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684 Views
一棒定天下. 研究者 : 吳孟廷 指導老師 : 湯銘勝老師. 壹、研究動機. 小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棒球賽當時的比數相差很大,但是他們的總教練臨危不亂的想出一個戰略,所以全部的球員都改變陣型,合作的非常完美,而且打擊時他們也是觀察各種動靜,因此到了最後他們反敗為勝。 那時候我才發現了棒球比賽除了投手板上得耀眼明星外,是很需要野手在打擊和守備上的通力合作的,所以我想藉由獨立研究來了解打擊的準備姿勢、打擊的方式與打擊者要具備的能力,和訓練方式,還有棒次安排該有什麼要考慮 … 等打擊有關的問題。. 貳、研究目的. 一、 了解 打擊前準備姿勢 二、了解打擊的方式
E N D
一棒定天下 研究者:吳孟廷 指導老師:湯銘勝老師
壹、研究動機 小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棒球賽當時的比數相差很大,但是他們的總教練臨危不亂的想出一個戰略,所以全部的球員都改變陣型,合作的非常完美,而且打擊時他們也是觀察各種動靜,因此到了最後他們反敗為勝。 那時候我才發現了棒球比賽除了投手板上得耀眼明星外,是很需要野手在打擊和守備上的通力合作的,所以我想藉由獨立研究來了解打擊的準備姿勢、打擊的方式與打擊者要具備的能力,和訓練方式,還有棒次安排該有什麼要考慮…等打擊有關的問題。
貳、研究目的 一、了解打擊前準備姿勢 二、了解打擊的方式 三、探討打擊手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四、探討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五、探討棒次的安排 六、介紹日本職棒與美國職棒的知名選手
叁、研究方法 一、查找棒球的戰術與訓練書籍 二、利用網路蒐集資料
肆、研究內容 一、打擊前準備姿勢 (一)直立型: 球棒與地面垂直約成90度之姿勢。打擊預備時雙臂較放鬆,但揮棒時受棒頭重量影響,容易打低球,較難打高球。
一、打擊前準備姿勢 (二)後斜型: 球棒舉起與地面約成45度,斜向後方之姿勢,在打擊時,能對於高、低球迅速出手揮棒,因此讓打擊者比較容易迅速反應。
一、打擊前準備姿勢 (三)平衡(橫)型: 球棒與地約成平 行、球棒水平向後 之姿勢,高、低球 都不好控制,所以 較少人用。
一、打擊前準備姿勢 (四)金雞獨立式打法: 雙腳站入打擊區後,一開始就把身體重心放在後方,提起前方的腳,用後方那支腳支持全身,打擊時,球棒則急速斜向投手方向。
一、打擊前準備姿勢 (五)長棒型握法: 雙手握在握柄末端,是長打型的打者經常使用的握法喔,這種握法是將球棒的重心,置於球棒的前端,當球被擊出去時,其反彈力非常強勁。而且,握棒的位置與球棒重心的距離較遠時,揮棒所需要的力道也就更強,所以強打者必須有超越常人的臂力。
一、打擊前準備姿勢 (六)短棒型握法:這一種方法是握在握柄末端以上的部位,容易和觸擊弄混,這種握法,手和球棒重心的距離較近,揮棒較省力,也較快速。當對方投手球速超快而打不到時,可換握短棒應付。
二、打擊的方式 (一)推打: 推打應該是反方向的打法,也就是利用扭力把球打往反方向,如左打者使用推打會把球送至左外野,右打者則是送往右外野,通常是針對外角球做推打的運用。
二、打擊的方式 (二)拉打: 當球跑到擊球點,利用揮棒速度及手腕力把棒頭壓出去,再利用棒頭壓出去的力量擊球,棒頭要壓出去並利用腰的轉動把球拉出去,不只是手腕下盤的穩定、腰的轉動等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定要擁有非常好的揮棒速度。棒頭壓出去,才能完全地釋放打擊能量,被打到的球才會飛的遠。用標準的打擊姿勢揮擊,吃到完整的力量,就要利用最長的加速路徑所產生的力量,所以右打者棒頭一定是往右外野,左打則是往左外野。
二、打擊的方式 (三)短打 1. 短打的使用時機 犧牲觸擊: 通常採用這種觸擊方法,是以護送跑壘員向前推進壘包為其最主要之目的。當擊球員在作觸擊動作時,不可急於起跑,必須將球觸擊成功,看球在地面上滾動後,才向一壘起跑。這種方式又名『好球觸擊』,而觸擊方向以一壘邊線內或三壘邊線內為佳。讓球滾動較慢也是觸擊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打擊的方式 2.強迫取分觸擊: 通常採用這種觸擊方法,是當三壘上有跑壘員時,此時,擊球員和三壘上之跑壘員必須配合教練戰略信號,決定在哪一球採取行動強迫得分觸擊,而擊球員必須在此策略下,護送三壘上之跑壘員奔回本壘得分之一種方法,所以觸擊時,三壘的隊友必須同時奔回本壘。但這也是一種冒險的方法,如果沒有觸擊到,跑壘的隊友等於是羊入虎口的衝向本壘,讓捕手觸殺。
二、打擊的方式 2. 短打握法 (1)包握法: 一轉為觸擊動作後,右手馬上滑移至棒的中央部位,並用手掌包握住棒子(動作似槓桿的支點),左手保持握棒狀,而球棒儘量保持與地面平行,而且,始終保持在身體前面,雙膝必須微蹲,以利調整瞄準高低球之伸屈動作。
二、打擊的方式 (2)扣握法: 同樣將握棒右手滑移至棒的中央部位,用拇指在上,其他手指食、中及無名指託於下方扣住球棒,使右手各指頭均置於擊球點的後面,因不怕被球擊中所以右手可以更往上移,約離棒端30公分左右;左手可向上移約15公分。球棒則盡量保持與地面平行,而且,始終保持在身體前面,雙膝必須微蹲,以便利調整瞄準高低球之伸屈動作,盡可能使球、球棒、視線的位置等高。
三、打擊手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一)肌力: 肌力可以說是棒球選手必備的基礎體能要素之一,基本上來說,棒球選手沒有不需要的肌力,幾乎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力量都用得著。 1.打擊: 打擊時幾乎全身的肌肉力量都用得著,尤其是下半身的股四頭肌、前脛肌、腓腸肌,上半身的三角肌、斜方肌、肱三頭肌、前臂肌。 2.跑壘: 在跑壘時所需的肌肉力量有股四頭肌、前脛肌、腓腸肌、臀大肌、脊柱直立肌、腹直肌、斜腹肌、三角肌、斜方肌、胸大肌和背闊肌。
三、打擊手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二)耐力: 棒球所需的耐力性體能主要是以肌耐力為主。例如一場九局的比賽平均歷時約兩個半小時以上,因此必須具備良好的耐力方能保持既有的表現水準完成比賽。 (三)速度: 棒球運動亦屬於爭取時間的競技;安全上壘與刺殺出局往往決定於毫秒之間,因此技術動作中投球、傳球、捕接、揮棒打擊、跑壘都需要良好的速度,方能獲得優異的技術表現。
三、打擊手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四)瞬發力: 捕手的牽制傳球、內野手的啟動防守、打擊手的揮棒擊球、跑壘員的跑壘與盜壘等動作都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完成,因此瞬發力為優良棒球選手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五)柔軟性: 良好的柔軟性,可使技術動作更為完整,使技術表現更趨完美,亦可避免受傷的機率。 (六)敏捷性: 內、外野手防守得起步動作以及捕手的捕接投球和牽制傳球等,都屬於高度敏捷的技術動作。
三、打擊手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七)協調性: 協調性是指身體作用肌群的作用時機正確,動作方向及速率恰當,平衡穩定且有韻律性,亦即運動時全身動作一致,因此棒球選手必須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方能使技術動作表現得流暢平穩。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一) 訓練前的熱身: 不管是比賽、練習、甚至體能訓練,在正式活動之前都須先做熱身。熱身,顧名思義就是讓身體熱起來,通常是以慢跑、跳繩、踩腳踏車等方式進行。伸展,簡單來說就是舒展筋骨,是讓身體的每個關節、肌肉,尤其是頻繁使用的部位活動開來。 頸後扳肘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臀後扳腳 伸臂翻掌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胸前抱膝 前彎觸地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仰臥錯腳 坐姿側壓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胸前壓肘 交指托天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翻掌撐地 扭身盤腿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蝦米後屈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二)揮棒訓練方式 1.揮空棒練習: 最簡單的就是揮空棒了,揮空棒首先是要先揮順揮穩,然後再來練習空揮每一種不同角度的直球與擊球點。各種角度直球的空揮結束之後,再來就是練習各種不同的變化球揮擊方式。練揮空棒的時候切忌腳步站不穩,揮棒完之後就東倒西歪,因為揮空棒重心穩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連揮空棒都會站不穩,比賽時候,還要面對球速時間差,保證打不好球。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2.打網練習: 打網是練習打擊一個很好的方法,練習的時候,餵球的人輕輕的將球拋至擊球員的擊球點,擊球員則用最正確的方式來進行揮擊,尤其還不是很熟練的人,更應該一球一球慢慢打,每打一個球就針對缺失進行修正,這樣才能發揮練習的最大效果! 藉著大量的練習讓自己的打擊動作固定而熟練,甚至於讓自己的打擊動作有點因為熟練而成為反射動作,練到這種程度,打擊的技術自然是相當好!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3.TOSS練習: 是餵球的人輕輕將球投給擊球員,擊球員輕輕揮棒,只要將該有的動作作完整就好,不要刻意加上任何力氣,把球打回去給投手,要盡量打成滾地球。投手接住球之後,再投球給擊球員,就這樣反覆練習。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4.法楊打擊: 是利用擊球座來練習打擊的方法。除可作為棒球揮棒擊球之練習外,亦可作為揮棒動作準確度之練習。擊球座可依擊球者的身材來調整高度,而且擊球座上的球是靜止的,所以也是練習掌握擊球點的絕佳方式。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三)臂力的訓練方式 1.大臂訓練: 雙手拿啞鈴(或一隻手可以抓住,有重量的東西)站著,雙手向兩側張開上升成大字形(往上、放下手臂要伸直)。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2.小臂訓練: (1)拿啞鈴坐著,手肘以及小臂部分靠在大腿上,手腕超出膝蓋外面,左手壓著右手手腕,用手腕舉啞鈴。 (2)單槓1次至少10下,練耐力請撐到15下!連續10回,還有力的話再繼續! (3)伏力挺身亦是一個練習兩隻手的好方法。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四)跑壘的訓練方式: 1.訓練方式: 以快步衝刺跑一個距離壘間距離,視人數分三至四組,每組輪流從同一壘線出發,慢步走回出發區,調整呼吸。總共做五趟!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2.衝刺跑的好處: 衝刺跑在訓練身體瞬間的爆發力,不只用於起步、盜壘、跑壘,對於揮棒速度,投球速度等與爆發力有關的肌力,都能有提升!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快的球速,多做衝刺跑一定有幫助喔!也可以腳底抓住地面般的步行來提高加速力。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五)守備的訓練方式 1.重量訓練 跑步是每個守備位子都要的基本練習 訓練蛙跳(100-200不等) 接球練習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2.捕手: (1)反彈球練習: 為免除捕手擋球時球觸身的疼痛恐懼感,練習時可以使用軟式球或網球代替硬式棒球,練習時捕手全身護具穿戴整齊,蹲於本壘板後,教練位於二分之一的投球距離處,像捕手投擲反彈球,讓捕手練習阻擋正面及兩側的反彈球,技術熟練之後再恢復使用硬式棒球來練習。 (2)觸殺跑壘員: 捕手穿戴全副護具除去面罩,屈膝站立於壘板前,作準備接回傳回本壘狀,以教練模擬各種傳球向捕手拋擊,訓練捕手捕接各種傳球,並做觸殺跑壘員的動作。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3.內野手: 傳接球練習 近距離快速傳接球練習 滾地球接球練習(教練或隊長來做為打擊手) 我想內野手 是要一起練習比較有效果 (1)原地蹲跳: 內野手戴上手套,原地反覆交替得作蹲坐姿與捕接滾地球的動作,訓練選手下肢的肌力,使捕接滾地球的動作更為順暢穩固。 (2)赤手接球:內野手若干人一組,除去手套,教練位於前方約10公尺處,丟擲滾地球,內野手一次赤手趨前捕接,此方法主要是訓練內野手正確、確實得捕接滾地擊球。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4.一壘手: 一壘手就接球位置,教練位於投手丘附近,使用教練棒拋擊或以手丟擲方式,模擬各種不同的傳球,訓練一壘手踩壘接球的動作。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5.二壘手雙殺傳球: (1)低手拋傳: 靠近壘包近距離的傳球,且目標位於前方時,採低手拋傳,傳球時身體保持低重心姿態向目標移動,藉由身體移動的動力增加傳球的速度。傳球時必須讓遊擊手看到球出手的位置。 (2)反手拋傳: 靠近壘包近距離的傳球, 且目標位於右側時,採反手拋傳,傳球時手內轉,肘關節提高,前小臂與地面垂直手掌對著目標以增加傳球速度。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3)跪地傳球: 正面及左側距離壘包距不遠的擊球,為縮短傳球動作的時間,採用跪傳動作,由接球姿勢保持低重心。 (4)旋轉傳球: 左側遠離壘包擊球,在重心平穩之下,利用反作用力,左腳向右推蹬,右腳後踏墊步旋轉以側肩傳球方式傳向二壘。若接球時重心偏向左側,則利用離心力向左後方旋轉傳向二壘。
四、打擊手的訓練方式 6.三壘手: 捕接觸擊球:觸擊球的捕接亦是三壘手重要的專項技術之一 7.外野手:前面跟內野手都差不多 高飛球接球練習(剛開始可以先用手丟的 慢慢的可以用打擊的方式) 假如用手丟高飛球從投手位子丟到外野都丟不準了那就真的要好好練了! 外野手傳回內野的練習
五、棒次的安排 (一)第一棒: 第一棒的上壘率高,通常要求腳程快、選球眼光高、打擊率高等戰鬥力強的選手。 (二)第二棒: 第二棒和第一棒相同。但為了促使跑者上壘,最好是懂得短打、打帶跑等技巧的選手。 (三)第三棒: 第三、四、五棒稱為掃壘安打三人小組,其中第三棒應是全小組打擊力較好的一位,最好是腳程快,有長打力、擊球技巧佳者。 (四)第四棒: 與第三棒一樣,最好懂得掌握時機,且長打力佳。即使腳程不如第三棒也無所謂,只要打擊力強即可。
五、棒次的安排 (五)第五棒: 與第四棒的要求相同,要能懂得掌握時機且長打力佳。 (六)第六棒: 安排實力接近掃壘安打三人小組能力的打者。有時也須針對七、八、九棒的類型來變化,例如安排第一、二棒類型的打者。 (七)第七棒、第八棒、第九棒: 通常安排全隊打擊力較弱的選手,但有時第九棒也可安排次於一、二棒,上壘率較高者,可和一、二棒連結。
六、知名球員的介紹 (一)王貞治介紹 出生於日本東京墨田區,是1960年代與1970年代日本著名的職業棒球選手,前日本職棒福岡軟體銀行鷹隊監督(總教練)兼球團副社長、總經理。他的父親王仕福原籍中國浙江省青田縣,是1920年代移居日本的華僑,母親王登美則是日本人。他與妻子和三個女兒則保有中華民國國籍,並持有中華民國護照。
六、知名球員的介紹 生涯全壘打紀錄里程碑
六、知名球員的介紹 職業生涯成績
六、知名球員的介紹 (二)漢克‧阿倫 漢克‧阿倫為前美國職棒全壘打王,1952年開始其職棒生涯。1954年加入密爾瓦基勇士隊。1956年以.328 的打擊率贏得聯盟打擊王。1957年帶領球隊贏得世界大賽冠軍,榮獲全聯盟最有價值球員。1965年底在勇士隊遷至亞特蘭大前,Hank Aaron已擊出398支全壘打。1974年4月8日在亞特蘭大的比賽中,Aaron擊出第715號全壘打,打破Babe Ruth自1935年起一直保持的紀錄,成為新任全壘打王。
六、知名球員的介紹 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