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44 Views
第三 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属性 第二节 音素 第三节 音位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第一节 语 音 的 属 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方面。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9. 6. 7. 5. 10. 1. 8. 3. 14. 13. 12. 4. 15. 11 16. 2. 17. 19. 20. 18. 一、生理属性(发音器官). 1 , 2: 上下唇 3 , 4: 上下齿
E N D
第三 章 语音 • 第一节 语音的属性 • 第二节 音素 • 第三节 音位 •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第一节 语 音 的 属 性 •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 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方面。 •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9 6 7 5 10 1 8 3 14 13 12 4 15 11 16 2 17 19 20 18 一、生理属性(发音器官) • 1,2:上下唇 3,4:上下齿 • 5:齿龈 6:硬腭 7:软腭 • 8:小舌 9:鼻腔 10:口腔 • 11:咽腔 12:舌尖 13:舌叶 • 14:舌面前和舌面中 • 15:舌面后或舌根 • 16:会厌软骨 17:食道 • 18:气管 19:声带 • 20:喉结
舌头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其作用是能与口腔许多部位构成阻碍,改变口腔共鸣器的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舌头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其作用是能与口腔许多部位构成阻碍,改变口腔共鸣器的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 • 舌尖和上齿龈接触,能发出舌尖前音,舌根与软腭接触能发出舌根音。 • 多数元音也与舌头的活动位置密切相关。
二、物理属性 •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的形状及振动频率。 • 音重:指声音的轻重强弱,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 音质:指声音的品质或特色。
不同音质的声音的形成,有三方面原因: • 发音体和发音部位不同; • 发音方法不同; • 共鸣腔形状不同。
不同音质的语音的形成也有三方面原因: • 呼出气流是否受阻、在什么部位受阻; • 除阻方式不同; • 声带振动与否。
三、社会属性 •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与一般声音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 1.语音的意义决定于语言社会 • 2.语音的选用决定于语言社会 • 3.语音的组合规则决定于语言社会 • 4.不同语言中都有同样的声音,其作用却不一定相同。
第二节 音 素 • 一、音素 • 1.音节:是人们听觉上能够自然感知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 但音节不是最小的语音片段,他还可以在切分下去——音素。 • 2.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片段,是语音研究的最小单位。
二、语音符号 • 1.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 •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的标记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的记音符号。 • 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标符号以拉丁字母为主,用希腊字母补充。
2. 汉语拼音是一种记音符号。 • 汉语拼音的字母与音素并不一一对应,如a代表了四个音素、i代表了三个音素。 • 另外,汉语拼音的运用还有一些拼写规则。
三、元音和辅音 • (一)区别: • 1.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要受阻。 • 2.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
3.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成阻部分保持紧张。3.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成阻部分保持紧张。 • 4.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 不阻∕阻;动∕不动;响∕不响; 不强∕强;不紧∕紧。
(二)元音 • 元音音质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元音的差别决定于口腔的不同形状。 • 元音可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三类。
1.舌面元音 • 由舌位的前后(舌头的伸缩)、高低(嘴张的大小)和嘴唇的圆展(撮起或展平)三方面决定。 • 详见课本P61
元音舌位图 央 后 前 不圆唇 圆唇 不圆唇 不圆唇 圆唇 y 圆唇 i 高 最高 次高 i u I Y m u 半高 e ω 中 正中 [ E o o γ œ 半低 ε כ 次低 v æ а α α a A 低 最低
前 央 展唇 圆唇 后 i 高 ● 展唇 圆唇 基本元音 u ● e 半高 ● o ● ● ε 半低 ● כ ● ● 低 a ● α
2.舌尖元音 • 舌尖前元音:舌尖前-i zi ci si • 舌尖后元音:舌尖后-i zhi chi shi • 3.卷舌元音 • er:发舌面元音时,舌尖同时向硬腭翘起。 • 元音描写: [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三)辅音 • 1.发音部位: • 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 • 双唇音:b p m • 唇齿音:f v • 齿间音: • 舌尖前音:z c s • 舌尖中音:d t n l d
舌尖后音:zh ch sh • 舌叶(卷舌)音: • 舌面前音:j q x • 舌面中音: • 舌面后(舌根)音:g k h ng g • 小舌音:R’ • 喉音:h
2.发音方法: • 是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 塞音: • 鼻音: • 擦音: • 塞擦音:
颤音: • 闪音: • 边音: • 半元音:
3.清和浊 • 根据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将辅音分为清音和浊音。 •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是浊辅音,不颤动的是清辅音。 • 北京话里没有和清辅音相对的浊辅音。英语里的v、z是浊音。
4.送气和不送气 • 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将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 发音时气流强的送气,气流弱的不送气。 • 国际音标写送气音的办法是在不送气辅音的后边加“h”或在右上方加“‘”。
5.鼻音和口音 • 软腭低垂堵住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
部 声 位 母 方 法
第三节 音 位 • 一、音位 • 1.音位:是一定语言或方言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 音位用/ /表示。
2.音位的特点 • (1)音位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 (2)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义的作用。 • (3)音位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3.音素与音位的关系 •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 音位是在音素基础上归纳出来的。音位是对发音近似并且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数个音素的概括。 • 音位是抽象的,音素是具体的。
4.归纳音位的原则 • (1)对立原则: • A.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并且能区别意义,那他们就是不同的音位。 • 声调为51,韵母为u时: 布 木 富 杜 吐 怒 路 酷 /p/ /m/ /f/ /t/ /t’/ /n/ /l/ /k’/
B.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而不区别意义,那么他们应属于同一个音位。B.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而不区别意义,那么他们应属于同一个音位。 • 兰州方言[n] 、[l],在同样的元音之前可以互相替换,词义不变,应看做同一个音位。
(2)互补原则: • A.不同的音素,它们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因而不可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 汉语普通话[a][A][æ][α]四个音素归并为音位/a/。
B.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如果语音上差别太大,也应作为不同的音位。B.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如果语音上差别太大,也应作为不同的音位。 • 普通话z和j、c和q、s和x出现的环境互补,但语音上差别太大,因而是不同的音位。
5.音位的分类: • 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构成的音位,其特点与发音的音质有关。 • 非音质音位(超音质∕音段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长、音重等。 调位、时位、重位 • 音质音位可以独立存在,而非音质音位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音节或音质音位。
二、音位变体 •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中具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 “变体”不是相对于“正体”而言的,所有的音位成员都叫“变体”。 • 音位变体包括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只能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具有互补关系的音位变体。如[a][A][æ][α]四个音素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条件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只能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具有互补关系的音位变体。如[a][A][æ][α]四个音素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 自由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能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互相替换,而不能区别意义的因素。如南方大部分地区不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兰州[n][l]。
三、音位的聚合 • 1.音位的区别特征 • 某种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性语音特征,简称语音特征。 • 每个音位都可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在不同的区别特征上与不同的音位构成对立,因此,每个音位都是几个区别特征的总合。
2.语音特征的描写 • 有阻∕无阻:元音辅音 • 鼻音∕口音:m n ng • 唇音∕舌音:b p m f • 舌面∕舌尖:元音和辅音中都有 • 塞音∕擦音:辅音 • 送气∕不送气:辅音
前音∕后音:元音、辅音中都有(舌面舌尖) • 高音∕低音:舌面元音 • 圆唇音∕展(不圆唇)音:舌面元音
3. 音位的聚合关系 • 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形成聚合群。 • 单向聚合群:音位只在一个区别特征上与其它音位形成据合群。 • 双向聚合群:音位可以同时在两个区别特征上与其他音位构成聚合群。
A B C D • 1 /p/ /p‘/ /m/ • 2 /t/ /t‘/ /n/ /l/ • 第一行是双唇聚合群,第二行是舌尖前聚合群。
A列是不送气清塞音,B列是送气清塞音,C列是浊鼻音,D列只有一个音位,但在矩阵中自成一个聚合。A列是不送气清塞音,B列是送气清塞音,C列是浊鼻音,D列只有一个音位,但在矩阵中自成一个聚合。 • 同一个聚合群中的几个音位往往具有共同的语音规则。如汉语普通话/p/、/p‘/、/m/不能和撮口呼组合。 • 语言中大部分音位都可以与其他音位构成双向聚合群。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 一、音节 • 1.音节 •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最自然、最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 大多数音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组合而成,也可由一个音位构成。
发音时肌肉的紧张从增强到减弱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音节。发音时肌肉的紧张从增强到减弱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音节。 • 在汉语中,往往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节除外。
2.音节的结构 • 发音时肌肉紧张的顶点叫音峰;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音谷。 • 处在音峰位置的音叫领音;领音之前的音叫起音;领音之后的音叫收音。 • 一个音节必须有领音,起音和收音可有可无。
领音——开首开尾音节: 啊 易 五 • 起音+领音——闭首开尾音节: 怕 铁 辣 • 领音+收音——开首闭尾音节: 爱 昂 at • 起音+领音+收音——闭首闭尾音节: 派 speak
3.汉语的音节结构 •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 韵母:又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每一个韵母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 • 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