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76 Views
200 8. 构建理想课堂 营造书香校园. 苍南县灵溪一中教育集团. your site here. 一、依托校本教研,追求有效教学. 1. 基于教学现场的课例研讨. 2. 基于课例的不同视角研究. 3. 基于网络的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一)基于教学现场的课例研讨. “ 两阶段五个环节 ” 流程图. 试教 —— 初研阶段 学习 -- 备课、试教 -- 观课、研讨 -- 改进. 再教 —— 深研阶段 再上课 — 再观课 、研讨 — 反思. 2008.07 Lxyz.cn. 一、课例
E N D
2008 构建理想课堂 营造书香校园 苍南县灵溪一中教育集团 your site here
一、依托校本教研,追求有效教学 1 基于教学现场的课例研讨 2 基于课例的不同视角研究 3 基于网络的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一)基于教学现场的课例研讨 “两阶段五个环节”流程图 试教——初研阶段学习--备课、试教--观课、研讨--改进 再教——深研阶段再上课—再观课、研讨—反思 2008.07 Lxyz.cn
一、课例 教学环节教学主要过程追问内容追问方式课题引入 1、观看动画2、提问:画面所包含的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1、根据什么判断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因果追问2、根据什么判断物体位置在改变?逆向追问3、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什么为标准?因果追问 新课讲授 1、学生举例并说明参照物。 2、观察电梯运动画面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提问 4、师生归纳 5、学生举例说明。 6、观看动画,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以及所选择的参照物。 7、观察动图,学习机械运动的分类 8、你还有什么发现?逆向追问 9、物体位置没改变叫运动吗?跟踪追问 10、逆向追问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的什么? 11、目前,关于追问方式的相关理论不多,我们初步把追问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效追问。包括跟踪追问、逆向追问、因果追问和发散追问;另一类是:无意义追问和不适当追问。 链接一:科学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课改实验课《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分析 2008.07 Lxyz.cn
链接一:科学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课改实验课《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分析链接一:科学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课改实验课《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分析 二、教师追问频数统计与分析 教学环节 课题引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节 追问频数 3 1 7 百分比(%) 63.6 9.1 27.3 2008.07 Lxyz.cn
链接一:科学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课改实验课《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分析链接一:科学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课改实验课《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分析 二、教师追问方式统计与分析 追问方式 跟踪追问 因果追问 逆向追问 发散追问 无义追问 不当追问 追问频数 3 1 4 0 1 2 百分比(%) 27.2 9.1 9.1 18.2 36.2 0 2008.07 Lxyz.cn
三、达成共识 从课堂追问有效性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起来,我们认为本课例透视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①追问内容紧扣课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凸现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②追问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追问比较有效。 ③追问方式多样恰当,追问形式包含因果追问、跟踪追问、发散追问、逆向追问等。不恰当追问和无意义追问较少,可以看出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和研究学生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④关注学生个别差异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针对一位学生追问多个问题现象,出现了尴尬局面。 ⑤个别追问目的性欠明确,表述不是很清晰,出现重复追问现象。 链接一:科学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课改实验课《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分析 2008.07 Lxyz.cn
校本教研模式 --“优秀课例引领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 操作流程 观摩课例 选择视角 自主组合 ↓ ↓ ↓ 学习理论 诠释视角 方案设计 ↓ ↓ ↓ 课堂实践 研讨反思 后续跟进 (二)基于优秀课例的不同视角研究
一、语文组教师选定的视角 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如何营造课堂情境 感受教师的语言魅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落实词语教学 课堂组织艺术 语文探究教学的形式和有效性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师生、生生、生本)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 促进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师行为研究 师生共写板书(生本对话形式之一)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应贴近生活的思考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及其有效处理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2008.07 Lxyz.cn
二、自主组合 视角一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视角二:生本对话中教师行为策略的研究 视角三:精心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有效处理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2008.07 Lxyz.cn
三、理论学习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如何进行动态生成式教学》 《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 《动态生成和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 》 《生本对话及优化教师行为》 《浅谈语文课堂“生生对话”中的教师功能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2008.07 Lxyz.cn
四、设计教学预案 (一)诗歌导入,奠定基调 教师配乐朗诵《乡愁》营造思乡氛围,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情感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配上“思乡”主题音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情感。 思考: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风俗画? (2)请选择其中一幅风俗画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2008.07 Lxyz.cn
(三)品读细节,鉴赏语言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请找出你所喜欢的,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迁移,抒发感情 1、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2、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2008.07 Lxyz.cn
五、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精心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有效处理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引导与评价 反思 2008.07 Lxyz.cn
六、课堂实践,研讨反思、后续跟进 链接二:语文组的一次校本教研案例 2008.07 Lxyz.cn
操作流程 上传课堂教学实录或者说课稿 ↓ 发布研讨主题 ↓ 同组跟帖评课 ↓ 执教者反思跟进 (三)基于网络的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研讨课例: 《课题学习:图形的分割与拼接》(视频录像挂在网上供三个校区的数学老师下载观看) 执教者:林华姜 研讨主题: 探究教学在“课题学习”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研讨主持者:徐贤凯 说课略 链接三:九年级数学一次网上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回顾课题学习的一般思路,得出“从特殊到一般”(板书);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将任意三角形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它等面积的矩形”,引导学生将任意三角形特殊化,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割入手;最后对任意三角形进行分割。整个过程的初衷是要求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猜想、论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完成。从课堂学生的反映来看,应该是达到了预期设计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效果不错。 链接三:九年级数学一次网上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教师网上评课摘录: 林湘娟老师: 本节课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般三角形的分割与拼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就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角形的余料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问题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并形成有效的互动,符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掌握了从特殊到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起了很好的培养作用。 链接三:九年级数学一次网上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欧阳后巧老师: 首先,林老师在设计问题、准备材料、组织教学程序等环节中承担了教学组织者的角色。 其次,当学生面临将任意三角形分割、拼接成等面积的矩形这一问题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林老师能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提出解决特殊三角形的方案,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归纳、分析,得出解决一般三角形的分割方案,担当了教学引导者的角色。 第三,林老师不摆架子,尊重学生,教态自然亲切,口吻是参与式的。当个别学生探究有困难时,林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主动参与其中探究;当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时,又能把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教学民主,气氛融洽,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合作者、参与者。 第四,在探究过程中,林老师能很好地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把讲台让给学生,师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总之,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把握符合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链接三:九年级数学一次网上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刘国电老师: 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是非常热烈,但是学生都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学生的探究方式上,由于老师所提的问题难度各异,学生采用的方式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如第1个问题,由于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学生多以自主学习为主。 第2个问题难度有所加大,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自主学习探究出答案,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出现合作交流探究答案的情况。 第3个问题难度继续增大,学生开始时还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能较好地找到2种解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寻求该问题的第3种方法有难度,便渐渐地开始有了合作交流,最后班级中形成7个小组去探究第3种解法。在相互倾听方面,学生并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有32个学生没有关注黑板上同学的板演。 第二个问题的解答有22个学生没有关注同学的板演。 第三个问题的解答有24个学生没有关注同学的板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也没有很好地进行交流。 链接三:九年级数学一次网上主题评课 2008.07 Lxyz.cn
(一)开设课程和常规推动相结合 二、开展读写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开设课程——阅读指导课、赏析课 评点交流课、论辩课 常规推动——阅读本、日省自评手册 2008.07 Lxyz.cn
(二)文学活动和主题阅读相结合 二、开展读写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2008.07 Lxyz.cn
(二)文学活动和主题阅读相结合 二、开展读写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 主题阅读活动步骤: 前期导读—个性解读—交流展示 • 主题阅读活动方式: 课前展示、课后跟帖、优秀随笔的征集与评比、读书批注、现场书评、半亩论坛 2008.07 Lxyz.cn
(三)文学社刊和文学网站相结合相结合 二、开展读写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 半亩洲文学社网站: http://www.lxyzbmz.com 2008.07 Lxyz.cn
(三)文学社刊和文学网站相结合相结合 二、开展读写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2008.07 Lxyz.cn
2008 Thank you… www.Lxyz.cn your site here 2008.07 Lxy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