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65 Views
第六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实验中心 : 师 琳. 实验概述.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滑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另一部分产生剪切变形,且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位向形成了镜面对称关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生。.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金属材料的形状与尺寸,而且还将引起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E N D
第六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实验中心: 师 琳
实验概述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滑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另一部分产生剪切变形,且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位向形成了镜面对称关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生。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金属材料的形状与尺寸,而且还将引起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外形的变化,其内部晶粒形状由原来的等轴晶粒逐渐变为沿变形方向伸长的晶粒,在晶粒内部也出现了滑移带或孪晶带。当变形程度很大时,晶粒被显著地拉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为冷加工纤维组织。同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加剧,原来位向不同的各个晶粒会逐渐取得近于一致的位向,而形成了形变织构,使金属材料的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图为工业纯铁经不同程度变形的显微组织。)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会使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此外,在金属内部还产生残余应力。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不仅降低了金属的承载能力,而且还会使工件的形状与尺寸发生变化。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工业纯铁冷塑性变形后组织(150X) a)变形程度20% b)变形程度50% c)变形程度70%
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的变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由于其内部亚结构细化、晶格畸变等原因,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自发地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活动能力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行。若对其加热,因原子活动能力增强,就会使组织与性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回复 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活动能力尚低,故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仍保持着纤组织的特征。此时,因晶格畸变已减轻,使残余应力显著下降。但造成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未消除,故其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的变化 2.再结晶 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将首先在变形晶粒的晶界或滑移带、孪晶带等晶格畸变严重的地带,通过形核与长大方式进行再结晶。(图反映了冷塑性变形工业纯铁的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后获得了新的等轴晶粒,因而消除了冷加工纤维组织、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使金属又重新恢复到冷塑性变形前的状态。 金属的再结晶过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通常把变形程度在70%以上的冷变形金属经1h加热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定为再结晶渡。实验证明,金属的熔点愈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再结晶温度也愈高。金属的再结晶温度(T再)与其熔点(T熔)间的关系,大致可用下式表示: T再=0.4 T熔 式中各温度值,应为绝对温度。
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的变化 工业纯铁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150X) a)550℃再结晶 b)600℃再结晶 c) 850℃再结晶
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的变化 3.晶粒长大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一般都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但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再结晶后的晶粒又会逐渐长大,使晶粒粗化。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后 晶粒度的影响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除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有关。(图表示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其预先变形程度间的关系。)由图可见,当变形程度很小时,金属不发生再结晶,因而晶粒大小不变。当达到某一变形程度后,金属开始发生再结晶,而且再结晶后获得异常粗大的晶粒。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由于各晶粒变形愈趋均匀,再结晶时形核率愈大,因而使再结晶后的晶粒逐渐变细。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纯铝的程度与再结晶晶粒度的关系 变形程度:a)1% b)2.5% c)3% d)6% e)9% f)12% g)15% 浸蚀剂:HF 15ml, HCl 45ml, HNO3 15ml, H2SO4 25 ml (拉伸变形后,经550℃再结晶退火30min)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引起冷变形金属开始再结晶,并在再结晶后获得异常粗大晶粒的变形程度,称为临界变形程度。一般钢铁的临界变形程度为5~10%,铜约为5%,铝约为2~3%。由于粗大晶粒将显著降低金属的机械性能,故应避免金属材料在临界变形程度的范围内进行压力加工。
塑性变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了解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3.了解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用品及试样 (一) 实验设备 1.拉力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或布氏硬度计)。 2.金相显微镜。 3.箱式电阻加热炉(附测温控温装置)。 4.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 (二) 实验用品 1.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尺。 2.不同粗细的金相砂纸一套、抛光磨料、浸蚀剂、无水酒精。 (三) 实验试样 1.退火状态低碳钢(建议采用10钢)的拉力试样若干。 2.不同变形程度经再结晶后具有不同晶粒度的纯铝片试样一套。
塑性变形实验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以若干人为一小组,每组领取退火状态低碳钢拉力试样一根。 2.在拉力试样的总标距内每隔10mm,用划线仪划出分段标距的印记。 3.用游标尺测量出分段标距的长度,并记下测量数据。 4.将度样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产生“颈缩”,并在断裂前的瞬间,把试样自试验机上取下,然后再用游标尺测量和记录变形后各分段印记间的长度,并计算出各分段标距内的延伸率。 5.在分段标距的印记处用手锯或砂轮切割等方法,把试样分段切开。 6.把分段试样沿轴向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再根据其组织特征,绘出显微组织示意图,并记录观察试样所用的放大倍数和浸蚀剂。 7.在已观察过的试样磨面上,测定其洛氏硬度值HRB,并记下测量数据。
塑性变形实验 9.在各组试样中选取五个变形程度较大且变形程度值相近的分段试样,分别放入温度为100℃℃、300℃、500℃、650℃、800℃的加热炉中保温30min后出炉空冷(可将学生分组,分别完成一个数据)。 10.把冷却后的分段试样沿轴向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再根据其组织特征,绘出显微组织示意图,并记录观察试样所用的放大倍数及浸蚀剂。 11.在已观察过的试样磨面上,测定其洛氏硬度值HRB,并记下测量数据。 12.分析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硬度的变化规律。 13.观察由实验室制备好的纯铝片试样一套,了解不同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并找出纯铝的临界变形程度。
塑性变形实验 四、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两表。 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在试样上选择两个不同的地方,用肉眼或放大镜数出100m2面积中的晶粒数N计入表中。
塑性变形实验 再结晶温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