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67 Views
如何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欧阳劲松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24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ITEI ) 2009 年 12 月. 一、国际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二、 SAC/TC124 基本情况介绍 三、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四、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五、总结建议. 一、国际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什么是国际标准化? 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 众多的国家或组织 共同参与开展的标准化活动。该活动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协调各国、各地区的标准化活动;研讨和交流有关标准化事宜。 其含义是
E N D
如何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欧阳劲松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ITEI) 2009年12月
一、国际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二、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三、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四、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五、总结建议
一、国际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什么是国际标准化? 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的国家或组织共同参与开展的标准化活动。该活动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协调各国、各地区的标准化活动;研讨和交流有关标准化事宜。 其含义是 • 在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活动 • 由众多国家或组织共同参与的多边标准化活动 • 有组织、有章程地开展标准化活动 • 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 • 协调各国、各地区的标准化活动 • 研讨和交流有关标准化事宜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
国际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意义 • 是贸易国际化、贸易自由化的需要 • 是产品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需要 • 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 是保护全球资源和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是保护人类安全和健康的需要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4
国际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获益 • 有机会主导起草国际标准,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的工作,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纳入国际标准,引导国际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化,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国际竞争力。 • 对需要制定的国际标准、制修订中的国际标准以及实施中的国际标准,及时的提出意见和提出议案,反映企业的意见和国家的要求,争取将意见和要求纳入国际标准,以维护我国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 参加国际标准的技术会议,获得大量有关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发展动向的资料,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 • 结识很多技术专家,特别是本行业的国际专家,有利于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业务拓展,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5
二、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24) • 下设10个分技术委员会,共有委员和顾问约410名 ,集中了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化工、电力、冶金典型用户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 负责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 标委会秘书处设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 秘书处人员:在职工作人员17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本科6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工8人,工程师5人);返聘4名专家顾问 • 设有专门负责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人员 • 《中国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等杂志和多个网站作为标准宣贯平台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6
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 SAC/TC124对口国际组织 IEC/TC65 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Industrial-Process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SAC/TC124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Industrial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SO/TC30 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Measurement of Fluid Flow in Closed Conduits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7
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 IEC/TC65 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 • 秘书处:法国 • 工作内容:制定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的系统和元件方面的国际标准;协调系统集成相关标准化工作;在国际领域参与电气、气动、液压、机械或其他测量和控制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 IEC/TC65共有4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是SC65A系统方面、SC65B装置与过程分析、SC65C工业网络、SC65E企业系统中的设备与集成。 • 现行国际标准共259项,标准数目在所有IEC技术委员会中排名第二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8
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 IEC/TC65组织结构图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9
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SAC/ TC124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Industrial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59 Members) SC1:温度、机械量、物位仪表及结构装置 Temperature, Mechanical Value, Level, Structure Devices (46 Members) SC2:控制仪表及装置、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Control Meter and Devices、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System (37 Members) IEC/SC65B SC3:压力仪表 Pressure Meter(20 Members) SC4:工业通信(现场总线)及系统Digital Communications (Fieldbus) and System (50 Members) IEC/SC65C SC5: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系统 PLC System (27 Members) SC6:分析仪器 Analysis Instrument (45 Members)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0
SAC/TC124基本情况介绍 SAC/ TC124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Industrial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59 Members) IEC/TC65 SC7:工业在线校准方法 Industrial Online Calibration Method (33 Members) IEC/SC65E SC8:智能记录仪表 Intelligent Recording Instrument (23 Members) SC9:石油产品检测仪器 Petroleum Products Testing Instrument (26 Members) SC10:系统及功能安全System and Functional Safety (44 Members) IEC/SC65A SC11:化工行业在线计量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筹建) Chemical Online Measure Instrumentation Usage and maintenance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1
三、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建立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规章制度 • 组织国内专家学习国际标准化知识,建立专业团队 • 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的管理 • 了解相关国际国内技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 国际标准和投票文件的处理 • 组织国内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会议 • 指导、协调、参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 整理、通报国际标准化情况 • 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 筹集国际标准化工作经费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2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以SAC/TC124为例,逐条进行说明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3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1。建立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规章制度 • 学习国家对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规定 ——《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 ——《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技术 活动的管理办法》 ——《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 ——《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等 • 建立本标委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规章制度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 • 组织国内专家学习有关规定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4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2。组织国内专家学习国际标准化知识,建立专业团队 • 秘书处共有9人参加国际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并取得证书 • 组织相关企业、研究院所国内专家参加各种国际标准化知识培训 • 深入了解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程序和规则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5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3。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的管理 • 上报专家必须经过专门的上报流程,经相关审批通过后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在IEC/TC65及其4个分技术委员下属的41个工作组中,我国共派出42名本领域技术专家参与其中的26个工作组,涉及国内近20家单位(骨干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6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4。了解国际国内相关技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 深入了解本标委会对口的国际TC及工作组的工作内容和项目进展 • 工业领域内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工作范围和进展 • 技术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工作情况,如传感网技术等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7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5。国际标准和投票文件的处理 • 定期下载ISO/IEC最新发布标准和投票文件 • 秘书处给出初步的投票意见作为参考 • 按规定将投票文件发给有关分委会和专家,征求意见 • 如果投票意见产生分歧,由秘书长、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协商决定,如果还未统一,则通过标委会表决 • 提出国际标准转化的计划、建议 • 存档相关文件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8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6。组织国内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会议 • 仅2009年,共计33人次参加11次国际会议 • 2009年参与国际标准会议情况: • 2009/5/11~14,德国法兰克福,IEC/TC65/WG13“安全要求” • 2009/5/12~13,瑞士洛桑,IEC/SC65C/WG16“无线” • 2009/5/12~14,荷兰海牙,IEC/SC65A/MT61511“功能安全” • 2009/5/13~15,俄罗斯圣彼得堡,IEC/SC65B/WG5“温度传感器” • 2009/6/16~18,韩国庆州,IEC/SC65C/WG15 “高可用性网络” • 2009/9/14~18,法国巴黎,IEC/SC65C/WG16“无线” • 2009/9/28~10/2,美国威廉斯堡,IEC/TC65/WG13“安全要求”; • 2009/10/29~30,瑞士日内瓦,IEC/SC65C/WG15 “高可用性网络” • 2009/11/2~5,瑞士日内瓦,IEC/TC65 2009年会 • 2009/11/2~5,德国慕尼黑,IEC/SC65B/WG7/TF6 “PLC的功能安全” • 2009/12/2~4,瑞士日内瓦,IEC/SC65C/WG16“无线”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19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参与国际会议的流程 • SAC/TC124秘书处向有关专家传达开会通知 • 与专家商讨有关会议细节,统一思路 • 协助参会人员向主办方索要邀请信 • 认真参与会议,合理发言 • 会后向SAC/TC124秘书处提交会议总结 • 在《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及网站刊登会议总结,进行宣传 • 向相关部委汇报重要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0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7。指导、协调、参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 目前,由我标委会组织国内专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共8项: • IEC 62601用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WIA-PA规范 • 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安全要求 • 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 • IEC 61207-7 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7部分:可调谐激光气体分析器 • IEC 61158 Type14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第14类型:EPA • IEC 62439 Type14:EPA 高可用性自动化网络 第14类型:EPA • IEC 61918 Type14:EPA 工业通信网络 工业通信网络的安装 第14类型:EPA • IEC 61003-2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两位或多位输出仪表 第2部分:检查和例行试验导则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1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制定新项目提案的流程 1)获取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相关信息 • 项目在IEC、ISO的对应技术工作组 • 相应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2)草案准备工作 • 依据《ISO/IEC导则 第2部分:国际标准结构及编写规则》 3)与对口国际组织技术工作组的沟通 • 新项目的可行性 • 争取各国专家的支持 4)草案的审批和提交 • 相应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及相关专家进行初审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并提交IEC、ISO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2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制定国际标准的不同方式 • “先圈地后播种” ——工业自动化产品安全要求系列标准 • 技术多样化 ——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标准族(如IEC61784 CPF14: EPA ) • 衍生相关标准 ——EPA现场总线安装、 EPA高可用性自动化网络、 EPA功能安全现场总线 • 系列标准的完善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两位或多位输出仪表 第2部分:检查和例行试验导则 • 新技术标准 ——红外热像仪标准(SC65B/WG5温度传感器)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3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制定国际标准的关键步骤 • 以自有技术为基础 • 善于用标准化技巧描述关键技术,准备高质量的英文提案文本 • 分析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内容、利益分歧和需求 • 熟悉标准、掌握技术、善于沟通的双语专家 • 与工作组组长、专家、秘书长的前期沟通 • 落实一定数量不同国家专家的参与和支持 • 遵循国际标准化工作流程 • 共赢的合作精神 • 专业、持续的标准制修订资源和人力的提供 沟通是关键!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4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主要沟通方式: • 国际标准工作组的内部沟通 • 阐述技术内容及必要性 • 得到相关国家专家支持 • 与工作组组长、秘书长等负责人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 • 国际会议和信函沟通 • 邀请访华 • 与国际先进企业驻华代表间的沟通 • 直接参加提交标准草案审查 • 参与国内标委会的相关工作 • 沟通中注意的问题 • 了解国际各专家利益的焦点和分歧 • 注意沟通方式和策略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5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8。整理、通报国际标准化情况 • 围绕国家、企业科研应用重点工作,定期梳理相关技术标准信息 • 定期向秘书长、主任委员书面汇报IEC最新情况 • 每年在SAC/TC124年会上汇报归口国际标准化情况 • 向相关部委、专家机构汇报关键标准进展 • 在标准化期刊和网站上公布国际标准化前沿技术及动态分析 • 在相关技术研讨会、交流论坛上发布最新国际标准化信息 • ……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6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9。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 以国内的外资企业专家为桥梁,建立与国外工作组专家的沟通渠道 • 建立与国际相关组织(如PNO、ISA、FDT、欧洲电气电子行业办事处等)的沟通交流机制 • 在国内举办国际标准化论坛、讲座、培训等多种活动,形成交流互动 • 邀请国际专家参与国内标委会的相关活动 • 在出国技术考察中安排标准化有关的技术交流内容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7
标委会秘书处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 • 10。筹集国际标准化工作经费 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的支持 国家标准化项目的支持 参与企业的支持 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 地方政府的支持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8
四、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 案例1:EPA国际标准制定 • 背景 • 2002年初, “十一五”863重点项目: “基于高速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控制设备”启动,开始了EPA技术的研发; • 2002年10月,《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标准》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 2003年年初,SAC/TC124向国家标准委领导作了EPA技术进入国际标准的工作汇报,得到了国家标准委领导的大力支持; • 2003年5月19日,德国西门子公司和美国罗克韦尔公司联合向IEC/SC65C提交了新工作项目65C/306/NP“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实时应用中基于ISO/IEC8802-3的通信网络行规(RTE)”,明确指出行规仅包含IEC61784涉及的七个通信行规集,这实际上已将包括EPA在内的一些基于实时以太网的解决方案拒之门外。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29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 突破封锁 • 2003年7月,SAC/TC124通过中国IEC国家委员会向IEC/SC65C 推荐四名EPA专家组专家参加306/307项目。 • 2003年8月28日至8月29日,IEC/SC65C/WG11工作组会议(RTE第1次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中国代表团的三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我国专家向工作组介绍了EPA协议的结构框架,并联合了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专家们对RTE项目的范围提出了质疑,经过艰苦努力,最终使项目发起公司做出了让步,在标准范围中加入了如下两点:a)标准定义RTE第1、2层,同时定义集中子层(映射,接口等),以便使高层协议和服务可以访问ISO/IEC8802 系统;b)标准包含必要的RTE管理实体。从而使EPA协议加入国际标准成为可能。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0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 技术准备 • 2003年12月,应SC65C总协调人PHINNEY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向国际上提交了两个工作建议:EPA建议和安全建议。这两个建议将在法国召开的工作组会议上进行讨论。并将EPA协议英文版提交给65C秘书长和WG11发起人。 • 组织准备 • 2003年,6-12月间,国家标准委有关领导在国内会见各大自动化公司领导层时,多次就EPA的工作与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 • 2003年,11-12月间,国家标准委高新技术部、仪表所和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团访问美国、加拿大,在此期间分别与:65C主席、秘书长、加拿大国家委员会、SC65C总协调人、MODBUS协会负责人、施耐德公司负责人、罗克韦尔公司代表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争取到他们对EPA提案的支持。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1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 取得成果 • 2004年1月19日~22日,IEC/SC65C联合工作组第2次会议在法国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在2004年11月以前,将包括我国自主开发的工业控制网络协议EPA在内的6种目前非国际标准以太网技术作为IEC的PAS文件出版; • EPA成为目前IEC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1784-2的9种子集之一,编号为CPF14,将EPA协议纳入到正式国际标准中; • 中国代表团为与会各大总线公司的技术代表做了EPA技术及其安全策略的专题讲座,并回答专家提问,取得了良好效果,扩大EPA技术的国际影响; • 中国专家在WG13会议上所作的安全策略和方法报告得到WG13各位专家的重视,我国专家承担了IEC61784-4的部分标准编写工作; • 会上与我们的合作伙伴达成一致,共同推进实时以太网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为EPA将来的PAS文件投票和纳入正式国际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 • 2007年,列入国际标准IEC61784-2和IEC61158。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2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取得成果 • 原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和马颂德副部长分别在《关于我国在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报告》的签报上做了重要批示:徐部长:请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并给予支持;马副部长:这一工作涉及过程控制的重大问题,请写成专报形式上报。 • 原国家标准委李忠海主任等领导听取了我所的专题汇报,并做了重要批示:现场总线是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的代表,在IEC原有10种总线基础上,加入我国自主技术,实属不易。高新部和国际部给予了大力支持,仪表所及有关专家付出了辛苦努力,该项工作应继续抓好,并加强宣传 。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3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取得成果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4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2007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实地考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专门参观了EPA的成果展示厅,指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5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 案例2:测量设备性能标准制定 • 背景 • 2005年,由一家企业牵头制定的某高新产品性能标准通过标委会和国家标准委的审查,发布为中国国家标准;同时开始了该国家标准提交国际IEC的准备工作; • 2008年5月,在IEC/TC65东京年会上,由该中国企业提出的新工作项目提案在工作组内部讨论中反响积极,很多工作组专家表示支持该项目,工作组组长希望中国尽快准备相关草案; • 2009年1~5月,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和起草单位进行多次信函沟通 • 2009年5月,圣彼得堡召开的国际标准工作组会议上,计划成立子工作组,专门制定此项标准; • 2009年5月,通过国家标准委提交NP提案; • 2009年10月,NP投票结果中赞成票大于半数,但任命专家少于5名,最终没有通过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6
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案例分析 • 经验教训 • 起草企业的参与态度——必须要当项目负责人 • 前期在工作组内沟通不够,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 • 盲目乐观,没有把握好整个形势 • 工作组会上没有明确声明自己的态度 • 提案提出时机上的失误,加重了与工作组间的误会 • 投票阶段缺乏直接跟其他国家委员会的沟通 • 标准中过分强调出自国家标准,而忽略成为国际标准的基本要求 • 标委会秘书处的相关专家对项目的指导不足 • 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对国际标准化程序的熟悉不足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7
五、总结建议 • 做好国际标准化对口工作的建议 • 明确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内容 • 建立严格的国际标准化管理制度 • 深入学习、了解国际标准化的运作规则 • 充分了解国内本领域的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现状 • 详细了解对口国际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内容、范围和动态 • 向国内有关专家发布最新技术进展 • 建立高素质的国际标准化团队 • 保持固定的参与国际标准化的专家队伍 • 作为秘书处,应善于发现国际标准化机会 • “沟通”是做好国际标准化的重要工具 2014/10/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38
致 谢! 2014/10/5 2014/10/5 39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