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k likes | 1.35k Views
第十一章 元素化学. ( Chemistry of Element ) 11.1 元素概述 11.2 s 区元素 11.3 p 区元素 11.4 d 区元素 11.5 ds 区元素. 学习要求. 1 . 了解元素的分布及其分类 2 .熟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 .掌握 s 区、 p 区、 d 区、 ds 区元素性质的一般规律 4 .了解元素化学的一些新进展.
E N D
第十一章 元素化学 (Chemistry of Element) 11.1 元素概述 11.2 s区元素 11.3 p区元素 11.4 d区元素 11.5 ds区元素
学习要求 • 1.了解元素的分布及其分类 • 2.熟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掌握s区、p区、d区、ds区元素性质的一般规律 • 4.了解元素化学的一些新进展
元素化学是研究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各门化学学科的基础。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对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义。本章仅对各区元素的性质作一概述,并对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作简单介绍。元素化学是研究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各门化学学科的基础。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对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义。本章仅对各区元素的性质作一概述,并对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作简单介绍。
11.1 元素概述 • 11.1.1 元素分布 •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和人工合成的元素共112种,其中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2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称为丰度,常用质量分数来表示。 • 地壳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约占地球总重量的0.7%。地壳中含量居前十位元素见表11-1。
表11-1 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百分数 • 由表可知,这10种元素占了地壳总质量的99.2%。而且轻元素含量较高,重元素含量较低。
海洋是元素资源的巨大宝库,人类一直在探索、开发海洋资源。表11-2列出海水中含量较大的前7种元素(不包括H、O)海洋是元素资源的巨大宝库,人类一直在探索、开发海洋资源。表11-2列出海水中含量较大的前7种元素(不包括H、O) • 表11-2 海水中元素含量(未计水和溶解气体量)
除上表所列元素外,海水中尚含有C、Sr、B、Si、Al、F、N、Rb、Li、I及微量的U、Zn、Cu、Mn、Ag、Au、Ra等,共约50余种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与其它元素结合成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由于海水的总体积(约1.4×109Km3)十分巨大,虽然某些元素的百分含量极低,但在海水中的总含量却十分惊人,如I2总量达7.0×1013Kg(而I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仅为0.000005)。因此,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物资库。除上表所列元素外,海水中尚含有C、Sr、B、Si、Al、F、N、Rb、Li、I及微量的U、Zn、Cu、Mn、Ag、Au、Ra等,共约50余种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与其它元素结合成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由于海水的总体积(约1.4×109Km3)十分巨大,虽然某些元素的百分含量极低,但在海水中的总含量却十分惊人,如I2总量达7.0×1013Kg(而I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仅为0.000005)。因此,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物资库。
大气也是元素的重要自然资源,世界上向大气索取的O2、N2、稀有气体等物资,每年数以万吨计。大气也是元素的重要自然资源,世界上向大气索取的O2、N2、稀有气体等物资,每年数以万吨计。 • 表11-3 大气的主要成份(未计入水蒸气的量)
11.1.2.元素分类 •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元素的分类常见的有三种: • 1.金属与非金属 • 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分为金属与非金属。 • 在元素周期表中,以B—Si—As—Te—At和Al—Ge—Sb—Po两条对角线为界,处于对角线左下方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包括s区、ds区、d区、f区及部分p区元素;处于对角线右上方元素的单质为非金属,仅为p区的部分元素;处于对角线上的元素称为准金属,其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大多数的准金属可作半导体。
2.普通元素和稀有元素根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应用情况,将元素分为普通元素和稀有元素。稀有元素一般指在自然界中含量少,或被人们发现的较晚,或对它们研究的较少,或提炼它们比较困难,以致在工业上应用也较晚的元素。前四周期(Li,Be,稀有气体除外),ds区元素为普通元素,其余为稀有元素。2.普通元素和稀有元素根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应用情况,将元素分为普通元素和稀有元素。稀有元素一般指在自然界中含量少,或被人们发现的较晚,或对它们研究的较少,或提炼它们比较困难,以致在工业上应用也较晚的元素。前四周期(Li,Be,稀有气体除外),ds区元素为普通元素,其余为稀有元素。 • 通常稀有元素也可继续分为:轻稀有金属、高熔点稀有金属、分散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金属、放射性稀有元素等。
3.生命元素与非生命元素 • 根据元素的生物效应不同,又分为有生物活性的生命元素和非生命元素。 • 生命元素又可根据在人体中的含量及作用再进行细分,可分为人体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s)(包括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有毒元素(toxic elements)。
11.2 s区元素 11.2.1 s区元素的通性 • s区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IA族和IIA族,分别称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IA族除H外,有Li,Na,K,Rb,Cs,Fr共6个元素;IIA族有Be,Mg,Ca,Sr,Ba,Ra共6个元素。其中Fr和Ra为放射性元素。
1.电子构型 • s区元素(除H外)的价电子构型分别为ns1、ns2,在同周期中,它们具有较小的电离能、较大的原子半径,易失去外层电子,表现出金属性,其稳定氧化值为+1(IA)和+2(IIA)。它们的化合物(除Li、Be外)均为离子型化合物。
2.物理性质 • s区元素(除H外)的单质均为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它们的金属键较弱,因此,具有熔点低、硬度小、密度小等特点。另外,s区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传热性质。
3.化学性质 • s区元素(除H外)的电负性和电离能均较小,表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在同周期中,它们是最活泼的金属,在同族中,其金属活泼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即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可以与氧、卤素、氢、水和酸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它们均是强还原剂。
碱金属与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碱土金属相比,碱金属的核电荷少,原子半径大,原子核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弱,最外层电子更易失去,即碱金属的还原性比碱土金属的还原性强。碱金属与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碱土金属相比,碱金属的核电荷少,原子半径大,原子核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弱,最外层电子更易失去,即碱金属的还原性比碱土金属的还原性强。
11.2.2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 1.金属钠 • 在自然界中,钠元素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钠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或氢氧化钠的方法制得。 • 钠质软可切,呈银白色,是电、热的良导体。在潮湿的空气中,金属钠会马上失去金属光泽。钠比水轻,可以浮在水的表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它还可与酸、卤素、氧、氢、醇等剧烈反应。因此,金属钠通常存放于煤油中。
2.氢氧化钠(钾) • 氢氧化钠(钾)俗称苛性钠(钾)也称烧碱,工业上通常是电解氯化钠(钾)溶液而制得。NaOH(KOH)是白色固体,极易吸水和空气中的CO2,吸收CO2后变成Na2CO3(K2CO3)。所以固体NaOH是常用的干燥剂。NaOH(KOH)的水溶液呈强碱性,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钠(钾)盐。NaOH(KOH)既是重要的化学实验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主要用于精炼石油、肥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等生产。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 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通常是含10个结晶水的白色晶体(Na2CO3·10H2O),在空气中易风化而逐渐碎裂为疏松的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较强的碱性,可在不同反应中作碱使用,这也是人们称其为纯碱的原因。
碳酸钠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大量用于玻璃、搪瓷、肥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和有色金属的冶炼中,它还是制备其它钠盐或碳酸盐的原料。碳酸钠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大量用于玻璃、搪瓷、肥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和有色金属的冶炼中,它还是制备其它钠盐或碳酸盐的原料。 • 工业上常用氨碱法生产碳酸钠: •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 2NaHCO3=Na2CO3+H2O↑+CO2↑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白色粉末,可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其水溶液呈弱碱性。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白色粉末,可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其水溶液呈弱碱性。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中。
4.氯化钠 • 氯化钠俗称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化合物。氯化钠也是制造其它钠、氯化合物的常用原料。在自然界中,氯化钠资源非常丰富,海水、内陆盐湖、地下卤水及盐矿都蕴藏着丰富的盐资源。
氯化钠为透明晶体,味咸,易溶于水,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它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物质,在人体中NaCl的含量约占0.9%。NaCl可作食品调味剂和防腐剂,其冰盐混合物还可作致冷剂。它是制取金属Na、NaOH、Na2CO3、Cl2和HCl等多种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氯化钠为透明晶体,味咸,易溶于水,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它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物质,在人体中NaCl的含量约占0.9%。NaCl可作食品调味剂和防腐剂,其冰盐混合物还可作致冷剂。它是制取金属Na、NaOH、Na2CO3、Cl2和HCl等多种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
5.氧化镁与氧化钙 • 氧化镁俗称苦土,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难溶于水,熔点约为2850℃,可作耐火材料,制备坩埚、耐火砖、高温沪的衬里等;医学上将纯的MgO用作抑酸剂,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还可作轻泻剂。含有MgO的滑石粉(3MgO·4SiO2·H2O)广泛用于造纸、橡胶、颜料、纺织、陶瓷等工业,也作为机器的润滑剂。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块状或粉末状固体,熔点为2615℃,也可作耐火材料。氧化钙吸湿性强,可作干燥剂。它微溶于水,并与水作用生成Ca(OH)2,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也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高温下能与SiO2、P2O5等化合: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块状或粉末状固体,熔点为2615℃,也可作耐火材料。氧化钙吸湿性强,可作干燥剂。它微溶于水,并与水作用生成Ca(OH)2,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也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高温下能与SiO2、P2O5等化合: • CaO+SiO2 →CaSiO3 • 3CaO+P2O5 →Ca3(PO4)2
在冶金工业中,利用这两个反应,可将矿石中的Si、P等杂质以炉渣形式除去。氧化钙还广泛地用于制造漂白粉、电石及建筑方面。在冶金工业中,利用这两个反应,可将矿石中的Si、P等杂质以炉渣形式除去。氧化钙还广泛地用于制造漂白粉、电石及建筑方面。 • 氧化镁与氧化钙通常都用煅烧相应的碳酸盐矿的方法来制备。
6.氯化镁与氯化钙 • 氯化镁常以MgCl2·6H2O形式存在,其为无色晶体,味苦,易吸水。MgCl2·6H2O受热到530℃以上,分解为MgO和HCl气体。 • MgCl2·6H2O MgO+2HCl↑+5H2O • 因此,欲得到无水MgCl2,必须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使其脱水。无水MgCl2是制取金属镁的原料。纺织工业中用MgCl2来保持棉纱的湿度而使其柔软。从海水中制得不纯MgCl2·6H2O的盐卤块,工业上常用于制造MgCO3和其它镁的化合物。
氯化钙极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将MgCl2·6H2O加热脱水,可得到白色多孔的无水CaCl2。无水CaCl2有很强的吸水性,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气及酒精,因为它们会形成CaCl2·4NH3、CaCl2·4C2H5OH等。CaCl2水溶液的冰点很低(当质量分数为32.5%时,其冰点为-50℃),它是常用的冷冻液,工业上称其为冷冻盐水。氯化钙极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将MgCl2·6H2O加热脱水,可得到白色多孔的无水CaCl2。无水CaCl2有很强的吸水性,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气及酒精,因为它们会形成CaCl2·4NH3、CaCl2·4C2H5OH等。CaCl2水溶液的冰点很低(当质量分数为32.5%时,其冰点为-50℃),它是常用的冷冻液,工业上称其为冷冻盐水。
7.硫酸钙和碳酸钙 • 硫酸钙常含结晶水,CaSO4·2H2O俗称石膏,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将其加热到120℃左右,部分脱水转变为熟石膏。 • 2CaSO4·2H2O (CaSO4)2·H2O+3H2O • 此为可逆反应,若将熟石膏加水混合成糊状后放置一段时间,又会变成CaSO4·2H2O,逐渐硬化并膨胀,故用以制模型、塑像、粉笔和石膏绷带。还用于生产水泥和轻质建筑材料。
碳酸钙为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溶于酸和NH4Cl溶液。碳酸钙也很容易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钙为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溶于酸和NH4Cl溶液。碳酸钙也很容易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 CaCO3+CO2+H2O=Ca(HCO3)2
而在一定条件下,含有Ca(HCO3)2的水流经岩石又会分解:而在一定条件下,含有Ca(HCO3)2的水流经岩石又会分解: • Ca(HCO3)2=CaCO3+CO2+H2O • 石灰岩溶洞及钟乳石的形成就是基于上述反应。碳酸钙常用于制CaO、CO2、发酵粉和涂料等。
11.3 p区元素11.3.1 p区元素的通性 • p区元素包括ⅢA至VⅢA六个主族,目前共有31个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唯一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个区。因此,该区元素具有十分丰富的性质。
1.电子构型 • p区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s2np1~6,在同周期元素中,由于p轨道上电子数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性质,如13号元素铝是金属,而16号元素硫却是典型的非金属。在同一族元素中,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而有效核电荷只是略有增加。因此,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物理性质 • p区元素由于其电子构型的特殊性,因而既包含有金属固体、非金属固体,也有非金属液体及非金属气体(双原子分子)。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般地,同周期元素中,熔、沸点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族元素中,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3.化学性质 • p区元素的电负性较s区元素的大,所以,p区元素在许多化合物中常以共价键结合。 • p区元素大多具有多种氧化值,其最高正氧化值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即族数)。除此之外,还可显示可变氧化值,且正氧化值彼此之间的差值为2,例如,硫原子的正氧化值分别为+2、+4、+6等。
p区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在单质状态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成单价电子数较小时,可形成独立的少原子分子,如Cl2、O2、N2等;而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成键电子较多时,则形成多原子的巨形分子,如C、Si、B等。p区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在单质状态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成单价电子数较小时,可形成独立的少原子分子,如Cl2、O2、N2等;而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成键电子较多时,则形成多原子的巨形分子,如C、Si、B等。
p区金属元素由于其电负性相对s区元素要大,所以其金属性比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要弱。某些元素甚至表现出两性。如Si、Al等。p区金属元素由于其电负性相对s区元素要大,所以其金属性比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要弱。某些元素甚至表现出两性。如Si、Al等。
11.3.2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 1.铝 • 铝是典型的两性金属,具有银白色光泽,质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能。铝的电离能较小,电负性为1.5。铝的标准电极电位为-1.66V,但却不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因为它与水接触时表面易生成一层难溶解的氢氧化铝。铝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很强,铝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铝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呈钝化状态,因此常用铝制品贮运浓H2SO4、浓HNO3。但铝可与稀HCl、稀H2SO4及碱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铝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呈钝化状态,因此常用铝制品贮运浓H2SO4、浓HNO3。但铝可与稀HCl、稀H2SO4及碱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 2Al+6HCl====2AlCl3+3H2↑ • 2Al+3H2SO4====Al2(SO4)3+3H2↑ • 2Al+NaOH+2H2O====2NaAlO2+3H2↑
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用来作导线、结构材料和日用器皿。特别是铝合金质轻而又坚硬,大量用于飞机制造和其它构件上。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用来作导线、结构材料和日用器皿。特别是铝合金质轻而又坚硬,大量用于飞机制造和其它构件上。
2.氧化铝 • 氧化铝可由氢氧化铝加热脱水而制得。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制得的Al2O3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用途。一般常用希腊字母分别表示α、β、γ…等Al2O3。氧化铝是离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
自然界存在的结晶氧化铝是α-Al2O3,称为刚玉。而Al(OH)3热分解得到的α- Al2O3称人造刚玉。α- Al2O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在催化剂中常用作载体。
含有少量杂质的- Al2O3常呈鲜明的颜色。如红宝石就是含极微量Cr2O3的α- Al2O3,常用作制造耐磨的微型轴承(如手表中的“钻”)。蓝宝石则是含铁和钛氧化物的α- Al2O3。
α- Al2O3是一种多孔性物质,有很大的表面积,并有优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和热稳定性,因而常常被用作催化剂的活性成分,又称活性氧化铝。γ- Al2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酸。
3.二氧化碳 • CO2为无色、无臭的气体。大气中含有约0.03%(体积)的CO2,它主要来自于生物的呼吸,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动植物的腐败分解等。同时又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碳酸盐岩石的形成等而消耗。目前,世界各国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空气中CO2浓度逐渐增加,这已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固态CO2是分子晶体,它的熔点很低(-78.5℃),固态CO2会直接升华,故称干冰。干冰常用作致冷剂,其冷冻温度可达-70℃到-80℃;干冰还常被用于易腐食品的保存和运输中。固态CO2是分子晶体,它的熔点很低(-78.5℃),固态CO2会直接升华,故称干冰。干冰常用作致冷剂,其冷冻温度可达-70℃到-80℃;干冰还常被用于易腐食品的保存和运输中。
CO2不能自燃,又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可使物质与空气隔绝,所以常用作灭火剂,也可作为防腐剂和灭虫剂。CO2不能自燃,又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可使物质与空气隔绝,所以常用作灭火剂,也可作为防腐剂和灭虫剂。 • CO2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CO2与盐可制成碱;CO2与氨可制成尿素、碳酸氢铵;CO2也可用于制甲醇等。 • CO2可溶于水,溶于水的CO2部分与水作用生成碳酸。因而敞口贮放的蒸馏水会因溶入空气中的CO2而显微酸性。
4.硼砂 • 硼砂为无色透明晶体,在空气中容易失去部分水而风化,加热至380~400℃,完全失水成为无水盐Na2B4O7,若加热到878℃,则熔化为玻璃状物。溶化的硼砂能溶解许多金属氧化物,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偏硼酸的复盐。例如: • Na2B4O7 +CoO=====2Na2BO2.Co(BO2)2(宝蓝色) • 硼砂的这一性质用在定性分析上鉴定某些金属离子,称为硼砂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