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环评管理的任务要求及要点分析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徐 恒

环评管理的任务要求及要点分析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徐 恒. 主 要 内 容. 什么是环评? 为什么要环评? 怎样环评?. 什么是环评?.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后果 ) 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的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为什么要环评?. 一、政治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br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环评管理的任务要求及要点分析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徐 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环评管理的任务要求及要点分析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环评管理的任务要求及要点分析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徐 恒

  2. 主 要 内 容 • 什么是环评? • 为什么要环评? • 怎样环评?

  3. 什么是环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的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4. 为什么要环评? 一、政治要求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政府的根本宗旨,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 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5. 为什么要环评? 二、社会进步需求 • 传统的经济发展,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大气、水、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加速,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进步,环保问题成为人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越发激烈,已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从PX化工项目建设遇阻到垃圾焚烧厂建设遭阻,从四川什邡到江苏启东,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亟待解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进步,环保问题成为人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越发激烈,已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从PX化工项目建设遇阻到垃圾焚烧厂建设遭阻,从四川什邡到江苏启东,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 构建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发展,不搞工业文明,放弃对物质生活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在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工业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的新型文明。 • 环境影响评价,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7. 为什么要环评? 三、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离开经济讲环保,无异于缘木求鱼。离开环境谈经济,无异于竭泽而渔。 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经历了“发展-污染-治理”这样先污染后治理的三段式过程,教训惨痛。 •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 •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 • 多诺拉烟雾事件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 库巴唐“死亡谷”事件……等。

  8. 我国东部部分发达地区,注重地方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认为环评手续可有可无,未批先建、“三边”工程(即边设计、边施工、边完善手续)、批建不符,付出了惨痛环境代价。 • 雾霾频现 • 血铅超标事件频发不止 • 太湖、巢湖、滇池蓝藻危机

  9. 2020年实现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我省面临既要赶又要转、既要好又要快的双重压力,各地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高污染高风险项目掺杂其中,环保形势严峻。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污染进行治理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行为,真正的保护应该是预防。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也是防控污染的一道重要闸门。

  10. 怎样环评? 一、法制 环评“一法”“二条例”。 •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制度执行的法律保障。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评的内容、程序、基本要求、责任、惩罚等的详细规定。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评制度执行的法律保障,环保参与经济宏观决策主要方式。

  11. 怎样环评? 二、体制 按拟建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大小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一)分类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降低环评文件等级上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有权撤消环评文件的批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12. 1、规划环评文件 依据《环评法》、《规划环评条例》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2、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依据《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环保部令 第2号),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3. (二)分级审批 • 《环评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各级环保部门根据法定权限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级审批。超越法定职权、违反规定或者条件作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一律无效,并应按《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的要求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分。 • 《贵州省分级审批管理规定(2012年本)》对省、市、县三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权责进行了规定。

  14. 怎样环评? 三、机制 (1)“疏”“ 堵”结合。 • 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加快审批,做好服务。 • “四个一律不批、三个严格”规定: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和低水平重复项目建设,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严格限制涉及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严格控制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严格限制审批,并且要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为名义上项目;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15. (2)过程监管 全程控制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履行“三同时”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建设之前快审批、建设过程勤检查、建成运行严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建设项目的环境违法行为。一方面建立环评审批部门与环境监察机构的联动机制,加大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三边工程、擅自投入试运行、试而不验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另一方面对施工周期长、生态影响较大的项目,开展施工期环保工程监理,督促建设项目监理单位认真制定环保工程监理计划,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破坏。 (3)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动各企业通过工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和固废的产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6. (4)以新带老、总量控制 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加强原有污染物的治理,多还旧账不欠新账,做到增产不增污。 (5) 制治分离 逐步将“谁污染,谁治理”改为“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专业治理”模式。将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和污染物的治理者进行分离,使之彼此相互约束,相互依存,有效杜绝各类污染物偷排、漏排的现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17.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