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29 Views
通識專題研習報告. 窮滋味 《 窮富翁大作戰 》 騷前戰後 香港電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編著. 組員名單 : 林穎珊 (4) 王頌文 (6) 黃珮莹 (7) 王詠琳 (8) 陳鎮傑 (11) 馮子浩 (19). 目錄. 第一部分 : 內容知識分享. 第二部分: 假說. 內容知識分享. 書中主要交代香港社會問題為 : 最低 工資 跨代貧窮 雙低青年 清貧長者 新移民問題. 記錄了十一 位上流人士 參與 RTHK 電視節目 《 窮富翁大作戰 》 的心路歷程 呈現貧窮最真實的一面 探討香港現時的亂象及出路,把這議題帶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E N D
通識專題研習報告 窮滋味《窮富翁大作戰》騷前戰後香港電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編著 組員名單: 林穎珊 (4) 王頌文 (6) 黃珮莹 (7) 王詠琳 (8) 陳鎮傑 (11) 馮子浩 (19)
目錄 第一部分: 內容知識分享 第二部分: 假說
內容知識分享 書中主要交代香港社會問題為: • 最低工資 • 跨代貧窮 • 雙低青年 • 清貧長者 • 新移民問題 內容知識分享
記錄了十一位上流人士參與RTHK電視節目《窮富翁大作戰》的心路歷程記錄了十一位上流人士參與RTHK電視節目《窮富翁大作戰》的心路歷程 • 呈現貧窮最真實的一面 • 探討香港現時的亂象及出路,把這議題帶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內容知識分享
最低工資 • 香港強調知識型經濟社會,卻忽略了整個經濟結構及市場運作 • 基層市民工作耗損大量體力,時薪參考自由市場的工資水平卻異常低下,勞力與回報不成正比 內容知識分享
在自由市場和外判制度下,一班體力衰弱,也沒有議價能力的市民,只能選擇厭惡性工作在自由市場和外判制度下,一班體力衰弱,也沒有議價能力的市民,只能選擇厭惡性工作 • 人力供過於求,薪酬也愈來愈低 • 香港是已發展國家的第二位,但貧富懸殊卻是亞洲區第一 內容知識分享
跨代貧窮 • 家長未有足夠能力輔助孩子、滿足高學歷需求,令到跨代貧窮的上游機會更少 • 愈是薄弱的學校佔的基層學生愈多,政府提供的資源卻與名校一樣,如要求學業水平是一樣,是不切實際的 內容知識分享
這一代的孩子表面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但富裕家庭和貧窮家庭的孩子差異實在太大,教育的起步點的不同造成了跨代貧窮,而這又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這一代的孩子表面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但富裕家庭和貧窮家庭的孩子差異實在太大,教育的起步點的不同造成了跨代貧窮,而這又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 由於惡性循環的出現,跨代貧窮的問題單靠貧窮家庭自己的努力並不能解決,因此政府必需給予這些家庭具體和有效的幫助。 內容知識分享
清貧長者 • 長者在香港貢獻大半生的青春努力,回到祖國養老,卻不能享有香港的福利 • 拾荒老人辛苦大半天,卻只得最多數十元的回報,並是以勞力和運氣換取的 • 近年香港經濟動盪,退休長者因未能積穀防飢而陷入困境 內容知識分享
部份長者期望子女照顧,現實是年輕一代也自顧不暇,更遑論照顧父母部份長者期望子女照顧,現實是年輕一代也自顧不暇,更遑論照顧父母 • 現時的強積金計劃無助減少市民對退休的憂慮,令長者問題沒有改善 內容知識分享
新移民問題 • 他們同樣面對本地基層人士的問題,更受到更加多不合理的歧視 • 綜援制度對新移民的歧視更令他們百上加斤,居港未滿7年不符合申請綜援的資格,只能靠子女的綜援金過活 內容知識分享
單親新移民婦女需將時間放在工作上,還要多花時間照顧他們的孩子。由於收入根本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要維持生活,唯有選擇長工時工作,而他們的孩子大部份時間也只好獨自生活。單親新移民婦女需將時間放在工作上,還要多花時間照顧他們的孩子。由於收入根本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要維持生活,唯有選擇長工時工作,而他們的孩子大部份時間也只好獨自生活。 內容知識分享
雙低青年 • 學歷限制了青年的選擇,即使願意降低要求選擇不感興趣的工作,工作經驗又成為了求職的絆腳石。 • 政府偏重金融及地產行業,藉此帶動經濟,但不是每個行業也能分享成果,令有志於其他方面發展的年青人機遇受阻,自然感受不到向上流動的機會 內容知識分享
當年青人在一個行業未能找到發展機會時,大多會選擇轉工,探索其他行業的可能性。當年青人在一個行業未能找到發展機會時,大多會選擇轉工,探索其他行業的可能性。 • 由此可見,不是年青人不願努力,而是社會並沒有給予足夠的機會讓年輕人一展所長 內容知識分享
林穎珊 ∆ 最低工資能解決香港貧窮問題 研究原因: 最低工資立法備受爭議,所以探討是否有效解 決問題 研究對象: 原本工資不及最低工資的市民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假說
王頌文 ∆ 自由市場是使貧窮人士難以脫離貧窮的原因之一 研究原因: 一直以來,香港都實行自由市場的機制,很多 人都認為這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可在現實生活中,貧者 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卻愈來愈嚴重。自由市場也許使 窮人更難脱離貧窮。 研究對象: 不同地區的基層市民 研究方法: 比對中國未實行與已實行自由市場機制的城市經濟數據 假說
黃珮莹 ∆ 家庭狀況限制職業選擇 研究原因: 部份貧窮家庭小孩會因自尊低而避開發長需 高學歷的方向,需研究是否與學習能力和性格無關,以 便協助他們脫離跨代貧窮。 研究對象: 高中生及大學生。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主要包括心理質素、目前理想和就 讀學系,再加以延伸, 假說
王詠琳 ∆新移民會導致隔代貧窮問題更嚴重 研究原因: 由新移民開始入手了解隔代貧窮問題的成因。 因為新移民往往是有着隔代貧窮的問題。 研究對象: 由兩代或以上家庭成員組成的新移民家庭。 研究方法: 電話訪問,街頭訪問。 假說
陳鎮傑 ∆ 政府解決港人居住問題便能解決貧窮問題 研究原因: 港人已在住屋方面花去大部份生活開支,但住屋成本仍逐漸上升,港人生活負擔不斷加重, 以致平日生活費愈來愈低,不能改善其物質生活,最後演變成貧窮。 研究對象: 沒擁有自己物業的成年市民。 研究方法: 比較過去香港政府的住屋措施、貧窮人口數目及國民生產總值。 假說
馮子浩 ∆ 隔代貧窮是造成露宿者年輕化的原因之一 研究原因: 由於隔代貧窮的影響大,所以希望藉此調查,找 出源頭,更有效解決露宿者(貧窮)年輕化的方法 研究對象: 年輕及中年露宿者 研究方法: 以親身訪問露宿者露宿的原因, 並訪問他們以 前家庭的狀況 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