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k likes | 1.66k Views
自然 與 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 3 上.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重點整理. 第 章. 力與運動. 5-2. 5-3. 5-4. 5-5.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靜置於水平桌面上的物體 只受重力和桌面支撐力的作用。此兩外力互相抵消。 如果沒有其他的外力作用,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 運動中的物體 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時,會一直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做等速 度運動。.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例如:日常生活中洗手後甩甩手,就可以將手上的水甩掉。
E N D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國中3上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重點整理 第 章 力與運動 5-2 5-3 5-4 5-5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靜置於水平桌面上的物體 只受重力和桌面支撐力的作用。此兩外力互相抵消。 如果沒有其他的外力作用,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 運動中的物體 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時,會一直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做等速 度運動。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例如:日常生活中洗手後甩甩手,就可以將手上的水甩掉。例如:日常生活中洗手後甩甩手,就可以將手上的水甩掉。 例如:賽跑選手跑到終點時,通常無法立刻停下來。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伽利略建立了物體慣性的觀念 使一鐵球由彎曲的軌道左邊斜面上端自由滑下,如果軌道十分光滑,則鐵球到達另一端時,其最 高位置的高度 與原來的起始 高度幾乎相等, 並不會隨著右 邊斜面的斜度 而改變。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伽利略的實驗
牛頓由力的觀點 提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又稱為慣性定律。 內容:「如果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外力作用但合力為零時,則靜止的物體仍然保持靜止,運動中的物體必沿著一直線做等速度運動。」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靜止或等速度運動) 的特性,稱為慣性。 例如:公車突然開動時,車上站立的人,身體會向公車後方傾斜;公車突然煞車時,車上站立的人,身體會向公車前方傾斜。 例如:抖動衣服,可以抖掉衣服上的灰塵。 例如:搖動果樹,樹上成熟的果實會脫離果蒂。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公車突然開動時, 緊急煞車時, 乘客的身體向後傾。 乘客的身體向前傾。 慣性示意圖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探索活動 • 慣性 • 用書本將直尺的一端墊高,另一端用膠帶固定在桌上。 • 將筆橫放在距離直尺末端10 cm 的位置,並用膠帶固定。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探索活動 • 慣性 • 將黏土捏成的小雪人,輕放在玩具車的車頂上,再將玩具車置於直尺較高的一端。 • 將玩具車釋放,當玩具車撞到筆後,觀察小雪人的運動狀態有何改變。 將小雪人和玩具車放在直尺較高的一端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動腦時間 在等速度行駛的火車上,鉛直上拋一球,當球落下時,會落在拋球之人的前方、原處或後方?如果球鉛直上拋時,火車突然加速或減速,那麼球又將落在何處?
物體所受外力作用 靜止的物體 如果外力大於物體與接觸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則物體會產生運動。 等速度運動的物體 如果再受一個外力 作用時,則可能變 快、變慢或改變方 向。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概念連結 物體被推動的瞬間,接觸面給物體的摩擦力稱為最大靜摩擦力,相關內容可參考二年級學過的「常見的力」章節說明。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知識快遞 如下圖,當車子撞擊到牆壁時,車子受到衝擊的力量,車速將會由原速度減至零。如果原來的車速越快,則加速度的值越大,衝擊的力量也越大。所以為了安全,開車或騎車時絕對不可超速。 以車速35 km/hr 撞擊牆壁 以車速70 km/hr 撞擊牆壁 以車速105 km/hr 撞擊牆壁
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不等於零時,一定會發生速度的變化,產生加速度。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不等於零時,一定會發生速度的變化,產生加速度。 加速度的方向和外力的方向會一致。 同一物體所受外力越大, 產生的加速度也越大。 不同物體受到相同外力,質量越大的物體產生的加速度越小。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推車的力量越大, 車子速度的變化越快。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動腦時間 想一想,為什麼一般汽車在下坡時速度會變快,而在上坡時速度會變慢?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物體所受外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 內容:「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如果不為零,則必沿合力的方向產生一個加速度,此加速度的大小和外力的合力成正比,和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如果以 F 代表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m 代表物體的質量,a 代表物體的加速度, 則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用下面的式子來表示: 力 = 質量 × 加速度 (F = ma) 在公制單位中,力的單位為牛頓 (N)。質量 1 公斤 (1kg) 的物體獲得加速度 1 公尺∕秒2 (m/s2) 時所受的合力為 1 牛頓 (1N) 。 即:1N= 1kg ×1m/s2= 1kg‧m/s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動腦時間 太空失重的狀態下,無法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你能利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設計出其他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嗎?
例:如下圖,一個質量 2 kg 靜置於光滑平面上的物體,如果持續受到10 N 的水平推力作用,將可獲得多少加速度?此物體3 秒後的速度是多少?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2 kg 10 N 質量2 kg的物體受到10 N的水平推力作用
解:由 F=ma 公式得知 10 N = 2 kg × a可求得加速度 a = 5 m/s2 速度變化量 因為加速度= 所經過時間 (v - 0) 所以 5 m/s2 = 3s 3秒後的速度 v = 5 m/s2 × 3s =15 m/s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2 kg 10 N 質量2 kg的物體受到10 N的水平推力作用
自由落體運動 是一種在地表附近常見的等加速度運動。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只受地球引力 (重力) 的作用,而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響,這種運動稱為自由落體運動。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概念連結 有關「重力」的相關內容,可參考二年級學過的「常見的力」章節說明。
物體行自由落體運動時的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下,以 g 表示。 物體沿鉛直線做自由落體運動時 往下掉落時,速度每秒約增加9.8 m/s 。 由下往上拋射時,速度每秒約減少9.8 m/s。 其每秒的速度變化量約為9.8m/s。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約為9.8m/s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知識快遞 十七世紀科學家波以耳(Robert Bole ,西元1627∼1691年)將一個透明圓筒容器中的空氣抽成真空,再將一枚銅幣和一根羽毛同時自圓筒的頂端釋放,結果兩者同時著地。西元1971年美國阿波羅十五號太空船登陸月球後,太空人在無空氣阻力的月球表面, 左手持鐵錘,右手拿羽毛,同時釋放,結果鐵錘與羽毛同時著地。這兩個實驗可以證實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西元1564∼1642年)的推論:「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塔頂自由釋放,結果輕重不同的鐵球幾乎同時落到地面,其間微小的差距是由於空氣阻力的作用所造成的。」
質量1 kg的物體在重力加速度g=9.8 m/s2 的地方所受重力為1 kg,所以1 kgw的力相當於 9.8 N。 重力= F = mg = 1kg × 9.8m/s2 = 9.8N 不同地點,重力加速度的值不一定相同,所以質量相同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不一定相同。 例如: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約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因此物體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大約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藉著延長物體由原速度到停止的時間,讓加速度變小,可使衝擊的力量變小。藉著延長物體由原速度到停止的時間,讓加速度變小,可使衝擊的力量變小。 例如:火災時,在地面鋪設救生氣墊,供受困居民跳樓逃生。 例如:跳遠用的沙坑之所以要鋪沙亦是同理。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動腦時間 汽車上通常配備一些安全裝置,它們的原理和救生氣墊救命的原理類似,你知道是哪些裝置嗎?
圓周運動 物體沿一圓形軌道運動,稱為圓周運動。 例如:鐘擺的擺動、鐘錶上指針尖端的運動、遊樂場中的旋轉木馬、 人造衛星繞地球的運動等。 物體做圓周運動時,運動(速度)方向不斷改變,所以圓周運動是一種加速度運動。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例如:使用砂輪機研磨金屬時,火花沿當時的運動方向飛濺。例如:使用砂輪機研磨金屬時,火花沿當時的運動方向飛濺。 例如:下雨時,快速旋轉潮溼的雨傘,傘面上雨滴會沿當時的運動方向飛出。 例如:在車輪高速旋轉時,附著在輪胎上的泥漿會沿當時的運動方向甩離車輪。 例如:洗衣機 的脫水槽在快 速旋轉時,衣 服上的水會沿 當時的運動方 向脫離,達到 脫水效果。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例如:細繩一端緊繫一小球,手持細繩另一端,使小球繞手持的一端快速旋轉,此時小球的運動是一種圓周運動。由於小球受到繩子拉力作用,使小球的速度方向隨時都在改變,如果將繩子鬆脫,將會發現小球沿當時的運動方向 (即速度方向) 飛出。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v v v v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知識快遞 當一個正在做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向心力消失時,物體必沿著原運動方向飛出去,就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
物體做圓周運動時,有一指向圓心的力,稱為向心力。物體做圓周運動時,有一指向圓心的力,稱為向心力。 例如:手拉小球的拉力方向恰好指向圓心,稱為向心力。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向心力 v
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知,在向心力的方向,有一向心加速度,會使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產生速度變化,使該物體運動方向不斷改變,而能繞著圓心做圓周運動。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知,在向心力的方向,有一向心加速度,會使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產生速度變化,使該物體運動方向不斷改變,而能繞著圓心做圓周運動。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也可解釋宇宙中衛星、行星及太陽系和銀河系等天體運行。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凡具有質量的物體間,皆有互相吸引的力,稱為萬有引力,亦稱為重力。 萬有引力的大小和兩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和兩物體的距離平方成反比,稱為萬有引力定律。 例如:月球繞著 地球運轉所需的 向心力,來自月 球和地球之間的 萬有引力,人造 衛星繞行地球的 原理也是如此。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人造衛星 是靠火箭或太空梭送入太空中,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行的飛行器。 如果人造衛星繞行地球一周的時間剛好等於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則此衛星會一直固定在地球上空某位置,稱為地球的同步衛星。 利用人造衛星可以轉接電磁波的訊號,不會受到地表障礙物的阻隔。 可拍攝氣象雲圖,看出大範圍雲系的變化。 可做衛星定位,追蹤物體的位置。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知識快遞 前蘇聯在西元1957 年10 月成功發射人類史上的第一枚人造衛星— 史波尼克一號(Sputnik 1);美國也於次年1 月成功發射探險者一號(Explorer1)。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用手拍打桌面時, 拍打桌面的力稱為作用力。 桌面作用在手上的力稱為反作用力。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可描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內容:「每施一力,必產生一反作用力此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線作用,且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知識快遞 靜置於桌面上的物體, 由兩力平衡的條件可 知:桌面給物體的支 撐力必等於物體的重 量另外由牛頓第三運 動定律可知:物體壓 桌子的力,必等於桌 面給物體的支撐力。 綜上所述,物體壓桌 子的力,必等於物體 的重量。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又稱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又稱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通常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所以無法抵消。 例如:人走路或跑步時。由人施予地面作用力,再由地面給人反作用力來完成 例如:體重不同的兩人互推。兩人所受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例如:體重不同的兩人穿著直排輪鞋互推。兩人分開後,體重較輕的人後退的速度會較快。這是因為互推時,兩人所受的推力大小相等。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體重較輕的人由於質量較小,而 獲得較大的加 速度,所以使 其後退的速度 較快。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F F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動腦時間 想想看,一個舉重選手可以輕易的舉起超過自己體重的物體,為什麼卻無法舉起自己呢?
在日常生活中實例和應用。 例如:游泳時必須用手或腳撥水,手或腳對水施力的同時,水給身體反作用力使身體前進或後退。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例如:划船時必須用槳撥水,槳對水施力的同時,水給槳反作用力,使船前進或後退。例如:划船時必須用槳撥水,槳對水施力的同時,水給槳反作用力,使船前進或後退。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例如:火箭及噴射機燃燒燃料、噴出氣體,利用噴出氣體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升空。例如:火箭及噴射機燃燒燃料、噴出氣體,利用噴出氣體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升空。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探索活動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1.取一個氣球,將該氣球充滿氣,開口不綁起來,然後釋放,觀察氣球的運動情形。 2.由氣球的運動,你能否解釋火箭及噴射機升空的原理?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西元1564 ∼ 1642 年)畢生從事物理與天文的研究。 19 歲時,就因觀察教堂吊燈的擺動並用自己的脈搏測量,而提出「單擺等時性」理論 為了推翻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重物會較輕物先著地」的理論,而在比薩斜塔進行「落體實驗」 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天象,發現木星有衛星,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是以地球為運轉中心, 進而支持哥白尼所提出的地球是繞太陽運轉的「地動說」理論,因此遭到天主教會的拘禁與審判。 實驗科學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這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和探討事物的技巧,開啟了現代研究科學的新方法,因此被後人尊稱為「實驗科學之父」。伽利略這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和探討事物的技巧,開啟了現代研究科學的新方法,因此被後人尊稱為「實驗科學之父」。 西元1983年,羅馬教宗 公開發表談話,正式承 認當年教會迫害伽利略 的行為是錯誤的,伽利略的冤屈才終於獲得洗 雪。 實驗科學之父—伽利略
牛頓(Isaac Newton ,西元1642 ∼ 1727 年)是英國的物理學家及數學家。 18歲進入劍橋大學就讀,23歲畢業後,由於當時黑死病蔓延,便 回到家鄉。這兩年是 他創造力的顛峰時期, 也奠定了他一生中的 三大發現—萬有引力、 光學及微積分的重要 基礎。 古典力學先驅—牛頓
西元1669年,牛頓被聘為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三年後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西元1669年,牛頓被聘為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三年後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 西元1687年,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介紹以數學方法計算行星運動和橢圓形軌道的原理,簡稱為「數學原理」。 牛頓另一個偉大的發現是「萬有引力」他利用數學原理,證明萬有引力適用於一切物體,而且證明地球上的重力與物體間的引力本質相同。 古典力學先驅—牛頓
西元1704年,出版光學:光的折射、反射、繞射和顏色一書西元1704年,出版光學:光的折射、反射、繞射和顏色一書 牛頓的物理學概念作為科學發展的先驅長達200多年,雖然牛頓的古典力學最後被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修正,現在物理學的發展也已超越了他的學說內容,但因為牛頓提供了建立科學所需要的定理,才促成現代科學的誕生。 古典力學先驅—牛頓
重點整理 •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靜止或等速度運動)的特性,稱為慣性。 •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如果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或雖受外力作用但合力為零,則靜止的物體必保持靜止,運動中的物體必沿著一直線做等速度運動。」 •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如果不為零,則必沿合力的方向產生一個加速度,此加速度的大小和外力的合力成正比,和質量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