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第 4 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第 4 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按其设计特点分为三大类: 1. 模拟化设计方法 先设计校正传递函数 D(s) ,然后离散化,变成计算机算法。 2. 离散化设计方法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或特性 G(z) ,根据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数字控制器 D(z) 。. 3. 状态空间设计法(能处理多输入 - 多输出系统).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利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设计数字控制器。. 第 4 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4.1 数字控制器的间接设计方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4 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按其设计特点分为三大类: 1.模拟化设计方法 先设计校正传递函数D(s),然后离散化,变成计算机算法。 2.离散化设计方法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或特性G(z),根据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数字控制器D(z)。

  2. 3.状态空间设计法(能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3.状态空间设计法(能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利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设计数字控制器。

  3. 第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 4.1 数字控制器的间接设计方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4. 4.1.1 采样周期与模拟化设计 • 香农采样定理是使数字控制器进行模拟化设计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fs=2fmax • 间接设计方法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是: • 第一、采样周期要满足香农采样定理, • 第二采样周期足够小,达到零阶保持器的相位滞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 模拟化设计方法的假设是认为采样频率足够高(相对于系统的工作频率),以至于采样保持所引进的附加误差可以忽略,则系统的连续部分可以用连续系统来代替。

  5. 4.1.2 模拟化设计步骤 • 第一步:设计假想的模拟控制器D(S) • 第二步:正确地选择采样周期 • 第三步:将模拟控制器D(S)离散化为数字控制器D(Z) • 第四步:求出与对应的差分方程 • 第五步:编制计算机程序 • 1. 设计假想的模拟控制器

  6. 2. 正确地选择采样周期 • 工程技术人员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来选取采样周期。 • (1) 从调节品质上考虑。 • (2) 从快速性和抗干扰性方面考虑。 • (3) 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和回路成本考虑。 • (4) 从计算精度方面考虑,采样周期不应过短。

  7. 采样周期的经验数据表

  8. 3. 将模拟控制器离散化为数字控制器 • 1) 双线性变换法 双线性变换的特点: (1)应用方便。可用计算机算出D(z)的系数。 (2)双线性变换不会引起高频混迭现象。 (3)如果D(s)稳定,则D(z)亦稳定。 (4)它不能保持D(s)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

  9. i

  10. 2) 前向差分法 • 由此可知,s平面的jΩ轴在z平面上的映像除ΩT极小值外,均在单位圆外,因此这种方法将不利于控制器的稳定性。

  11. 3) 后向差分法 后向差分的性质是: (1)使用方便,而且不要求传递函数的因式分解;(2)一个稳定的D(s)变换为一个稳定的D(z); (3)不能保持D(s)的脉冲与频率响应。

  12. S平面和Z平面的差分变换 • 根据A.本茨和M.普里斯勒的研究可知最好的离散化方法是双线性变换法.

  13. 4. 求出与对应的差分方程 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字控制器,必须求出相应的差分方程,实现的方法有两种, • 一是由数字控制器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然后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相应的差分方程, 如数字PID控制算法就是由此推导出来的。 • 另一途径是根据数字控制器用直接程序设计法、串联实现法等将其变为差分方程。

  14. 5. 根据差分方程编制相应程序,以实现计算机控制

  15. 4.2 数字PID控制算法 • PID控制之所以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对于特性为 和 的被控对象,PID控制是一种较优的控制算法,PID参数相互独立,参数整定方便; • ●PID算法比较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容易实现多回路控制 ●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较熟悉,较易掌握,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使用中要根据对象特性,负载情况,合理选择控制规律以达到较佳效果。

  16. 4.2.1 PID控制规律及基本作用 • 1. 比例控制规律 • 比例调节器的微分方程为: 阶跃响应特性曲线

  17. 2.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比例-积分调节的特性曲线

  18. 3. 比例-微分控制规律 比例-微分调节的特性曲线

  19. 4.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 u(t)——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e(t)——调节器的偏差信号,它等于给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KP——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TI——调节器的积分时间; TD——调节器的微分时间。

  20.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的特性曲线

  21. D Kc Td S + y u x + e - f P + 对象 Kc + + + I Kc /Ti S 测量电路 实现框图

  22. 4.2.2 基本数字PID控制算法 • 1. 数字PID位置型控制算法 • 当采样周期相当短时,用求和代替积分,用后向差分代替微分,这样就可以化连续的PID控制为数字PID控制。 比例增益; 积分增益; 微分增益

  23. 2. 数字PID增量型控制算法

  24. 增量型控制算法与位置型控制算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增量型控制算法与位置型控制算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 (1) 增量型控制算法不需要做累加,仅与最近几次误差采样值有关。 • (2) 增量型控制算法得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误动作影响小。 • (3) 易于实现从手动到自动的无扰动切换。 • 因此,在实际控制中,增量型控制算法要比位置型控制算法应用得更为广泛。

  25. 3.程序设计方法: b0 b1 b2 a1 常数 e(k-1) e(k-2) u(k-1) 计算值 X(k) y(k) 测量值 例: 1、将常数存放在RAM区 2、暂留计算值的缓冲区 3、根据给定和反馈的测量值 计算偏差 e (k) = x (k) - y (k) 4、由差分方程计算控制量u(k) 5、留几个工作单元,作当前计 算值和控制量暂存用。

  26. 1.实际微分PID控制算式之一: 2.实际微分PID控制算式之二: 3.实际微分PID控制算式之三: 4.实际微分PID控制

  27. 控制算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 积分项的改进 • 变化率限制 • 输出位置限幅 • 防止积分饱和 • 存储有效数据

  28. 4.2.3 改进的数字PID控制算法 • 1. 积分项的改进 • 1) 积分分离 • 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长时间的波动。 • 为此,可采用积分分离措施,即当偏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当偏差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投入到控制过程中,即 • 当e(k)>β时,采用PD控制; • 当e(k)<β时,采用PID控制。

  29. 带有积分分离作用的控制过程曲线

  30. 2) 变速积分的PID算式 • 基本思想是设法改变积分项的累加速度,使其与偏差大小相对应;偏差越大,积分越慢,反之则越快。

  31. 变速积分PID与普通PID相比,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变速积分PID与普通PID相比,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 (1) 减小了超调量,不易产生过饱和,可以很容易地使系统稳定。具有自适应能力。 • (2) 积分分离对积分项采用的是所谓“开关”控制,而变速积分则是缓慢变化,后者更符合调节的理念。

  32. 3) 抗积分饱和 • 当执行机构已经到达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积分使得PID差分方程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动作,这就称为积分饱和。 • 积分饱和的出现,导致超调量增加,控制品质变坏。作为防止积分饱和的办法之一,可对计算出的控制量限幅,同时,把积分作用切除掉。 • 以8位D/A转换器为例,则当<00H时,取=0;当>FFH时,取=FFH。

  33. 4) 梯形积分 5) 消除积分不灵敏区 当计算机的字长较短,采样周期也短,而积分时间又较长时,容易出现小于字长所表示的精度而丢数,失去了积分作用,这就称为积分不灵敏区。

  34. 为了消除积分不灵敏区,通常采用以下措施。 • (1) 增加A/D转换位数,加长运算字长,可以提高运算精度。 • (2) 当积分项连续n次出现小于输出精度的情况时,不要把它们作为0舍掉,而是把它们一次次累加起来,即

  35. 2. 微分项的改进 • 1)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

  36. (a) 标准PID控制的输出的控制作用 (b)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的输出的控制作用

  37. 2) 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 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示意图

  38. 3. 时间最优PID控制 • 用最大值原理可以设计出控制量只在u(t)≤1范围内取值的时间最优控制系统。 • 而在工程上,设u(t)都只取±1两个值,而且依照一定法则加以切换。 • 使系统从一个初始状态转到另一个状态所经历的过渡时间最短,这种类型的最优切换系统,称为开关控制(Bang—Bang控制)系统。

  39. 4. 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 带死区的PID控制系统

  40. 5. 可变增量PID控制 可变增量PID控制框图

  41. 4.2.4 数字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 1. PID调节器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 • 对系统的稳定性能 • 1) 比例控制参数 • 2) 积分控制参数 • 3) 微分控制参数

  42. 2. 按简易工程法整定PID控制参数 • 1) 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 在于去掉积分和微分部分,只保留比例部分,仅调节比例部分,在系统达到等幅振荡的时候,得到参数临界比例度及系统的临界振荡周期,据此选择控制器及其参数。

  43. (1) 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只保留比例作用。逐渐减小比例度,直到系统发生持续等幅振荡(如图所示)。记下使系统发生振荡的临界比例度及系统的临界振荡周期。 扩充临界比例度实验曲线

  44. (2) 选择控制度 • 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计算出两个误差平方的积分,控制度是仅表示控制效果的物理概念。 • (3) 根据选定的控制度,查表求得比例、积分、微分的系数。 • 2) 扩充响应曲线法 • (动态特性法) • 系统必须稳定并且 允许开环运行 被调量在阶跃输入下的变化过程曲线

  45. 3) 归一参数法 • 由于该方法只需整定一个参数即可,故称其为归一参数整定法。 4) 阻尼振荡法(衰减曲线法) • 阻尼振荡法是在总结临界比例度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即4∶1衰减曲线法

  46. 5) 极限环自整定法 • 在临界比例度法中,使控制器在纯比例作用下工作,并逐渐减小比例度可使系统处于稳定边界。 采用继电器代替控制器的闭环系统 继电器自整定原理框图

  47. 3. 凑试法整定PID调节参数 • 凑试法是通过模拟或闭环运行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例如阶跃响应), • 然后根据各调节参数对系统相应的大致程度影响,反复凑试,以达到满意的响应从而确定PID调节参数。 • 对参数实行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整定步骤。

  48. 常见被调量PID参数经验选择范围

  49. 4.2.5 施密斯预估控制系统 • 1. 施密斯预估控制原理 带施密斯预估器的控制系统 经补偿后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50. 2.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数字控制器1) 施密斯预估器 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控制系统 施密斯预估器框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