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82 Views
第三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 一 ) 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城市公共没施品类繁多,且性质、归属不一。在城市规划中,为了便于总体布局和系统配置,一般是按照用地的性质和分级配置的需要加以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类. 依照国标 《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137 — 90) 规定,城市公共设施分为八类: (1) 行政办公类: (2) 商业金融业类: (3) 文化娱乐类: (4) 体育类: (5) 医疗卫生类: (6)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7) 文物古迹类: (8) 其他类: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
E N D
三、公共设施用地 • (一)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 城市公共没施品类繁多,且性质、归属不一。在城市规划中,为了便于总体布局和系统配置,一般是按照用地的性质和分级配置的需要加以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类 • 依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规定,城市公共设施分为八类:(1)行政办公类:(2)商业金融业类:(3)文化娱乐类:(4)体育类:(5)医疗卫生类:(6)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7)文物古迹类:(8)其他类: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 • 1.公共设施指标的内容 • 公共设施指标是按照城市规划不同阶段的需要来拟定的。在总体规划时,为了进行城市用地的计算,需要提供城市总的公共设施的用地指标和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项用地指标。在详细规划阶段,为了进行公共设施项目的布置,并为建筑单体设计、规划地区的公共设施总量计算及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必须有公共设施分项的用地指标和建筑指标。当列有分区规划阶段时,还须按规划的深度要求,拟定相应的公共设施指标,以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的依据。
2,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 • (1)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 (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 (3)城市的布局结构 • (4)社区建设与发展
3.指标确定的方法 • 确定城市公共没施指标,要从城市对公共设施设置的目的、功能要求、分布特点、城市经济条件和现状基础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地加以考虑。 • 具体指标确定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公共设施而异,一般有下列三种: • (1)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 • (2)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 • 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
(三)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 • 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分布因各自的功能、性质、服务对象与范围的不同,而各有其要求。公共设施的用地分布不是弧立的,它们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地域有着配置的相宜关系,需要通过规划过程,加以有机组织,形成功能合理,有序有效的布局。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内容 •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 • 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 • 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 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 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 7.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四)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 全市性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应考虑以下方面, • 1)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 • 2)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城市中心区人、车汇集,交通集散量大,须有良好的交通组织,以增强中心区的效能。 • 3)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 4)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 • 5)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
社会调查:金山新区公共设施调查 • 地点:福州金山新区 • 目的:金山作为福州市东扩南进西拓的发展重点,在2000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建成大量楼盘,总建筑面积有 平方米,但金山新区的楼盘入住率较低,其存在的原因有哪些?与新区所配套的公共设施缺位有关吗?本次社会调查请围绕这问题进行探访,并撰写调查报告。 • 组织:全班分成若干调查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
四、仓储用地 • 在城市规划中,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
(一)仓库的分类 • 仓库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可作如下分类: • (1)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 • 1)一般性综合仓库 2)特种仓库 。 • (2)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仓库的职能分为: • 1)储备仓库2)转运仓库3)供应仓库4)收购仓库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 仓储用地的布置应该根据仓库的使用需求,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规模,城市用地的总体空间布局布局结合考虑。
1.仓储用地布置的—般原则 • (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 1)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 2)地下水位不能太高,不应将仓库布置在潮湿的洼地上。蔬菜仓库,要求地—厂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m,储藏在地下室的食品和材料库,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 • 3)土壤承载力高,特别当沿河修建仓库时,应考虑到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
(2)有利于交通运输。仓库用地必须以接近货运需求量大或供应量大的地区为原则,应合理组织货区,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空车行驶里程,最方便地为生产、生活服务。大型仓库必须考虑铁路运输以及水运条件。(2)有利于交通运输。仓库用地必须以接近货运需求量大或供应量大的地区为原则,应合理组织货区,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空车行驶里程,最方便地为生产、生活服务。大型仓库必须考虑铁路运输以及水运条件。 • (3)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最好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尽可能集中布置。
(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仓库的平面布置必须集中紧凑,提高建筑层数,采用竖向运输与储存的设施,如粮食采用的筒仓以及其他各种多层仓库等。(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仓库的平面布置必须集中紧凑,提高建筑层数,采用竖向运输与储存的设施,如粮食采用的筒仓以及其他各种多层仓库等。 • (5)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与城市没有直接关系的储备、转运仓库应布置在城市生活居住区以外的河(海)岸边。 • (6)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
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 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 • 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可按照专业将仓库组织成各类仓库区,并配置相应的专用线、工程设施和公用设备,并按它们各自的特点与要求,在城市中适当分散地布置在恰当的位置。
(三)仓库用地规模 • 城市仓库类型很多,影响因素很复杂,在规划时要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 • 1.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有:(1)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2)城市储藏货物的特点、性质;(3)国家经济力量与人民生活水平;(4)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等。 • 2.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
五、城市绿地 •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 • 1.城市绿地的分类 • 按照新近制定的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采用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 90)相一致的分类方法。即将绿地分成6大类,11中类和10小类
其中大类用地的功能涵义主要是: • (1)公园:相当于先前沿用的公共绿地。 • (2)生产绿地:是指生产花木的苗圃和为城市绿化服务的生产、科研的实验绿地。 • (3)防护绿地:指对城市环境、灾害等具有防护、减灾作用的林带等绿地。 • (4)居住绿地:是指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 (5)附属绿地:相当于曾沿用的“专用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 • (6)生态景观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 以上六类绿地中,(1)一(5)类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绿地。加上(6)类的生态景观绿地,构成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绿地。
2.城市绿地的指标 • 按照1993年部颁标准,城市绿地分有:(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绿地率;(3)绿化覆盖率等三项指标。现按照国标确定为下列三项。该三项指标,能以较全面地反映城市绿化的水平,同时也便于城市规划用地的计算与平衡。 • (1)人均公园面积:该项指标(对应于绿地分类表中的G1各项用地)表明城市各类公园的设置数量与规模,从一个方面反映市民享用公园设施的水平。 • (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 (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四)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 (1)城市的园林绿地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本底系统。 • (2)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要构筑城乡一体,并联结区域的关联环境,进行各种功能绿地的合理分布,为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提供场所。 • (3)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绿地的功用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
(四)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 (4)城市绿地的规划形态,要结合城市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因地制宜地使各项功能绿地的分布各得其所。 • (5)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作为城市景观环境构筑的基本素材、构件和手段,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林木等的自然基础,通过绿化、建筑和自然地理特征的有机组合,塑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强化城市空间环境的个性。同时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充实和体现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五)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 1.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 • 2.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 3.城市绿地系统构成:包含有功能构成、分级构成和形态构成等多方面内容。
绿地形态要素 • 1)点状绿地 是指集中成块的绿地,如大小不同规模的公园或块状绿地,或是一个绿化广场、一个儿童游戏场绿地等。 • 2)带状绿地 是城市沿河岸、或街道、或景观通道等的绿色地带,也包括有在城市外缘、或工业地区侧边的防护林带。 • 3)楔形绿地 是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以居民接近自然,同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和,提高生态质量。 • 4)环状绿地 在城市内部或城市的外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等绿地,或是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一步蔓延和扩展等。
4.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 • (1)防护绿地:防护绿地的作用是隔离和减轻工厂有害气体、烟尘、噪声对城市其他用地的污染,以保持环境洁净。 • (2)生态绿地:生态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其作用是使城市地区能够保持一种与自然生态良好结合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城市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城市地域内应保有成系统、大面积的自然绿地——即生态绿地。
六、城市郊区用地 • 郊区是城市机体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城市机能的运作,除了市区所提供的空间与设施外,还需有郊区在农产品供应、环境、土地等方面提供支持。特别是郊区乡镇非农产业的大量建立,在工业等经济领域,更加密切了城市与郊区的协作联系。这种市区与郊区双向互补和互为依存的关系,表明了市区与郊区作为城市建设综合体系的必要性。郊区的某些工程设施,如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站等,当其功能及服务范围超越市域时,则需在更大的区域内或通过区域规划来进行统筹与协调平衡。
郊区的功能: • (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3)为市区供应农副产品(4)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5)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6)协同市区发展经济.
(二)城市郊区规划 • 1.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 影响郊区范围确定的因素: • (1)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2)城市现状与自然条件的限制(3)城市性质、布局形式等因素的影响(4)副食品供应的需要 • 2.安排适宜在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 • (1)工业用地(2)交通设施(3)市政公用设施(4)仓储设施(5)绿地、游憩设施(6)其他设施
3.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 • 4.乡镇工业区规划 • 5.郊区居民点规划 • 6.道路网规划
思考题: • 1、掌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内容 • 2、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是什么? • 3、城市用地选择的考虑因素有哪些? • 4、了解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我国城市用地的分类情况 • 5、了解居住用地的组成、分类和指标 • 6、居住用地的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 7、城市中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布置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 8、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及确定其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 9、全市性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