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788 Views
廖斌 2014.6.29. 儿科呼吸道疾病的合理用药. 概 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多发病第一位。若未能及时治愈可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应给予足够重视。 而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各类疾病中,支气管肺炎为常见的一种。 该病易导致患儿死亡,所以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在治疗肺炎时,用药是否合理将会对患儿病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蔡菊英 , 刘慧清 , 陈玉勤 , 等 . 阿奇霉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 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6):690-691. 概 述. 相关研究指出,病毒、细菌是导致婴幼儿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
E N D
廖斌 2014.6.29. 儿科呼吸道疾病的合理用药
概 述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多发病第一位。若未能及时治愈可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应给予足够重视。 • 而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各类疾病中,支气管肺炎为常见的一种。 该病易导致患儿死亡,所以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在治疗肺炎时,用药是否合理将会对患儿病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蔡菊英,刘慧清,陈玉勤,等.阿奇霉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 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6):690-691.
概 述 • 相关研究指出,病毒、细菌是导致婴幼儿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 • 在我国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有14%的患儿因感染支原体而导致发病,34%的患儿因感染病毒而导致发病,30%的患儿因感染细菌而导致发病,26%的患儿为混合感染而导致发病。 刘茂花.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 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4):822-823.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 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MP外,尤其应注意革兰氏阴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真菌、疱疹类病毒(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CMV)、卡氏肺囊虫、嗜肺军团菌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 • 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RVS)是引起CAP的首位病毒病原,其次是副流感病毒(I型、Ⅱ型、Ⅲ型)和流感病毒(A型、B型)。其他包括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EB病毒等。 • 近10年来新发现与儿童CAP相关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如Ev7l等、新型冠状病毒、人禽流感病毒如H7N9、H5N1等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 • 细菌: •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病原包括:肺炎链球菌(sP)、金黄色葡萄球菌(SA)、A群链球菌等; • 常见革兰阴性细菌病原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I)、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MC)等。 • 其中sP是儿童期CAP最常见的细菌病原,该病原可导致重症肺炎、坏死性肺炎;SP和病毒的混合感染常见,使病情加重。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 • 非典型菌: • MP是儿童CAP重要病原之一,MP不仅是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CAP常见病原,在1~3岁婴幼JL亦不少见。 • 肺炎衣原(CP)多见于学龄期和青少年。 • 嗜肺军团菌可能是重症CAP的独立病原或混合病原之一。 • 其它: 原虫、真菌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与患儿年龄 • 肺炎链球菌是各年龄期CAP主要病原,而伴随其始终的是各种呼吸道病毒。 •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b型)肺炎有年龄分布特征,好发于3个月至5岁组; • 肠杆菌主要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 MP、CP作为肺炎病原的重要性随年龄而增加,多见于5岁以上。
根据年龄能很好地预示儿童CAP的可能病原 • 年幼儿CAP 50%由病毒病原引起,年长儿常由细菌、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CAP的首位病毒病原,其次是副流感病毒I型、Ⅱ型、Ⅲ型和流感病毒A型、B型。 • 肺炎链球菌(SP)是儿童CAP最常见细菌病原,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莫拉菌(MC)仍是儿童CAP常见病原。 •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是CAP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年幼儿。 • MP不仅是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CAP常见病原,在1~5岁儿童中亦不少见。 • 婴幼儿常见病毒一细菌、病毒一病毒混合感染,年长儿多为细菌和非典型病原混合感染。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 (下)》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856-862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与患儿免疫功能 • 免疫缺损患儿易感染卡氏肺囊虫、CMV、RSV、军团菌、金葡菌、非典型分枝杆菌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与感染部位 • 支气管炎 • 初始病原以病毒为主(RSV,流感、副流感、腺病毒、鼻病毒等) • 有基础疾病(免疫缺陷、营养缺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不动纤毛综合征、胃食道反流伴反复吸入),小婴儿,病程≥7d,细菌病原可能性大增加 • 百日咳杆菌(尤其是< 3个月和>7岁者) • 非典型微生物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与感染部位 • 毛细支气管炎 • 90%病原为病毒,RSV首位; • 非典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引起; • 细菌不是主要病原; • 混合感染可能性存在。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与感染部位 • 肺炎 • 细菌与病毒是主要病原 • 四大主要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莫拉氏菌 • 病毒病原(RSV,流感、副流感、腺病毒、鼻病毒等)依然重要,尤其在婴幼儿和肺炎初始阶段 •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如何治疗 • 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时,通常将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作为两种基本的治疗方案。 • 第一种治疗方案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因此在用药时,要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保证可以有效对抗感染。 陈正珊,项素素,吴少华,等.雾化吸入博利康尼联合氨溴索对毛 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0,35(23):9064-9065.
抗生素合理使用内涵 • 指征明确:CAP抗菌药物治疗应限于细菌性肺炎、MP和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单纯病毒性肺炎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但必须注意细菌、病毒、MP、衣原体等混合感染的可能性。 • 合理选择抗生素 • 正确的用法(途径、每日使用次数) • 合理联合使用 • 适当疗程 • 合理换药
抗菌药物选择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 病原治疗还是经验治疗,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但是,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 (2) 经验选择抗菌药物的依据除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文献资料的经验总结,尤其是选择依据是CAP的可能病原、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之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患儿肝、肾功能状况等。根据抗菌药物一机体一致病菌三者关系,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要兼顾个体特点。经验选择抗菌药物要考虑能覆盖CAP最常见病原菌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抗菌药物选择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3) B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均是儿童CAP最常用的抗菌药物。3个月以下儿童有沙眼衣原体肺炎可能,而5岁以上者MP肺炎、cP肺炎比率较高,故均可首选大环内酯类,尤其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其抗菌谱广,可以覆盖大部分儿童CAP病原菌。对4月龄一5岁CAP,尤其重症患儿时,应考虑病原菌是对大环内酯类耐药sP,可首选大剂量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 (4)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尤其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对治疗结局究竟有无影响?多数研究认为只要使用适当剂量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依然有效。为了提醒临床医生不要过分关注实验室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而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在初始治疗时就选择广谱抗菌药物。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呼吸道感染用药情况 李忠林员.王摇燕.王杰民..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用药剂型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第15卷第7期.453-454
抗感染药剂型使用情况 李忠林员.王摇燕.王杰民..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用药剂型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年第15 卷第7期.453-454
治疗原则的商榷 • 最大的问题就是滥用抗生素。 • 据首都儿科研究所调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约90%是病毒。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据杨永弘教授调查某儿童医院门诊在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这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更重要的是抗生素会杀死体内正常菌群,破坏微生态平衡,降低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使疾病迁延不愈或继发各种并发症。 • 目前已观察到滥用抗生素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疗原则的商榷 • 发达国家对抗生素(包括外用的)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专人检查医师处方,一旦发现某医师滥用抗生素就会停发工资甚至解除合同。 • 在一些发达国家,医师给感冒患儿仅开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药,嘱回家多喝水,任其自然恢复,决不使用抗生素,一些市售抗病毒药他们认为无效也不应用。 • 在第25届世界儿科大会上得出一个结论: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滥用抗生素越严重。
抗生素选择依据 • 患儿情况 • 患儿年龄与免疫功能状况 • 疾病严重程度 • 患儿肝肾功能
抗生素合理应用 • 正确用法 • 用药途径 口服—肌注—静注,尽量减少皮 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 剂量足够 注意个体差异性(年龄),肝肾 功能 • 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药代动力学和药 效学(PK/PD)。
抗生素应用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 选用的抗生素至少应覆盖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病情严重者还应覆盖金葡菌。 • 轻度和一部分中度CAP患儿可在门诊治疗,首选青霉素G或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备选第2代口服头孢菌素,如头孢克洛或头孢丙烯等。 • 考虑病原为支原体、衣原体或百日咳杆菌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 重度CAP需要收住院治疗。
抗生素应用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 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有效和安全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轻度CAP可在门诊治疗,可以口服抗菌药物治疗,不强调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过多考虑病原菌耐药是不必要的。 • 对1~3月龄患儿: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对4月龄~5岁患儿:首选口服阿奠西林,剂量加大至80~90 mg/(kg·d),也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剂型)、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地尼等。 • 如怀疑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S A),应优先考虑口服头孢地尼。我国肺炎链球菌肺炎( s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突出,阿奇霉素作为替代选择。 • 对>5岁~青少年:首选大环内酯类口服,8岁以上儿童也可以口服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 若起病急、伴脓痰,应疑及sP感染所致,可联合阿莫西林口服。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应该住院治疗 • 初始经验性选择胃肠道外抗菌药物治疗,多选择静脉途径给药。要考虑选择的抗菌药物能够覆盖sP、HI、MC和sA,还要考虑MP和CP的可能和病原菌耐药状况。 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1)或氨苄西林/舒巴坦(2:1)或阿莫西林舒巴坦(2:1); ②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③怀疑SA肺炎,选择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万古霉素不作首选; ④考虑合并有MP或cP肺炎,可以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应该住院治疗 • 目标治疗——病原菌一旦明确,选择抗菌药物就应针对该病原。 • SP:青霉素敏感(PSSP)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中介(PISP)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耐药(PRSP)首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备选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 HI、MC: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舒巴坦,备选第2~3代头孢菌素或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 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A、MSCNS)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第1—2代头孢菌素,备选万古霉素。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MRCNS)首选万古霉素,备选利奈唑胺,严重感染可联合用利福平。 •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应依据药敏选药,首选第3代或第4代头孢菌素或哌拉西林等广谱青霉素,备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ESBLs菌轻中度感染首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重症感染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疗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应该住院治疗 • 效不佳时选用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 • 产 AmpC B内酰胺酶者:可首选头孢吡肟,备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 • A群链球菌:首选大剂量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备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 MP、衣原体、百日咳杆菌:首选大环内酯类,8岁以上可选择多西环素 • 嗜肺军团菌:首选大环内酯类,可联用利福平。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 经验选用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 • 病情严重者可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或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选用抗生素 • 高度怀疑沙眼衣原体或解脲脲原体者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或罗红霉素。
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原则 • 常用于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结核病等 • 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主张抗生素联合使用
合并用药和配伍禁忌 • 随着合并用药品种的增多,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如合并使用药品2-5种,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发生率为5.2%,合并用药品种数为6-10种,发生率为7.4%,并用药品数为11-15种,发生率为24% • 最好不要合并输液
滥用抗生素联合的后果 • 使耐药菌株增多(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 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增加 • 易出现二重感染 • 浪费药物及加重病人负担
抗生素用药出现不合理 •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第一: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如采用头孢克肟治疗44天以下的患儿,容易导致用药不安全的情况。 • 第二:治疗时选择的药物溶媒不合理。例如存在葡萄糖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相互配伍,将会削弱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稳定性,影响药效。如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则将其与氯化钠溶液相互配伍即可。
抗生素用药出现不合理 • 第三:使用药物的方法出现不合理。如使用内酰胺类药物时,给药方法为一天一次,严重超出了该药物的半衰期,血药浓度无法达到治疗标准,致使药物不能有效清除细菌,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正确的用法为每隔6~8h 给药一次。 • 第四:联用药物时,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如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青霉素钠,联用舒普深与头孢唑林、联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均属于同种类型的抗菌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发挥相同的机制。如果将具有相同机制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则有可能使药物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药物浓度超出标准,致敏物质就极容易产生,从而增加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
抗生素使用的适当疗程 • 一般用至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7日,疗程视不同病原细菌、病情轻重程度以及有无菌血症存在等而异: ①肺炎链球菌肺炎疗程7~10日; ②流感嗜血杆菌肺炎14日左右; ③葡萄球菌肺炎尤其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A、MRSE)疗程宜适当延长,平均28日左右; ④肠杆菌肺炎14~21日左右; ⑤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21~28日左右; ⑥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需21日或更长; ⑦真菌性肺炎疗程则需1~2个月左右。
正确掌握使用抗生素换药时机 • 一般的感染至少应观察2-3天,金葡菌等感染应观察5-7天 • 如体温持续不退可考虑为治疗失败
正确掌握使用抗生素换药时机 • 在初选抗生素治疗48小时左右应对病情和疗效进行评估,有效者表现体温趋降、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改善 • 而升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下降常常滞后 • 胸片肺部病灶的吸收更需时日,因此不能作为更换抗生素的主要依据。
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 初始治疗72小时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均应视为无效。 • 无效时应即重新评估肺炎的诊断,如仍确诊肺炎者,要审慎调整抗菌药物,强调因人而异,有条件者应做抗菌药物血浓度测定并重复病原学检查,必要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等侵入性检查技术,明确病原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而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失败原因 • 诊断错误—非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 • 病原菌诊断错误—如病毒感染,TB? • 抗生素选择不当—抗菌谱不能覆盖、耐药菌
抗生素治疗失败原因 • 二重感染—继发霉菌、条件致病菌感染 • 致病菌变迁成L型细菌 • 交叉感染—新感
初始治疗后48-72小时患儿无应答应 • 采取以下一或几项措施 ①临床和实验室评估目前病情的严重性并估计进展,以便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的护理和支持。 ②影像学的变化以评估肺炎或肺炎旁病情变化。 ③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原来病原体持续存在,原来病原体对所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或有新的继发感染菌。 美国儿科感染病学会 PID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婴儿及大于3 个月儿 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处理指南 》. 《美国 临床感染病》.2011
急性相反应 • 急性相反应物如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CRP)或血清降钙素原不能作为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CAP 的唯一决定因素 。 • 较严重的患者例如需要住院或有肺炎相关合并症的其急性相反应物结合临床表现可用来评估治疗反应 。 美国儿科感染病学会 PID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婴儿及大于3 个月儿 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处理指南 》. 《美国 临床感染病》.2011
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提示 •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儿童CAP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 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 • 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所示:<6个月CAP儿童,阿奇霉素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立,应慎用。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提示 • 以说明书为准 • 青霉素:明确需要皮试 • 头孢菌素:一般无硬性皮试,临床是经验之举,不可忽视。目前已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要求做皮试。 • 过敏与剂量无关,皮试本身也有危险
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提示 • 第一代头孢:肾毒性,少用或不用 • 大环内酯类:肝毒性,阿奇霉素不要静脉滴注 • 克林霉素:4岁以下尽量不要使用 • 特殊贵重药品签字
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提示 • 头孢曲松不宜和含钙溶液合用。 • 不能混合使用。 • 小于28天,不要同时使用。
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要求 • 新生儿期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肝酶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避免应用经肾排泄的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经肝脏代谢的氯霉素 • 没有血药浓度监测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