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蛋鸡育成期的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管理. 专业:畜牧兽医 主讲:李连飞. 一、育成期的划分. 育成期概念 :一般是指 7 ~ 20 周龄的鸡。. 二、育成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合理地控制好体成熟和性成熟。 意义:关系到上笼后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 育成期主要任务: 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将鸡育成合格的青年鸡,并在生理上为产蛋做好准备。 否则将来在产蛋阶段会出现开产过早或过迟、蛋太小或太大、脱肛、产蛋高峰期上不去、产蛋高峰期短等问题。. 三、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进入育成期时,采食量与日俱增,骨胳和肌肉的生长都处于旺盛的阶段。 1 、育成阶段前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蛋鸡育成期的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蛋鸡育成期的管理 专业:畜牧兽医 主讲:李连飞

  2. 一、育成期的划分 • 育成期概念:一般是指7~20周龄的鸡。

  3. 二、育成的目的和意义 • 目的:合理地控制好体成熟和性成熟。 • 意义:关系到上笼后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 • 育成期主要任务: • 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将鸡育成合格的青年鸡,并在生理上为产蛋做好准备。 • 否则将来在产蛋阶段会出现开产过早或过迟、蛋太小或太大、脱肛、产蛋高峰期上不去、产蛋高峰期短等问题。

  4. 三、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 雏鸡进入育成期时,采食量与日俱增,骨胳和肌肉的生长都处于旺盛的阶段。 • 1、育成阶段前期 • 鸡的骨胳、肌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器官生长速度非常快。 • 2、育成阶段中期 • 肌肉的生长仍很快,但骨胳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下来。 • 消化系统的肠道仍生长比较快; • 生殖系统的各器官开始生长,但强度很小; • 免疫器官的法氏囊和胸腺生长基本停止。

  5. 育雏鸡的生理特点 • 1、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 • 2、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 3、消化机能尚未健全; • 4、抗病力差; • 5、雏鸡的敏感性强; • 6、群居性强,胆小。

  6.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 3、育成阶段的后期 • 大部分器官的生长基本结束; • 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 脂肪沉积能力明显增强; • 自身对钙的沉积能力有所提高; • 10周龄后,小母鸡卵巢上的滤泡开始积累营养物质,滤泡逐渐长大,性器官发育更加迅速;

  7. 鸡体各部对开饲时的倍率曲线图 倍 • A:34倍 • B:13倍 • C:3.0倍 • D:14倍 胫长:3.5倍 • 周 • A:初生体重 B:头 C:眼球 D:可食内脏(心、肝、肌胃) 50 A D B C 0 2 4 6 8 10

  8. 鸡体各部对开饲时的倍率曲线图 倍 • A:34倍 • B:42倍 • C:36倍 • D:33倍 • E:26倍 • 周 • A:初生体重 B:前翅骨 C:腿骨(胫骨、胫骨) D:脚(掌骨、指骨) E、胴骨(脊柱、肋骨、髋骨) 50 B C A D E 0 2 4 6 8 10

  9. 鸡体各部对开饲时的倍率曲线图 倍 • A:34倍 • B:120倍 • C:60倍 • 周 • A:初生体重 B:前翅肉 C:腿肉 50 B C A 0 2 4 6 8 10

  10. 四、育成鸡的饲养方式 • 地面平养 • 平养 • 网上平养(蛋种鸡) • 全阶梯式 • 笼养 半阶梯式 • 全重叠式 • 两层、三层或三层以上 • 无论是平养还是笼养,公母鸡最好是分开饲养。

  11. 五、育成鸡的饲养密度 • 6~12周 13~20周 • 地面平养 10~11只/m2 6~8只/m2 • 笼养 24只/m2 14~16只/m2 • 网上平养:6~20周:大于14只/m2 。

  12. 六、育成前的准备 • 1、鸡舍和用具 • 按照现有雏鸡的数量准备足够的育成舍,配备好用具。供暖、供水、通风、照明等要在进鸡前3天检修、清洗、消毒好。 • 2、鸡舍预温 • 冬季在进鸡前2天要给育成舍预温,以免转群时给鸡群造成大的应激。 • 3、饲料 • 进鸡前准备好饲料,保证转群后鸡群及时吃到饲料。 • 4、记录 • 准备好记录用的各种表格,制作好光照表。

  13. 七、鸡的挑选、免疫及转群 • 1、商品鸡的挑选 • (1)如不同品种饲养在一个舍内时,要把其分开转群和饲养; • (2)淘汰不合格的鸡只。 • 2、种鸡的挑选 • 育成期一般有两次挑鸡,第一次在6~8周进行,第二次在18~20周进行。 • 要求: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活泼好动,食欲旺盛。 • 育雏转育成时,最好是原圈的鸡群放在一起饲养。

  14. 鸡的挑选、免疫及转群 • 3、种鸡挑选时的注意事项 • (1)根据不同品系的不同标准进行选择,确保本品系的遗传特性的发挥。 • (2)鉴别错误的鸡只一律淘汰。 • (3)各品系挑出来的不合格鸡的数量,根据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淘汰,若数量太大,可以将其做好标记后单独饲养,加强饲养管理并给予一些营养或其他方面的特殊护理,使其在育成期内能达到种用的标准,从而降低饲养成本。 • (4)公母鸡要按照比例选留,一般平养1:10~15,笼养人工输精时1:20~40。

  15. 鸡的挑选、免疫及转群 • 4、鸡的免疫及转群 • 免疫:重点是在育雏期,但育成期也不能放松,特别是种鸡的免疫。 • 要定时检测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的效价,出现异常及时加免。 • 转群:要有计划,尤其是品系多时,要一个一个品系的转,以免混乱。

  16. 鸡的免疫及转群 • 转群时应注意的问题: • (1)转群前2天,在饲料中加一些维生素或抗应激的药物,以增强抗应激能力; • (2)转群前,根据鸡群的数量和品系在鸡舍的位置做好设计,并用标牌加以标识; • (3)转群时要有顺序,不能一轰而上; • (4)在专群的同时,最好有几个饲养人员对鸡群进行挑选,不合格的鸡及时淘汰,保证上笼鸡的质量; • (5)抓鸡要轻,不要摔、拽鸡,以免造成损伤; • (6)尽量不要让地上有太多的跑鸡,发现跑鸡要及时抓回笼内; • (7)转群结束后,要及时清点鸡群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17. 八、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 • 1、体重和体型要求 • 体重:是充分发挥鸡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 • 育成期的体重和体况与产蛋阶段的生产性能有较大的相关性。 • 育成期体重可直接影响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蛋料比及产蛋高峰持续期。

  18.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 • 大量试验表明: • 当鸡群体重较标准体重低110g时,开产日龄较正常鸡群推迟5d; • 低体重鸡群较标准体重鸡群22周龄平均蛋重低3.35%; • 低体重鸡群72周平均存活率比标准体重鸡群低8.59%; • 低体重鸡群比标准体重鸡群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77d; • 低体重鸡群较标准体重鸡群72周入舍鸡产蛋量低1.24kg/只,蛋料比高0.24。

  19.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 • 鸡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时: • 鸡群开产过早,影响鸡的身体发育,全期蛋重下降、产蛋率降低。 • 注意: • 在育成鸡培育过程中,必须克服只重视育成期的成活率而忽视对体况、体重的要求。

  20. 育成鸡体重标准

  21.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 • 体型要求: • 体型:指骨骼系统的发育。 • 骨骼宽大,意味着母鸡中后期产蛋的潜力大。 • 判断标准: • 胫短而体重大,则表示鸡肥胖,过肥的鸡死亡率较高; • 胫长而体重相对小,则表示鸡过瘦,易脱肛。 • 控制后备母鸡的体型以测量胫长为主,结合体重称量。

  22.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 • 育成鸡的骨骼系统在13周龄或14周龄发育基本结束,如果12周龄胫长与体重同步,则说明此阶段鸡群培育工作成功,同时预示着此鸡群以后产蛋潜力较高。

  23. 育成鸡培育的标准要求 • 2、均匀度(整齐度) • 概念:指鸡群发育的整齐程度,它是品种生产性能和饲养管理技术的综合指标。 • 包括: • 体重整齐度 • 胫长整齐度 • 性成熟整齐度

  24. 均匀度(整齐度) • 生产中对体重整齐度关注较多。 • 体重整齐度:是指群体中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比。 • 整齐度意义:代表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 • 整齐度高: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且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长。 • 均匀度的标准由育种公司规定。

  25. 均匀度(整齐度) • 计算方法: • 在鸡群中随机称取2~5%的鸡只,然后计算有多少鸡的体重介于平均体重±10%的范围内,该百分比即是体重整齐度。 • 蛋鸡从8周龄开始每周进行一次随机抽样称重,抽测鸡数一般为全群的1%,最少不低于50只。 • 称重后,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体重超过品种标准1%时,应减少饲料计划量的1%;若体重低于品种标准1%时,增加饲料计划量的1%,直到达到推荐的周龄、体重指标为止。

  26. 均匀度(整齐度) • 达到样本平均体重±10%的鸡数 ×100% • 均匀度= • 抽测鸡数 • 标准: • 良好的鸡群在育成末期均匀度应达到80%以上,同时鸡群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应不超过5%。

  27. 均匀度(整齐度) • 体重整齐度的意义: • 一般育成鸡的体重整齐度越高,在管理上越容易,鸡群开产越整齐,蛋重大小越一致,产蛋高峰来得越明显,总产蛋量也越多。 •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方法: • 挑鸡分群:根据体重大小把鸡群分成大、中、小三等,根据各自的体重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饲料量。 • 要尽早作,如从外观上不能区分,则用秤逐只称重。

  28. 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 1、育成鸡的营养管理 • 通常划分成7~14周龄、15~18周龄两个阶段。 • 7~14周龄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粗蛋白质和维生素。在日粮配制时每千克饲料代谢能应达到11715KJ,粗蛋白质达到16~16.5%,粗纤维控制在5%以内。 • 由雏鸡料转变育成料要有1周左右的过度期,方法是逐渐减少雏鸡料,增加育成料。 • 原因:使鸡对育成料有一段适应的过程,减轻由转群造成的应激反应。

  29. 育成鸡的营养管理 • 15~18周龄阶段:营养浓度可降低到每千克饲料能量11088~11297KJ,粗蛋白含量15%左右,粗纤维可达到7~8%。 • 原因: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可促进消化道容积充分的扩大和消化系统机能的增强。 • 适当低一些粗蛋白水平,可以避免性腺过早的发育。 • 较低的能量水平和较高的粗纤维含量的饲料可以防止能量摄入过多而导致脂肪过量的沉积。 • 应给以钙含量较低的日粮,提高其机体对钙的保存能力,到产蛋时,再喂较高钙含量的日粮,有利于产蛋。

  30. 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 2、限制饲养的应用 • 概念:指对育成鸡限制其饲料采食量,合理降低营养物质,主要是能量和粗蛋白质摄入量的饲养方法。 • 目的: • 使其生长略受抑制,控制青年鸡的体重,减少脂肪的沉积,保证青年鸡良好的开产体况,防止过早性成熟; • 同时减少采食量,可以节省饲料5~10%; • 降低饲养成本。

  31. 限制饲养的应用 • 注意: • 轻型品种蛋鸡一般不需要限制饲养; • 中型品种的鸡,特别是体重偏重的品种鸡,需要在育成结算采取限制饲养的办法。 • 限饲时间:从8周龄开始至18周龄结束。 • 限制饲养方法: • 限时、限量、限质等。 • 在蛋用品种鸡生产上常用限量、限质法。

  32. 限制饲养的应用 • (1)限量法 • 日喂料量按自由采食时日采食量的90%喂给。 • (2)限时法 • 按照自由采食时的日采食量投料,但在连续喂饲3天后第4天停1天,即4天中连续喂料3天,停料1天,如此循环。 • 也可在7天中连续喂料6天,停料1天。 • 多用于肉种鸡上。

  33. 限制饲养的应用 • (3)限质法 • 配制日粮时,适当限制某种营养成分的添加量,造成日粮营养成分的不足,如低能量日粮、低蛋白质日粮、低赖氨酸日粮等,使鸡的生长速度下降,减少脂肪沉积。 • 通常把能量水平降低至9205KJ/kg,粗蛋白质降至10~11%,并提高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使之达到7~8%。

  34. 限制饲养的应用 • 限制饲喂应注意事项: • (1)定期抽测体重。 • 一般1周或隔1周称一次,抽样称量检查限饲的效果。当发现平均体重低于品种要求的标准体重时,要暂时停止限饲,待鸡的体重超过标准时再进行限饲。 • (2)要有充足的水槽、料槽,保证有足够用的槽位能让鸡同时采食,否则会降低鸡群的均匀度。 • (3)要加强对鸡群的巡查,特别是再空槽时或不饲喂日粮时,防止鸡只因饥饿感而互相啄食。

  35. 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 3、鸡群调整 • 经常检查鸡群,及时将弱小的鸡挑出来单独饲养,采取更精心细致的饲养管理措施,使弱小鸡只增加采食量和多摄入营养物质,尽快赶上大群鸡的体重。 • 是提高鸡群整齐度最有效的方法。 • 4、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 疫苗接种工作要按期做好,并做好日常的防疫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综合防疫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布。

  36. 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 5、及时转群 • 育成鸡满18周龄时就应及时转入产蛋鸡舍进行产蛋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如体重、体尺都提前达到成年标准,也可提前转入产蛋鸡舍并提前增加光照)。 • 最迟不要超过20周。 • 注意:对不能及时转群的育成鸡,仍应按育成鸡15~18周龄的方法饲养,特别是不可延长光照时间,以免在育成舍里就有许多鸡开始产蛋。否则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37. 九、育成期的环境控制 • 1、光照的控制 • 光照时数、光照强度的合理控制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手段。 • 育成鸡光照管理的总原则: • 光照时数应由长变短,或者保持恒定,光照长度不能增加;光照强度应由强变弱。 • 原因:光照是促进鸡体生殖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提早光照长度,使鸡群过早的出现性成熟。 • 育成期的光照恒定为8~11h。

  38. 育成期的环境控制 • 2、温度、湿度的控制 • 育成鸡随日龄的增大,舍内温度要逐渐降低,过高的温度使鸡群体质变弱,一般育成舍的适宜温度为16℃左右,相对湿度为60%左右。 • 3、通风的控制 • 育成舍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 原因: • 育成鸡的呼吸道容易受感染,一般育成鸡的生长速度快,产生的有害气体多,若不注意通风,很容易患呼吸道疾病。

  39. 育成期的环境控制 • 4、保持合理的密度 • 平养:7~18周龄的青年鸡,饲养密度为10只左右; • 笼养:保证每只鸡有270~280cm2的笼位,8cm足有的采食和饮水长度。

  40. 十、育成期的日常管理 • 1、观察鸡群 • 每天认真观察鸡群,从鸡的各种表现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这是育成期的工作重点; • 2、抽测体重 • 定期抽称体重,测量胫长,根据体重及胫长和均匀度情况来改进对育成鸡的管理; • 3、注意通风 • 特别是冬季通风、防止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1. 育成期的日常管理 • 4、分群饲养 • 对鸡群进行适当的分群,做到强弱分开饲养,以提高育成鸡的质量; • 5、控制性成熟 • 严格执行每天8~11h的光照制度,保证鸡群适时达到性成熟。

  42. 十一、育成期的疾病控制要点 • 1、免疫 • 育成鸡要认真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的注射,尤其是新城疫的免疫; • 2、隔离 • 注意对病死鸡的隔离,死鸡要深埋或进行焚烧; • 3、消毒 • 定期对鸡群做带鸡消毒,以及所用工具的消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