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 余运贤 Tel : 0571-88208191 Email: yunxianyu@zju.edu.cn. 描述性研究 ( descriptive study ). 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Download Presentation

描述性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描述性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 余运贤 Tel :0571-88208191 Email: yunxianyu@zju.edu.cn

  2.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 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 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指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将一个社区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进行简单描述,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它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即:地区特征、时间特征和人群特征。 • 现况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描述性研究。

  3. 现况研究定义: 现况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基础性研究方法。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可称为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或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因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资料既不是过去暴露史,又不是随访调查所得的结果,而是调查当时所获得的资料,故称它为现况研究。

  4. 现况研究的目的: • 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 • 提供病因线索。 • 利用普查或筛检可实现疾病的二级预防。 • 确定高危人群 • 进行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 • 评价疾病监测及他资料质量

  5. 现况研究的特点: • 一般不设对照组 • 关心的是某一特定时点或短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和疾病的状况或联系。 • 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 对固定的暴露因素可作因果推论。 • 在现在暴露水平与既往变化不大或存在良好相关性;或已知其变化规律时,可用现在的暴露状态来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暴露状态。 • 定期重复可获得发病率资料

  6. 现况研究的种类: • 普查(Census) 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7. 普查的目的: • 对某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 了解慢性疾病的患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疫情分布。 • 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 了解人体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8. 普查的优点: • 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 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 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能较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疾病的分析研究提供线索

  9. 普查的缺点: • 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 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 • 调查人员涉及面广,技术不一,难于标准化,不能保证调查的质量 • 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大、费用高

  10. 抽样调查的目的 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11. 抽样调查的优点 • 按随机化原则抽取调查单位,以样本来代表和说明总体; •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 以样本推断总体的误差可事先估计并加以控制; • 调查的精确度高。

  12. 抽样调查缺点 • 只能提供说明整个总体情况的统计资料; • 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比较复杂,存在抽样误差和偏倚; • 不适用于患病率过低的疾病。

  13.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一、提出假设 明确研究目的 二、制定计划 1. 方法 设计类型 2. 研究对象选择(必要时估算样本大小) 3. 确定研究的观察指标 (拟定调查表、暴露的测量、疾病发生的测量) 4. 确定资料的收集方法 5. 其他:如人员组织/经费预算/质量控制等 三、调查员培训 四、实施 资料的收集 五、资料的整理分析 六、总结报告

  14.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 根据研究提出的问题,明确调查目的 • 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确定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5. 二、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规定对象的人群分布特征、地域范围以及时间点 • 某个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或其中一部分 • 某一时点上的流动人员 • 某些特殊群体

  16. 样本量计算 估计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 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即容许误差小,则样本要大些; (2) 预计现患率或阳性率高,则样本可以小些。 (3) 显著性水平( α)

  17. 软件: power and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计量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计数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t:统计学上的t值 d:容许误差 P:某病现患率 Q=1-P

  18. 样本大小计算举例 • 某卫生机构为了制订驱蛔虫计划,编制经费、药品预算,需要抽样估计当地儿童蛔虫感染率。据该地以往经验,儿童蛔虫感染率一般不高于30%,若规定容许误差为0.2P,则样本含量至少应为多少人?

  19. 阳性率与容许误差对样本的影响 (3)查表 按不同预期阳性率和容许误差时现况调查样本大小

  20. 抽样方法 • 非随机抽样 • 随机抽样

  21. 非随机抽样 选择样本时,加入人主观因素,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典型抽样 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试验

  22. 随机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 整群抽样 • 多级抽样 方 法

  23.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 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 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 • 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Simple random sampling

  24.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Systemic sampling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 将总体各个个体单位按某种标志排列、连续编号 • 根据总体数N和确定的样本数n,计算抽样距离(N/n) • 用单纯随机方法在第一组中确定一个起始号 • 从此起始点开始,每隔K(K=N/n)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25.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分类 • 单纯整群抽样(Simple cluster sampling) 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作为调查对象 • 二阶段抽样(Two stages sampling) 通过再次抽样后调查部分个体

  26. 分层抽样 Stratifiedsampling 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层),然后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分类 • 按比例分配(proportional allocation)分层随机抽样 各层内抽样比例相同 • 最优分配(optimum allocation) 分层随机抽样 各层抽样比例不同,内部变异小的层抽样比例小,内部变异大的层抽样比例大

  27. 多级抽样 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方法 • 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一级抽样) • 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二级抽样) • 依此类推… Multistage sampling

  28. 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 资料收集 • 收集内容:基本情况、疾病有关情况、暴露有关情况 • 调查员培训 • 收集方法:测定或检查的方法、直接用调查表询问研究对象 • 数据整理分析 • 原始资料核对 • 分组、归类等计算各种率 • 比较分析 • 结果解释 • 根据“三间“分布特征的结果,结合有关因素解释疾病的分布特点 • 将描述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规律,找病因线索

  29.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 选择偏倚: 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选择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 1、无应答偏倚 2、选择性偏倚 3、幸存者偏倚

  30.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 信息偏倚 : 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出现的系统误差。 1、调查对象所引起的偏倚 2、调查员偏倚 3、测量偏倚

  31. 偏倚控制 1、在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 。 2、提高应答率。 3、控制测量偏倚,选用不易产生偏差大仪器、设备。 4、防止调查员偏倚的产生。 5、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6、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

  32. 优缺点 优点 抽样调查代表性高 同期对照 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个因素 局限性 由于是在同一时点估价暴露和疾病状况,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孰前孰后、孰因孰果 许多慢性病都有相对恶化和缓解期,现况研究可能把缓解期(或潜伏期或临床前期)的病例错划为无病

  33. 第三节 研究实例 • 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 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 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 资料整理与分析 • 调查结论

  34.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35.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 目的 获得全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基础资料。 • 类型 普查和抽样调查都可以采用,但结核病属较常见病种,抽样调查是最优的选择。

  36. 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 研究对象 全国的居民 • 样本量 约38万人 • 抽样方法 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

  37. 具体方案 • 全国设257个调查点 • 抽样比例为1︰3200 • 每个调查的群体人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 • 折算后全国抽样人数约为38万人左右,约每480万人口中调查1500人

  38. 实际调查 • 平均每个调查点实检人数为1420人 • 抽样人口为418456人 • 应检人口为375599人 • 实检人口为365097人 • 受检人口占应检人口的97.2%,占抽样人口的87.3%

  39.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 收集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问卷调查 • 调查、检测项目 • 肺结核的患病率 • 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 • 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 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 • 结核病防治措施及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

  40.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主要对结核病现患流行情况及其人群、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结果 • 流行状况 •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367/10万 • 菌阳患病率 160/10万 • 涂阳患病率 122/10万 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1万, 菌阳肺结核196万, 涂阳肺结核150万。 结论 我国人群结核患病率依然很高

  41. 人群分布 • 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性别无差异 • 其余年龄组的各类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不断增高趋势,55岁后 更为明显,至75岁达到最高

  42. 空间分布 • 将我国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各地区的肺结核疫情有明显差异 • 农村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 项目地区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 率明显低于其他非项目地区

  43. 表3-1结核病流行的空间分布

  44. 时间趋势 标准化处理后 • 200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 300/10万、97/10万和124/10万 • 199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 523/10万、134/10万和177/10万 • 涂阳患病率2000年比1990年下降27.6%,年递降率为3.2%

  45. 五、调查结论 •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虽然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患病率依然较高 • 结核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不断提高 • 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

  46.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