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 第四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 界址点 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 二、特点. 1.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 精度 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bred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 第四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的测量工作。

  3. 二、特点 1.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2.在城镇地区,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要求的界址点精度有关,而与测图比例尺无直接关系。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 3.现代地籍要求地籍控制网点有更高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并且其精度指标有很高的可靠性。

  4. 第二节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 一、地球形体与参考椭球 1.大地水准面 2.参考椭球与总椭球 3.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及1954年北京坐标系 4.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1975年基本大地数据”中给定的椭球参数. 二、大地坐标系 凡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就称为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起始子午面和赤道平面。参考线为法线。

  5. 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地图投影的种类很多,从地籍测量需要考虑,一般选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高斯投影就是运用数学法则,将球面上点的坐标(L,B)与平面上坐标(x,y)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则 X=f1(L,B) Y=f2(L,B) (6-1) 从几何概念来看,高斯投影是一个横切椭圆柱投影。

  6. 四、投影带的划分 高斯投影属等角(或保角)投影,即投影前、后的角度大小保持不变,但线段长度(除中央子午线外)和图形面积均会产生变形,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则变形愈大。变形过大将会使地籍图发生“失真”,因而失去地籍图的应用价值。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有必要把投影后的变形限制在某一允许范围之内。常采用的解决方法就是分带投影,即把投影范围限制在中央子午线两旁的狭窄区域内,其宽度为60、30、或1.50,称为投影带。如果测区边缘超过该区域,就使用另一投影带。

  7. 投影带的划分

  8. 相邻两带的拼接

  9. 五、长度变形 1.高程越大,长度变形越大。 2.测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 六、坐标系的选择 (一) 北京坐标系 也就是说,在设计控制网时,一般要附合或闭合到国家控制网上,以便与国家坐标系成为一整体。这无疑对各地区地籍图、地形图的拼接和使用都将是方便的。 (二) 城市坐标系 (三) 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 (四)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0.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而又要快速完成本地区的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可考虑建立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如下: (一)起始点坐标的确定 1.图上量取起始点平面坐标 2.假定坐标法 3.交会或插点的方法确定一点的坐标,做好固定标志后,用它作为该地独立坐标系的起始点

  11. (二)起始方位角的确定 1.量算方位角 2.磁方位角计算法 α=m+δ-γ-Δγ 式中:δ——磁偏角,可从地磁偏角等线图上查取; γ——子午线收敛角,可用该地的经纬度计算; Δγ——为罗针改正数,用作业罗针与标准罗针比较而得

  12. 独立坐标系的确定方法

  13.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以前测量高程使用的是1956年黄海高程系,它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面,起算点高程为H0=72.289。1987年6月25日,我国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发布通知,决定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即起算点高程为H0=72.260m。

  14.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5. 三、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要测绘地籍图和界址点坐标,而且日常的地籍管理更是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进行变更。修测地籍图和随时测定变更后的界址点坐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为满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城镇地区,应对一、二级导线点全部埋石。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1) 城镇建城区 100-2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 城镇稀疏建筑区 200-4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 城镇郊区 400-500米(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16. 四、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所谓点之记,一般说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与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如表6-6,该文件属上交资料。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等情况,必须绘制测区控制网略图。控制网略图是上交资料之一,无论测区大小都要做好这项工作。控制网略图见图6-7。

  17. 地籍控制点之记

  18. 地籍控制网略图

  19. 第四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二、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 三、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

  20. 四、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界址点坐标的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目前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都在100米以上,如此的控制点密度用于测定复杂隐蔽的居民地的界址点势必要做大量的过渡点(多为支导线形式),非但工作量大,作业率低,在精度方面也不能保证。经济而又可靠的方法是布网时增加控制点的密度。可在二级导线以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

  21. 水平角 观测测 回 数 方位 角闭 合差 (″) 等 级 平 均 边 长 (m) 测 距 中 误 差 (mm) 测 角 中 误 差 (″) 距离 测回 数 附合 导线 长度 (km) 导线 全长 相对 闭合 差 D J2 D J6 一级 二级 100 75 1.5 0.75 ±12 ±12 ±12 ±20 1/6000 1/4000 1 1 2 1 ±24 ±40 2 1 图根导线技术参数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