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76 Views
肺功能的临床应用 开发区医院呼吸内科 姜学智. 通气功能 呼吸功能 换气功能 肺功能 防御功能 非呼吸功能 代谢功能. 保障. 肺容积测定. 通气功能测定. 肺通气量测定. 小气道功能测定. 肺功能测验.
E N D
肺功能的临床应用 开发区医院呼吸内科 姜学智
通气功能 呼吸功能 换气功能 肺功能 防御功能 非呼吸功能 代谢功能 保障
肺容积测定 通气功能测定 肺通气量测定 小气道功能测定 肺功能测验 肺弥散功能测定 换气功能测定 通气/血流比值测定 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反应性测定 支气管舒张试验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肺容积和容量及其组成 • 潮气容积(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 补吸气容积(IR):平静吸气后尚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 补呼气容积(ERV):平静呼气后尚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 残气容积(RV):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以上四种为基础容积,彼此互不重叠 • 深吸气量(IC):平静呼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 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由IC+ERV组成 •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量,由RV+ERV组成 • 肺总量(TLC):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所有气量,由VC+RV组成 ————以上四种容量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础容积组成
补吸气量 深吸气量 肺活量 2100 肺总量 2600 潮气量 3500 5000 补呼 气量 功能残气量 残气量 残气量
肺通气量 • 用力肺活量(FVC) :最大吸气后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呼气所得到的呼气肺活量 • 一秒量(FEV1.0):做FVC时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 • 一秒率(FEV1.0%): FEV1.0与FVC之比。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正常值>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和/或肺气肿 •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它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正常值>80%。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等
小气道功能 • 主要测定方法: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即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和相应的呼气流量描记成的一条曲线 • 常用指标: ①V50:呼出50%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 ②V75:呼出75%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 • 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 • 降低提示小气道功能减退,见于吸烟、COPD早期、职业病早期和空气污染等
Vmax75、Vmax50、Vmax25的降低可能是小气道阻塞。 管壁弹性受损 粘膜充血水肿 管内分泌物↑ 平滑肌痉挛 小气道阻塞原因 Vmax75 Vmax50 Vmax25 流速 (L/sec) 肺活量
肺功能正常值 • 肺功能的结果判断:将所测结果与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比较 • 预计值与年龄、身高等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种族、性别、年龄、身高的人群其肺功能的正常值各不相同
气道反应性测定 • 气道反应性:指气道对于各种物理、化学、药物或生物刺激的收缩反应。 • 支气管激发试验 • 定义:系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用肺功能做指标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从而测定气道反应性 • 方法:临床常用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组织胺PD20-FEV1<7.8μmol/L或乙酰甲胆碱PD20-FEV1<12.8μmol/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 注意:测定前应停用茶碱类、β2-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吸入糖皮质激素12小时,停止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48小时 • 禁忌: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妊娠、FEV1≤70%预计值、哮喘症状未缓解或仍有哮鸣音者不易进行本项试验 • 支气管舒张试验 • 受试者先测定基础FEV1,然后吸入β2-激动剂,15分钟后重复测定FEV1,并计算: 吸药后FEV1-吸药前FEV1 FEV1改善率= —————————————×100% 吸药前FEV1 • 如改善率≥15%,或绝对值增加200ml,则认为试验阳性
肺功能仪简介 • 1718年James Junrin用气囊收集呼出气,测得自己的肺活量为3610mL,潮气量为650mL • 1749年Danie1、Bernonilli描述了水置换的肺量计 • 1813年Hutchinson正式开始应用重量平衡的水封式肺量计,其设计原理与现代的水封式肺量计基本相似 • 2005年开发区医院呼吸内科应用德国耶格全电脑肺功能仪
容量测定型肺量计 • 水封式肺量计 • 这种肺量计结构简单、测量准确,但测量指标较少,不易于自动转换为流速参数。目前已较少使用,仅在一些基层医院或生理实验室中尚有使用,如Collins肺量计。由水将浮筒内外分隔,带有单向阀的管道与盛有CO2吸收剂的容器相连,浮筒内与病者以密封闭回路方式相连。浮筒经一滑轮悬拉,连至另一端与记录笔相连,记录笔可将浮筒位置的改变记录于记纹鼓上。当病人从浮筒中吸气或呼气时记录笔垂直上下移动,移动的幅度取决于吸/呼气的容量大小。记纹鼓与一电机相连,电机转动时记纹鼓转动的速度恒定,并可选择不同速度,由描记笔水平记录。此为描记图的时间轴,而描记笔的垂直运动为插记图的容量轴,测试中描记出时间—容量曲线,从中可求出多个容量及流速参数 • 干式滚桶式肺量计 • 病人呼出的气体使活塞移动,活塞由滚桶隔样的密封器与圆桶密封。电压计检测活塞的移动,活塞移动时产生的电压信号可反映移动量的大小,间接反映呼吸气体容量。活塞面常较大,以减少活塞运动时的机械阻力。 • 流速测定型肺量计 • 压差式流量计 • 热敏式流量计
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 呼吸功能的评价 • 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 • 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 • 手术评估 • 职业病的肺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的评价 肺功能减退的分级标准
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早期诊断:根据2000年COPD的全球创议,对于慢性咳嗽、咳痰的患者,即使无呼吸困难也应该进行肺功能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常用指标为FEV1.0%。
间质性肺疾病 • 诊断: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静息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的改变,主要特点是:肺容积(VC、TLC)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弥散功能减退。因症状提前终止运动,终止负荷运动时血氧饱和度、最大氧摄取量、死腔/潮气量、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50次/分。特别是早期,当肺容积无明显降低时,DLCO已经降低,终止负荷运动时血氧饱和度、最大氧摄取量已经降低。提示弥散功能降低和心肺运动试验异常是此类疾病的重要特征 •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肺功能指标与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报道不一。 • 疗效观察:尚未见指南性的意见 • 预后:动态观察弥散功能和其它肺功能指标对于判定间质性肺疾病的预后非常有用,但也有作者认为,高分辨率CT在判定病变进展和预后方面优于肺功能指标
支气管哮喘 • 诊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于1997年制定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用于哮喘的诊断,连续观察有助于判断触发病因、病情发展和疗效,对于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平喘药的疗效评定也有重要意义。但气道反应性增高并非都是哮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结果阴性不足以否定哮喘,尤其是晚期重症患者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哮喘患者。此外,10%的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为阳性
病例:某患者,5年的喘息病史,曾经在3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病情逐渐加重至严重的呼吸困难。但从来没有医生为他作肺功能检查。而当广州呼研所陈荣昌教授接诊时,肺功能检查显示为胸内型上气道阻塞,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最后的诊断是气管下段囊性腺样癌,而不是支气管哮喘。类似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忽视了肺功能的检查,将(支)气管内膜病变(肿瘤、结核等)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将间质性肺疾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例:某患者,5年的喘息病史,曾经在3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病情逐渐加重至严重的呼吸困难。但从来没有医生为他作肺功能检查。而当广州呼研所陈荣昌教授接诊时,肺功能检查显示为胸内型上气道阻塞,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最后的诊断是气管下段囊性腺样癌,而不是支气管哮喘。类似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忽视了肺功能的检查,将(支)气管内膜病变(肿瘤、结核等)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将间质性肺疾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手术评估 由于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肺功能。因此,术前的肺功能检查,不但有助于确定手术适应症,且关系到手术及术后的安全性、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
职业病的肺功能评估 • 肺功能测定对职业性肺疾病的诊断、呼吸功能障碍的评价、劳动能力的评估、职业病的监测等具有重要作用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鉴定的必检项目
肺功能检查的禁忌症 • 近期有大咯血、气胸、巨大肺大泡且不准备做手术者 • 心功能不稳定者 • 对支气管扩张剂过敏者禁用该扩张剂 • 喉头水肿、中度或以上通气功能异常者禁作支气管激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