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likes | 1.77k Views
第四課 飛魚季. 夏曼.藍波安. http://oceanhotel.myweb.hinet.net/new_page_3.htm. 課前引導. 自然奇觀~飛魚!. 飛魚跳躍中似飛翔、似滑水,又似舞蹈。 飛魚飛行看似浪漫, 其實是因為被鬼頭刀等掠食性魚類追趕要逃命, 這個理由可是一點都不浪漫。. 飛魚的禁忌.
E N D
第四課 飛魚季 夏曼.藍波安 http://oceanhotel.myweb.hinet.net/new_page_3.htm
課前引導 自然奇觀~飛魚! 飛魚跳躍中似飛翔、似滑水,又似舞蹈。飛魚飛行看似浪漫, 其實是因為被鬼頭刀等掠食性魚類追趕要逃命, 這個理由可是一點都不浪漫。
飛魚的禁忌 每一年的二月至六月為雅美族捕飛魚的季節,雅美族人認為自古以來, 飛魚是上天賜下來的禮物,所以無論是捕撈飛魚的方式或祭典與禁忌, 都依循傳統的規範進行。依照雅美族人古時傳下的慣例 ,約在農曆年前後, 紅頭村率先舉行招魚儀式,其他村落才可舉行招魚儀式。
飛魚的禁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dKGLlKIHE&feature=channel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介紹 八、延伸閱讀 三、作品介紹 九、問題與討論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好站連結 六、文章結構表
題解 • 出處 • 題意 • 飛魚簡介 • 飛魚季介紹 http://little-hat.blogspot.com/2007/04/2007-day-1.html
出處 • 《冷海情深》(聯合文學,1997) http://blog.xuite.net/tangtang/blog/12468878
題意 • 主要在描寫蘭嶼達悟族人的捕魚活動和文化意義。 • 結尾處則以捕獲難得的大魚,重新肯定自己在民族中的社會地位。 • 並深刻體會唯有親身力行到大海捕魚,才能明白達悟文化的特質。
飛魚簡介 ‧飛魚地位: 1.物質:食物的主要來源 2.精神:自然力量的象徵 3.文化:建築、造船、祭祀、慶典等活動都是配合飛魚而產生,書寫飛魚的神話故事、詩歌、歌謠更是不勝枚舉,可說達悟文化是飛魚文化的延伸。
飛魚,一種季節性的迴游魚類,黑色的胸鰭特別延伸,展開如翼狀。飛魚,一種季節性的迴游魚類,黑色的胸鰭特別延伸,展開如翼狀。 • 廣布於赤道附近的海洋上,每年春夏間開始群集於臺灣附近海域,數量相當多。
掛吊飛魚的木條要呈井字形,井字下面的每一根樁要放上一塊小石頭,這代表飛魚的靈魂。掛吊飛魚的木條要呈井字形,井字下面的每一根樁要放上一塊小石頭,這代表飛魚的靈魂。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island/lanyu/culture.asp
蘭嶼的飛魚種類: 1.黑鰭飛魚(ALIBANGBANG) 2.紫斑鰭飛魚(SALILIYAN) 3.白鰭飛魚(SOSOWOHEN) 4.紅斑鰭飛魚(KALALAW)
1.黑鰭飛魚 • 魚中貴族 • 數量不多 • 夜晚持火炬捕捉 http://e-info.org.tw/node/10015
2.紫斑鰭飛魚 • 翅膀呈嫩紅色 • 數量最多、 肉細嫩 • 白日釣 http://e-info.org.tw/node/10015
3.白鰭飛魚 • 達悟人最先吃到 的魚。 • 量少。 • 只能夜裡捕撈。 http://e-info.org.tw/node/10015
4.紅斑鰭飛魚 • 較無地位,較小隻。 • 可給小孩吃。 http://e-info.org.tw/node/10015
飛魚季介紹 • 飛魚季時間:每年二月至六月間。 • 飛魚季活動:達悟男人都將雜務擱置,專心捕魚。 • 飛魚季文化:達悟族的祭祀和慶典的順序也隨著飛魚季而陸續舉行,可見飛魚季是牢牢維繫達悟文化的重要根本。 達悟族陰曆的開始是以飛魚季之首月為正月
飛魚季禁忌: • 不能使用水槍標射其他種類的魚 • 不得放捕定置網 • 朋友在海上相遇不能相互交換東西 • 婦女不能觸摸男人在海上捕魚的魚具 • 成年的達悟族人都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語行為,無形中建立了生活規範的基準。
二、作者介紹 • 經歷簡介 • 名字由來 • 曾徬徨於身分認同 • 回歸達悟文化的底層 • 兼及理論與實踐的配合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2153
經歷簡介 • 夏曼.藍波安,漢名施努來,達悟族人,民國46年生。 • 淡大法文系、清大人類學研究所畢業。 • 曾任國小、國中代課老師,也開過計程車,現為成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並專職寫作。 http://yeats1103.pixnet.net/blog/post/5658755
名字由來 • 民國75年,夏曼‧藍波安的兒子出生,命名為「施‧藍波安」。 • 「施」(Si)是達悟族人婚前或婚後尚未生子時的泛稱,「藍波安」才是兒子的名字。
達悟族是「親從子名制」(父親的名字跟著長子或長女而改變),所以施努來的名字就變成夏曼.藍波安。達悟族是「親從子名制」(父親的名字跟著長子或長女而改變),所以施努來的名字就變成夏曼.藍波安。 • 「夏曼」表示已結婚生子的父親身分,「夏曼.藍波安」意即為藍波安的父親。
曾徬徨於身分認同 I • 嚮往臺灣: • 夏曼因蘭嶼的貧乏,十六歲離開故鄉到臺灣,後來考上淡大法文系。 • 畢業後,他開過計程車,也當過代課老師,甚至搞街頭運動。 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5812549
曾徬徨於身分認同II • 痛苦經歷: • 在臺灣的16年是痛苦經歷。因為皮膚黝黑、明顯的「番仔」輪廓、口音,藍波安學習正統的中文,努力迴避原住民身分,終究功虧一簣。 • 蘭嶼孩童的夢變成矛盾、幻影,最後令他迷惘、徬徨了。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2153
回歸達悟文化的底層 • 32歲回到蘭嶼。他說:「回到原點,是非常重要的起點。」 • 「我族群的文化底層就在這裡,這些在都市中是學不到的」家鄉有秩序的歲時祭儀、射魚、造船、航海等傳統活動,讓夏曼重新肯定自己。 http://fasdd97.cca.gov.tw/writer_query2.php?writer=15
認同、整理族群文化: • 從族人的口中整理有關達悟族的神話,以散文、小說方式進行口傳文學的記錄。 • 《八代灣的神話》、《冷海情深》、《黑色的翅膀》等作品陸續出版。他選擇人類學研究的方式來為自己民族發言。
雕刻達悟族傳統的獨木舟:藍波安曾花三個月完成一艘船, 並放在中央研究院內展示。
兼及理論與實踐的配合 • 近年來,他積極投入蘭嶼家鄉的活動,希望拾回南島民族的航海本性;另一方面,他再度躋身學術殿堂,取得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後,2005年再進入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就讀,希望透過理論思維的訓練,能讓自己更了解民族的文化,定位自己的文學特質。
三、作品介紹 • 創作簡介 • 散文作品:《八代灣的神話》《冷海情深》 《海浪的記憶》 • 小說作品:《黑色的翅膀》 夏曼.藍波安以《漁夫的誕生》獲九歌出版社95年度小說獎得主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2153
創作簡介 • 早期作品:主要是整理記錄達悟族神話傳說。 • 近期作品:主要以散文敘述蘭嶼生活的點滴、 對海洋與達悟族文化的體會與省思,也專注於小說創作。他認為小說可 以真正呈現達悟族人的矛盾與衝突。 • 作品風格:生動親切,平實深刻。 作品介紹
散文作品:《八代灣的神話》晨星出版社,1992散文作品:《八代灣的神話》晨星出版社,1992 • 內容:收錄了達悟族的神話故事、記錄了 關於飛魚的故事和自己生活的散文。 • 創作目的:在上山伐木的過程,藍波安體悟到神話故事裡禁忌的事物,確實與島上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神話豐富了藍波安的人生,了解民族的歷史,進而更熱愛珍惜自己民族的一切,並萌生關懷弱者的胸襟。 http://wawa.pts.org.tw/tribe.php?PAGE=WAWA_A_CONTENT&SEARCH_HTENO=4
散文作品: 《冷海情深》聯合文學,1997 • 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 • 內容:藍波安從蘭嶼到臺灣再回到蘭嶼 的過程,從蒙塵到清洗與再造的軌跡。 • 主題:1.從蘭嶼傳統社會活動中分享並學習經驗。2.確立獵食者對被獵食者的生命尊重和深 刻愛惜。3.自然經濟中,突顯勞動者的智慧與尊嚴。 http://wawa.pts.org.tw/tribe.php?PAGE=WAWA_A_CONTENT&SEARCH_HTENO=4
散文作品:《海浪的記憶》麥田出版社,2004 • 主題: 上卷「海的美麗與哀愁」記故鄉事物。 下卷「想念島上的親人」書寫一系列人物。 • 風格:更加深情,還多了一份沉潛深邃的平和, 在獨木舟、拼板船、自製魚槍與物我兩忘 的平等和諧中,夏曼‧藍波安彷彿回顧著 自己的前世今生,別有一種了悟的深沉。 作品介紹 http://wawa.pts.org.tw/tribe.php?PAGE=WAWA_A_CONTENT&SEARCH_HTENO=4
小說作品:《黑色的趐膀》晨星出版社,1999 • 藍波安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黑色的翅膀,象徵達悟文化的飛魚。 • 內容:藉著描寫一群達悟小孩對夢想的追求,道出達悟人的心理衝突:達悟文化的承繼,或是對異文化的追求?然而,回歸部落的呼喊,才是作者最終的意圖。終究,達悟人的天堂是在蘭嶼的一片海洋。 作品介紹 http://wawa.pts.org.tw/tribe.php?PAGE=WAWA_A_CONTENT&SEARCH_HTENO=4
四、補充資料 • 自稱吳鳳的老師 • 女兒的名字 • 射魚孝敬父親 • 造船航海去 午前靜謐的八代灣,夏曼望著海, 等候族人捕飛魚、釣鬼頭刀的獨 木舟返航。 圖文來源:自由新聞網
自稱吳鳳的老師 • 夏曼.藍波安國小時,遇到一位潘姓平埔族老師說:「我,潘老師,象徵吳鳳的『精神』來到這荒島蘭嶼,『感化』你們這些『野蠻人』的孩子;我要教育你們脫離落後原始生活;教育你們成為『文明』的現代人。……要不是吳鳳,今日臺灣的山地同胞仍然會『砍』別人的頭,……」 • 這位自大的潘姓老師完全以所謂「平地人」為本位,汙蔑了達悟人,並忽視了達悟族原有的傳統文化。
女兒的名字 • 夏曼.藍波安將長女取名為SiJyanowa,音譯成漢語為「施奇諾娃」,好聽又不失達悟語的原始涵義。戶口登記主任認為名字都是三個字,不願登錄。夏 曼生氣地說:我們是達悟人,用母語譯成四個字有什麼不對?負責人才不情願的填入名字。後夏曼又添女兒,命名「施奇諾貝莎」。登記的同一個人雖沒和夏曼爭吵,仍遲疑地寫著名字,並說:「再添 一個兒女的話,是不是要給他六個字的名字啊!」夏曼大笑,雖然不滿戶政單位慣用漢人的文化來衡量達悟族人,心裡卻想為女兒爭取到屬於達悟人具有文化深意的名字是多麼值得驕傲!
射魚孝敬父親 • 夏曼.藍波安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七十七歲還能出海撈捕飛魚直到天亮,這種體能叫人讚嘆。父親對於家鄉裡的活動如新屋落成、新船落成等,都能隨口唱出很多詩歌,自然淬煉出來的氣質,令夏曼.藍波安非常敬仰。 夏曼‧藍波安與父親一起建造獨木舟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show_issue.php?id=200489308032C.TXT&table=0&cur_page=1&distype=
造船航海去 • 夏曼.藍波安從中年開始學習造船,現已成為造船的好手,他驕傲地說:「部落裡一些老人甚至來問我關於木頭的知識。」 • 2005年,他造好了自己的船「飛拉達悟」, 5月22日展開環太平洋之旅。他對這趟旅程 充滿期待,回想過往,他曾為寫作並找回身為達悟族的尊嚴,重新學習潛水、射魚、製造拼板舟,這趟遙遠而偉大的太平洋之旅,是他更虔敬面對大海的另一項深度學習。
五、課文賞析 • 行文自然結構井然 • 三大主題層次分明 • 內容感人啟人深思 作 品 名: 蘭嶼風景 (作者:顏水龍) 油 畫 (尺寸: 72.0 x 99.0 cm) 1985年創作國立台灣美術館 購藏
行文自然,結構井然 追求自我認同過程 不確定感 達悟族人不知今年是否能豐收,正如作者的父母親對漢化很深的兒子,是否能遵循族人求生技能抱持懷疑的態度,作者自己也還在不確定的狀態之中 飛魚季開始 奮鬥 自己是如何緊張、使力,同時透露了作者在取得族人認同之前,種種的掙扎與奮鬥。 與魚搏鬥過程 成功 爭取到了族人的祝福和讚賞,作者感到欣慰 釣回了鬼頭刀
主題一:從實際參與的個人經驗,累積自己與父兄們以母語對話的內容,分享並學主題一:從實際參與的個人經驗,累積自己與父兄們以母語對話的內容,分享並學 習經驗世界中的教訓和智慧,同時進入族人傳統的生命價值、生存態度與思維的廣大世界。
‧主題二:潛水射魚的勞動過程,促成了人對海洋與各種海洋生物的認識。這一層獨特的生產方式,不僅獲得了物質上的 ‧主題二:潛水射魚的勞動過程,促成了人對海洋與各種海洋生物的認識。這一層獨特的生產方式,不僅獲得了物質上的 勞動成果,同時確立了獵食者對被獵食者的生命尊重和深刻愛惜。
主題三:夏曼.藍波安從獨立的個人依附於現代社會的政治與經濟構造上的重重網罟中突圍,掙扎著試圖主題三:夏曼.藍波安從獨立的個人依附於現代社會的政治與經濟構造上的重重網罟中突圍,掙扎著試圖 奪回達悟人與人的尊榮,清洗被漢化、被異化、被窄化的人的屈辱。
內容感人,啟人深思 • 作者表現出對達悟文化的珍視,雖從個人角度欲去除被漢化的汙名,並追求傳統社會地位的累積,卻也意圖讓 讀者能認識達悟文化的特質,讓達悟人或達悟族之外的人,能跳脫現代文明和經濟的思維習慣,重新省視和評價每個民族傳統的價值。
七、語文萬花筒 • 「拈連」修辭簡介 • 魚的相關成語 • 蘭嶼簡介 • 達悟族簡介 • 簡易達悟語 • 達悟祭儀祈頌歌 • 臺東縣政府所舉辦的飛魚季活動
魚目混珠 魚頭參政 魚爛土崩 魚龍混雜 魚沉雁落 魚沉雁杳 魚水和諧 魚肉鄉民 魚遊釜底 魚躍鳶飛 魚網鴻離 魚魚雅雅 魚質龍文 魚的相關成語
蘭嶼簡介 • 地理位置: 位於臺灣東南方,全島面積僅45.74平方公里,島上卻遍布山丘台地,村落及耕地只能選擇山麓的緩坡地或河口的沖積扇。 • 氣候溫度:高溫高溼的熱帶氣候島上除雨驟外,風強亦是特色。最熱月是七月,平均溫度超過32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溫不到2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