳香袭人的女子一起饮酒;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当赵师雄早晨醒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绿衣童子就是翠鸟。罗浮梦:后人寓指梅花。

  29. (2)《梅妃传》:最早记载梅妃的作品 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蘋,福建莆田人,原是一牧鹅女,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玄宗以其所好,赐号曰“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儿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 参见《人生若只如初见》

  30. 卢照邻(约637~689年):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31. 1、梅花象征志士、贞士:张九龄(公元678~740年,盛唐时期诗人)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更正:阴风。1、梅花象征志士、贞士:张九龄(公元678~740年,盛唐时期诗人)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更正:阴风。

  32. 长干行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坐具)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今南京),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尾生与女子相约),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峡口一大礁石)。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今安徽安庆)。 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成语 “青梅竹马”

  33.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qi)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761)。绮(qi)窗:镂花的窗格; 寒梅:早梅,也有人认为是蜡梅。这里象征故乡。 著:开花。

  34. 咏梅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35. 咏梅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唐五代. 李煜(yǜ,照耀)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番滋味在心头? 背景: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砌:台阶。

  36. 你知道: 牛李党之争的背景故事吗?

  37. 更正:“长”应“常”。**李商隐: (812-858)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排挤,潦倒终身。这是李商隐来到梓州(今四川三台)作幕后期之作,又经爱妻王氏病故。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感到自己竟像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的土地上了。该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定定:死死地、牢牢地。天涯:明指地理上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的异乡(梓州),暗喻心理上的距离。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寒梅: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又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

  38. 枝 斜枝

  39.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探梅),孤标(姿态)画本难。香中别有韵(赏梅的香韵),清极(姿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赏梅的意境),斜枝(姿态)依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40. 墨梅 唐.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41. 梅戏、梅曲鉴赏 • 梅曲、梅戏勾联古今,韵味悠长。 • 最早的梅花古曲《梅花落》。 • 隋朝《梦梅醉酒》 • 唐代梅曲《大梅花》、《小梅花》等。

  42. 6. 两宋:赏梅分水岭 • 两宋国力衰弱,尤其是到了南宋,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转而追求内心的高洁,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人们推崇梅花为花魁,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故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象征意义——隐者、高士。 • 从轻视梅花、牡丹称雄到重视梅花的过渡时期,并出现大量咏梅诗。 • 品种有江梅、宫粉、朱砂、绿萼。 • 此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咏兰花的诗词、绘画。

  43. 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

  44. 林和靖《山园小梅》

  45. 《山园小梅》 北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46. 喧妍:鲜艳的色彩;狎(xiá):亲近。林逋(bu,967~1028年) :钱塘人,北宋诗人。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放鹤”,以“梅为妻、鹤为子”,终生不娶不仕,被誉为“梅隐”、“梅仙”。死后皇帝赐镒号“和靖”。此诗之妙在于忽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烘托的笔法从而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梅之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