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52 Views
教育教学案例及应用.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沈 涛.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案例”一词的出现大约有 100 多年的历史。 20 世纪 70 年代,案例教学法逐步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 在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等词语的出现则较晚。 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案例正在兼收并蓄中形成。. 二、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概念: 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E N D
教育教学案例及应用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沈 涛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案例”一词的出现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逐步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 在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等词语的出现则较晚。 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案例正在兼收并蓄中形成。
二、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概念: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教育教学案例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件,它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件发生过的事实,向人们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概括的讲,教育教学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教学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案例]幼儿园小孩学“集合” 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掀起的新数学运动,强调要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及早引进“集合”概念。以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一个故事: 一个数学家的女儿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中,父亲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女儿高兴地说:“我们今天学了‘集合’”。数学家想:对于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来说,女儿的年龄实在太小了,是难以理解的。于是,他关切地问道:“你懂了吗?”女儿肯定地说:“懂了!一点都不难。”这么抽象的概念会如此容易接受吗?听了宝贝女儿的话,作为数学家的父亲还是放心不下,因此,他又追问道:“你的老师是如何教的?”女儿自信地说:“女教师先让班上的所有的男生都站起来,然后告诉我们这就是所有的男孩子集合;接着,她又让所有女孩子站起来,并说这就是所有女孩子的某合;然后,是白人孩子的集合,黑人孩子的集合,等等。最后,老师问大家:‘是否都听懂了?’我们回答说懂了。”父亲想,这样的教学法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作为数学家的父亲就以如下的问题作为最后的检验:“那么,我们能否以世界上所有的匙子或土豆组成一个集合呢?”女儿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肯定地说道:“不行!除非它们都能站起来。”
案例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故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件的描述,事件的描述要具备下列条件:一是事件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件的描述要具体,不应是笼统描述;三是描述中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件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件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件的描述,事件的描述要具备下列条件:一是事件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件的描述要具体,不应是笼统描述;三是描述中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件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件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
对典型的事件、人物跟踪调查,提供个案的详细记录,这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需要有长期的至少是一段时期的准备。对典型的事件、人物跟踪调查,提供个案的详细记录,这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需要有长期的至少是一段时期的准备。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用文字和摄影一一记录 ) 第一天就记录了四条:1.这个小孩子是在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2.生后2秒钟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地哭了。3.生后45分钟,就打呵欠。4.生后2小时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第490天记录了孩子模仿洗衣,拿了一块肥皂,用右手捏着,在洗衣板上面磨来磨去,做出模仿他祖母洗衣服的样子。 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作用
[点评]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老师用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注: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许多启迪。
1、案例可培养和发展教师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各种品质。教师多写案例实际是方法的积累,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处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有人说:聪明不是别人教的,而是通过案例探究得出的。1、案例可培养和发展教师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各种品质。教师多写案例实际是方法的积累,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处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有人说:聪明不是别人教的,而是通过案例探究得出的。 2、教师通过案例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知识。由于案例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虽然蕴含一些疑难问题,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人记忆、理解都很深刻。 3、让教师掌握对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案例就是一个老师,就是一个示范,所以它提供了一个模式给广大教育工作者。 4、案例的运用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好的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因为分析案例必须要求理论知识,可以说,对教师是质的升华。
顾泠沅教授对此做过深刻的研究,他的归纳有三个方面:顾泠沅教授对此做过深刻的研究,他的归纳有三个方面: 1、案例是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案例的编写与学习,可以促使我们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反省自身。同时,又可以分享他人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矛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案例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架梯子。大家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很多问题的争论,未必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允许多角度诠释。一段时间处在无结论状态中,不一定是坏事,可以促使我们的教师关注热点,独立思考,提高教师业务进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案例是教师学习理论、研究理论的一块肥沃的土壤。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可以追踪到教师成长的轨迹。在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提出的某些理论假设的支持或反驳的论据。这样可以比较好地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演绎思维,避免纯粹从理论到理论探究中的偏差。让哲学从哲学讲坛上走下来,也让理论从理论殿堂上走下来。
四、教育教学案例的类别 1、依照教育教学的任务: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2、依照教育教学案例研究的对象: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3、依照教育教学案例的介入属性: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4、依照传统学科: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5、依照应用角度: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6、依照内容覆盖面的宽窄: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7、依照内容的性质: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8、依照篇幅的大小:短篇案例、长篇案例(1500字以上)。 9、依照表现的形式: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点评式案例等
五、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 (一)教育教学案例的结构 教育教学案例完整的结构形式: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析反思。 常见的结构形式还有: 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案例——问题——分析 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诠释研究
案例:敏事慎言,和谐处理突发事件 (背景) 这是仿佛每位老师都深感头疼的一个学生。他——陆某,问题接踵而来,一个个暴露。学习上各科常挂“红灯”,常规执行上班级扣分总少不了他的份。他总是上课了才翻学习用品,下课了在教室里你追我赶的肯定有他。至于作业,不做、少做、乱做或抄袭是他的家常便饭。他成了老师们眼中的“差生”代表。和很多后进生一样,陆某还是个很倔强的孩子。老师对他的批评训斥,很容易让他产生强烈叛逆对抗的情绪。
(描述) 一次英语课上,一个同学在讲台前做free-talk时,陆某很是亢奋,交头接耳,不断和后座位的同学讲话,我很是生气,就把他喊了起来,我正准备训斥他,不料他先开口狡辩:“老师,我没讲话!”我突然意识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场合下,如果当众批评他,可能他会狡辩得更厉害,敌对情绪会很严重,而且这样也会影响整个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于是,冷静地思考之后,我决定用冷处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于是对他说:“你怎么知道老师喊你站起来是因为你随便讲话呢?”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我接着对他说:“老师喊你起来的目的是让你就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讲讲你自己的看法。”很显然,他回答不上来了。最后我对他说:“陆某,如果你暂时想不出来的话,下课再告诉我,好不好?”下课后,我还没走出教室,陆某就拦住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上课随便讲话,影响丁同学们的学习,影响了您的工作。但是,因为我听不懂那位同学的free-talk的内容,所以其实我是在问我后面的同学free-talk的内容。”我说:“知道错就行了。其实听不懂还是要努力地去听,等别人讲完了再问。要不然,你问的过程中又会遗漏新的内容,你说对吗?”他口服心服地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接着对他说:“老师喊你起来的目的是让你就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讲讲你自己的看法。”很显然,他回答不上来了。最后我对他说:“陆某,如果你暂时想不出来的话,下课再告诉我,好不好?”下课后,我还没走出教室,陆某就拦住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上课随便讲话,影响丁同学们的学习,影响了您的工作。但是,因为我听不懂那位同学的free-talk的内容,所以其实我是在问我后面的同学free-talk的内容。”我说:“知道错就行了。其实听不懂还是要努力地去听,等别人讲完了再问。要不然,你问的过程中又会遗漏新的内容,你说对吗?”他口服心服地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后,陆某上课很少随便讲话了。我常尽可能地表扬他的一些进步性的变化。我渐渐明显感到,他的态度在悄悄发生变化:听讲比较认真了,课后作业也及时认真多了,并且养成主动问问题的好习惯,学习成绩进步了许多。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反思 工作快三个年头了,我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技巧地应对课堂上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那些通常被老师们认为是差生的学生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劣势,得不到老师的注意和关心。他们有时希望通过别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而课堂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时而想表现一下的地方。对于这些事件,是置之不理,还是大声斥责?其实这两种方法可能都会有损老师的形象,使课堂限于抑或散漫抑或紧张的氛围。
反思 上面这个事情虽小,但及时抓住了,予以引导,激发了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也正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老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学生平等相处。试想,上面这个突发的小事,如果我以老师的“权力”去训斥,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学生,后果我想肯定比较糟糕,学生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伤害,整个课堂秩序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而我的谨慎地冷处理方式较好地避免了这些事情的发生,所以敏事慎言,和谐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显得尤其重要。
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方法 1、题目的拟订 存在的问题:定题过于随意。主题涣散。 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事件定标题。主题定标题。 2、案例背景的撰写 3、情境描述的撰写(情境描述示例) (1)主题要凸显。 (2)内容要真实。 (3)情景要完整。 (4)取舍要恰当。 (5)叙述要客观。 (6)要揭示人物的心理。
4、评析反思的撰写 (1)理论实际紧密结合。 (2)体现先进教育思想。 (3)分析务必实事求是。 (4)论述需要突出重点。 (5)观点要有充分依据。 (6)分析要独到深入。 评析反思示例:(对上述情境描述的分析) (1)放的时机的把握。 (2)教师放手的方式。 (3)放需要一定的基础做保障。 (4)把握好教师引导学生的时机与内容。 (5)教师引导的方式多样化。 (6)影响“放” 的效果的其他因素分析。 5、案例主题的确定与提炼 (1)确立鲜明、深刻、有现实意义的案例主题。 (2)案例主题的提炼。
[案例] “借分”引出的思考 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中午,高一年级的一位男生敲开了化学彭老师的办公室门,他拿着试卷,指着一处打叉的地方认真地对彭老师说:“这种答法是正确的,不应扣0.5分。”彭老师细心地给他解释为什么是错的,他点了点头,但脸上仍然未“阴转睛”。这时.彭老师拿起红笔,给他加上了0.5分,原来的59.5分变成了60分。彭老师对他说:“这次借给你0.5分,下次考试还回来。”他脸上立即“阴转晴”了,连说几个“谢谢”,满意地走了。 期终考试后的一天中午,这位男生又来到彭老师办公室,拿着试卷郑重地对彭老师说:“老师,这次考试我打了65分,期中考试我借了0.5分,现在还回来,请扣去0.5分。”彭老师笑着说:“看到你学习进步了,我很高兴,0.5分就不扣了。”
接着,彭老师又问这位学生,期中考试时,为什么要争那0.5分?他道出了缘由:“59.5和60分就是不一样,用同学们的话讲是相差一个档次。您给我加了0.5分,给了我脸面,回家时好见父母,在班里好见同学,您光我脸面,我心里时时暗示自己,努力学习,不负老师的信任和期待,一定要补回0.5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劲头,自然就有长进。”彭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试看分数,但不仅仅是分数;学习要考试,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老师,为了父母;而有更深层的含意。”学生说:“学习以掌握知识和本领,以走向社会,辉煌人生。”彭老师说:“对!说得太好了。希望你不断进步。”以后这位学生真的不断进步,成绩一年一个台阶,高考成绩达到85分。接着,彭老师又问这位学生,期中考试时,为什么要争那0.5分?他道出了缘由:“59.5和60分就是不一样,用同学们的话讲是相差一个档次。您给我加了0.5分,给了我脸面,回家时好见父母,在班里好见同学,您光我脸面,我心里时时暗示自己,努力学习,不负老师的信任和期待,一定要补回0.5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劲头,自然就有长进。”彭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试看分数,但不仅仅是分数;学习要考试,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老师,为了父母;而有更深层的含意。”学生说:“学习以掌握知识和本领,以走向社会,辉煌人生。”彭老师说:“对!说得太好了。希望你不断进步。”以后这位学生真的不断进步,成绩一年一个台阶,高考成绩达到85分。
[评析] 1.学生登门“求”分,虽然动机不算纯,却也是关注学习的好表现,且在考得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鼓励。 2.在60分及格(注,百分制),而59.5分则不及格,“分数”成了质量评定的唯一方式,导致了片面追求分数,由此也误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为了考试分数。分数把学生人为地分成“好、中、差”,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弄虚作假,满足虚荣。
3.《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知识学习中效率除受智力因素、环境因素、教师的指导制约外,还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旦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以及怨恨、敌对、愤怒等情绪,以至彻底丧失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并形成忧郁、自卑、怯懦、孤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也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彭老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巧借“借分”寄托期待。老师并没有上纲上线的批评,指出弄虚作假,满足虚荣的危害,来一番大道理,而是将理解、鼓励、信任和希望传给学生。学生从“借分”中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倾注的情感,从而内化为“争取”努力学习的驱动力;以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返还给老师。一借一还巧妙地运用了期待效应和情感激励,使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借分”依据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需要理解,自强的心理。3.《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知识学习中效率除受智力因素、环境因素、教师的指导制约外,还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旦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以及怨恨、敌对、愤怒等情绪,以至彻底丧失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并形成忧郁、自卑、怯懦、孤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也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彭老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巧借“借分”寄托期待。老师并没有上纲上线的批评,指出弄虚作假,满足虚荣的危害,来一番大道理,而是将理解、鼓励、信任和希望传给学生。学生从“借分”中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倾注的情感,从而内化为“争取”努力学习的驱动力;以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返还给老师。一借一还巧妙地运用了期待效应和情感激励,使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借分”依据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需要理解,自强的心理。
什么样的案例才是个好的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应讲述一个生动故事。 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中心论题上。 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应该是近3年发生的事情。 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别人对案例所涉及的事件产生认同感。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对已经作出的决策的评价。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总之,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 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一堂失败的语文课 尽管省教学能手评比的最终结果还没出来,但从当时个人的感觉、课堂的气氛、学生的调动、听课教师的反映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看,胜券当稳操在手了。返校后,课程又正好进行到《沁园春·雪》(参赛时所讲的课文)。信手拈来,参赛时精心设计的教案未加任何改动就被我“搬”到了自己的课堂。 从导语到结束语、从目标的确立到诵读的安排、从词上下两阕分析的三步骤到两阕之间自然而巧妙的过渡语……一切重复以往,但令人失望的是:原来的那种良好的感觉找不到了——从自己到学生似乎都缺少点什么,或许就是所谓的“涌动的师生的生命活力”吧!自然,缺少激情的课也就没了高潮。我很懊恼,这堂课甚至连平常的水平都没发挥出来。 按说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授起课来应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但这种感觉却没在这堂课上找到。 类似的情况还有几次。
[评析] 一、失败的原因: 1. 教案是未加再创造的、没有再次融入个人心血的现成品,缺少生命力。 2. 执教者无论是教学激情还是教学智慧,都没有得以最充分的投入和展现。 3. 学生在不变的教学常态下缺少外来刺激,注意力和兴趣都未能达到较好的状态。
二、失败的启示: •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确有在备课上不花力气,一个教案轮番用上几届或一味套用教案选的情况。 • 2. 作为一节关乎教师名次、等级的竞赛课,施教者的教学激情和才智被调动、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教学情境极易感染学生。 • 3.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求新求趣的特点。 • 4、 要使语文课常葆青春魅力,教者还应有意识地引进时代的新鲜气息,开拓学生的视野。
七、教育教学案例与其他教育教学文本的区别 1、案例与教案的区别。 2、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3、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4、与教后记的区别。 5、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6、与教学课例的区别。
八、教育教学案例的应用 1、教学案例新解(见材料) 2、南翔劳技中心吴宝英老师的案例
[结束语]教师为什么要写案例? 案例可以记载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经历。 案例写作有助于我们去认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写作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写作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