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86 Views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朱以文. 一、当代土木工程发展(之一). 全球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工程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土木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我国工程师队伍水平仅属世界中上,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工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关键是:工程师不应像铸铁那样,用事先准备好的模子里一个个浇铸出来,而应像种树那样,给他们土壤、水分和阳光,让其自由成长。 ” . 当代土木工程发展(之二).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大大加快,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基本建设产值已经达到 GDP 的三分之一左右. 代表性的建筑工程有:. 高层建筑
E N D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朱以文
一、当代土木工程发展(之一) • 全球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工程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土木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但是,我国工程师队伍水平仅属世界中上,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工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关键是:工程师不应像铸铁那样,用事先准备好的模子里一个个浇铸出来,而应像种树那样,给他们土壤、水分和阳光,让其自由成长。”
当代土木工程发展(之二) •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大大加快,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 基本建设产值已经达到GDP的三分之一左右
代表性的建筑工程有: • 高层建筑 • 大型桥隧工程 • 大跨度的工程建筑 • 地铁工程 •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工程 • 大型电站、高坝大库与跨流域引水建筑 • 核电站工程 • 大型港口工程 • 与现代航天航空相关的建筑工程 • 各种特种用途的土木工程(包括军事工程)
当代土木工程发展(之三) • 对土木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环境功能的要求日益增长 • 智能化大楼 • 防灾、抗灾功能 • 抗震 • 防火 • 风工程 • 抗爆 • 地质灾害
二、土木工程的特点(之一) • 有很强的个性 • 可描述性和可统计性很差。 • 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经历长时间的论证,往往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 三峡工程 • 国家大剧院 • 超高层建筑
土木工程的特点(之二) • 有很强的综合性。 • 影响的因素众多:结构、美观、环境、社会文化、心理。 • 环球金融大厦会带来整个陆家嘴地区风环境的恶化; • 高速公路对周围农田的影响; • 忽略桥梁的易损性,可能在维修加固时造成交通阻塞,损失大于新建一座大桥 • 三峡工程的移民问题
土木工程的特点(之三) • 复杂性 • 不确定性 • 信息不完整性 • 许多实际问题很难用确切的数学、力学模型来描述
复杂性 • 很多问题是非线性问题,变量之间关系十分复杂;
不确定性 • 模糊性 • 随机性 • 地震荷载 • 海浪荷载 • 风荷载 • 水流荷载 • 材料性质的离散性
信息不完整性 • 工程项目多为单体生产,可统计性差。 • 如工程现场实测数据的代表性与测量的位置和手段相关,难以满足传统的统计方法所要求的条件,所以信息不完整。
土木工程的特点(之四) • 是系统工程而非孤立的事物 • 设计、施工、使用、维修是一个系统 • 大型系统的施工也是一个系统 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日益重要。
上述发展和特点对土木工程人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从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离这个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上述发展和特点对土木工程人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从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离这个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一)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一) • 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 但是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 会应用设计和施工规范做好工作, • 但是做设计和施工的能力较弱。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二) • 会在确定性好、信息完整的条件下进行设计, • 但是,对付不确定性问题、信息不完整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差。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三)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三) • 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 但是,定性分析、概念设计能力不足 • 概念设计往往是土木工程设计的灵魂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四)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情况(之四) • 针对土木工程正常运行时的计算与设计能力较强, • 而针对施工情况、突发灾害情况和易损性问题的设计能力较差。
以上的反差说明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必然性 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性。
三、对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若干设想 • 正确认识土木工程专业宽口径的精神 • 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改革 • 开设概念设计课 • 增设专门的思维创新课程 • 平衡设计与施工课程 •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1,对宽口径的认识 • 宽口径不是增加课时,总课时的限制不能突破 • 宽口径不是单纯增加课群组,因为每个学生只能在总课时的限制下,选择一个课群组,这样并没有实现宽口径
宽口径 • 宽口径应当主要体现在: • 加强基础课, • 加强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 课程体系的改革 • 课堂信息量的增加,多媒体教学 • 设计实践与创新课程的加强
2,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改革 • A.对物理、力学类结构类课程的内容进行协调、整合,在保留力学课程的逻辑系统新的前提下,坚决删除这些课程中的重复部分和过时的内容。 • 结构力学中的手工计算技巧 • 弹性力学中的逆解法、半逆解法等凑合的办法等等内容 为新内容腾出空间。
B.拓宽课程内容 • 把结构抗震改为结构抗灾,因为各类自然灾害主要是通过结构起作用的,所以应该把结构设计中的各类灾害的内容加入: • 抗震 • 抗风 • 防火 • 抗爆 • 机械振动的消振、隔振及振动的控制 • 抗地质灾害
3、开设概念设计课 • 概念设计是初步设计以前的设计构思,要综合处理规划、建筑、机构、设备、环境、施工诸关系后形成的总体设计方案,它为完成设计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和思路,所以可以认为概念设计是设计的灵魂,也是整个土木工程项目建筑过程的灵魂,
目前已经有清华大学出版的有关教材: •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罗福平等著 •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方郭华编著 • 《定性结构力学》 袁驷
4、增设专门的思维创新课程 • 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学习,集中进行实例分析和自己动手进行创新训练的习题,使学生初步具备合理、科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同样重要,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同样重要。并有能力把创新思维应用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可能的科研活动中去。
5、平衡设计与施工课程 • 现代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复杂,许多施工状态的条件比运行状态更恶劣。 • 施工力学的重要性
6,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 A,注重工程的实验方法及其在分析设计中的应用 • B,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实验 • C,生产实习基地 • D,真刀真枪设计
土木工程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广博、交叉 • 知识更新 • 工程实践经验 • 创造性思维 • 信息工具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