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日本对虾生态调控 养殖技术 郑绍毅 电话:6926177
简单介绍: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我市自然海域广阔、生物品种丰富的优势,将伪才女虫、藻钩虾、蜾赢蜚、拟沼螺、浒苔等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移于同一虾池中,利用它们之间的生态互补特性,营造虾池内人工生态环境,与对虾建立一种新的物质循环关系,达到一种新的生态平衡。通过这一新物质循环关系的建立,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第一,由于对虾摄食了高营养的生物饵料,增强了对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健康养殖。第二,由于群落生物的生长繁殖,利用转化了虾池底部的有机物,使池底得到了净化改良,消除了机械清池带来的污染转移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它们吸收了水中的富营养物质而净化了水质,实现了无污排放,保护了环境。第三,由于减少了人工饵料的使用,基本不需要药物,提高了对虾的商品质量,使所养的对虾达到了国家无公害对虾质量标准。
一、虾池的条件及要求: 目前我市现有符合常规养虾要求的新旧虾池均可利用该项技术。池底平整、不漏水、不坍塌、进排水方便、单池面积不大、能保持水深1.5-2.0米的虾池效果更加显著。
二、前期准备 • 主要指虾池进水前的准备阶段,主要集中在3月份之前,各养殖单位根据自己的虾池实际情况略有不同。 • 1、修整虾池:清除杂物,平整池底,维修堤坝。 • 2、维修闸门:目前我市很多虾池年久失修,特别是进排水闸门及进水网槽失去密封,在常规养殖条件下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导致进水及养殖过程中敌害生物的进入,这将严重影响生态调控的成功。凡进排水闸门、进水网槽密封不严或槽体损坏的,要坚决修补确保密封,这是生态调控的前提条件之一。
3、消除敌害。虾池里有残水的,要清除敌害,杀死所有的鱼类、虾蟹类,这也是生态调控成败的关键之一。使用的方法与药物可参照常规养殖消除敌害的方法。3、消除敌害。虾池里有残水的,要清除敌害,杀死所有的鱼类、虾蟹类,这也是生态调控成败的关键之一。使用的方法与药物可参照常规养殖消除敌害的方法。 4、进水网的制作。进水网要求用80目的筛绢网缝制,网身无破损,接缝要牢固,要牢牢地订在网框上,网与网框之间不能留有任何缝隙,这也关系到生态调控的成败。 5、水质检测。进水前应每天对水源的水质进行检测一次,主要测量内容的盐度、PH等,并进行水色等感官检验,有条件的可对其它的水质因子进行检测,以判断水质,为日后进水提供依据。 6、生物检测。生物检测的内容一是有益生物的检测,二是敌害生物的检测,主要检测其出现的时间与密度,为进水的安排提供依据,我市海域及大部分入海河道中在3月下旬前已有一定密度的伪才女虫卵及幼体出现,并陆续出现蜾赢蜚、藻钩虾、拟沼螺的卵及幼体。
三、进水 • 进水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 • 进水时间可根据各地水质检测、生物检测及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而定。当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水质合适,饵料生物的卵及幼体出现时即可进水,部分饵料生物的幼体及卵可通过80目网进入虾池。 • 进水前进水网框与网槽之间要彻底密闭,不能留有任何的空隙,同时进水期间要密切注意进水网不能出现任何破损,如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杜绝任何敌害生物进入,这是整个生态调控技术的关键操作步骤,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忽视出问题的环节。
四、虾池人工生态环境的建立 虾池人工生态环境的建立,是整个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的核心工作。 1、饵料生物的移殖 通过进水,已有部分饵料生物进入池中,但就我市资源丰度来讲,还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移殖补充。补充的品种可选择藻钩虾、蜾赢蜚,根据具体情况可选其一或两种同时移殖,部分地区可移入部分拟沼螺。目前我市大部分虾池中已无浒苔,必须组织捞取移殖。这些生物若不能在当地获得,则必须从外地收购。一般情况每亩按1—2公斤的量移殖藻钩虾或蜾赢蜚即可满足需要,浒苔每亩首次可移殖5—10公斤,以后再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2、虾池人工生态环境的建立 • 虾池人工生态环境的建立,是整个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的核心工作。建立虾池人工生态体系需要移植培育的饵料生物有藻钩虾、蜾蠃蜚、拟沼螺、伪才女虫、青苔等,伪才女虫可以通过进水纳入,其它需要购买。 • (1)移植青苔 青苔,一种广盐度的丝状藻类,生长在盐田蓄水池、废盐田、荒废水面等处。移植时间为春季四月份,此时移植到虾池后生长时间较长,效果较好,移植量为每10亩虾池0.2—0.5 m3,在放入虾池之前,仔细检查是否有敌害生物存在,必要时须将青苔在池边放置一段时间,使它们离水死亡或挑出后再放入虾池。青苔在投放虾池的时候,均匀撒在虾池的浅水处,可利于生长与繁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虾池可以适当减量。
(2)移植藻钩虾: 藻钩虾是一种广盐度的小型甲壳类生物,成体0.8—1.2cm,分布在大型海藻丛生的水域,也大量生长在盐田蓄水池、废盐田、荒废水面等处,昼伏夜出,春秋为繁殖旺季,夏季的繁殖能力较差,自然水域越冬。在自然环境中,藻钩虾主要以大型海藻为食,同时还摄食一些有机碎屑,食性较杂,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可摄食豆粕、花生粕、麸皮、对虾饲料等。藻钩虾是对虾的优质天然饵料生物。移植时间为春季四月份或五月初,投放时选择无风、气温较低的晴天,最好是夜间,装框干运。可投放在青苔较多的地方也可全池投放,有风时在上风方向投放。运到池边后,直接放入池中,要求杂质少、活力强、成幼体及雌雄比例接近自然状态(没有经过人工筛选)。每亩虾池藻钩虾的移植量为1—2kg。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虾池可以适当减量。
(3)移植蜾蠃蜚: 蜾蠃蜚,一种广盐度的小型甲壳类生物,成体0.8—1.0cm,喜欢有机物质丰富的底质,营穴生活,以有机碎屑为食,繁殖能力强,是对虾的理想的饵料生物。移植时间为春季四月或五月初,投放时选择无风、气温较低的晴天,装框干运。全池投放,有风时在上风方向投放,直接放入水中,要求无杂质、活力强,每亩移植0.5—1kg即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虾池可以适当减量,也可以不用移植。 • (4)移植拟沼螺:拟沼螺,一种小型薄壳螺类,体长2—3mm,以有机碎屑为食,繁殖能力强,是对虾成虾的理想饵料。移植时间为春季四月或五月初,投放时选择无风、气温较低的晴天,装框干运,全池投放,要求无杂质、无死螺,每亩虾池移植5—10kg。
(5)移植伪才女虫 伪才女虫是一种半污染指示生物,体形细长象丝状,体长1.5—2.5cm,营穴生活,不易被发现。广泛存在,在正常环境中,由于无防卫能力成为多种生物的捕食对象,因而数量较小。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没有敌害而大量繁殖,其成体及幼体是对虾放苗前期的理想饵料。伪才女虫可在进水的同时纳入虾 池。
3、饵料生物强化培育 • 随着水温的日渐升高,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摄食量增大,因此必须补充一些饵料。到4月中下旬,饵料生物已有相当的数量,这时可每隔一日向池中投一次粉碎过的豆粕,根据实际情况每次可按每亩0.2-0.3公斤的量投喂,以保证饵料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同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肥水。通过这些措施,到4月底饵料生物的生物量可达到60—70克/平方米的水平,到5月10日前后可达到100克/平方米左右的水平,这样,以移殖生物为主的虾池新的生态体系就成功的建立起来了。
五、放苗 • 5月上旬,已具备了放苗所需要的水温,同时虾池生物量也达到100克/平方米左右,完全具备了放苗条件,可以放苗,自放苗的当日起,豆粕的投喂要由以前的隔日投一次改为每日投一次,全池泼洒,以防某些饵料生物因饵料不足而伤及虾苗,同时又可以为幼体提供部分饵料,这样可连续投喂10天左右。虾苗要求0.8cm以上,体壮无病,规格整齐。放苗要选择晴天、无风日,要注意盐差、温差的调整,基本操作可按常规养殖放苗进行。放苗数量可根据虾池深浅、添换水条件、水源质量、饵料生物丰度及生产者的技术经验而定,每亩可放实苗3000-5000尾左右。
六、养殖管理 • 1、水质管理 • 在生态调控的条件下,池水正常情况下将保持较高的透明度,水质清新,有较高溶氧,池底不会产生H2S、氨氮等有害气体,水质的调节主要是盐度、PH、温度等。 • ①盐度:日本对虾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4-30,低于17高于35将影响生长。正常管理中要坚持每5天测一次池中及水源盐度,并记录,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添换水的方式尽可能保持最适盐度。 • ②温度:7—8月份高温季节是日本对虾病害较多的季节,需要以提高水位的方式进行水温调节,更要坚持每日测量一次最高水温,若高于30℃,当水源水质合适时,可适量换水。
③PH值。应每日测量一次,并做记录,理想PH值为7.6-8.6,日波动应小于0.5,否则要找出原因及时调整。③PH值。应每日测量一次,并做记录,理想PH值为7.6-8.6,日波动应小于0.5,否则要找出原因及时调整。 • 2、生物检测 • 生物检测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虾池,每2日进行一次,并记录,以此做为生产管理的依据。 • 正常情况下,当对虾在5—6cm前,虾池的生物量应处于增长状态,当对虾超过5—6cm时,由于对虾的摄食将开始减少。 • 3、投喂 • 当对虾在5—6cm之前,由于虾池内饵料生物丰富,基本不需投喂。到6月中旬,对虾体长将达到5—6cm,此时虾池生物量开始衰减,应密切注意生物量的变化及对虾的活动情况,当生物大量减少时,要及时投喂。
①鲜活饵料投喂。鲜活饵料主要指各种低值贝类,在我市可作鲜活饵料的贝类主要有蓝蛤、四角蛤蜊、鸭嘴蛤、昌螺等。其中蓝蛤可以冲洗干净后直接投喂,也可机械破碎冲洗干净后再投喂,四角蛤蜊、鸭嘴蛤、昌螺必须机械破碎冲洗干净后再投喂。鲜活饵料投喂时间为傍晚前后。①鲜活饵料投喂。鲜活饵料主要指各种低值贝类,在我市可作鲜活饵料的贝类主要有蓝蛤、四角蛤蜊、鸭嘴蛤、昌螺等。其中蓝蛤可以冲洗干净后直接投喂,也可机械破碎冲洗干净后再投喂,四角蛤蜊、鸭嘴蛤、昌螺必须机械破碎冲洗干净后再投喂。鲜活饵料投喂时间为傍晚前后。 • ②人工配合饵料。要求人工配合饵料不含任何抗菌素和激素,富含Vc,投喂时间为夜11点前后。 • 投喂量的多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次日检查剩料情况为依据进行调整。
4、对虾生长日常测量 • 当对虾体长达到4cm后,应每5日进行一次体长测量,达到7cm后,在体长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个体体重测量,从中掌握生长情况是否正常,作为管理方案执行与调整的依据。 • (七)收捕 • 进入7月份,对虾体长达到8cm以上后,此时可参照市场行情,根据虾池对虾的存量,采取增长量售销法,有计划的收捕,到11月份对虾体长将达到15cm左右的规格,收虾结束。 • (八)排水 • 当收虾结束后,将池水排出,封住闸门,有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虾池进行必要的整理维修,为来年的生产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