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93 Views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 人” 和 “世界” 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 “人” 被发现和 “世界” 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 世界 ” 被发现指的是 15 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 人 ” 被发现指的是 14 至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二、神权下的自我. 人性的复苏.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结构:. 文艺复兴.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二)人性的启蒙; (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 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E N D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二、神权下的自我 人性的复苏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结构: 文艺复兴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二)人性的启蒙; (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而弘扬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文化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 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 再思考:它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世纪的欧洲 人是神的附庸,为信仰生活。基督教主张人抛弃现世的 物质享受(禁欲主义),安于现状,以今世的消极悲观 换得来世的幸福。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基督教的黑暗统治 之下,人性受到压抑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卑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从中能得出什么信息?
商人追求世俗的享乐和现世的幸福;教士主张今世禁欲和来世幸福生活;生产力水平提高等(经济的发展)商人追求世俗的享乐和现世的幸福;教士主张今世禁欲和来世幸福生活;生产力水平提高等(经济的发展) 教士:最近在忙什么?商人:(自豪的说)我最近在佛罗伦萨又买了一座更大的城堡,打算好好装修一下,添置些金银器具。经过几年的打拼我赚了钱,这日子过的还算幸福教士:你最近离上帝越来越远了! 商人:我犯了什么错误,我每天祈祷,每周都来教堂做礼拜,该是个合格信徒。教士:(严厉教诲)丹尼尔,我们人类自诞生就是有罪的,我们到人间是来赎罪的,所以你要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虔诚的忏悔错误,你才能得到拯救。 商人:那样的话,我宁可现在活得舒服快乐教士:那你永远得不到拯救,会下地狱的。 思考:1、商人追求怎样的生活?2、教士持何种不同观点?3、商人与教士的生活观念不同,在本质上反映的问题?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政治上: 2)经济上: 3)价值观念变化: 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学统治; 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根本原因。 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
一、文艺复兴; 2、时间: 3、发源地: 4、性质: 5、旗帜: 6、矛头: 14世纪—17世纪。 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请回答: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烟消云散”指的是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纱幕”指的是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
一、文艺复兴; 2、时间: 3、发源地: 4、性质: 5、旗帜: 6、矛头: 14世纪—17世纪。 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 指向基督教神学。
中世纪神学 VS人文主义 神性 VS 人性 神权束缚 VS 人权自由 来世/禁欲 VS 现世/幸福 蒙昧/神秘 VS 理性/科学 文艺复兴的实质 人文主义(humanism)的涵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文艺复兴; 7、概况: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诗人,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的不朽杰作《神曲》,一方面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另一方面又显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诗人,他与莎士比亚、歌德一起被称为西欧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诗人,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的不朽杰作《神曲》,一方面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另一方面又显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诗人,他与莎士比亚、歌德一起被称为西欧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但丁 (1265-1321)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彼特拉克 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1304—1374) 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薄伽丘 (1313—1375)意大利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薄伽丘因此博得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第四天开头一个小插曲):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 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 谁知儿子却说: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以人性反对神性。
(第一天故事第二):第二则故事. 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耽溺男风。” 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餍,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 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 请思考:这两个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什么状况? 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权威——天主教会的虚伪和腐败。
高潮时期代表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出身于英国中部一富裕市民家庭。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哈姆雷特》 喜剧:《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1、这段独白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中怎样的核心思想? 参考答案: 人文主义。 认为人高于一切,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 7、概况:
一、文艺复兴; 7、概况: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歌颂了仁爱,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 (美术三杰) 达 ·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在西欧多数国家中发生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运动,于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西欧,规模宏大,意义深刻。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在西欧多数国家中发生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运动,于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西欧,规模宏大,意义深刻。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背景: 1)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2)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受罗马教廷剥削和压迫,德国尤其严重; 3)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
出售免罪券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1054年 东正教 (东派) 公教(天主教) (西派)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东正教 新 教 天主教
二、宗教改革; 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具体主张: 马丁.路德;
二、宗教改革; 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具体主张: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二、宗教改革; 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具体主张: 马丁.路德; 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③人人有权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 ④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⑤君主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 《九十五条论纲》;
重点认识 结合马丁·路德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二、宗教改革; 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性质: 4、实质: 5、结果: 人文主义的延续。 打破了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冲击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新教产生和发展。
1)新教的形成: ①路德派(德意志) ②加尔文派(法国) ③英国国教 ①简化宗教仪式 ②否定罗马教廷权威 2)新教特点: ③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二、宗教改革; 6、意义: 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 3)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4)为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较 相似点 (1)背景: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性质: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3)内容: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形式: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与统治者的关系: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 (6)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不同点 (1)对人的认识不同:前者以人文主义为指导,以人为中心,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对信仰与宗教的态度不同:文艺复兴主张信仰与思想自由,容忍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虽形成多个新教,但是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罗马教皇的权威。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3)波及领域不同:文艺复兴主要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性质和影响不同:
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14-17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