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k likes | 1.21k Views
实战题型建模例说. 2010 年江苏高考阅读类文本. 非阅读类考点建模启示. 对文定形. 山青水秀. 清. 山. 水. 秀. 青. 山清水秀. 山水. 青 秀. 清 秀. 字形识记. “山 青 水 碧 ”与“山 清 水碧”. “山 清 水 秀 ”与“山 青 水秀”. 对文定形. “改 弦 更 张 ”与“改弦更 章 ”. “闲 情 逸 致 ”与“闲情逸 至 ”. “ 宏 图 伟 业”与“ 弘(鸿) 图伟业”. “ 伶 牙 俐 齿”与“伶牙 利 齿”. “ 金 科 玉 律”与“ 精 科玉律”. “合 情 合 理 ”与 “合情合 里 ”.
E N D
实战题型建模例说 2010年江苏高考阅读类文本
对文定形 山青水秀 清 山 水 秀 青 山清水秀 山水 青秀 清秀 字形识记
“山青水碧”与“山清水碧” “山清水秀”与“山青水秀” 对文定形 “改弦更张”与“改弦更章” “闲情逸致”与“闲情逸至” “宏图伟业”与“弘(鸿)图伟业” “伶牙俐齿”与“伶牙利齿” “金科玉律”与“精科玉律” “合情合理”与 “合情合里” “名门望族”与 “名门旺族” 建模意识
文言解读——实词 1、(05年扬州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重:两样,两顿 B.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则衡命 衡:抗 C.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诎:弯曲 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延:请 “诎” 肯定是“信”的对文,而上题C项“弯曲”,不可能是“信”的对文,因此答案为C项。“诎”语境为“受委屈”“不受信任” 部分原文:石父曰:“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延伸拓展
文言解读——翻译 2、(2005年黄冈4月卷)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 残,法宽则失罪。 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 3、(2003年全国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延伸拓展
大阅读——对位替换 中国有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之乡至丝绸之路,到处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记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眈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肃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灵秀,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揉合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石家庄高三模拟卷)19、第三段“山水之灵秀”是指(2分) 大自然的庄严肃穆、清远幽秘。 延伸拓展
语言运用——句式仿用 (2005年南京一模)仿照下列划线句子,在下列短信贺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4分)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_________,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_________,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答案] 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 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 [解析] ①每空2分。所写句子与原句结构相同,句意与原句语境相契合,且语句流畅、得体,得满分。②若未扣住夏、冬的特征来写,最多得3分。 延伸拓展
她____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方法归结 ① 相同语素的合并删除 ② 相异语素的联词析义 ③ 联词析义的定向控制 脱 推 摆脱 推卸摆脱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让其认识用引见,推荐别人用引荐 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客居他乡用作客,朋友串门用做客 审阅决定用审定,审阅修订用审订接受教育用受业,传授知识用授业 推 托 托词 借故拒绝 词义辨析
第一步,第一步,查找异处,组成新词。扬-一表扬,颂扬;叹——感叹,叹服。第二步,代人原文,定出答案。将新词代人原文,会发现“令人表扬”或“令人颂扬”明显语意不通,而“令人叹服”尤其合适,“令人感叹”也能讲得通,故答案是“赞叹”。第一步,第一步,查找异处,组成新词。扬-一表扬,颂扬;叹——感叹,叹服。第二步,代人原文,定出答案。将新词代人原文,会发现“令人表扬”或“令人颂扬”明显语意不通,而“令人叹服”尤其合适,“令人感叹”也能讲得通,故答案是“赞叹”。 语素辨词 有共同语素,合并同类,异素重组,代入原文,定出答案 ① 相同语素的合并删除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 赞叹 ② 相异语素的联词析义 赞 扬 表扬、颂扬 称赞表扬 ③ 联词析义的定向控制 赞 叹 感叹、叹服 称赞叹服
完善、完备 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个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 )的结果。 『思路』 语素:“善”是“好”的意思;“备”是“全”的意 思。 语境:语境有“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求好,而不是 求全,因此填“完善”。
新闻六要素,即“五个W一个H”--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什么、怎么样)。 一句话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句话新闻的要素 “主动性对象 + 事件(动词)+ 被动性对象 ” (字数许可时适当添加对象特点、 效果、时空位置等二、三级信息)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方法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讨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2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为加强追逃专项斗争的力度,北京市公、检、法机关于8月2日发出通告,限令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答案 常式句: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 变式句: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拿逃犯211名。 时间:“近日不准,“一个月”少时效性,用“7月份”。 地点:只有“北京” 人物:主动者原文有三处,取“公安”;被动者文种说法多,取“在逃犯”或“逃犯”。 事件:表述事件过程关键在找动词。“缉拿” “缉捕”为宜。结果是首节末句,核心信息是“211名”。 原因:上级部署,非新的信息,可不考虑。 方法:网上作战,分级督捕(新闻价值所在)。 词义辨析 “主动性对象 + 事件(动词)+ 被动性对象 ”
1、(04江苏卷)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09南京期末)我国拟于2009年1月1日实行燃油税费改革。阅读下列“燃油税费改革前后部分轿车开支对照表”,概括说明燃油税费改革前后轿车开支变化的情况。(5分)(09南京期末)我国拟于2009年1月1日实行燃油税费改革。阅读下列“燃油税费改革前后部分轿车开支对照表”,概括说明燃油税费改革前后轿车开支变化的情况。(5分) 改革前,开支大小与汽车排量大小成正比。(或“养路费相同,汽油费与排量大小成正比)改革后,取消养路费,排量小的车开支减少,排量大的车开支增加。
改革前,开支大小与汽车排量大小成正比。(或“养路费相同,汽油费与排量大小成正比)改革后,取消养路费,排量小的车开支减少,排量大的车开支增加。 题型建模 1、项目语的充分利用; 2、“横一句,竖一句”的结论模式 3、归纳合并同类,且抓主题
文言阅读 题型建模示例
理解实词含义类试题 考纲解读 1.理解 B (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 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实词类 新高考题 6.(2008年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A项:“听”,“准许”。李密《陈情表》(必五)中 “愿 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B项:“迫”,“逼近”。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必三)“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C项:“壁”,“营垒”,司马迁《项羽本纪》(《〈史记〉选读》)中“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D 项“度”,名词“常态”的意思,司马迁《刺客列传》(《〈史记〉选读》)“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文。
实词类 新高考题 5. (2009年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 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 率领 【答案】D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实词类 题型建模 阅读意识——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①辨古今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对、用 现代汉语解释的往往错。 ②知通假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 通假或者活用。 ③借对文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 比较推导词义。 ④析成分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合理就对,不合 理即错误。
实词类 题型建模 借对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生至,入谒 谒:拜见 B.延郦生上坐,谢之 谢:道歉 C.足下起纠合之众 起:出身 D.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走:逃跑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足下起(聚积)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实词类 题型建模 借对文 (09苏北五市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移檄购光武 购:悬赏捉拿 B.发兵攻拔邯郸 拔:攻取 C.乃闭营坚壁 壁:驻扎 D.方飨士作倡乐 飨:犒劳 《后汉书•王霸传》
实词类 题型建模 借对文 (0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睢阳城七十里 广:扩大 B. 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拟:类似 C.上由是怨望于梁王 望:怨恨 D.故能植其财货 植:培植 《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能植其财货,广其宫室,车服拟于天子。
实词类 题型建模 析成分 (0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 《宋书•许将列传》 (荣:动词,谓语,带宾语“之”。) D(难:动词,谓语,带宾语“之”。认为困难。)
实词类 题型建模 析成分 (09南京摸底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B.讽富人自实粟 讽:劝说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宋史》卷319“曾巩” D(轻:动词,谓语,带宾语“富贵”。以……为轻,轻视 。)
实词类 题型建模 析成分 (0904上饶一模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与连镳 连镳:同路,一起走 B. 有顷布筵席,具蒸犊 具:完完整整地 C. 韦引弹,意必中 引:发射 D. 飞飞倏忽逗闪 逗:挑逗,戏耍 《太平广记》卷194卷/豪侠2/僧侠 B(具:动词,谓语,带宾语“蒸犊 ”。且与上句“布”成对文。摆上 )
实词类 题型建模 析成分 (09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属:写作 B.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 高:认为……高 C.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 薄:逼近 D.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具:器具 《汉书·陈汤传》 D(高:动词,谓语,带宾语“其能”) D(具:动词,谓语,带宾语“酒食”。准备)
人物类 题型建模 基本原则:“四非一析” 四非: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非其地。 一析:直接还是间接的相对性。
谷城令王郢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坐是得罪。谷城令王郢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坐是得罪。 人物类 题型建模 (09盐城一模)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钱徽廉洁公正的一组是(3分) ①以财贷馈,坐是得罪 ②观察使樊泽视其簿,独徽无有 ③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④徽按其枉,悉纵去 ⑤遗徽钱二十万,不纳 ⑥徽素恭谨,不去位,久而仆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 D.①④⑤ 非其人 非其事 非其时 非其地 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
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人物类 题型建模 (09苏北四市期末)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3分)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 非其人 非其事 非其时 非其地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人物类 题型建模 (09广州一模)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沈德潜《游虞山记》) 非其人 非其事 非其时 非其地 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人物类 题型建模 (09广州一模)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论议抗直”的一组是 ①肃义不屈,奔赴南京 ②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 ③误国如此,乞正典刑 ④奔军之将,岂宜与此 ⑤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⑥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非其人 非其事 非其时 非其地 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文意类 题型建模 “科文扫读排雷读”法 雷区1误解实词: 选项核心实词解释与文段是否一致。 雷区2时空错位:叙述或分析是否是顺序的颠倒、事件的 时间、地点是否准确。 雷区3张冠李戴:事迹是否混淆对象,是否时间、地点对 应不当。 雷区4褒贬失度:作者对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 对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雷区5曲解文意: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 雷区6强加因果:前后叙述虽正确,但相互间缺乏关联。雷区7无中生有:人物、事件、性格陈述是否有依据。
文意类 题型建模 张冠李戴 14.(04江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勣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勣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勣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文意类 题型建模 张冠李戴 14.(04江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皇帝曾命令徐勣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勣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原文中说“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我们要理解“或”的含义,这里是作“有的人”讲,而D项却说“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没有依据。因此应选D项。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曲解文意 14.(09淄博市期末统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处理公务。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曲解文意 14.(09淄博市期末统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答案为C(应为“朋友劝说李芾不要前去上任”)
文意类 题型建模 误解实词 《后汉书 ·羊续列传》 14.(09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续在窦武幕府任官期间,因窦武出事,受到了牵连,她便静居自守。窦武 事息后,他被招入太尉府做官,四次调任后升为庐江太守。 B.黄巾军放火烧城时,羊续调集县立青年男子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大败敌军。 随后又活捉兴兵作乱的贼首戴风,并让其同党回归农桑。 C.羊续上任南阳太守前,遍历县邑,详知县令、官长的贪猾与廉洁,官民的善 良和奸邪,使郡中人惶恐、震惊;清除平定叛贼后,他又颁布政令,为百姓 兴利除害,百姓都很高兴、佩服。 D.羊续蔑视拜任三公时要给东园送礼钱这种行为,慢待了左驺,使得左驺白眼 相待,更使得灵帝大为不悦,羊续因此没能登上三公之位。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白,禀告。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时空错位 14.(09苏北五市一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时空错位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部下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释之时,而是下面“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之时。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时空错位 14.(08江苏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时空错位 14.(08江苏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 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从“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可知,“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之后,才与刘尚的队伍回合。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无中生有 14.(09百校样本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尚隐与李怀让在朝廷尚弹劾崔湜、郑愔,使他们受到贬黜,但也因此得罪对方,后来他们官复原位,李尚隐和李怀让受到报复。 B.冯昭泰诬奏李师等人是妖逆,而各位御史又害怕他不敢去查办核实此案,李尚隐便越级请求前往,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奏请赦免了他们。 C.李尚隐为官清廉,离职时有人以钱财相送,被他坚决拒绝。他认为自己生性如此,并非着意慎守“四知”的信念。 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管,一生查处了包括冯昭示泰、王旭、陈思问等在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文意类 题型建模 无中生有 14.(09百校样本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管,一生查处了包括冯昭示泰、王旭、陈思问等在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D项说冯昭泰贪赃被李尚隐查处在文中无据 。
文意类 题型建模 褒贬失度 14.(2003全国卷)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影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文意类 题型建模 褒贬失度 14.(2003全国卷)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影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斐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B项,讲裴矩自隋入唐后,品性由卑下而趋于高尚,正与司马光所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相违背,因而也是错误的。
文意类 题型建模 强加因果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因为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文意类 题型建模 强加因果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因为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D(A英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时空错位)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张冠李戴)C“因为伯颜清廉才下令众将不得入城” ,强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