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k likes | 1.33k Views
第四章老年保健和老年自我保健. 第一节 老年保健 第二节 老年自我保健. 第一节 老年保健. 一、老年保健概述. (一)老年保健的概念 WHO 的定义 :老年保健即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以促进和维持老年人的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和保健等服务。. 一、老年保健概述. (二)老年保健的原则 1. 保健的全面性原则: 老年保健需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以及老人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方面的问题。 2. 老年保健的区域化原则: 以社区为基础提供老年保健。.
E N D
第四章老年保健和老年自我保健 第一节 老年保健 第二节 老年自我保健
第一节 老年保健 一、老年保健概述 (一)老年保健的概念 WHO的定义:老年保健即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以促进和维持老年人的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和保健等服务。
一、老年保健概述 (二)老年保健的原则 1.保健的全面性原则:老年保健需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以及老人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方面的问题。 2.老年保健的区域化原则:以社区为基础提供老年保健。
一、老年保健概述 (二)老年保健的原则 3.老年保健的费用分担原则:老年保健需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出资。 4.老年保健的功能分化原则:形成老年保健的专业化特色。
一、老年保健概述 (二)老年保健的原则 5.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 (1)独立性原则 (2)参与性原则 (3)保健与照顾原则 (4)自我实现或自我成就原则 (5)尊严性原则
一、老年保健概述 (三)老年保健的任务 1.运用老年医学知识,开展老年病防治工作; 2.指导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锻炼,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老年保健的发展概况(自学) 三、中国老年保健的发展策略 (一)老有所养—依靠社会和家庭 (二)老有所医—解决资源不足和地区间不平衡,以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原则,使大多数人受益。 (三)老有所乐—国家、集体和社区提供条件。 (四)老有所学—创办老年大学 (五)老有所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第二节 老年自我保健 • 一、老年自我保健的概念 • (一)概念 • WHO的定义:自我保健是个人、家庭、邻里、亲友和同事自己进行的卫生活动。 • 自我保健是指健康或罹患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简单易行的康复治疗手段,在不住院、不依靠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和家庭或周围的力量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等活动。
(二)自我保健的内涵 1.自我保健中的“自我”,狭义上单指个体本身,广义上还包括家庭、亲友、邻里、同事和社区。 2.自我保健活动包括两部分:(1)个体不断地获得自我保健知识并形成某种机体内在的自我保健机制,是人们自我防卫的本能之一;(2)利用学习和掌握的保健知识,自觉地、主动地对自身的健康负责,根据自己的健康保健需求而进行自我保健活动。
(二)自我保健的内涵 3.自我保健的特点强调和重视自我在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健康的自我负责精神; 4.自我保健需要接受健康教育和指导,因此,自我保健是在保健相关系统的参与、指导和支持下进行的一种自助和互助的保健活动,突出显示健康教育的功能。
(三)自我保健医学常用的保健方法 1.精神心理卫生自我保健法 2.膳食营养自我保健法 3.运动自我保健法 4.传统医学自我保健法 5.物理自我保健法 6.生活调理自我保健法 7.药物自我保健法
二、自我保健的原则和内容 (一)自我监测: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检查 (二)自我诊断:a.能够正确诊断所患疾病;b.对正常与否没有把握,需向专业人员请教;c.可以判断为不正常,但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自我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
二、自我保健的原则和内容 (四)自我护理 1.安排好日常生活起居,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2.调适好心理状态,适应健康的需要;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4.注意个人卫生; 5.睡眠充足; 6.自我安全防护; 7.适当户外活动。
二、自我保健的原则和内容 (五)自我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讲究心理卫生; 3.合理膳食和营养; 4.坚持运动; 5.控制体重; 6.防止便秘; 7.适当进补或抗衰老药物;8.定期体检。
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1.思想上要重视 2.学习一定的医学科普和养生保健知识; 3.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 4.认真研究总结古今中外长寿老人的经验; 5.辨证地对待健康和疾病、药物和非药物 疗法、自我保健和社会保健的关系,充分 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6.必要的物质条件; 7.持之以恒。
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护理 一、老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1.身心变化不同步; 2.心理变化仍具有潜能和可塑性; 3.心理变化体现出获得和丧失的统一; 4.心理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1.社会角色的变化 2.感官功能改变 3.体力不支及疾病 4.经济收入减少 5.营养缺乏 6.死亡临近对心理的影响
三、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脑衰弱综合征 2.离退休综合征 3.空巢综合征 4.高楼住宅综合征
四、提高老年人心理保健的措施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也就是指身体、智能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坚强 4.心理协调 5.反应适度 6.关系融洽 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和谐,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过着高质量的生活。
(三)增进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 1.原则: 适应原则 发展原则 系统原则
2.措施: • (1)加强老年人自身心理保健 • 面对现实,勤于学习,正确分析和处理客观事物; • 及时消除和转化不良心理,要知足常乐,达观、超脱,适当宣泄,排遣自娱; • 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修饰外表,整理环境,与人交往等。
(2)妥善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 妥善处理夫妻、子女和亲属的关系; • 协调处理丧偶老人的再婚问题; • 家庭成员应鼓励老人外出活动,与人交往; • 经常协助老人体检。
(3)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 • 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 尽快立法,以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 加强老年问题的科学研究; • 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4)对患病老人的心理保健 • 鼓励老人正确对待疾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顽强意志; • 充分了解病情与疾病的性质; • 注意掌握患病的规律,积累疗效; • 善于疗养和休息; • 善于总结经验。
(5)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 说理开导法 • 暗示疗法 • 转移疗法 • 行为疗法 • 想象疗法
(6)传统医学对心理保健的认识 • 心理与自然界和社会关系密切; • 情感因素的刺激可以诱发机体疾病; • 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应由心理治疗或调整解决,而并非单靠药物治疗。
第四节 老年人的饮食保健与护理 一、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 (一)代谢功能降低 1.基础代谢下降 2.合成代谢减低
(二)体内成分发生变化 1.脂肪组织增加 2.细胞量减少 3.体内水分减少 4.骨组织中的矿物质减少
(三)器官功能下降 1.消化系统:牙齿脱落,影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肝脏代谢功能下降。 2.心脏功能降低:心率减慢,心搏出量减少,血管硬化。 3.脑功能、肾功能降低:脑细胞和肾细胞数量减少,肾单位再生能力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糖耐量降低。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一)热能 1.热能的摄入量与消耗量以能保持平衡并可以 维持正常体重为宜。 2.标准体重(Kg)计算方法 〔身高(cm)-105(女)或100(男)〕×0.9 正常体重=标准体重×(1±10%) 超重体重=标准体重×(1+10%~20%) 肥胖体重>标准体重×(1+20%) 消瘦体重=标准体重×(1-10%~20%) 严重消瘦体重<标准体重×(1-20%)
3.身体质量指数(BMI)衡量体重是否正常 BMI=体重(Kg)÷〔身高(m) 〕2 正常值:女性:19~24,男性:20~25 超过或低于正常值则为超重或消瘦。 4.一般而言,每日热能摄入6.72~8.40MJ 即可满足需要。 5.热能的供给应由碳水化合物提供60%~ 70%,由蛋白质提供10%~15%,由脂 肪提供20%~25%。
(二)蛋白质 1.老年人以分解代谢为主,容易出现负 氮平衡,需供应足量的蛋白质; 2.每日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1.0~1.2克 为宜; 3.生物利用率高的蛋白质(如豆类、鱼) 应占总摄入量的50%以上; 4.摄入量不可过多,以免加重消化系统 和肾脏负担,少食蛋类和动物内脏, 以免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三)脂肪 总原则:减少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而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四)碳水化合物 1.避免单糖摄入过多而引起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也要避免摄入过少而引起蛋白质分解增加; 2.以果糖摄入为主,如蜂蜜、某些糖果等
(五)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1.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钾、镁、硫、磷、氯等; 2.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碘、硒、氟、锰、铜、钼、铬、镍、钒、锡、硅、钴十四种; 3.国外学者推荐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钙的摄入量为每天1000~1200mg,我国营养学会推荐60岁以上老人钙的摄入量为每天800mg。 4.国内规定成人铁的供给量为12mg/d。美国规定老年人铁的供给量10㎎/d
(六)维生素 1.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较少或不能在组织中储存,故食物中必须供给足量的各种维生素; 2.选择鲜嫩的蔬菜水果,且注意烹调方法,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七)水分 1.老年人每日的饮水量一般为2000ml左右,以保持尿量在1500ml左右; 2.多进食汤羹类食品; 3.养成饮淡茶的习惯; 4.有心脏和肾脏系统疾病的老人避免水分过多,以免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
三、老年人的饮食护理 (一)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1.营养素比例要适当 限制热量,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低脂 肪、低盐、低糖、丰富的维生素和适量 的含钙、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同时要 多饮水。 2.食物品种搭配合理 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粗 粮和细粮搭配
3.食物加工要细且多样化 加工应细、软、松,切碎煮烂,少用 煎炒油炸;饮食宜清淡,忌过咸饮食, 尊重原有饮食习惯,并遵循营养学原则。 4.食物温度适宜 忌过冷或过热食物 5.节制饮食 有节制、有规律,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切忌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
6.科学地安排一日膳食 科学地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三餐的用餐时间为7:00,12:00,18:00;四餐的用餐时间为7:00,11:00,15:00,19:00。 各餐食物以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为原则。
7.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餐具卫生,不吃腌制、烟熏、烧焦、发霉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一些碱性食品。
(二)平衡膳食 1.平衡膳食的定义 即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既不过多,也不缺乏,达到平衡。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饮食要求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和体力相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谈少盐的膳食; (7)限量饮酒;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三)老年人的饮食管理 1.老年人的营养评估 2.老年人的进餐原则 (1)进餐宜早;(2)进餐宜缓; (3)进餐宜少;(4)进餐宜淡; (5)进餐宜暖;(6)进餐宜软; (7)进餐宜洁;(8)进餐宜全。
3.老年人进餐护理 • (1)餐前准备 • 去除一切不良异味和不良视觉印象; • 督促或协助老人洗手和漱口; • 协助老人取坐位或半坐位;
(2)进餐 • 鼓励老人自己进餐; • 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喂餐; • 不能经口进餐的老人,可采用鼻饲法、肠道高营养法和肠道外营养等。
(3)餐后处理 • 及时撤去餐具,清理食物残渣,整理环境; • 督促或协助老人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 • 评价老人的进餐情况。
第五节 老年人的活动和安全 一、影响老年人活动的因素 (一)心血管系统 1.最大耗氧量下降 2.最快心率下降 3.心搏出量减少 4.心排出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