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1011075009.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 是由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分布全身 , 川流不息 , 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网络 , 主宰人体的免疫功能 —— 抵抗细菌、 病毒入侵 , 清除体内损伤变性及衰老的细胞 , 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法氏囊 ( 中枢免疫器官 ). 免疫器官的主要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 外周免疫器官 :是成熟 T 、 B 细胞定居以及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图). B 细胞.

bruce-wad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免疫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1011075009

  2.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是由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分布全身, 川流不息, 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网络, 主宰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细菌、 病毒入侵, 清除体内损伤变性及衰老的细胞, 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 法氏囊(中枢免疫器官)

  4. 免疫器官的主要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以及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5.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图)

  6. B细胞 B细胞电镜图

  7. 浆细胞光镜图

  8. T细胞 T细胞电镜图

  9. NK细胞(nature killer) NK细胞来源于骨髓,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在体外IL-2等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培养也可诱导出NK细胞。小鼠脾脏在体内IL-3诱导下可促进NK细胞的分化

  10.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 从广义上讲,APC指的是能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多肽-MHC复合体的任何细胞。分为(1)专职性APC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能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2)非专职性APC 如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各种上皮及间皮细胞等。

  11. 免疫分子 膜型分子 TCR , BCR , MHC基因产物 , 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其他.

  12. 分泌性免疫分子 1 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或炎症反应中活化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细胞活化、分化和增殖,诱导细胞发挥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激素、神经肽、酶等生理性细胞产物。

  13. 细胞因子(cytokine)综合分类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s,IL) 干扰素(inteferons, 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s,CSF) 趋化因子(chemokines) 促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14. 2 补体分子 19世纪末,在发现体液免疫后不久,Bordet即证明,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故被称为补体。补体分子主要有C1(C1q, C1r, C1s)、C2、C3、C4、C5、C6、C7、C8、C9、B因子、D因子、P因子等。

  15. 3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

  16.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7. 免疫系统防卫抗原机制 人体具有三种类型的防御组成成分,即物理屏障、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18. 免疫系统的进化

  19. 屏障防卫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御机制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屏障层——皮肤,即覆盖于体表的细胞层,它也覆盖在体表所有腔隙的表面,即黏膜。大多数病原体都是通过黏膜侵入人体的。

  20. 天然(innate)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五种主要的武器用于单独或综合地抵御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它们是:酶和颗粒相关的抗菌多肽、专职吞噬细胞、补体系统蛋白、干扰素系统、天然杀伤细胞。

  21.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在体液中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当其被激活物激活后,发生连锁的酶促反应,才能表现出其生物活性。 补体系统的激活有3条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及旁路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为经典途径; 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为 MBL途径; 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注: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22.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3条途径启动激活物不同,参与的补体成分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差别。但它们的共有的步骤为中心产物C3的活化。此外, 3条激活途径还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于细胞膜表面组装成攻膜复合物(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23. 补体系统中各成份的生物学活性 C1-C9 溶菌、溶细胞作用 C1、C4、C2、C3 中和病毒 C3b、C4b、iC3b CR 免疫粘连、调理吞噬作用 C3a、C4a、C5a 过敏毒素 C5a 趋化因子 C2a 激肽作用 C3b、C5a、C6、C7 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 C5a、C3 调节抗体和细胞因子的生成

  24. 特异性免疫系统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 疫苗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能抵抗同一种微生物的重复感染,不能遗传。人为地分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5. 特异性免疫应答

  26. 体液免疫 活化Th细胞

  27. 细胞免疫

  28. 有些研究表明,Th1 也可通过表达FasL 结合靶细胞的Fas, 直接发挥细胞毒作用, 分泌的 I FN –γ、IL-2可促进Tc 前体细胞分化成Tc1 而介导细胞毒作用,Th1 主要诱发延迟型过敏反应(DTH)。

  29. 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机体在对某一抗原产生特异性识别及应答的同时,记住该抗原,当再次遭遇同一抗原时,能发生快速和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免疫记忆在体内可以防止同一疾病的再次发生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发明了疫苗。在免疫记忆过程中,记忆细胞起着关键作用。

  30. 记忆B细胞 B细胞成熟的最后一步是功能分化。B细胞仅需在变成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两条途径之间作出选择。如果 B细胞决定变成浆细胞,它通常要到达脾脏或回到骨髓中去,产生分泌型的BCR——抗体分子。如果变成记忆 B 细胞,要经历了体细胞高突变,形成具有高亲和力的 BCR,可以对感染初期的少量抗原产生应答,比原初型B细胞具有更低的激活需求。激活后进行类型转换,产生专门抵御它们记忆中的外来入侵者的抗体类型

  31. 分化机制 免疫学家还不能描绘出B细胞怎样选择变成记忆B细胞或浆细胞,然而,他们认为,辅助T细胞表面的CD40L与B细胞表面的CD40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记忆细胞的组织和对于记忆细胞的体细胞高突变以及类型转换具有一样的重要性。 Gray D等用可溶性CD40融合蛋白封闭CD40 配体(CD40L),阻断CD40-CD40L间相互作用,可抑制小鼠B记忆细胞的产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