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经济学视角下的 中 国 梦

经济学视角下的 中 国 梦. 工商与旅游分院 副教授 工商管理教研室 主 任 方成民 2013.5.8. 目录. 一、中国梦的由来 二、什么是中国梦 三、从经济学视角解读中国梦 ( 一 ) 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 年 11 月 29 日国家博物馆. 一、中国梦的由来. 一、中国梦的由来. 一、中国梦的由来. 一、中国梦的由来. 一、中国梦的由来. 一、中国梦的由来. 一、中国梦的由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bryan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经济学视角下的 中 国 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 国 梦 工商与旅游分院 副教授 工商管理教研室 主 任 方成民 2013.5.8

  2. 目录 一、中国梦的由来 二、什么是中国梦 三、从经济学视角解读中国梦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3.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

  4. 一、中国梦的由来

  5. 一、中国梦的由来

  6. 一、中国梦的由来

  7. 一、中国梦的由来

  8. 一、中国梦的由来

  9. 一、中国梦的由来

  10. 一、中国梦的由来 •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 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 《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11. 一、中国梦的由来 • 中华民族的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华民族的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12. 一、中国梦的由来 •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3. 一、中国梦的由来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4. 二、什么是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15. 二、什么是中国梦 五千年我们的祖国历尽沧桑,有过辉煌也受过屈辱。但从未放弃前行的脚步,因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人中国梦。中国梦在近代表现的最为明显,逐渐走向成熟。因为近代我们的祖国开始受到列强的侵略,千年文明古国遭到沉重的打击。从孙中山特色的三民主义,到此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揭示着何为中国梦,那就是:创新兴国,特色兴国。

  16. 二、什么是中国梦 这个“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个人的梦想,包括个人的自我实现。它里边蕴含着要求,希望“中国梦”代表着一种公正、公平,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机会平等、公正公平的社会才能实现“美丽中国”,也就是美丽的梦想。因此,个人的梦和“美丽中国”的梦是融合在一起的。

  17. 二、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 中国梦就是社会主义之梦 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之梦 这三个含义,在十八大报告中表述得很清楚。中国道路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的现状是: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道路的前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8. 二、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9. 二、什么是中国梦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梦想是人们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理想和愿望,是实现理想的动力和源泉。 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因素。道路是决定因素;发展是根本因素;实干是关键因素。 国家的梦想,是个人梦想的力量之源,也是个人梦想的终极追求,中国梦与个人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 二、什么是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结束报告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1. 三、从经济学视角解读中国梦 •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22.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位次不断提高。 • 改革开放初排世界第10位; • 2000年排世界第七位; • 2002年居世界第六位; • 2005年居世界第五位; • 2006年居世界第四位; • 2008年排世界第三位; • 2011年排世界第二位; • 到2025年左右排世界第一位。

  23.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 2012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世界银行数据) 名次     国家         GDP(亿美元) 1、 美 国: 15.7万亿美元2、 中 国: 8.3万亿美元3、 日 本: 5.8万亿美元4、 德 国: 3.4万亿美元5、 法 国: 2.6万亿美元6、 英 国: 2.5万亿美元7、 巴 西: 2.3万亿美元8、 意大利: 2.1万亿美元9、 俄罗斯: 2.0万亿美元10、 印 度: 1.8万亿美元

  24.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 • 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达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 201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已超过了美国,居世界之首。

  25.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外汇储备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 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只有1.6亿美元; • 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 • 2006年越过1万亿美元大关; • 2008年已达2万亿美元; • 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 • 中国外汇储备量占世界总额1/4强。

  26.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27.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28.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紧紧围绕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农业结构明显升级,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城乡和区域结构逐步趋向协调,收入分配结构打破了平均主义的传统格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在不断优化升级中的重大调整。

  29.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调整,70%的就业人口从事农业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相当比例的人口转而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0年的40.8%,下降了2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17.3%上升至26.8%,上升了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12.2%上升至32.4%,上升了20.2个百分点。

  30.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31.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12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3740亿元,1979-2012年年均增长14.1%。

  32.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全国历年财政收入

  33.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5000多亿美元, 2002年6200亿多美元, 2003年8500多亿美元, 2004年超过1.1万亿美元, 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1.4万多亿美元。 2012年进出口总额38668亿美元

  34. (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 1.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3.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

  35.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人均总收入翻一番 201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口为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人均总收入26959元( 1978年为343元;2003年为8472元; 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2003年为26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八年内的经济发展(第一个百年)

  36.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 比较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在类似的增长时期中人均收入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 • 英国在1780-1838年期间花了58年, • 美国在1839-1886年期间花了47年, • 日本在1885-1919年期间花了34年, • 韩国在1966-1977年期间花了11年, • 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9年,紧接着又在1987-1996年期间的9年中再次翻番。 •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远大于以上国家,因此中国的人均收入翻番所用的时间之少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37.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38.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39. (二)统计数字下的未来中国 第二个百年

  40.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高投资”驱动 。2000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平均超过49%。 2、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进出口总额1978年206亿美元,2012年38668亿美元。 3、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4、效率改进 5、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41. 思考 三驾马车

  42. 思考 CPI

  43. 思考

  44.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