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35 Views
第三节 煤炭. 一、煤炭史话 二、煤的形成及分类 三、煤炭开采和加工 四、煤炭资源. 一、煤炭史话. 称谓 “ Coal ” 这个名词来源于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语 ——“ Col ” 的意思是发光的或是燃烧的石头。 我国: 现在:煤或煤炭; 古代:石涅、黑金、黑丹、乌金、石墨、石炭等。. 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代的地理著作 《 山海经 》 记载了煤的产出情况,如: “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 汉书 • 地理志 》 :
E N D
第三节 煤炭 一、煤炭史话 二、煤的形成及分类 三、煤炭开采和加工 四、煤炭资源
一、煤炭史话 • 称谓 • “Coal”这个名词来源于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语——“Col”的意思是发光的或是燃烧的石头。 • 我国: • 现在:煤或煤炭; • 古代:石涅、黑金、黑丹、乌金、石墨、石炭等。
发展史 • 春秋战国时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记载了煤的产出情况,如: • “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 “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汉书•地理志》: “豫章出石,可燃为薪”。 (豫章:今江西境内) 可以当柴烧的石头就是煤,此时,煤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南北朝以后,煤被称为石炭。在1500多年以前的古书《水经注》里记载:南北朝以后,煤被称为石炭。在1500多年以前的古书《水经注》里记载: “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 (屈茨:今新疆库车一带) 这表明当时我国用煤炼铁的事业已经很发达。
隋唐时代,采煤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采煤为职业的人逐渐增多起来。隋唐时代,采煤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采煤为职业的人逐渐增多起来。 唐代有一个从日本到中国来留学的和尚写了一本书,书上说到,在山西太原晋山: “遍山皆有石炭,近远诸州,尽来取烧。” 现在山东淄博和太行山东麓一带,还有唐代当年开采煤矿的遗迹。可见当时民间用煤十分普遍。
宋代,朝廷开始设有专门的官吏来管理煤炭的生产和买卖。宋代,朝廷开始设有专门的官吏来管理煤炭的生产和买卖。 北宋时期,石炭代替木炭,已经成为汴京(今河南开封)居民不可缺少的燃料;当地成千上万户人家做饭取暖都用煤,甚至街头卖小食的也用煤生炉子。
13世纪的宋末元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旅行来到中国,回国后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一书中写道: “中国全境之中,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于薪无异,起火候且较薪为优,盖若夜间燃火,次晨不息,其质优良,只是全境不然它物。” 马可•波罗所说的“黑石”就是煤,其实,这时我国已经用了1000多年,但在他看来,燃烧“黑石”竟还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奇闻怪事。
到了明代,“京师百万之家,皆以石煤代薪”,每年仅仅制造宫廷御用什物,就需要用煤几十万斤。当时民用和手工业用煤的数量就更大了。到了明代,“京师百万之家,皆以石煤代薪”,每年仅仅制造宫廷御用什物,就需要用煤几十万斤。当时民用和手工业用煤的数量就更大了。 为了确定各种煤的用途,明代已经有人研究煤的分类。比如根据煤块大小的不同,把煤分成三类:明煤、碎煤和末煤。后来还有人研究煤的成因,认为“煤是远古树木,因地震埋到地下,历经变化而成的。”很有科学道理。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采煤技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采煤技术: “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挖掘,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攫拾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 说明了明代已科学地掌握了采煤方法,懂得采掘、支架、提升和排出毒气的知识。今天的采煤技术,就是在过去采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采的。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咏煤炭》写道: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康熙皇帝被困煤窑的故事 清朝中期以后,京西门头沟一带流传康熙皇帝被困煤窑的故事。 在他亲政后不久,臣下向他禀报门头沟一带“关门窑”的情况,他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想亲自去察个究竟。有一天,他装扮成平民只身前往门头沟私访厂走到过街塔附近,看见一伙像罪犯一样的窑工被人领着往窑坑走去,他也随着那伙人往坑下走。
走着走着,闻到一股股烂肉的臭味,他借着油灯的微弱光亮仔细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走着走着,闻到一股股烂肉的臭味,他借着油灯的微弱光亮仔细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 原来臭味是坑道边上一些死人腐烂的气味,心里发怵了。于是他焦急地要回皇城,立即降旨查封这些关门窑。
康熙皇帝一心想着爬出坑口返回城里,施展他的权威,却忘记了这儿是关门窑,眼下已身不由己了。当他刚向坑口爬行时,冷不防挨了一鞭子,被脚踢得滚了下来,这时他一怔靖醒过来了,想走走不了了。于是主意来了,他一狠心张嘴咬破了中指,用自己的鲜血在煤石上写了几句诗:康熙皇帝一心想着爬出坑口返回城里,施展他的权威,却忘记了这儿是关门窑,眼下已身不由己了。当他刚向坑口爬行时,冷不防挨了一鞭子,被脚踢得滚了下来,这时他一怔靖醒过来了,想走走不了了。于是主意来了,他一狠心张嘴咬破了中指,用自己的鲜血在煤石上写了几句诗: 真龙被困关门窑, 过街塔下好心焦。 血染煤石传圣旨, 快快还我大清朝。
诗的落款是“康熙御血题记”,再说,朝廷的大臣们找不见皇帝,一个个急得团团转,立即派人四出查巡,忽然在景山煤堆上发现了一块写着血字的煤石,才知道皇帝被困在煤窑里边了上。诗的落款是“康熙御血题记”,再说,朝廷的大臣们找不见皇帝,一个个急得团团转,立即派人四出查巡,忽然在景山煤堆上发现了一块写着血字的煤石,才知道皇帝被困在煤窑里边了上。 后来,人们就把康熙皇帝写的那块煤石称为“御血石”,还在过街塔西边修了一座石佛寺,把血石供奉在寺内听人祭祀。这个故事,以特殊情节揭示了门头沟一带窑主的凶残。
出土煤雕 • 中国的煤精雕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出土大批实物资料证实,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煤精磨制出了古朴的用品;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直下唐宋时期的几千年中,中国的煤雕工艺一直延绵不衰,出土的煤精制品遍及全国广大地区。据已经发现和见到的调查、发掘资料初步统计,10个省区30多个县市数十处古墓、遗址中出土的煤精制品和坯料、煤块等,共计已有550多件。
陕西风翔高庄、马家庄、大邑丘龙等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中。陕西风翔高庄、马家庄、大邑丘龙等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中。 西周国都丰镐遗址出土的炭精环
河南陕县出土的东汉炭精小羊 四川奉节出土的西汉炭精发饰
陕西西安出土的东汉炭精耳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晋代煤精猪
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唐代煤精方盒(a) 盒内装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b)
二、煤的形成及分类 (一)煤的形成 煤是最丰富的化石燃料,在距今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生长着大量的植物。
这些生物死后,残骸在地下经长期的堆积、埋藏,在高温、高压、缺氧条件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这一过程称成煤作用。这些生物死后,残骸在地下经长期的堆积、埋藏,在高温、高压、缺氧条件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这一过程称成煤作用。
植物死亡后,被氧化及被细菌或微生物分解,使其腐烂成为泥煤(peat),泥煤中含有大量之水分,燃烧热值不高。植物死亡后,被氧化及被细菌或微生物分解,使其腐烂成为泥煤(peat),泥煤中含有大量之水分,燃烧热值不高。 泥煤被埋在沉积物底下,受地质作用之温度与温度的增加,使煤原有之水分、氧、氮之含量减少,碳之含量及密度逐渐增加,经褐煤(lignite)、烟煤(bituminous coal),最后转变成为无烟煤(anthracite)。
无烟煤质地坚硬,燃烧时几乎无烟、耐燃。 埋在地下的时间愈久,煤含水及其它挥发成分愈低,煤质愈好。煤中所含不挥发的碳,称为固定碳。 无烟煤是最高级的煤,固定碳量在90%以上。固定碳及挥发份多,煤之燃料价值也较高。硫分及水分越多,则煤的品质越差。
煤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因素: 细菌:在细菌作用下,残骸的表层部分由于接触空气,经腐解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生成CO2和H2O等气体和液体产物,深埋地下。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厌氧菌将木质素等转变为腐殖酸和沥青等,后者再经多种不同步骤转化为煤。 温度:随着地层的下沉和沉积层的加厚明显升高,使成煤过程的变质作用得以进行。 压力:压力是变质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压力与温度相关联,温度高时,压力也大。
(二)煤的分类 主要有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化程度的不同),其煤化程度依次增高。它们的形成过程,用化学式可大致表示如下: 可见,随着煤转化程度的提高,各类产物中的碳氢比依次增高,而氧含量逐渐减小。
(1)泥炭 煤化最浅的可燃矿物,其含碳量约为55%~60%,氧含量约为30%,在干燥情况下很容易燃烧。另外泥炭中含有大量腐殖酸类物质,经过加工,可以作农作物肥料和生长激素。 (2)褐煤 泥炭进一步煤化的产物,很容易燃烧,适宜于作为发电燃料,也可用于气化,生成合成原料气或城市煤气。
(3)烟煤 煤化较深的品种,其挥发分含量达10%~15%,容易燃烧;燃烧时会发出较长的火焰和黑烟,故称烟煤。是世界上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煤种。陈供燃烧外,还大量用于焦炭的冶炼、煤气化和化学工业。 (4)无烟煤(又称白煤) 煤化过程的最后产物,其合碳量高达89%~98%,质硬,色黑,有金属光泽,燃点较高;燃烧火焰呈蓝色。多用于民用和化肥工业。
三、煤炭资源 (一)世界煤炭资源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 据《1997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统计,至1996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1.03161×104亿t,储采比为224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
(一)我国煤炭资源 1.总括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经过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 • 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 • 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 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另一组数据显示: • 同期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亿吨、资源量1477亿吨; • 2003年中国生产焦炭1.78亿吨,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56.4%。 • 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年左右。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08% 。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区。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83%。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 • 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 • 西北地区(30.39%); • 西南地区(8.64%); • 华东地区(5.7%); • 中南地区(3.06%); • 东北地区(2.97%)。
3.我国煤质特征及煤炭分类 • (1)煤质特征 •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 • 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 • 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 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 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 中国的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 炼焦用煤的灰分一般都在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2%的炼焦用煤占20%以上。中国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性一般较差
气煤(13.75%) 主焦煤(5.81%) 肥煤(3.53%) 瘦煤(4.01%) 其它(0.55%) 炼焦煤类 (27.65%) 非炼焦煤类(72.35%) 无烟煤(10.93%) 贫煤(5.55%) 弱黏煤(1.74%) 不黏煤(13.8%) 长焰煤(12.52%) 褐煤(12.76%) 天然焦(0.19%) 其它(14.86) (2)煤炭分类 分类
4.对我国煤炭资源的评价 中国煤炭资源在储量、勘探程度、地理分布、煤种及煤质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 • 我国人均:约234.4t • 世界人均:312.7t • 美国人均:1045t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 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分布与消费区分布不协调。 • 华东地区:煤炭87%在皖、鲁,而工业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 中南地区:煤炭72%在豫,而工业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 西南地区:煤炭67%在黔,而工业主要在四川; • 东北地区:煤炭52%在黑,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 • 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 • 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 • 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炼焦煤大多在黑; • 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川;炼焦煤主要集中在黔。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没周期短。 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5.我国主要煤田 煤田是煤炭生成和分布的地带。 煤矿是人类开采煤炭的场所。 人类只有在煤田上开设煤矿生产煤炭,才能取得能源。由此可见,煤田的划分是根据自然条件,而煤矿的设立是根据开采条件。
1.大同煤田 含煤面积1781.3Km2,资源量341.8亿吨。区内产量9000万吨左右,以动力煤为主,是山西生产出口煤最多的煤田。主要品种为大同动力煤 。 但是,随着与之相似的国内陕西神府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的开发及神华铁路的建设、印尼及南非出口动力煤的迅速发展,该事实上已失去竞争力,未来将处于逐年退缩的境地。 大同煤田目前以生产侏罗纪煤为主,侏罗纪煤现仅有保有储量58.8亿吨,按现有产量仅可开采20余年。因此,开发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以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