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1

田野考古 ———— 理论、方法与技术阐释

田野考古 ———— 理论、方法与技术阐释.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伟民. 一、考古地层学 二、信息提取 三、现场保护. (一)地质学上的地层学概念 1 、地层学是研究地壳表层成层岩石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其相互间时间关系的确定,即地层系统的建立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田野考古 ———— 理论、方法与技术阐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田野考古 ————理论、方法与技术阐释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伟民

  2. 一、考古地层学 二、信息提取 三、现场保护

  3. (一)地质学上的地层学概念 1、地层学是研究地壳表层成层岩石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其相互间时间关系的确定,即地层系统的建立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为了建立地层之间的时间关系﹐19世纪初期就形成了一些地层的基本概念。地层层序律说明地层沉积的原始位置近于水平﹐老者在下﹐新者在上。化石层序律认为不同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可利用不同化石特征鉴别地层。19世纪地层学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化石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地层系统﹐就是现代所称年代地层学。 3、到19世纪末﹐人们发现同时期形成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岩性﹐这种横向变化导出了岩相横变的概念。德国学者瓦尔特﹐J.把岩相横变同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称为瓦尔特定律。

  4. 4、地层学主要研究地层的层序关系﹑接触关系和空间变化的关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短期的沉积中断形成地层间的间断关系。长期的沉积间断,经过基盘抬升,构造变动和陆上剥蚀,与上覆地层间则形成多种类型的不整合关系(见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 5、地层接触关系 (不整合)contact relationship of strata。 是指新老底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①整合接触。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地层是连续的。②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在研究地层接触关系时不能只从几何关系上考虑,要结合沉积中断时限的长短,有无陆上剥蚀等情况全面考虑。

  5. 地质地层结构模型示意图

  6. (二)考古学的地层学概念 1、十九世纪上半叶,地层的概念在被渐渐引入古物收藏家,但是并没有引起 关注,考古学的地层学完全受控于地质地层学。但是,通过对一些抑制的发掘,考古学家发现古代遗址中的地层有大量人类活动的遗迹。古代遗址的地层堆积远比地质地层学描述的复杂。 2、皮特·里弗斯(Pitt-Rivers)将军 (1827-1900)对营地、村落、墓地和壕沟等类型的遗址的系列发掘中采用了下列基本方法: (1)大面积按地层全面揭露,并一直发掘到基岩为止。 (2)强调对各地层全面综合观察。 (3)逐件记录器物的发现位置,还要有准确的平剖面图。 (4)绘图不仅要详细,还要有说明。且要将主要的遗址都复制成模型。

  7. 3、弗林斯德·皮特里(Flinders Petrie)是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在埃及进行发掘的第一人。1881——1887年在埃及的考古发掘中创新和完善了考古技术与方法。主要成绩: ① 照顾到被发掘的古迹,尊重将来考察者和发掘者的方便。 ②细致的收集所有发现的东西,且作出详细记录。 ③ 精密测绘,一切发掘遗址古迹和发掘过程都要绘制出准确的图纸。 ④尽快地完整发表发掘报告。 ⑤创立序列断代方法——共存关系排序法。

  8. 4、莫蒂墨·惠勒(Mortimer Wheeler) (1890-1976) 为记录目的而把遗址划分为若干方块,方块之间留有隔障的系统方法,即所谓的“惠勒的方格”——探方发掘法。 ① 布探方、保留隔梁以观察剖面。 ② 按照地层的早晚关系发掘、记录遗物的空间位置及所属地层单位。 ③ 惠勒总结前代田野考古学家们的经验并加以发展,除了提高发掘的技术以外,还强调要提高发掘的目标。他主张考古学家要掘出古代的“人”,而不仅仅是掘出古代的文物。后来,他把他的观点和方法写成一本题为《从土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的书,是现代田野考古学的杰作。

  9. 惠勒1926年发掘英格兰多赛特郡Maiden城堡 惠勒与浪漫小说家芭芭拉·卡兰特在一起

  10. 5、何为考古地层学? 1)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 2)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 3)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11. 4)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A、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B、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C、后期破坏可能毁掉早期地层和遗迹,现在的地层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D、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E、遗迹形成和遗迹内堆积形成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距,同一遗迹堆积也有早晚之分。 F、晚期堆积可以出土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现晚期遗物。

  12. (三)考古发掘技术 1、发掘的基本原则: A、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单位。 B、平剖面结合,确定堆积单位的早晚关系。 C、由晚及早按堆积层次揭露遗迹。 D、按单位收集标本。 E、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 2、区分堆积的方法 A、从堆积的质地,颜色和形状来划分地层和遗迹。 B、平剖面结合是获得正确判断的主要手段。 3、区分堆积的前提是了解堆积形成的过程

  13. 国外: 哈里斯(英):《考古地层学原理》 Harris:Principles of archaeological stratigraphy 叠压关系Law of Superposition 在一系列属原生堆积的地层或界面性的遗迹中,被叠压者较早,叠压其上者不论此单位是在原来地层上堆积起来,还是掘去原来的地层一年代较晚。 原生水平关系Law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比如地球引力),任何堆积总会趋向水平状态。假若发现地层层面是倾斜的,即反映该堆积的形成过程是斜向、或是切合原有小地貌地形的外形。原生堆积形成主要透过水的沉积作用,也适应于干燥地区或人为造成的堆积空间中。例如挖了一条沟,首先填入沟内的填土应是倾斜状的堆积,然后逐渐填平。目的是针对堆积和形成过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发掘者应注意堆积方向的改变和寻找地层单位间的界面。 原生的连续关系Law of Original Continuity 任何属原生的堆积与界面性的遗迹,总会与限制堆积形成的形状及其边缘紧接、或是渐渐减少和收束,因此它们的形状是完整的。若堆积单位的边缘呈不连续状态,就意味着这个部分受到人为或自然原因的破坏,这时应当寻找其他连续的部分及说明该部分失却的原因。

  14. 地层关系的连续序列Law of Stratigraphical Succession 任何一个地层单位在整个地层序列关系的位置,是通过叠压与被叠压的单位来表示的。在叠压它的众多单位中,取其较早者,被它叠压的各单位中,取其较晚者;且必须是那些直接的叠压关系,至于其他叠压层位关系均属次要。

  15. 4、地层形成过程 1)第一阶段 考古遗存的形成 A、所有的考古遗址都是人类活动或行为的产物 B、所有考古遗存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四个行为阶段的循环过程 获取 生产 使用 废弃

  16. C、获取、生产、使用、废弃的任何一环都可能产生考古遗存。C、获取、生产、使用、废弃的任何一环都可能产生考古遗存。 2)第二阶段 考古遗存的转化 自然转化 人为转化 自然转化状态下的阿尔卑斯山冰人 庞贝古城

  17. 人为转化

  18. 地层堆积形成的几种方式 1)、耕种土地形成的田地; 2)、平整地面形成的堆积; 3)、铺垫道路、广场和院落的土层; 4)、修建房屋时的垫土层,我们一般归入房址的堆积,但有时房址破坏较甚,保存太少,不能确定为房址,或者我们不知道某块(片)垫土属于哪座房了,就划为地层堆积; 5)、人们在某个地面上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 6)、道路,人们长时间行走形成的硬面路土容易识别,但许多路土特征不明显,不易识别,我们也划归之为地层堆积; 7)、由人工活动形成的其他呈层状的堆积。

  19. 地层堆积的处理 A、地层堆积的形成,可分一次行为和多次行为的结果,前者的年代是短暂的,后者是长期的,反映的是一段时间。 B、每个地层堆积单位都有其范围和形状。遍布一个遗址的地层堆积是很少的,除非人们为某种日的在活动范围上普遍铺垫一层土,或者在风力、洪 水等作用下在遗址上普遍覆盖一层自然层。因此,统一地层的做法就是把不同的堆积单位人为地合并在一起是不恰当的。 C、田野作业中要求我们去尽可能划出最小的编年遗存单元或者是寻找代表一个或一次行为(事件)(界面或带界面的堆积除外)的堆积目的相悖。土质土色一样(在具体工作更多的是“差不多”)的堆积单位不一定代表同一堆积行为或事件。 D、在田野作业中应把地层堆积看作一个普通的遗存单位,找清其堆积范围,理顺与周围遗存的关系,给予一个统一的堆积号码。统一编号而不是统一地层堆积。

  20. E、对每个探方内的地层堆积单独编号,整理时再统一合并或对应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E、对每个探方内的地层堆积单独编号,整理时再统一合并或对应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F、关于地层堆积编号,传统上用圆圈内带数字表示地层单位并以序列表示早晚关系,有其不方便处,地层堆积的数量多,各堆积间未必有早晚关系或其他必然联系,建议地层堆积用“C”表示。

  21. 3、关于灰坑 是个复合概念,包含两部分:一是坑,二是坑内的填土堆积。二者都是考古中的遗存,但二者往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1)坑有几种形式 A、窖穴。B、取土坑。C、祭祀坑。D、半地穴式房址。E、蓄水坑。F、柱洞坑或基槽坑。G、工掘挖的有其他目的的坑。 2) 坑内填土堆积的形成,也可分为人力和自然力的作用。 3)坑实际上由界面组成,坑底是平的界面,坑壁是直立的界面。 4)坑内填土堆积与坑本身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形成过程上,都不是一会事,因此二者的年代也是不一样的。 坑界面上遗物的时代是最后一次使用时的年代。如果坑内填土堆积不能划分为若干单位的话,堆积就可能是一次行为(事件)的结果。填土堆积的形成时间比较接近坑的废弃年代。就这个意义而言,坑的开口层位并不是坑口以上的堆积单位,而是填土。

  22. 5)坑内堆积能分若干层或单位,是若干次行为或事件的结果,从时间上,每一个都是代表一个编年单位,从形成过程讲,每一个表示一次行为或事件。无论清理还是整理,这些单位都不能合并。5)坑内堆积能分若干层或单位,是若干次行为或事件的结果,从时间上,每一个都是代表一个编年单位,从形成过程讲,每一个表示一次行为或事件。无论清理还是整理,这些单位都不能合并。

  23. 5、遗存转化过程如何变成考古记录? 1)埋藏介质(Matrix) 指环绕、容纳以及支撑考古遗存的物质环境。这种环境通常由泥土性物质组成,如腐殖土、沙、淤泥、碎石等。是了解人类遗物、遗迹或所包含的自然遗物的重要线索。 2)出土位置(provenience) 三维地理坐标。其重要性是能准确记录实物遗存的共存关系和层位。 3)共存关系(association)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存出现在一起,通常出现在同一埋藏介质中。一旦确立了实物遗存的位置关系,还必须确定这个共存关系的行为意义,判断它是行为过程的产物还是埋藏过程的产物。 4)关联系统(context)指用埋藏介质、出土位置和共存关系构筑的有关人类遗存堆积意义的解释。简而言之,指遗迹、遗物的存在环境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4. (四)几个注意的问题 1、关于“界面” 涵盖了地层表面和破坏了原来地层而新形成的地层表面 有地层界面和遗迹界面两种。 1)地层界面:包括垂直地层界面和水平地层界面 垂直地层界面指直立地层的遗迹形成的表面,如城墙、房址墙壁、灰坑的坑壁等;水平地层界面指废弃后的遗迹形成的地层层面。 2)地层内的堆积与层面不是一回事,灰坑内的堆积与灰坑不是一回事。 注意:A、并非所有的界面都是遗迹界面,如在上一次倾倒的垃圾堆积上再倒垃圾,这两层堆积之间是一个界面,但不是遗迹界面。B、存在遗迹界面的前提是人们在该堆积上发生了多次重复行为(事件),或者形成该堆积时是多次重复行为(事件)的结果。前者如房屋活动面、院落的活动面、窖穴的壁面、底面,后者如耕土、道路、场院内堆积等等。

  25. 2、context与Harris Matrix

  26. 田野操作中层位关系举例 如何判断H3的层位关系?

  27. 如何判断H1的开口层位

  28. 层面还是层下?

  29. 二、田野操作技术 (一)探方发掘基本操作 1、布方 总基点、正方向 2、堆积的清理 辨别土色土质、处理堆积关系、及时处理重要遗迹的现场保护 3、基本工具的使用 A、手铲——培养手感 刮面、找边 B、全站仪、罗盘、皮尺、卷尺

  30. (二)做好测绘和记录 A、田野考古记录的总体要求是客观、真实、全面、系统。 B、无论是田野考古调查还是发掘,有三种基本的原始数据记录形式:文字记录、测绘记录和影像记录。 C、在田野考古工作的整个记录系统中,指代的单位符号必须一致,单位编排序号不得重复,单位号一经给出即不得更改,堆积单位的隶属关系清楚。 D、田野工作记录必须强调即时性,一天工作结束,或一项清理工作完成,相关的记录必须立即完成,不得进行室内补录。

  31. 传统测绘仪器设备

  32. 现代测绘仪设备 • 电子全站仪 • 包括红外激光(IR)和可见激光(RL)两种测量模式,价格¥50,000~100,000 • 田野考古测绘中常用功能包括: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后方交会和探方放样 • 全站仪均人工设定水平角

  33. 现代测绘仪设备 • 激光测距仪 • 包括迷你型激光测距仪和手持激光测距仪 • 迷你型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短,无测角功能,价格¥2,000 • 手持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远,具有复杂的测角等功能,价格¥20,000~50,000

  34. 现代测绘仪设备 • GPS接收机 • 手持型:精度5~10米,价格¥2,000~6,000 • 后处理差分型:精度0.1~0.5米,价格¥10,000 • 测地型:精度0.01~0.03米,价格¥3*30,000 • RTK型:精度小于0.01米,价格¥300,000

  35. 现代测绘仪设备 • 3D激光扫描仪 • 中近景三维激光扫描,价格¥300,000 • 远景三维激光扫描,价格¥1,000,000

  36. 田野考古测绘的主要内容 地图绘制 遗址规划 地层堆积和遗迹现象的测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