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 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 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 人口爆炸与粮食危机; 经济一体化及发展危机带来的贫穷; 国际恐怖主义与民族主义狂飙; 毒品与爱滋病肆虐;. 青少年发展问题 青少年健康与安全问题 (体格、疾病、事故伤害、不良行为习惯等);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因贫困等多种原因辍学、学习压力、学习困难等); 青少年的职业训练和就业问题 (职业训练空白或不足、就业机会少、失业危险等); 青少年休闲娱乐问题; 青少年同辈交往和婚恋问题;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

  2. 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 • 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 • 人口爆炸与粮食危机; • 经济一体化及发展危机带来的贫穷; • 国际恐怖主义与民族主义狂飙; • 毒品与爱滋病肆虐;

  3. 青少年发展问题 • 青少年健康与安全问题(体格、疾病、事故伤害、不良行为习惯等); •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因贫困等多种原因辍学、学习压力、学习困难等); • 青少年的职业训练和就业问题(职业训练空白或不足、就业机会少、失业危险等); • 青少年休闲娱乐问题; • 青少年同辈交往和婚恋问题; • 青少年价值和道德观发展(价值偏差、道德发展困惑、代际冲突等); • 特殊青少年的福利服务问题(残疾、失依青少年、心理疾病等); • 青少年犯罪(预防、矫治等);

  4. 青少年的贫穷问题 • 经济一体化及发展危机带来的贫穷严重影响青少年发展: • 世界上每5个国家中就有一个国家穷人占多数,发达国家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数也在增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忍受着饥饿、营养不良和疾病的折磨,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接受正常的卫生保健的权利,无法喝道卫生的饮用水,无法享受到环境卫生设施,也无法免遭伤害; • 因贫穷而带来的贩卖人口、债务束缚、奴隶境遇、强制劳动、强迫从军、卖淫贩毒等使青少年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 贫穷剥夺了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出身贫困的女性青少年更会受到歧视,受教育权的被剥夺带来严重的发展障碍,贫困将伴随其终生;

  5. 毒品对于青少年的危害(1) • 世界人口的10%卷入了毒品的生产和消费,国际毒品年交易额达4000亿美元以上,并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每年因吸食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高达20万,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每年有1000多万; • 青少年是受毒品危害的重点人群,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进行的全国家庭吸毒调查指出:12至17岁的青少年非法使用毒品的比例由1996年的9%增至1997年的11.4%。同一时期,该年龄段吸食大麻的青少年人数比例从7.1%增至9.4%; • 我国毒品蔓延增长的势头触目惊心,1991年为14.8万人,以后逐年递增,截至1997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超过54万,其中85.1%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25岁以下的吸毒人数又占60%左右,吸毒现象已从西南边境省份波及到全国1920多个县市,受毒品侵害的县市占全国县市总数的70%;

  6. 毒品对于青少年的危害(2) • 毒品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 • 摧残身心健康,1992年以来广西因吸毒直接死亡或自杀身亡的青少年已达百人以上; • 引发刑事犯罪,据统计,吸毒者中80%以上有过诸如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受贿、贩毒、图财杀人、淫乱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90%以上有过卖淫行为; • 传染多种疾病,据广西卫生部门的调查,吸毒青少年45%以上患有肝炎,25%以上患有性病,吸毒超过一年的,体重普遍下降10公斤,因静脉注射海洛因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率高达68%,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分别高达22%和68%,截至1998年3月,我国检测发现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洁注射器的吸毒者;

  7. 爱滋病对于青少年的伤害 • 爱滋病对于青少年发展的伤害巨大: • 1998年,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即感染者)为3340万人,比1997年增长了10%,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半数左右为15岁-24岁的青少年; •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截止到1998年9月底为11170例,其中包括艾滋病患者338例,死亡184例,到1999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356例,2000年中国的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携带人数约为60万人,占总人口的0.05%,其中青少年占相当的比例; •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艾滋病是对发展的挑战,是贫穷、不平等、文化与性行为错综交叉的产物;

  8. 二、我国青少年问题 • 我国青少年人口基本状况 • 青少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不均衡: • 青少年人口比例——青少年人口的绝对数量比较大,20世纪末,我国15—29岁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92%,达到3.11亿; •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从总体结构角度属正常范围(15—19岁组:109.28、20—24岁组:97.65、25—29岁组:98.66); • 青少年地区和城乡分布——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青少年人口绝对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都低于青海、宁夏等地,市、镇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0.27%、33.78%)低于县青少年人口比例(36.,08%); • 青少年人口变动情况——绝对数量逐年增加,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但每年仍有2000万少年人口进入青年期;

  9. 我国青少年受教育状况及问题 • 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失学和文盲的问题: • 基础教育——初中入学率87.1%,辍学率3.14%,全国有65%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 高中阶段教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4.1万所;有39.88万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 • 高等教育——有普通高等学校1000余所,成人高等学校1100余所;另有2000多万人参加了高等学校自学考试; • 扫除文盲——15—35岁青年中,文盲半文盲比例为4.39%,北京等十省市已基本扫除文盲,全国2078个县达到扫盲标准;

  10. 我国青年劳动就业情况 • 青年劳动人口比率大,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 全国16—35岁青年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01%,; • 1996年,我国城镇青年就业率为国为79.75%,比1995年下降4.35个百分点; • 城镇下岗职工中,35岁以下青年占35%,1998年的统计,下岗、待业、新增青年劳动力三项总和达到1900多万人; • 2002年上半年,上海市20—35岁失业待岗人员增长比例超过了40—55岁失业待岗人员增长比例; • 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比例逐年增加,16—19岁失业青年中受过初高中教育的达94.1%,20—24岁组大专以上的比率为11%以上;

  11. 我国青少年生活状态 • 我国青少年生活状况逐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 物质生活方面——仍有30.1%的青年生活艰辛(未达到恩格尔系数40—49%的小康标准),且不同地区差距较大; • 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视力不良、肥胖、等疾病,心理健康等问题严重; • 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类型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 闲暇娱乐活动多元化,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影响日益增大,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日趋突出; • 婚姻——80%以上的青年的婚姻能够完全自主或基本自主,婚姻质量提高的同时,离婚率也在上升;

  12. 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 • 在青少年犯罪总体好转的情况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犯罪比率较高,不容乐观: • 90年代后青少年犯罪数量及发案率有所下降,十年间青少年罪犯占刑事罪犯比例下降了18个百分点; • 虽有下降,但青少年刑事罪犯占当年刑事罪犯的比率接近40%; • 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偏高,占刑事罪犯的6—9%; • 青少年刑事罪犯中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罪犯比例偏高,近使年来一直在50%以上,杀人、强奸、伤害、贩毒、流氓等六类青少年罪犯,占青少年罪犯的42.5%; • 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约有70%以上是团伙犯罪;

  13. 我国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青少年 • 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特殊困难青少年的救助不断加强,但人不能满足要求: •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约6200万,其中,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青少年残疾人占有一定比例,但1998年有盲校27所、聋校845所、盲聋合校143所、智力残疾儿童学校425所,共1440所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为340621人,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 • 目前,全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其中13-15岁的占63%,16-18岁的占4%,2000年底,全国城乡共创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3.9万个,共收养46808名孤儿,还有大量孤儿、流浪儿无法得到救助; • 童工是指未满16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的少年或儿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存在童工问题,如仅北京市就有外地保姆万人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不满16岁

  14.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1) • 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问题(1)—— • 学习压力问题是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亚洲,包括中国,这是青少年成长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障碍之一; • 青少年学业不佳表现有: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基础不好和智力开发不足等; • 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表现有:焦虑症状、亲子冲突、自杀和犯罪等; • 无论从大的教育体制还是从社会文化传统,或家长的育儿观而言,青少年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都可以说是很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结构、教育理念等都是形成青少年学习压力的重要原因;

  15.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1) • 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问题(2)—— • 家庭与学校的不良态度对青少年学业成绩影响很大(美社会工作督导师康佛J.COMPHER),常见的关系模式有: • 攻击性关系——教师责怒学生的不良表现,学生歪曲报告父母,父母或与学生一道,或纵容子女怒责、攻击学校或教师,学校处责学生,结果易导致少年的偏差行为; • 消极性关系——教师命有不良表现的学生通知父母来校,家长采取消极抵制的方式不与学校联络,学校则以忽视该学生或轻视、羞辱的方式教训家长,结果使学生无动于衷,或经常逃学,少数变成攻击性行为; • 调适的模式——学生最初因适应性差出现学业不佳,家长立即到学校主动说明学生的感受及意见,在逐渐的沟通中,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学生在校表现日渐出色;

  16.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2) • 代际冲突带来的发展障碍(1)—— • 代际冲突是指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称之为“代沟”或“代差”; • 代际冲突问题,涉及到社会发展、变迁,涉及到对青少年的尊重与教育,也涉及到青少年精神、心理和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的发展,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不能不特别予以关注的问题; • 就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律而言,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10-20岁的青少年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急于独立,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以苛刻的眼光审视父母、社会,而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传递模式的转变使代际冲突更趋激烈; • 从根本上说,代际冲突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代际之间冲突极小,说明社会变化缓慢,反之,说明社会在飞速进步、发展;

  17.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2) • 代际冲突带来的发展障碍(2)—— • 代际冲突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往往也会带来一定的危机: • 在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无所措手足,迷茫而不知所措; • 因不能都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同而带来的苦闷和彷徨; • 被现存社会的新奇与不平凡所吸引,无法抵御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 • 在与成人社会的矛盾的不断积累和自身成长的冲突中,情绪难以控制,甚至引发暴力冲突,或自我伤害; • 对于同辈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对同辈群体的依附,常常会使得青少年受群体文化的裹挟,有时会形成反社会的团伙; • 等等

  18.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3) • 群体交往与社会化进程(1)—— • 全球有约1/5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前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青少年在与同龄伙伴或成人交往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并且会因此而产生很多困惑和苦恼,这不仅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而且会直接影响青少年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质量; • 青少年同伴关系建立的状况受个人接纳性制约,这种接纳性主要包括青少年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和在同伴中的地位; • 在青少年同伴关系中,有以下四种典型的情况: 1.被同伴团体中大多数成员接受,只被少数成员拒绝; 2.同前者比,被接受的程度低些,但仍属于被积极接纳; 3.不被同伴团体的成员喜欢,也不被讨厌者,在交往时常被同伴忽视; 4.不被同伴喜欢,不愿与其交往,甚至被同伴讨厌者;

  19.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3) • 群体交往与社会化进程(2)—— •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青少年个人接纳性的程度,帮助青少年童更好地建立同伴关系; • 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 1、家长的素质和教养方式—— • 热情、敏感和权威的家长,培养的子女容易形成稳定的依恋心理,与成人和同伴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对人冷淡的随意的家长,会培养出敌意的、攻击性的子女,同伴拒绝与其交往,人际关系紧张; • 好支配他人的严厉的家长,培养的子女往往喜怒无常和过度焦虑,其同伴会忽视他或不愿与他交往;

  20.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3) • 群体交往与社会化进程(3)—— • 2、青少年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 • 受欢迎的青少年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角色扮演技能,其社会技能水平和认识技能水平较高,如能做更多游戏、智力较高、学习成绩较好等,都更受同伴的喜欢; • 3、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 受同伴和成人欢迎的青少年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举止得体出色;喜欢与人合作,帮助他人,同情心强烈;懂得如何奖励其他同伴,即知道注意他人,赞美他人;善于与人合作和分享,对人提出有益的建议,听从成人劝导;维护团体的荣誉,努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等;

  21.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4) • 价值观、道德的选择与发展问题(1)—— • 道德是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矛盾、困惑的重要领域,辅导青少年在自身的发展中顺利接受社会各种规则,并实现社会规则在自己心中的内化,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核心是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尊重,内容包括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对于社会公德的态度及行为,这些内容将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一生的幸福; • 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的发展—— •   道德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日趋扩大、道德的自觉性本质日益清晰、道德反映社会生活总体价值越来越真实、科学; • 当前工作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 •   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公德行为的偏差、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

  22. 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4) • 价值观、道德的选择与发展问题(2)—— • 当前影响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因素—— 1.市场体系运行规则的社会制约力: 忽视精神的现实化倾向、金钱第一的物质化倾向、权利义务日渐明晰的契约化倾向; 2.多元化意识形态: 东西方思想意识的撞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较量、 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的斗争; 3.社会组织状况的变化: 组织生活政治色彩淡化、组织对成员思想意识控制减弱,关系趋向松散、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 4.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社会总体形势: 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结群多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