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678 Views
GOOD MORNING. 牙 周 病 PERIODONTAL DISEASES. 牙周组织疾病包含两种含义 广义牙周病(牙龈病、牙周炎) 狭义牙周病(牙周炎 - 支持组织破坏). 牙龈病 gingival disease. CEJ. 牙周炎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 CEJ. CEJ. 英文含义. PERIODONTICS 牙周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 的临床学科. PERIODONTOLOGY 研究 牙周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 牙周病危害. 患病率高: 世界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累及牙数目多,预后差
E N D
牙 周 病PERIODONTAL DISEASES 牙周组织疾病包含两种含义 广义牙周病(牙龈病、牙周炎) 狭义牙周病(牙周炎-支持组织破坏)
牙龈病 gingival disease CEJ
英文含义 PERIODONTICS 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 PERIODONTOLOGY研究牙周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
牙周病危害 • 患病率高: 世界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 累及牙数目多,预后差 • 牙缺失的主因。 •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 影响全身健康。
牙周病学发展简史 早期文明 出土的5千-6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遗骨上有牙槽骨破坏。
祖国医学书籍中的记述 《黄帝内经》牙齿伸长、牙石等描述,用草药治疗。《针灸甲乙经》有针灸治疗牙周病记载。《千金方》中有多种治疗牙周病的方剂。《外台秘要》描述了牙石并提出洁治术。
西方医书对牙周病的记载 古希腊Hippocrates 用金属丝和麻线结扎松动牙。 18世纪法国Fauchard 对牙周病因和防治提出了系列观点。
19世纪Riggs 强调牙周病是局部因素引起并发展了洁治术。 1890年Miller 提出化学控制细菌的方法。 19世纪显微镜、麻醉剂、X线的应用牙周病学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使对牙周病病因有新的认识。因此牙周病学是以医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 现代牙周病学
现代牙周病学 20世纪初 • 牙周病学科出现 • 牙周病学学术机构、专业学术会议 • 牙周病学专著、专业刊物 • 牙周炎疫苗的研究 • 口腔医院独立的牙周病科
与全身疾病 关系密切 菌斑控制 可预防 “牙无洞、 无疼痛, 牙龈不流血” 健康标准之一 牙周病学 在口腔医学 中的位置 早治疗 效果好 口腔2大疾病 之一,患病率 居龋病之上 牙体、牙列 修复正畸、 牙颌手术 要求牙周健康 人口老龄化, 牙周问题突出
牙 周 医 学PERIODONTAL MEDICINE 40-60年代,全身因素导致牙周病? 80年代初,口腔病灶学说 80年代后,牙周感染是全身疾病危险因素,21世纪热门课题。 维护牙周组织健康的同时,要保护机体健康,口腔医生应具有全身疾病的诊疗知识。
循 证 医 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含义是:有目的、正确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指导对每位患者的治疗。
临床经验 综合评价 可能的诊断 治疗方案 基础研究 随机双盲 临床研究 特殊情况 用不同的 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 三大要素
制定治疗措施要求 详尽检查 病史询问 收集判断 研究证据 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三者完美地结合。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
牙 龈(GINGIVA,GUM) 覆盖于牙槽突、牙颈部,为口腔粘膜上皮和结缔组织。
游离龈(边缘龈)FREE GINGIVA 色粉红;沿牙颈部整齐、菲薄、连续的半月形排列;质韧。 特点:有可动性,与牙体组织分离-龈沟;表面角化、龈沟侧无角化。 临床意义:? 约1mm宽,起于缘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似领圈围绕牙颈部。
龈 沟gingival sulcus 位置:潜在于游离龈与牙面之间。 深度:唇(颊)舌(腭)为 0.5mm,邻面为 2mm。 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 游离龈的底部 。
附 着 龈attachment gingiva 起:沟底根方, 止:膜龈联合; 前宽后窄。 过窄易伤粘膜、 龈萎缩。 角化好;无粘膜下层, 直接与骨膜相连;坚韧; 有桔皮样点彩; 血管少呈粉红色。 膜龈联合线:粘膜与附着龈的分界。 临床意义:炎症时点彩消失; 翻瓣时形成粘骨膜瓣。
龈谷 GINGIVAL COL 位置:颊舌龈乳头在邻面接触区下方。 特点: 后牙的龈谷比前牙明显。 上皮无角化、无钉突,易发生炎症。 意义:牙周病初发部位; 炎症时龈乳头圆钝、红肿增生。 龈乳头 GINGIVAL PAPILLA别名:牙间乳头 龈乳头呈锥状充满两牙的龈外展隙中
唇面观察 龈乳头 龈谷 位置与形态 邻面观察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基底细胞和数层、十余层扁平细胞组成,靠基板、半桥粒与牙齿相连; 再生快(约5天) 细胞结合松弛易受损。 但利于细胞防御和渗透。利于再附着reattachment;无角化、无上皮钉突(易受损)。 位置随年龄及牙萌出而变化。 0.25-1.35mm 龈沟底 缘龈 结合上皮
结合上皮位置及生物学宽度 结合上皮+牙槽嵴顶以上牙龈结缔组织。 宽度不随年龄增大或病变情况而变化。 2mm 生物学宽度 biological width 牙槽嵴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 指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交界处,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 致病因子与防御机制“交战”的部位。 临床意义:结合上皮根向移位导致附着丧失(牙周袋);在探诊时不应损伤该部位。
牙周膜 PERIODONTAL MEMBRANE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 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延续。厚度不一,0.15mm-0.38mm,平均0.25mm。X光片:牙周膜间隙
成束的胶原纤维,(Sharpey’s fiber) 牙周韧带纤维略呈波纹状(静止时) 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丰富的血管神经。
悬吊牙齿于牙槽窝; 连接、支持、封闭、防护; 缓冲咬合力; 再生修复、营养和感觉; 转动中心: 单根牙位于牙根的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 多根牙位于根分叉处。
牙 骨 质CEMENT 牙体的一部分,厚薄不一; 稳定牙齿、承受传递咬合力; 参与牙周病变的发生和修复(细胞来自牙周韧带细胞); 有细胞牙骨质(牙周膜的成纤维细胞分化为造牙骨质细胞); 无细胞牙骨质;
釉 牙 骨 质 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 牙釉质与牙骨质接触的 3 种形式: 60%-65%牙釉质牙骨质 直接相接; 30%牙釉质牙骨质 端端相接; 5%-10%牙釉质牙骨质 不相接。
牙 槽 骨ALVEOLAR BONE 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位,牵张增生、压迫吸收,随牙齿的存在与否、位置、功能和炎症而变化。 开窗fenestration;开裂dehiscence 硬骨板来自固有牙槽骨lamina duura,x光片表现为一条连续的白线。
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 来自血清,成分似血清;含 电解质,氨基酸,免疫成分、酶类及IL-1、PGE等炎性介质。 作用: 清除异物、增进上皮与牙齿贴附、抗菌、增强牙齿免疫能力
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 正常时龈沟液量:无或量极少 利于微生物生长,菌斑,牙石形成→牙龈、牙周组织疾病 研究龈沟液的量及成分了解牙周病的发生机制、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等有重要意义。
唾 液 SILIVA 含溶菌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等多种抗菌成分,有润滑、缓冲、清洁、抗微生物、凝集、薄膜形成和消化等功能。
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牙龈萎缩: 上皮变薄、结缔组织细胞减少; 牙周膜变薄: X光片牙周膜间隙变窄; 牙槽骨质疏松、血管少、代谢、修复功能降低; 牙骨质随年龄增长,厚度增加。
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作用 上皮屏障 龈牙结合部封闭软硬组织交界 快速的结合上皮更新与修复 上皮的先天免疫防御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趋化、杀菌 唾液、龈沟液 冲洗、凝集素与IgA保护 调理和IgG、补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