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17 Views
第一轮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要点、考点聚焦 知识结构 典型例题解析 课时训练. 知识结构. 一 . 性质. 定义:. 不需经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色态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硬度、熔沸点、润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物理性质. 表现:. 可以通过人的嗅觉、听觉、视觉和感觉感知的或仪器测知的. 知识结构. 化学性质. 定义:. 经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E N D
第一轮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要点、考点聚焦 • 知识结构 • 典型例题解析 • 课时训练
知识结构 一.性质 定义: 不需经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色态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硬度、熔沸点、润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物理性质 表现: 可以通过人的嗅觉、听觉、视觉和感觉感知的或仪器测知的
知识结构 化学性质 定义: 经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可燃性: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C H2 CO CH4 C2H5OH 氧化性:反应时失去氧O2 CuO CO2 还原性:反应时得到氧C H2 CO 毒性:CO 甲醛 白磷 氮的氧化物NaNO2 酸碱性: 表现: 酸性PH<7 中性PH=7 碱性PH>7 稳定性
知识结构 注意:性质与现象的叙述区别 如:木炭能燃烧与木炭燃烧 两者区别: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练习: 1.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与她的同事研制的炭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合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硬、耐高温、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 从上述中可以知道这种材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 密度小、硬度高、熔点高、韧性好
2.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2.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结构 二.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实质: 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 变化 定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质: 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五不变两变两可变) 意义 表示:化学方程式 判断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轮胎爆炸 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 干冰升华 C.工业制氧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钢铁生锈 B 【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H2用于探空气球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CO2用于灭火 D
例3、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典型例题解析 例4、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性质来作判断。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是。
典型例题解析 例5、选用铜、银、金作为钱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是由于它们 ( ) A.硬度适当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密度适当 D.相应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较多 B 例6、今年5月,云南省某地一个内装白磷的储罐因泄漏而迅速自发引起大火,现场白烟弥漫。消防人员马上采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的方式灭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已知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回答: (1)白磷与红磷比较,在空气中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 (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消防人员采用的灭火方法原理是。
三、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质量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一定不会改变 , 、___________一定改变,可能改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个数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的条件 4、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五、有关的其他概念 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以及灭火、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3.中和反应
课时训练 A 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B.用生铁制铁锅 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 D.用氦气填充气球 A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生锈 B.蜡烛受热熔化 C.酒精挥发 D.水结成冰
课时训练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锌粒溶于稀盐酸 B、稀释浓盐酸 C、白磷露置在空气中 D、空气中加热铜粉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B、盐酸用于清除铁锈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C
课时训练 5、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各组物质,一般根据化学性质加以区别的是( ) A、水和汽油 B、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C、白糖和食盐 D、铜丝和铁丝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的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7、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 ) A、空气中含氧量低 B、空气中含CO2 C、烧红的铁丝很快在空气中冷却 D、空气中含氮量高 B A A
课时训练 A 8.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分离出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 D.加热氧化汞得到氧气
课时训练 9.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在常温下墨汁中含有的碳单质 ( ) A.化学性质稳定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可燃性 A 10.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类反应中,可能生成水的反应共有 ( )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D
课时训练 11.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内容是一只小猫安详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C
课时训练 • 12、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再在该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 • 实验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由此推知灭火的方法是。
13.市售紫葡萄的表皮上常附有一些浅蓝绿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治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制得(配制时不能使用铁制容器,因为硫酸铜溶液能跟铁发生反应)。其中石灰水可由生石灰跟水反应得到,而生石灰可由煅烧石灰石得到。按以下反应类型写出以上叙述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市售紫葡萄的表皮上常附有一些浅蓝绿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治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制得(配制时不能使用铁制容器,因为硫酸铜溶液能跟铁发生反应)。其中石灰水可由生石灰跟水反应得到,而生石灰可由煅烧石灰石得到。按以下反应类型写出以上叙述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1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这是因为反应产物会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前往集气瓶中加适量的NaOH溶液,再进行实验,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原因是(1)图1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这是因为反应产物会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前往集气瓶中加适量的NaOH溶液,再进行实验,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2是小强设计的CO还原CuO实验。该实验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体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图一 14. “绿色化学”强调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化学实验设计应该尽可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逸散而污染空气 通过燃烧除去未反 应的CO; 充分利用CO燃烧产生 的热量,节约能源 2NaOH+SO2=Na2SO3+H2O 图二
本课时结束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