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54 Views
第二章 古希腊悲剧: 《 俄狄浦斯王 》. 导言. 西方悲剧作为一种高雅体裁在西方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悲剧式崇高是西方古典美学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或范式。 西方戏剧发展史三座高峰: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以及 20 世纪欧美荒诞派戏剧。. 图片(剧场 1 ). 图片(剧场 2 ). 一 . 古希腊悲剧界说: 命运观念与精神特质. 1. 悲剧起源的文化蕴含 ( 1 )酒神狄俄尼索斯祭典:抒情歌舞 “ 酒神颂 ” 。罗念生 《 论古希腊悲剧 》 : Tragoidia( “ 山羊之歌 ” ,英文 Tragedy )
E N D
导言 • 西方悲剧作为一种高雅体裁在西方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悲剧式崇高是西方古典美学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或范式。 • 西方戏剧发展史三座高峰: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以及20世纪欧美荒诞派戏剧。
一. 古希腊悲剧界说:命运观念与精神特质 • 1.悲剧起源的文化蕴含 • (1)酒神狄俄尼索斯祭典:抒情歌舞“酒神颂”。罗念生《论古希腊悲剧》: • Tragoidia(“山羊之歌”,英文Tragedy) • Komoidia(“狂欢歌舞剧”,英文Comedy) • “死而复生”神话原型模式中“磨难”性质及其意义——
酒神节的狂欢 酒神节的狂欢(图) 返回 酒神节的狂欢
酒神狄俄尼索斯作为希腊悲剧的起源,在当代西方文论的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酒神的性质及对他的祭祀蕴涵着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叙事模式。酒神狄俄尼索斯作为希腊悲剧的起源,在当代西方文论的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酒神的性质及对他的祭祀蕴涵着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叙事模式。
(2)尼采论古希腊悲剧起源 •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指出:古希腊悲剧皆以酒神之受苦为题材,长期登场的惟一主角是酒神,“希腊舞台上一切著名角色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等等,都只是这位最初主角酒神的面具”
尼采的悲剧观与美国比较神话学家坎贝尔的“千面英雄”神话观,与以弗雷泽(《金枝》)文化人类学、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为基础、以弗莱为代表的当代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模式暗合。尼采的悲剧观与美国比较神话学家坎贝尔的“千面英雄”神话观,与以弗雷泽(《金枝》)文化人类学、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为基础、以弗莱为代表的当代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模式暗合。
2.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定义 •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catharsis,净化、陶冶、宣泄)。
西方悲剧理论中亚里士多德悲剧观中的平衡感或“度”的概念。卢卡斯提出:过分的怜悯会不会将我们赶上舞台,过分的恐惧会不会将我们赶出剧院呢?西方悲剧理论中亚里士多德悲剧观中的平衡感或“度”的概念。卢卡斯提出:过分的怜悯会不会将我们赶上舞台,过分的恐惧会不会将我们赶出剧院呢?
3.命运观念与精神特质 • 古希腊悲剧风格崇高、庄严、雄浑,在类型上主要属于“命运悲剧”,贯串着命运观念。悲剧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人与命运的冲突,悲剧往往是由英雄的性格缺点或“悲剧过失”所造成的。
古希腊人把难以理解的社会发展趋势、规律以及个人遭遇中的意外因素都归于冥冥中命运的捉弄,因而悲剧往往以主人公的失败、毁灭作结,但其意图却不在于写悲惨和无可奈何的人生,而在于表现严肃的氛围,表现崇高壮烈、惊心动魄的英雄气概,尤其是悲剧之父的作品,有一种恢宏博大的宇宙意识。古希腊人把难以理解的社会发展趋势、规律以及个人遭遇中的意外因素都归于冥冥中命运的捉弄,因而悲剧往往以主人公的失败、毁灭作结,但其意图却不在于写悲惨和无可奈何的人生,而在于表现严肃的氛围,表现崇高壮烈、惊心动魄的英雄气概,尤其是悲剧之父的作品,有一种恢宏博大的宇宙意识。
曾提出“上帝死了!”的骇世惊俗口号的尼采对古希腊悲剧有独到而深刻的看法,他提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大概念,认为古希腊悲剧的内在机制是二者合一。曾提出“上帝死了!”的骇世惊俗口号的尼采对古希腊悲剧有独到而深刻的看法,他提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大概念,认为古希腊悲剧的内在机制是二者合一。
命运观与神谕:西方思想文化主客二分的哲学渊源,奠定了希腊悲剧人与命运令人惶惑不解且势不两立的戏剧矛盾冲突的基础。主体充溢着激情的生命冲动与客体冷漠残酷的扼制,构成了“命运悲剧”独特的张力和魅力。命运观与神谕:西方思想文化主客二分的哲学渊源,奠定了希腊悲剧人与命运令人惶惑不解且势不两立的戏剧矛盾冲突的基础。主体充溢着激情的生命冲动与客体冷漠残酷的扼制,构成了“命运悲剧”独特的张力和魅力。
二. 文本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蕴涵 • ◎ 情节概说——忒拜王拉伊俄斯诱奸Pelops之子Chrysippus的罪孽-杀父(司芬克斯)娶母—大瘟疫( loimos)【倒叙】两个牧人…… • ◎ 基本冲突与主题—— • ◎ 卡塔西斯(catharsis)——净化、陶冶、宣泄、升华 • ◎ 结构与解构—— • 美国耶鲁学派希利斯·米勒的解构批评/柯尔律治“自愿暂停怀疑”论
◎ 形象分析: • 1.俄狄浦斯王——行动而受难的英雄(acting-and-suffering hero); • ◎无知与认知:三种情综(pathe)—— (1)《俄瑞斯忒亚》、《美狄亚》 (2)《伊菲革涅亚在陶立斯》 (3)《俄狄浦斯王》:悲剧过失(hamartia)
◎发现与突转(陡转)—— • ◎ 乱伦禁忌—— • ◎反讽聚合体—— • 2.命运的化身天神—— 天神与“黑洞”
◎结语:“文学中的蒙娜丽莎” • 文化/政治蕴含:悲剧与替罪羊/雅典城邦民主体制:“贝壳放逐法”(惩罚过失/政治民主) • 俄狄浦斯王与司芬克斯之谜(人)——“Oedipus =Know Foot”:He who knows the riddle of the feet. • 司芬克斯(图片)
——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问题。——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问题。 • ——古希腊神话中的司芬克斯之谜是古希腊人“问题意识”起源的明证。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怀疑,“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存在还是消亡,问题的所在”)。古代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中心问题,这就是天道……(方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