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58 Views
今日中國. 地理 經濟 社會 環境. 插图 1 .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简图.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 《 地理参考图册 》 , P27. 插图 2 . 中国地形简图.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 《 地理参考图册 》 , P51.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口 (三 ). 4. 中国 人口增长状况.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 》 (相关年份).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口 (一). 1.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① 中国 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地势西高东低,海陆兼备、岛屿多,海 (岛)岸线长达约 3200 公里。
E N D
地理 • 經濟 • 社會 • 環境
插图1.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简图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地理参考图册》,P27
插图2.中国地形简图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地理参考图册》,P51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口(三) 4.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口(一) 1.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①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地势西高东低,海陆兼备、岛屿多,海 (岛)岸线长达约3200公里。 ②蕴藏的自然资源总量巨大。 ③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以上。 2.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①从资源结构角度看,直接可加以经济利用的部分相对匮乏;而工业所 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中,大多品质不高,且储量很少,分布上也十分 不均衡。 ②如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看,很多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口(四) 5. 中国与其他大国人均资源比较 资料来源:转引自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P29,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人口(二) 3. 资源分布的“南水北火” 资料来源:胡兆量等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P24,27
插图3.中国人口密度与地理分布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地理参考图册》,P49
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一) 1.“七五”计划提出: ①东部(12省) 辽宁、河北、北京 天津、山东、江苏、 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 、海南、广西 ②中部(9省) 黑龙江、吉林、内蒙 古、山西、河南、 安徽、江西、湖北、 湖南 ③西部(9省) 四川、贵州、云南、 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 资料来源:胡兆量等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P46
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二) 2.三大地带基础数据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4)整理计算
插图4.四大主要工业基地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地理参考图册》,P85
珠三角的未来走向(三) • 大、小珠三角与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的比较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2004年5月25日A02版。
插图4.四大主要工业基地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地理参考图册》,P85
插图7.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资料来源:《亚太经济时报》,2004.6.4-11(A4)版
珠三角与香港互动关系(一) 1.香港是珠三角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 (1986~2003年)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统计年鉴》整理
插图8.长三角沪宁杭地区简图 资料来源:王树声、张亚南等主编《地理参考图册》,P65
插图9.长三角区域及城市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长三角产业地图2005》,P6
2.1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經濟發展 n經濟恢復期:1949-1956年 • 建國綱領:新民主主義經濟 • 農村:土地改革和合作化 • 城市:工商業改造 n經濟困難時期;1957-1965年 • “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 • 三年自然災害 • 經濟調整 n經濟停滯期:文革十年(1966-1976年) • 文革 • 停工停産鬧革命 • 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
經濟發展 1978年鄧少平提出 • 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原則 • 四個現代化的方向 • 農業現代化 • 工業現代化 • 國防現代化 • 科學技術現代化
改革三步曲 • 農業 • 工業 • 金融
農業改革 • 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民的生活 四川省是全國實行農村改革最早的省份之一,1979年1月,四川在農村實行 “以 產定工,超額獎勵”的試驗。圖為四川廣漢縣金魚公社11大隊實行包工到作業組後,調動了社員的積極性,這是社員在領取預分現金。
農民的生活 陝西長安縣韓家灣生產隊社員領取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書。
農民的生活 1978年鳳陽縣產量只有2.8億斤,1981年產量達到6.4億斤,1985年則上升到10億斤。
農民的生活 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中湧現出各種專業戶。湖北襄陽縣五樓村的農民劉立豹擁有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7台農機,耕種910畝士地,人稱種糧大戶。
農民的生活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圖為1984年國慶35周年遊行時,拖拉機載着 “聯產承包好”的牌子通過天安門廣場。
農民的生活 農民收入普遍增加。圖為北京市郊區農民在儲蓄。
農民生活的波浪 • 收入初期上升,之後停滯 農民平均年收入從1979的94元提高至 1985年的150元;不足溫飽的農民由50萬人減至3萬人。1993年的人均收入雖然超過300元,但去除通脹及生產成本的增長,淨收入並無提高 • 耕地少 農民在承包地上蓋房子;各級搞開發區 1985至1993年耕地減少11 • 集資多、稅費重
工業改革 • 國營企業逐步私有化 • 鼓勵私營企業 • 提倡中外合資 • 鼓勵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的發展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 中國農民又一偉大創造,到1987年,鄉鎮企業總產值佔農村社會總產值的50.8%,首次超過了純農業總產值。圖為江蘇新科集團VCD機生產車間。
鄉鎮企業的發展 廣東順德縣農民開辦的全天侯花卉工廠。
鄉鎮企業的發展 福建龍海縣海澄鎮與日商合資興辦的海田合作養鰻場,1986年籌建,1987年就出口20噸鰻魚,價值10多萬美元。
鄉鎮企業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迅速發展。圖為中國第一個農民城 – 溫州市龍港鎮。
世界工廠 n中國:21世紀“世界工廠”或“世界製造基地” • 製造業産品占世界市場份額增加: • 玩具占70%;自行車占60%;鞋占60%;微波爐占50%;電視機和空調占30%;洗衣機占25%;冰箱占20%。 • 珠三角和長三角製造業基地形成 • 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金融改革 • 四大國有銀行逐步私有化 • 中國銀行 • 中國建設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改革的成績表 10億
社會代價 • 貧富懸殊問題惡化 • 堅尼系數約 0.45
2005年6月26日安徽省池州市發生大規模群眾騷亂,起因是下午一家私家醫院老闆所乘車輛撞倒一名中學生,雙方發生爭執,有人唆使下屬將該名中學生毆打至重傷,該名老闆被群眾追至派出所。其後憤怒的群眾愈來愈多,超過萬人,更發生放火燒警車,搶掠超市,衝擊派出所,並和到場增援的警員發生衝突,當局需出動700警員清場。2005年6月26日安徽省池州市發生大規模群眾騷亂,起因是下午一家私家醫院老闆所乘車輛撞倒一名中學生,雙方發生爭執,有人唆使下屬將該名中學生毆打至重傷,該名老闆被群眾追至派出所。其後憤怒的群眾愈來愈多,超過萬人,更發生放火燒警車,搶掠超市,衝擊派出所,並和到場增援的警員發生衝突,當局需出動700警員清場。
中國環保問題現況 • 大氣污染:全國六百多城市中,空氣達一級標準者不足1% •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城市中,中國佔了八個 • 水源污染:全國六百多城市中,七成未設污水處理廠 • 中國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
每年沙漠化面積新增2600多平方公里 • 工業固體廢物增加 • 城市垃圾不斷增加:城市人均垃圾440公斤 • 三分之二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標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