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10 Views
凉山州 2010 级二诊考试情况分析. 暨后期复习建议.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凉山州 2010 级二诊考试情况分析暨后期复习建议.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E N D
凉山州2010级二诊考试情况分析 暨后期复习建议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凉山州2010级二诊考试情况分析暨后期复习建议凉山州2010级二诊考试情况分析暨后期复习建议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E-mail:jksyf@163.com
一、2010届二诊考试情况分析 • (一)凉山州二诊情况 • 确定分数线的依据: 近几年高考情况(上线比例)
凉山州2010届二诊考试情况分析 理科参加统计人数:9487
凉山州2010届二诊考试情况分析 文科参加统计人数:5716
凉山州2010届二诊考试情况分析 文理合计
凉山州2010届二诊考试文理比例 • 总 人 数 文∶理= 1∶1.66 • 上本一线人数 文∶理= 1∶8.13 • 上本二线人数 文∶理= 1∶4.91 • 上本三线人数 文∶理= 1∶3.99 • 上专科线人数 文∶理= 1∶2.06
问题分析 • 1. 尖子生少; • 2. 双上线问题严重; • 3. 踩线生比例大; • 4. 文理科比例问题非常严重。
成都“二诊”考试的基本情况 1.参考人数
3.应届学生上线情况 参考学生数:理科32217,文科18369,总计 50586。
4.难度系数 成都市2010届“一、二诊”与高考难度比较 2010届的“二诊”试题难度介于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高考自主命题的难度之间,即理科和文科难度均控制在0.50~0.55。
成都2010届“一诊”“二诊”各学科难度比较表成都2010届“一诊”“二诊”各学科难度比较表 相对于“一诊”,“二诊”试题总体难度有所提高,但各学科试题难度存在着差别。
5.二诊试题总体评价 • (1)实现了“二诊”的基本功能 全面考查 提供依据 全面训练 • (2)充分体现了高考要求 • (3)整套试题的难度设置比较合理
6.成都“二诊”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 • “二诊”的基本功能 全面考查 提供依据 适应训练 (1)命题依据
◆全面考查 要全面反映各学科2010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变化,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对第一轮复习的效果进行检验、对问题进行诊断。 ◆提供依据 要为高三冲刺阶段教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参照。 ◆适应训练 为临近高考的适应性训练。
(2)命题原则 • 总体要求 体现高考要求 发挥诊断功能 力求正确导向 提供工作依据
具体要求 ①体现高考要求 2010年考纲、说明、样卷 分省命题的稳定与创新 评分细则及阅卷要求
②发挥诊断功能 学生的问题 教学的问题 管理的问题
③ 力求正确导向 引导学生重基础、重习惯,明确备考的努力方向。 引导老师重过手、重效益,明确高考命题的规律与特点。 引导管理重落实、重细节,明确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④ 提供工作依据 通过得、失分析 通过纵、横比较 作出相应的坚持与调整 存在的问题
“二诊”命题的总体思路是: “两个充分”,即: 充分体现高考要求, 充分发挥诊断功能。
(三)复习中存在问题 • (1)以大纲为本复习应考的意识淡漠,不能把握学科重点,盲目使用复习资料,盲目训练严重,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 (2)不重视教材、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不重视知识的运用,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基础知识失分严重。 • (3)不重视能力培养,或将机械重复等同于能力训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复习方式单一,效益低,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够。(4)复习方式单一,效益低,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够。 • (5)表达能力、审题能力差,因表达不完整、不准确、因审题问题造成的丢分严重。
二、后期复习建议 • 1. 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排位和问题所在,针对学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做无用功。 • 特别要注意尖子生的培养,做好踩线生的工作,保证双上线。
踩线生 • 理科 • 340分以上4567人,占48.1% • 文科 • 360分以上1641人,占28.7%
2. 科学规划,注重专题和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复习上一个新的水平。 •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和模拟训练。 • 高考复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学知识(当然要查漏补缺),而是增强素质,优化思维结构,突出思想方法,提高能力。通过复习实质上是思维素质立向攀升的三个层次,是从知识到方法至对观点的拾级登高。
3. 重视对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备考。 • 明确考试大纲要求和变化,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总结、训练,切实降低重心,避免“偏、难、怪”的试题。
4.全面复习、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夯实基础。4.全面复习、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夯实基础。 • (1)继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抓住重点知识抓住薄弱的环节和知识的缺陷,全面搞好基础知识全面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 (2)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构造知识网络,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3)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夯实基础,强调知识运用,进行有效训练。始终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夯实基础强调有“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提倡在总结中巩固知识,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反思中巩固知识,避免机械记忆。(3)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夯实基础,强调知识运用,进行有效训练。始终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夯实基础强调有“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提倡在总结中巩固知识,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反思中巩固知识,避免机械记忆。
5. 继续坚持“面向中等学生、重视中低挡题”的基本工作方针。 • 重视基础,立足双基,着眼于能力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并轨政策的实施,分数线下降,“踩线生”的界定也随之变化,在一般学校中,中等程度的学生都应该划归此列,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应引起充分注意。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整体优势,对总分高、而数学较差的学生应采取相应措施。 • 面向中等学生 重视中低挡题
6. 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 指导思想: • 准确标高,夯实基础; • 强化过手,狠抓落实; • 突出思想,发展思维; • 分层推进,全面提高。
总体策略: • 找准目标,分层推进的策略,普通高中有各种各样的层次,各自的目标,从而复习的起点、难度控制、方法与策略都应有所不同。 • 坚持扎实基础,提高能力并举的策略,试题区分度的增加是必然的,但考查基础的趋势是不会变的,主要是适当增加创新成分,同时又保留一定的基础分。 • 因此,基础题仍然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学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坚持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益的策略。
树立两个意识: • “平台”意识,即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 “抓分”意识,即各个复习阶段怎样让学生得分的目标要具体、要落实。 • 做到三个回归:总复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综合训练(适应性训练)阶段。 • 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到三个回归, • 即“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近几年的高考题”。
7.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 例习题课和评讲课是学生积累解题经验的最好场所。我们不应该单纯追求训练的数量,而应该去追求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训练,盲目求多,而忽视归纳、总结,学生往往做一个题就忘一个题。 • 例习题课并非就是满堂练,也不是讲一两个例题就练习完。例习题课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独立的基础和变式练习,有学生独立练习、质疑与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归纳与小结等。
讲评课在讲解客观题(即选择、填空题)时,由于客观题目的随意性大,不能只满足于选择题答案的对与错,填空题的得数正确与否,在讲评时还应该突出“揭”、“拨”、“变”三个方面。讲评课在讲解客观题(即选择、填空题)时,由于客观题目的随意性大,不能只满足于选择题答案的对与错,填空题的得数正确与否,在讲评时还应该突出“揭”、“拨”、“变”三个方面。 • “揭”即揭示选择的依据,以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程度;
“拨”即对客观题的关键思路或简便方法给予必要点拨,以便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答题速度;“拨”即对客观题的关键思路或简便方法给予必要点拨,以便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答题速度; • “变”即对题目有关参数给予必要变更,一题多变、一题多问,择优而取,充分发挥试题功能,使一种类型变换出多个题目,以提高学生联想问题的能力。 • 讲解综合题时,要重视思路分析和解题方法、规律的归纳总结。
要帮助学生在讲评后进行解题反思。对讲评中卷面上出现的问题,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订正,防止以后遗忘而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同时,在讲评后,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应精心设计题目,组织好学生再练习。要帮助学生在讲评后进行解题反思。对讲评中卷面上出现的问题,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订正,防止以后遗忘而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同时,在讲评后,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应精心设计题目,组织好学生再练习。 • 在题目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将前次练习中暴露的问题加到新的题目中去,新出题目最好是逆向思路或变式出现。
8. 加强对知识交汇点问题的训练。 • 课本上每章的习题往往是为巩固本章内容而设置的,所用知识相对比较单一。 • 复习中对知识交汇点的问题应适当加强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它反映知识发生的过程,知识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