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1.13k Views
漁 父 屈原. 詹吉翔老師製作. 題解 唸唸有「辭」 作者 課文語譯 課文賞析 深究鑑賞 問題討論 基礎測驗 進階練習 延伸學習 楚楚動人. 漁 父 屈原. 題 解. 本文選自 《 楚辭章句 》 。文章透過問答、對比的方式,慨嘆世俗的黑暗、混濁,抒發自己誓不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屈原作品向來以強烈的情感獨白撼動人心,本文看似以理性的問答進行對話,實則寓抒情於議論之中,展現屈原作品的另一種面貌。. 漁父,漁翁。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E N D
漁 父 屈原 詹吉翔老師製作
題解 • 唸唸有「辭」 • 作者 • 課文語譯 • 課文賞析 • 深究鑑賞 • 問題討論 • 基礎測驗 • 進階練習 • 延伸學習 • 楚楚動人 漁 父 屈原
題 解 本文選自 《楚辭章句》。文章透過問答、對比的方式,慨嘆世俗的黑暗、混濁,抒發自己誓不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屈原作品向來以強烈的情感獨白撼動人心,本文看似以理性的問答進行對話,實則寓抒情於議論之中,展現屈原作品的另一種面貌。
漁父,漁翁。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漁父,漁翁。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楚辭,為戰國時南方新興詩體,因篇中大量引用楚地特有的風土物產、方言詞彙與音律變化,故稱「楚辭」。其句式參差,文辭瑰麗,富有神祕浪漫的氣息,且多長篇鋪敘,開漢賦先河。屈原可說是楚辭的開創者,其後宋玉、唐勒等仿而作之;西漢劉向收集屈原、宋玉與漢人的楚辭作品,輯成《楚辭》,東漢王逸為之作注,是為《楚辭章句》。
唸唸有「辭」 (一)名稱的起源 「楚辭」一詞,最早是見於《史記‧酷吏列傳》,及《漢書‧朱買臣傳》、《王褒傳》、《地理志》。若依司馬遷史記初稿完成時推算,則西元前九一年已有「楚辭」的專名;但若依敘述的時代考證,則「楚辭」一詞最早當在西漢文帝(西元前一七九到前一五七年)已成專名。而在武帝、宣帝時,「楚辭」已成顯學,與六藝並重。
(二)楚辭的編纂 楚辭的編輯成書始於劉向。據《四庫提要》載:「裒屈、宋諸賦,定名《楚辭》,自劉向始也。初向裒集〈離騷〉、 〈九歌〉 、 〈天問〉 、 〈九章〉 、 〈遠游〉 、 〈卜居〉 、 〈漁父〉 ,宋玉〈九辯〉 、 〈招魂〉 ,景差〈大招〉 ,而以賈誼〈惜誓〉 ,淮南小山〈招隱士〉 ,東方朔〈七諫〉 ,嚴忌〈哀時命〉 ,王褒〈九懷〉及向所作〈九歎〉 ,共為楚辭十六篇,是為總集之祖。」自此「楚辭」才有專書。但是劉向版本後來亡佚,今傳世最早的本子為王逸的《楚辭章句》。
(三)楚辭與楚地的淵源 據《隋書‧經籍志》序說:「《楚辭》者,屈原之所作也。……蓋以原楚人也,謂之《楚辭》 。」但是《楚辭》並非僅收錄屈原一人作品。像東方朔是山東人, 王褒是四川人,似乎不合理。 宋黃伯思《翼騷》序說:「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若『些、只、羌、誶、蹇、紛、侘傺』者楚語也;悲壯頓挫,或韻或否者楚聲也;沅、湘、江、澧、修門、夏首者楚地也;蘭、茞、荃、藥、蕙、若、芷、蘅者楚物也。」
所以「楚辭」實代表楚地特定的體式。「楚辭」,乃文人以楚地特有的音律、詞彙、事物,藉以抒發個人情感的詩歌。所以「楚辭」實代表楚地特定的體式。「楚辭」,乃文人以楚地特有的音律、詞彙、事物,藉以抒發個人情感的詩歌。 三 楚辭的藝術技巧 (一)詩律的自由 句式長短不一,押韻自由,兼具詩歌的韻律和散文的靈動,加上「兮」字的活用與方言的貼切,產生獨特的文學風格。 圖片來源http://www.51766.com/img/lyzl/20050812%C7%FC%D4%AD%CD%AD%CF%F11.jpg
(二)詩風的轉變 《楚辭》側重個人情感的想像與表達,與《詩經》社會寫實詩風截然不同 ;所以《楚辭》中的超現實的神祕感,將人的情感昇華美化,竟連神鬼也多情浪漫,例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便如此。 (三)神話的素材 在先秦,最能活用神話素材的首推屈原和他的作品。他不但跨越了超現實與現實,還讓作品與神話人物同時出現,打破了人與神鬼的藩籬,這是他獨創而不平凡的藝術技巧。
四、《楚辭》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一)詩歌句式自傳統四言體詩中解放 (二)歷代辭賦文學之祖 1形式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分辭賦為四體:古賦、俳賦、文賦、律賦。他以〈離騷〉至〈九辯〉為古賦之祖,而以司馬相如〈長門賦〉、張衡〈思玄賦〉等屬之;以〈卜居〉、〈漁父〉為文賦之祖,而以揚雄〈長楊賦〉、杜牧〈阿房宮賦〉、歐陽脩〈秋聲賦〉、蘇軾前後〈赤壁賦〉等篇屬之。 2內容 辭賦以規諷為本色,起源於《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云:「譏桀紂之猖披,傷羿澆之顛隕,規諷之旨也。」
3音韻 司馬相如作〈子虛〉、〈上林賦〉多仿效《楚辭》以聯綿字入辭賦,遂成為辭賦中重要特色。 (三)駢儷四六文之祖 《楚辭》中大量駢儷排偶的詞句,精巧清美,均是後代駢文家苦心師法的對象。 (四)七言詩之濫觴 七言詩在《詩經》中極少,而楚辭中各篇關於七言的單句甚多,〈山鬼〉、〈國殤〉兩篇則全是七言古風。若依明代郭正域的看法,把招魂中的「些」字及大招中的「只」字去掉,那便接近長篇的七言古詩。
作 者 屈原,名平,字原,楚國王族。約生於周顯王二十六年(楚宣王二十七年,西元前三四三年),卒年不詳。 當時天下,秦國最強,齊國最富,楚國朝廷有親齊、親秦兩派政治勢力。屈原為親齊派主要人物,憑其博學多能而官任左徒,甚得懷王信任。後因懷王聽信讒言,屈原遭受斥逐,流放至漢水之北。親秦派得勢後,說服懷王先是與齊斷交,後更與秦交戰,終至喪土辱國。 圖片來源http://rwxy.hutc.zj.cn/jpkc/gdwx/jiaoxueziyuan.htm
屈原雖一度被起用,擔任聯齊特使,卻無法有所作為。頃襄王繼位後,屈原又得罪令尹子蘭等權貴,最後被放逐到江南之地。 屈原眼見國勢日頹,既憂心救國無門,又自傷被逐處境,於是懷著滿腔悲憤,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在政治上不得志,文學創作則大放異彩,被公認為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著有〈離騷〉、 〈九章〉 、 〈九歌〉 、 〈天問〉 、 〈遠遊〉等,其中以〈離騷〉最具代表性,與《詩經》同被視為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
課文語譯 屈原遭到放逐以後,到了湘江流域一帶的深水區徘徊,在沼澤旁邊走邊吟唱;神情是那樣憔悴,身體是那樣枯瘦。漁翁看見屈原,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何變成這等模樣?」屈原道:「世上的人都混濁不堪,只有我一個人乾乾淨淨;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一個人還醒著,因此就被排擠流放了。」
漁翁道:「聖人思想超曠,不會受限於任何事物,能夠隨著世俗而進退轉移。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濁,您為什麼不也順勢翻攪水底的汙泥,掀起水面的波浪?既然大家都喝醉了,您為什麼不也吃些酒糟,喝點薄酒?幹嘛還要表現出清高的思想、行為,害得自己被放逐呢?」漁翁道:「聖人思想超曠,不會受限於任何事物,能夠隨著世俗而進退轉移。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濁,您為什麼不也順勢翻攪水底的汙泥,掀起水面的波浪?既然大家都喝醉了,您為什麼不也吃些酒糟,喝點薄酒?幹嘛還要表現出清高的思想、行為,害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回答:「我聽人說:剛洗過頭,要先彈掉帽上的灰塵;剛洗過澡,要先抖掉衣上的灰塵;怎能讓乾乾淨淨的身體,去接觸那些骯骯髒髒的東西呢?我寧願跳進湘江的水裡,給江裡的魚兒吃;又怎能讓我光潔明亮的清白之身,去蒙受那世俗塵埃的汙染呢?」屈原回答:「我聽人說:剛洗過頭,要先彈掉帽上的灰塵;剛洗過澡,要先抖掉衣上的灰塵;怎能讓乾乾淨淨的身體,去接觸那些骯骯髒髒的東西呢?我寧願跳進湘江的水裡,給江裡的魚兒吃;又怎能讓我光潔明亮的清白之身,去蒙受那世俗塵埃的汙染呢?」 漁翁聽後微微一笑,盪起槳離開了。邊盪槳邊唱道:「滄浪河的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帶;滄浪河的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丫。」就這樣走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課文賞析 本文採取問答的形式,以漁父的灑脫對比屈原的執著,除了呈現兩種不同的人生觀,也更能凸顯屈原不願隨波逐流的人格形象。 「屈原既放」至「形容枯槁」五句,總述屈原遭放逐後憔悴、枯槁的情景。接著的漁父兩問,超脫世俗桎梏,曠達自在;屈原兩答,則堅持不願同流合汙,熱誠執著。但是屈原真摯悲痛的自我剖析,卻只換來漁父莞爾一笑,其強烈對比,尤能引人深思。
最後以漁父悠揚的歌聲作結,一場對話看似甚無交集,實則留給讀者無窮追想。屈原寧可投江自盡也不肯對世俗妥協的人格,向來備受中國知識分子推崇,〈漁父〉一文中的屈原正是此形象的極致展現——明知道人生還可有其他選擇,自己也不是非死不可,最後還是不願意苟活。而藉由漁父觀點來對舉,更使人深刻認識到屈原的凜然風骨和生命價值。最後以漁父悠揚的歌聲作結,一場對話看似甚無交集,實則留給讀者無窮追想。屈原寧可投江自盡也不肯對世俗妥協的人格,向來備受中國知識分子推崇,〈漁父〉一文中的屈原正是此形象的極致展現——明知道人生還可有其他選擇,自己也不是非死不可,最後還是不願意苟活。而藉由漁父觀點來對舉,更使人深刻認識到屈原的凜然風骨和生命價值。 圖片來源http://www.ysljdj.com/photo/imagepages/image277.html
文章圍繞著「清、濁」、「醒、醉」論辯,生動而具體地呈現了二種人生態度。然而如此不同立場的對話,何嘗不是作者內心種種矛盾的表現!漁父超脫曠達的人生道理,屈原本就是了然於心的!換言之,透過對比的表現手法,更凸顯了屈原投江實乃幾經思量後,主動而無悔的選擇,絕不同於一般的負氣身亡。此外,大量排偶句法的運用,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使得詞句更精鍊,更強化了本文兼具抒情與議論的雙重效果。文章圍繞著「清、濁」、「醒、醉」論辯,生動而具體地呈現了二種人生態度。然而如此不同立場的對話,何嘗不是作者內心種種矛盾的表現!漁父超脫曠達的人生道理,屈原本就是了然於心的!換言之,透過對比的表現手法,更凸顯了屈原投江實乃幾經思量後,主動而無悔的選擇,絕不同於一般的負氣身亡。此外,大量排偶句法的運用,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使得詞句更精鍊,更強化了本文兼具抒情與議論的雙重效果。
深究鑑賞 這是一篇透過問答的形式突顯屈原的形象為主的文章。漁父代表具有道家思想的隱者,寫漁父在於烘托屈原。漁父的形象及其思想,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前部分與屈原的回答,一是後部分所唱的滄浪之歌。 他提出下列看法:一、「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即要隨世俗進退轉移,隨俗方圓。二、當「世人皆濁」,就應該「淈泥揚波」;「眾人皆醉」,就應該「餔糟歠醨」,就是同流合汙,隨波逐流。
三、是用反詰收束論點,以「何故深思」反駁屈原的「獨醒」,以「何故高舉」否定屈原的「獨清」,以「自令放為」的結果說明屈原言行的不明智。三、是用反詰收束論點,以「何故深思」反駁屈原的「獨醒」,以「何故高舉」否定屈原的「獨清」,以「自令放為」的結果說明屈原言行的不明智。 然而屈原不領情,漁父離開時擊節唱出的滄浪之歌。(這首歌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漁父再次託歌寄意諷勸屈原,勸他與世浮沉,隱退自全,而這首歌正是前面論述的總結。
同樣地,屈原的觀點和態度也藉著答話說明。首先是「見放」之因, 當「舉世皆濁」、「眾人皆醉」,可見世道人心的晦暗;「獨清」、「獨醒」,強調屈原堅守高潔志行和對自身遭遇、楚國險境的清醒認知。其次是不認同漁父逃避現實、明哲保身的消極想法。屈原寧可玉碎不願被污染的高潔形象,益見出色。 兩種不同的觀點:隨波逐流與堅持理想。一個貪圖自我,意在苟全;一個堅持淑世,冀盼兼善。作品正是在這鮮明的對比中,給予屈原作了最高的評價。
問題討論 一、屈原堅守志節,寧可投江自盡也不願同流合汙;漁父則認為應通權達變,隨遇而安以面對人生。對這二種不同態度,你的看法為何? 屈原執著,漁父灑脫。前者不願隨波逐流,明知人生或許還有其他選擇,依然百死無悔;後者隨遇而安,不因外在起伏而影響自在心境。或許,人生觀及處世態度皆為自由意志,旁人無須,也無權干涉。然則前提是不能因此傷害他人,更得對自己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屈原投江實乃幾經思量,真的無可作為後的選擇,不同於一般的負氣行徑。漁父的通權達變也不是隨波逐流的苟安於世,而是理解人生波折、打擊之必然,自我養成豁達開朗的挺拔心境。值得注意的是,屈原投江實乃幾經思量,真的無可作為後的選擇,不同於一般的負氣行徑。漁父的通權達變也不是隨波逐流的苟安於世,而是理解人生波折、打擊之必然,自我養成豁達開朗的挺拔心境。 二、請指出本文運用排偶句法之處,並討論其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3「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3「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4「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排偶句法的運用,除了營造文字音韻之美外,更在文意推進上產生加成的作用。除了對偶外,這些句子的涵意或相映、或並列、或加強語意,在迴環之間重複申說,兼具抒情與議論的雙重效果。
基礎測驗(全為單一選擇題) ( )1下列「 」中文字的注音,何者正確?(A)漁「父」:ㄈㄨˇ(B)枯「槁」:ㄍㄠˋ (C)彈「冠」:ㄍㄨㄢˋ(D)鼓「枻」:ㄒㄧㄝˋ A 1(B)ㄍㄠˇ (C)ㄍㄨㄢ (D)ㄧˋ。 ( )2下列音義,何者正確?(A)淈:音ㄍㄨˇ,攪渾(B)餔:音ㄅㄨ,喝(C)歠:音ㄔㄨㄛˋ,薄酒(D)醨:音ㄔ,吃 A 2(B)吃 (C)飲;喝 (D)音ㄌㄧˊ,薄酒。
(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句中「見」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相同?(A)次青十六日回祁,僅與余相「見」一次(B)匹夫「見」辱,拔劍而起(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D)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 B 3(A)見面。語出〈曾國藩家書〉(B)用於動詞之前表示被動。即「被……」。語出蘇軾〈留侯論〉(C)看見。語出〈師說〉(D)通「現」,出現。語出《夢溪筆談》。 4(A)(B)(D)俱指混同於流俗,隨世沉浮(C)則是表現出深遠而清高的思想、行為。 ( )4下列詞語,何者意義與其他三者不同?(A)同流合汙(B)淈泥揚波(C)深思高舉(D)與世俱濁 C
( )5「君子自重而後人重之,所謂□□□□,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句中□□□□宜填入下列哪一個成語?(A)濯纓濯足(B)被髮纓冠(C)與世推移(D)生死有命 A 5(A)比喻受人敬重或輕視,均由自取 (B)散著頭髮,來不及結好帽帶。形容急迫的樣子 (C)隨世俗而變遷、轉移 (D)生死交由命運決定。指凡事盡其在我即可,不刻意強求。 ( )6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此句意為:(A)屈原注重外在儀容的整潔(B)屈原表明貞潔之志,不受一點汙染(C)屈原新官上任,洋洋得意(D)屈原與世推移,隨俗浮沉 B
C ( )7「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漁父此言,意在勸屈原抱持何種處世之道?(A)深思高舉(B)凝滯於物(C)與世推移(D)堅守原則 8(D)「濁」與「清」映襯,「醉」與「醒」映襯。 ( )8「映襯」是指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而使語氣得以增強的修辭手法。下列文句,何者運用了映襯修辭?(A)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C)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D)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D
( )9下列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敘述,何者錯誤?(A)楚辭因大量引用楚地特有的風土物產、方言詞彙與音律變化,故稱「楚辭」(B)楚辭句式參差,文辭瑰麗,多為長篇鋪敘,開樂府詩先河(C)屈原因小人讒言曾兩次被逐,後因救國無門,滿懷悲憤,投汨羅江而死(D)屈原的著作以〈離騷〉最具代表性,與《詩經》同被視為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 B 10(B)《楚辭》是中國最早的辭賦總集。中國散文之祖是《尚書》。 ( )10下列《詩經》與楚辭的比較說明,何者錯誤?(A)《詩經》是春秋時代北方文學的代表,楚辭是戰國時代南方文學的代表(B)《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楚辭是中國散文之祖(C)《詩經》多寫人事,風格樸素自然;楚辭多寫神話,傾向浪漫幻想(D)《詩經》楚辭同被視為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 B 9(B)開漢賦的先河。
進階練習 一、端午節是歷史悠久的民俗節日。相傳屈原投江後,民間為了紀念他而舉辦「龍舟競渡」、「食粽」等活動。以下詩詞皆與節日有關,試依詩詞中提及的活動或情景,從參考選項中選出相關節日。 參考選項 (A)元日(B)元宵(C)端午(D)七夕(E)重陽
E C 1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由「登高處」、「遍插茱萸」可知為重陽節。 2由「鑼」、「鼓」、「紅旗斜插」、「錦標奪到」、「龍髯」可知為龍舟競賽,故為端午節。
A B 3王安石〈元日〉。元日即正月初一。由「爆竹聲中一歲除」、「屠蘇」(正月初一所飲的酒,可用以避邪、除疫)、「新桃換舊符」(桃符即春聯)可知。 4詞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由「東風」可知為春日的節慶,「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玉壺光轉」可知為熱鬧的元宵節景象。
D 5詞見秦觀〈鵲橋仙〉。由「金風玉露」可知季節為秋天。「銀漢」即銀河,再由「一相逢」可推知為牛郎、織女的故事,故此詞與七夕有關。 二、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向來為人稱頌,文人屢屢取其事跡為寫作題材。請閱讀下列現代詩句,判斷何者與屈原有關,並於( )中畫「○」。
( )1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聽/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灘灘的龍船在為你競渡! ( )2好像/生前是一個憂傷的君王/變作禽鳥/啼濺了鮮血/尋找春天的精魄 ○ 1詩見余光中〈淡水河邊弔屈原〉。子蘭,指令尹子蘭。鄭袖,為楚懷王的寵姬。 2詩見蔣勳〈前生的記憶〉。用古代蜀王杜宇死後魂魄化作杜鵑啼血的典故。
( )3面容枯槁,身上長滿青苔/那提著一頭溼髮而行吟江邊的人/是你嗎?手捧一部殘破的〈離騷〉/兀自坐在一堆鵝卵石上嘔吐 ( )4那一波是捉月人/那一波是溺水的大夫/赤壁下,人弔蘇髯似蘇髯在弔古/聽,魚龍東去,擾擾多少水族 ○ ○ 3詩見洛夫〈水祭〉。 4詩見余光中〈大江東去〉。「那一波是捉月人」指的是李白,「那一波是溺水的大夫」指的是屈原,「蘇髯」指的是蘇軾。
( )5水深及膝/淹腹/一寸寸漫至喉嚨/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條青石小徑/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 5詩見洛夫〈愛的辯證‧我在水中等你〉。《莊子‧盜跖》記載,有一名男子名尾生,與心愛女子相約於橋下見面,因女子遲遲未來,即使大水淹至,尾生仍守約不肯離去,終至抱著橋柱而溺死。
延伸學習 一、我們在進階練習學到了許多現代詩人吟詠屈原的詩句,請你閱讀下列現代詩句,判斷他們所描寫的形象應該與何人有關。
( )1千年前為秋風所破的茅屋/剩日下的竹影搖曳/我小立在那座新築新修的草堂/遙想當年你如何扶杖歎息,忍聽/兒童抱茅的嘻鬧,下一刻/隨手將一襲蕭然的長衫/掛進唐詩富麗的書櫥裡。 杜甫 陳義芝〈草堂沉思〉歌詠杜甫。 ( )2昨夜我又坐在兩柱之間了/太山龜裂的聲音竟然/濺無辜的胸臆/賜!你可知道/那鉅野的麟,怕是我七十三年來/最後的微笑了。 孔子 渡也〈麟〉追思孔子。
( )3南朝的時候/我打此經過/寫了幾首詩/和女子調笑/他們戲稱我為帝王/歷史要數說我 亡國的罪愆/但是/我的罪 何止亡國? 我來/是看繁華幻滅/看你 是否美麗/一如往昔。 李煜 蔣勳〈南朝的時候-致李煜〉 ( )4他是黑夜中/陡然迸發起來的/一團天火/從江東熊熊焚燒到阿房宮/最後自火中提煉出/一個霸氣磅礡的/名字/錯就錯在那杯溫酒/沒有把鴻門燃成/一冊楚國史/卻讓隱形的蛟龍/銜著江山/遁入山間莽草/他手上捧著的/只是一雙致命的白璧。 項羽 淡瑩〈楚霸王〉歌詠西楚霸王項羽。
( )5那老子彭澤縣懶坐衙/ 倦將文卷押/數十日不上馬 /柴門掩上,咱/籬下看黃花/愛的是青山綠水/見一個白衣人來報/來報五柳莊安靜煞! 陶潛 無名氏〈紅錦袍〉歌詠陶潛。 ( )6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噹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李白 余光中〈尋李白〉
鄭成功 ( )7掌燈人上吊之後/一盞掛了兩百七十五年的風燈/溘然滅了/「痛哭六軍皆縞素」/動人的消息猶眾口嘖嘖/江南已相繼 順治/愛新覺羅 這把新發於硎的刀/所向無敵 獨你仗劍而起/焚儒服以為誓/「不信中原不姓朱」。 大荒〈第一張犁〉歌詠鄭成功 伍子胥 ( )8然後我的頭髮一根一根叛變/我的容顏遍布逃亡的轍跡/後面,追逐的人還在尋覓/嗅犬的聲音漸次逼近/鏡子裡,我已是祖父了。 零雨〈昭關〉描述伍子胥形象。
二、《詩經》和楚辭並稱為南、北方文學的濫觴,你能掌握它們的風格特色嗎?二、《詩經》和楚辭並稱為南、北方文學的濫觴,你能掌握它們的風格特色嗎?
楚楚動人 《楚辭》內容豐富而多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名篇佳構〈國殤〉、〈卜居〉。 〈九歌〉是一套祭祀神鬼的舞曲,共十一篇。 〈東皇太一〉是迎神曲,〈雲中君〉是祭雲神, 〈湘君〉及〈湘夫人〉是祭水神或愛神,〈大司命〉祭主宰人們命運的神,〈少司命〉祭主宰子嗣的神,〈東君〉祭太陽神,〈河伯〉祭黃河神,〈山鬼〉祭山神,或者可以說是描寫一位纏綿的山中女神,懷念她的愛人,〈國殤〉祭奠為保衛國家而犠牲的戰士,追念他們的英靈,讚頌他們的勇敢忠貞,〈禮魂〉則是送神曲,是全劇的尾聲。。
〈國殤〉是一首追悼為國犠牲的將士的挽歌,充滿愛國主義精神。鋪寫戰士奮勇殺敵的英勇形象,表現戰士誓死報國的犠牲精神,最後作者更讚揚這些戰士英靈不朽,化讚揚於深痛的讚歌,是〈九歌〉中最突出的一首。〈國殤〉是一首追悼為國犠牲的將士的挽歌,充滿愛國主義精神。鋪寫戰士奮勇殺敵的英勇形象,表現戰士誓死報國的犠牲精神,最後作者更讚揚這些戰士英靈不朽,化讚揚於深痛的讚歌,是〈九歌〉中最突出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