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对 口香糖污染 问题的研究

对 口香糖污染 问题的研究. 七( 7 )班学生: 徐雨欣、郑雨薇、周予卓. 七数组老师 : 周焕山、吴小美、封玲兰. 2010 、 11 、 25. 组 长:徐雨欣 组 员: 徐雨欣 、 郑雨薇、周予卓、 孙剑波、 毛小林、吴嘉骅、 郑卉、周宁、 颜吉霞、徐洪扬 指导老师 : 周焕山、吴小美、封玲兰. 活动分工情况 徐雨欣:网络资料收集 郑雨薇:图片拍摄 周予卓:化学实验操作 周焕山:制作课件 吴小美、封玲兰:指导学生现场工作. 华丽壮观的北京天安门. 一、确定课题的背景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对 口香糖污染 问题的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对口香糖污染问题的研究 七(7)班学生: 徐雨欣、郑雨薇、周予卓 七数组老师: 周焕山、吴小美、封玲兰 2010、11、25

  2. 组 长:徐雨欣 组 员:徐雨欣、郑雨薇、周予卓、 孙剑波、毛小林、吴嘉骅、 郑卉、周宁、颜吉霞、徐洪扬 指导老师: 周焕山、吴小美、封玲兰

  3. 活动分工情况 徐雨欣:网络资料收集 郑雨薇:图片拍摄 周予卓:化学实验操作 周焕山:制作课件 吴小美、封玲兰:指导学生现场工作

  4. 华丽壮观的北京天安门

  5. 一、确定课题的背景 首先,我向大家展示一则材料: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从天安门广场清扫出16至18吨垃圾。10月2日成为垃圾高峰日,达到19吨。其中,口香糖问题尤为严重,再度成为了天安门广场垃圾清理的难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有40万平方米。然而,就在这40万平方米中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减去纪念碑、纪念堂的面积,平均每平方米约有5块口香糖残渣。倘若每清除一块口香糖残迹至少需要工人铲30下、刷60次,用时1分钟,那么,这60万块的口香糖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与时间?目前,工人清洗口香糖用的清洗剂,从国外进口,一吨15万元,需要清理的范围按40万平方米计算,购进3吨,就要花费45万元。如此巨大的花费,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消费得起吗?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笔帐:我国目前有13亿人,按每2人每天向地上吐一次口香糖,每块口香糖被压扁压实后面积为12平方厘米,则一天下来,我国就有7.8万平方米的土地遭到口香糖的污染。 因此,为了我国的环保事业,也为了我们 “创建卫生城市”的需要,我们确定了清除口香糖残胶的课题。

  6. 二、分析口香糖污染的原因 开始,我们尝试了一些常用的清除方法,如将口香糖残胶埋在土里,放在自来水、洗衣粉水与食用醋中,结果“顽固”的残胶却始终“无动于衷”。这说明口香糖残胶在自然界中是难以除去的。 那么,又是什么物质难以溶解呢?为此,我们特意找来具有代表性的“绿箭”牌口香糖,从包装上的配料表得知: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粉、糖浆以及胶基,前两者都是可溶于水的,在口腔中咀嚼时会随着唾液慢慢溶化掉,所以经过人们咀嚼后吐出的主要是其中的胶基。胶基具有很强的黏合性,被吐在地上的口香糖痕迹极不容易清洗。它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橡胶和碳酸钙,且胶基里的橡胶在化学上属于一种“交联”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不仅不溶于水,甚至连一些有机溶剂也拿它没办法。

  7. 三、化学实验处理 胶基如此难以清除,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到此为止了吗?为了能够完成目标,我们请教了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做了如下几个实验。下面是实验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1、胶基与浓度为20%的稀硫酸反应:(1)在常温下不反应,如放置时间较长,则表面略显黄色。 (2)给稀硫酸加热放置胶基,可见其变软,但见不到剧烈反应;当溶液沸腾后,胶基仍有黏性,并可拉丝。 2、胶基与浓度为98%的浓硫酸反应: 看不到剧烈反应,酸液能溶解胶基,但它本身是有毒物质,同样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3、胶基与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在常温下不反应,如放置时间较长,则表面略显黄色。 (2)给溶液加热放置胶基,可见其变软,但见不到剧烈反应;当溶液沸腾后,胶基仍有黏性,并可拉丝。

  8. 4、胶基与浓度为7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看不到剧烈反应,但胶基变黄并迅速溶解。 5、用食用油溶解 将胶基置于食用油中不停搅动,方可溶解,但需要了较长的时间。 6、胶基与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看不到剧烈反应,但胶基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溶解。(速度比实验4中的慢,且四氯化碳本身有毒)7、直接高温煅烧: 胶基不耐高温,在高温下可以烧成灰烬。 8、用冰块降温 将胶基降温后,胶基会变硬,很快就可以揭下来。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知:除了高温煅烧,或用强酸强碱溶解外,没有更方便、更安全的方法。

  9. 我 校 化 学 实 验 室里 ,药 品 种 类 齐 全。

  10. 稀 硫 酸

  11. 氢 氧 化 钠

  12. 胶 基 与 稀 硫 酸 反 应

  13. 认 真 观 察 实 验 的 变 化

  14. 胶 基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反 应

  15. 仔细观察胶基的反应变化

  16. 化 学 实 验 室 里 合 影 留 念

  17. 煅烧胶基,变软、抽丝、烧成灰烬

  18. 看,胶基 烧 起来 了

  19. 向科学家李四光学习

  20. 就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一次“意外”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一天,我正嚼着口香糖,一个朋友递给了我一片奶片,我也没多想便将它送进了嘴里。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口中的口香糖,竟然在与奶片接触的瞬间溶解了!其他组员得知此事后,都和我一样欣喜若狂。奶片的主要原料是牛奶,我们立即决定针对牛奶制品做一系列溶解实验。我们分别选择了牛奶、酸奶以及巧克力来做实验。实验相当顺利,对胶基的溶解效果显著。因此,我们选择了奶片的热溶液做溶解剂。

  21. 四、总结报告 我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研究活动,对口香糖的污染问题归纳如下:(一)用化学方法处理口香糖胶基1、利用强酸强碱溶液有效溶解口香糖残胶,不足之 处是对环境的影响、成本高昂以及实践中的危险性。 2、直接使用酒精灯、焊枪等工具对溶解口香糖残胶进行煅烧,不足之处是成本和安全问题。 3、使用传统法,如冰冻、喷清洁剂、滴食用油等,不足之处是时间与精力耗费大。 4、使用奶片热溶液清除,简单易行,消耗成本低。

  22. (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彻底根治口香糖的污染现象。(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彻底根治口香糖的污染现象。 1.综合治理,防堵结合  在创办卫生城市过程中,政府要制定一些条例,专项整治口香糖的污染问题。这样,在法规上给治理提供了保障。我们认为,加强对非法人员的打击力度,从重从快处罚,以免出现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现象。

  23. 2 .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 设立举报中心,24小时接受群众举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任何事情都能办好,对举报有功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相信“随地吐口香糖”现象会大有好转。 我们希望此次研究能为“创卫”有所贡献,并让更多市民投身到城市清洁中来。

  24. (三)建议与体会 1、 通过教育部门、众多媒体对中小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中小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使人们意识到其危害性;逐渐停止口香糖的生产与买卖,新加坡的规定可以借鉴。在新加坡境内禁止生产和买卖口香糖,如发现一块口香糖,携带者被处以1美元的罚款;大力推广雾化口香糖,既可清除口腔异味,又不污染环境;如果一定要吃口香糖,嚼过的残渣千万不要乱吐,最好把它用纸包起来再扔到垃圾箱里。

  25. 2、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热情很高、兴趣很浓。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化学实验探究等锻炼,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自学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6. 谢谢 谢谢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