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06 Views
Analysis of rainstorm-induced slide-debris flows on natural terrain of Lantau Island, Hong Kong. Dai Fuchu , C.F. Lee ,Wang Sijing from : Engineering Geology 51 (1999) 279–290. 簡報大 綱. 研究區域簡介 研究方法 結論. 東涌 (Tung Chung). 19 93 年 11 月 4-5 號 (24hr) 之累積暴雨量主要集中地區. 研究區域簡介. 研究方法.
E N D
Analysis of rainstorm-induced slide-debris flows on natural terrain of Lantau Island, Hong Kong Dai Fuchu , C.F. Lee ,Wang Sijing from:Engineering Geology 51 (1999) 279–290
簡報大綱 • 研究區域簡介 • 研究方法 • 結論
東涌(Tung Chung) 1993年11月4-5號(24hr) 之累積暴雨量主要集中地區 研究區域簡介
研究方法 • 暴雨-誘發型 之 滑動-土石流之分析: 以 香港北嶼島( Lantau Island )為例 • 分別針對: ► 地質(母岩)分析 ►坡度分析 ►植生覆蓋 ►微地貌 ►暴雨的水文效應 ►滑動-土石流的啟動機制 ►土壤行為、ACU試驗、CQD試驗
1993年11月4號早上10點至11月5號早上10點之等雨量線1993年11月4號早上10點至11月5號早上10點之等雨量線 共計838個 滑動- 土石流
150 約25% 約75% 坡度分析
約775 mm 東涌(Tung Chung) 短時間內 累積雨量為最大 不同時期之 最大降雨強度 與延遲時間
破壞發生地 共計 838個。 • 每個土體破壞體積由 1 - 10 m3不等。 • 多為淺層滑動,滑動垂直深度<3 m。且多為火山岩分解之崩積層。 • 通常沿著火山岩之母岩面滑落 • 滑動所產生之土體破壞的碎料,為土石流之料源。
滑動型式: Translational Slide Rotational Slide
發生滑動-土石流之母岩比例 共計838個滑動-土石流 括弧內數字為: 發生滑動-土石流之數量 89% 10% 1%
坡度與滑動-土石流之關聯性 57.5% 括弧內數字為: 滑動-土石流之數量 5% 33.5% 4%
植生覆蓋 • 植物根系能穩定土壤,在易發生破壞之區域有特別顯著之效應。 • 根系的網絡,在根與土壤交接處,根系相當於提供了土體一橫向強度,可加強淺層土體並使土體穩固。 • 一棵樹木之根系能提供土體如同錨釘之效應,穩定土體
飽和度初始值之效應與深度關係 承Fig. 7得知,深度<2 m 且飽和度為70%時, 降雨發生至孔隙水壓上升之延時約為2小時 70
ACU Test Results 有效應力路徑和超孔隙水壓力與軸向應變之曲線
結論 • 暴雨、坡度、淺層崩積層為土石流之主要因素 。 • 與地質(母岩)、坡度、植生覆蓋及微地貌有明顯相關。 • 水文分析:薄層崩積層之的破壞是因在暴雨期間的入滲造成棲息水位的上升。 • 通常為淺層破壞,破壞深度通常<3 m。平移滑動為此次主要的滑動模式。且發生於坡度介於30-40度之火山岩層之坡面 • 此次的滑動型土石流之肇因為: A. 降雨=>孔隙水壓上升=>產生了膨脹性土體破壞。 B. 因土體已被破壞,所有土體已達飽和情況下所造成應變軟化,而引發了土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