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509 Views
音樂劇介紹. 認識了歌劇之後,讓我們來介紹另一個綜合音樂戲劇等元素的表演,也是近代最受歡迎的表演形式之一:音樂劇。. 音樂劇的結構與起源. 音樂劇 (musical) 又稱為歌舞劇,是一種結合音樂、舞蹈、對白的戲劇表演。目前演出最頻繁的地區,是 美國 紐約 百老匯 與 英國 倫敦 的西區。音樂劇的演出長度,大多在兩至三小時內,通常分為兩幕,樂曲部分稱為樂譜 (score) ,歌詞及劇本統稱為腳本 (libretto) 。早期音樂劇沒有固定劇本,多為喜劇風格,且結局多是皆大歡喜的場面,對白詼諧幽默、平民化,舞蹈成分多於傳統歌劇,有時甚至出現雜耍及馬戲元素 。. 音樂劇的黃金時代.
E N D
音樂劇介紹 認識了歌劇之後,讓我們來介紹另一個綜合音樂戲劇等元素的表演,也是近代最受歡迎的表演形式之一:音樂劇。
音樂劇的結構與起源 音樂劇(musical)又稱為歌舞劇,是一種結合音樂、舞蹈、對白的戲劇表演。目前演出最頻繁的地區,是美國紐約百老匯與英國倫敦的西區。音樂劇的演出長度,大多在兩至三小時內,通常分為兩幕,樂曲部分稱為樂譜(score),歌詞及劇本統稱為腳本(libretto)。早期音樂劇沒有固定劇本,多為喜劇風格,且結局多是皆大歡喜的場面,對白詼諧幽默、平民化,舞蹈成分多於傳統歌劇,有時甚至出現雜耍及馬戲元素。
音樂劇的黃金時代 一九四○~一九六○年代,是音樂劇的黃金年代。兩位黃金組合—作曲家理查羅傑斯、編劇及作詞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西元1943 年第一次合作的《奧克拉荷馬》(Oklahoma),使戲劇、歌舞真正融為一體。他們創作一系列的作品,如《天上人間》(Carousal)、《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 、《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及《真善美》(The Soundof Music)。這時期還有其他傑出的作品,如《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西城故事》(West SideStory),將音樂劇推向成熟的黃金時期。
一九六○年代中期至一九七○年代,前衛的風潮也傳入音樂劇。如《萬世巨星》,便將搖滾樂元素帶進音樂劇中。一九七○年代詞曲家史蒂芬桑坦,以及導演哈羅德普林斯(西元1928 年~),推出以概念為主導的音樂劇,拋棄過往以劇情為主的手法。麥克百納(西元1894 ~1981 年)的《歌舞線上》(AChorus Line)正是此風格的最高峰。 理查羅傑斯(左)與奧斯卡默斯坦二世(右),為音樂劇的黃金組合。
洛伊德‧韋伯 (Andrew Lloyd Weber) 西元1948 年〜,生於英國 倫敦音樂世家,是一位音樂劇行銷高手。西元2008 年,獲得英國全英古典音樂獎(Britain ClassicalBrit Award)的殊榮(圖1-5-2)。 洛伊德.韋伯於西元2008 年獲得英國全英古典音樂傑出成就獎時的照片。
除了英國及美國之外,法國的《悲慘世界》(圖1-5-4)及《西貢小姐》等,也成功打出一片市場。 除了英國及美國之外,法國的《悲慘世界》(圖1-5-4)及《西貢小姐》等,也成功打出一片市場。 一九九○年代以後,音樂劇走入懷舊風潮,一些經典的劇作如《國王與我》重新推出,又因為大型音樂劇成本太高,轉而由財團支持的音樂劇因應而生。由迪士尼動畫改編的《獅子王》及《美女與野獸》,也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劇。 倫敦皇后劇場演出 音樂劇《悲慘世界》。
三、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圖1-5-14 ~1-5-17) ㈠作曲:克勞德荀貝格。 ㈡作詞:亞倫鮑里爾、赫伯特克萊賜摩。 ㈢原作:維多雨果。 ㈣首演:法文版於西元1980 年9 月17 日,法國巴黎體育館(Palais des Sports Paris);英文版於西元1985 年12 月4 日,英國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Center)。 圖1-5-14 《悲慘世界》中的尚萬強,受到很多觀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