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健康教育学

健康教育学. 余金明 教授 jmy@fudan.edu.cn 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本节内容.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健康教育的社会 、 经济 和科学 意义. 3. 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4.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 健康教育学的概念.

bra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健康教育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教育学 余金明 教授 jmy@fudan.edu.cn 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2. 本节内容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健康教育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意义 3 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4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

  3. 健康教育学的概念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边缘学科。它力图在医学,尤其是在预防医学领域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和成就,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服务于疾病预防、病人康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4. 健康的概念 ? 什么是健康? What is health? • 传统:健康是无病、无残、无伤 • 现代: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WHO,1946)

  5.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旨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教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6. 健康教育的目的 消除健康 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7. 健康教育的场所 学校 社区 虚拟 社区 保健场所 家庭 工作场所 消费场所

  8. 健康教育的基本特征 • 知、信、行三个字是表达健康教育内涵的“三字经” KAP 社会卫生学 • 健康教育分为三个过程:计划、实施、评价 • 健康教育基本手段:信息传播、行为干预、社区组织 社会治疗学

  9. 健康促进的概念 “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Lawrence Green MARSHALL W. KREUTER 将健康促进表达为一个指向行为和生活条件的“综合体”:“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10. 1995年WHO西太区办事处发表《健康新视野》提出:“健康促进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定义中,健康促进是旨在改进健康相关行为的活动。 广义: 总体工作战略 狭义: 具体工作策略和领域

  11. 健康促进的五个优先活动领域 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的《渥太华宣言》(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1986)指出: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政治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加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行动,还包括改变社会、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条件,从而削弱它们对大众及个人健康的不良影响。《渥太华宣言》将五方面的活动列为优先领域: 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加强社区行动 五个优先活动领域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12. 三项基本策略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 倡导 赋权 协调 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帮助群众获得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增加其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健康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赋权 倡导 策略 帮助群众获得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增加其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健康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协调 协调个人、社区、卫生机构、社会经济部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形成统一联盟

  13. 也有专家将健康促进总结为“三点成一面”的理论模式,就是说健康促进依靠“三条腿站立”,这三条腿就是政策、教育和服务。他们形象地将这三个点称之为健康促进的三个支点,有了这三个支点就能保持健康促进的稳定和平衡,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支点,健康促进就不能正常“站立”。这种对健康促进的描述更精练,也抓住了健康促进最主要的三大工作领域,或者称为功能。 这一理论说明健康促进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促进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和通过教育促进提高个人和群体保健知识和技能。 健康 促进 健康 促进 教育 教育 服务 政策 政策

  14. 三者的区别

  15.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卫生宣教 卫生宣教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是单向行为 健康教育=知(知识)+ 信(态度) + 行(行为)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 社会环境支持 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需要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16.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临床治疗 危险人群 健康人群 患病人群

  17. 为什么要进行健康教育

  18. 为什么要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 健康教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19. 疾病谱的改变 Source: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2004 UPDATE,WHO

  20. 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城市包括北京等36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资料,农村包括北京等90个县资料。 * 新生儿病死亡专率系以每十万出生人数为分母计算的。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年鉴 2001年P.484-485

  21. 目前我国女性主要死亡原因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疾病 3. 心脏疾病 4. 意外事故 5. 糖尿病 6. 肾脏疾病 7. 高血压性疾病 8. 肺炎 9.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10. 慢性肝病 目前我国男性主要死亡原因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疾病 3. 意外事故 4. 心脏疾病 5. 糖尿病 6. 慢性肝病 7. 肺炎 8. 高血压性疾病 9.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10. 肾脏疾病 人类疾病的构成由以急性传染病为主,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

  22.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下对待疾病的三大法宝也遇到了挑战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下对待疾病的三大法宝也遇到了挑战 预防接种 社会医学 三大法宝 新应对 策略 传染性疾病 占主导时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主导时期 杀菌灭虫 行为医学 环境医学 抗菌药物

  23. 四类疾病影响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影响疾病的四类因素 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所占比重达40% - 50%。 环境因素 影响疾病的四类因素 人类行为处于这几类因素交互作用的交叉点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24. 健康教育是人们增进健康水平的极 大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

  25. 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 健康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要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

  26. 新的健康需求 健康的 心态 合理营养 良好生活方式 提高 生命质量 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 延年益寿

  27. 1991-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与GDP增长率比较

  28. 健康教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9. 医学科学在发展中必然与其他自然和社会学科相结合 • 行为科学的发生、发展 • 行为科学是由心理学、社会科学、文化人类学和其他与人类行为有关的科学知识组成的学科群。 • 统计学是行为科学赖以建立的重要方法学基础。 • 传播学的发生、发展 • 管理科学的发生发展 ★ 医学与行为科学、传播学等的结合的结果?

  30. 能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的压力,并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能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的压力,并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 主动 健康 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地生活,并享受较新的科技成果 身心健康 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躯体健康

  31. 社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 卫生政策与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 健康传播学 教育学 医学科学行为科学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 社会科学/ 文化人类学 基础医学其他相关基础科学

  32. 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般程序(与临床工作比较)

  33. 健康教育的过程及相关理论方法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 希望发现的事实或发生的变化 相关理论和方法 • 1.社区人群生活质量 • 目标疾病分布及于生活质量的联系 • 危险行为分布与目标疾病的联系 • 导致危险因素发生的因素及其分布 • 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及人口学特征 • 2.社区环境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 预防医学理论方法 社会学理论方法 心理学理论方法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 行为危险因素评估 (健康教育诊断) 传播学技术 心理学干预技术 教育学理论和技术 管理学理论与技术 社会营销理论与技术 1.健康信息传播 2.卫生服务提供 3.组织网络建设 4.政策发展/资源投入 5.社区人群参与 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教育干预)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 预防医学理论方法 社会学理论方法 心理学理论方法 经济学理论方法 1.行为危险因素概述 2.危险行为改善 3.健康行为建立 4.目标疾病减少 5.生活质量提高 干预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评价)

  34. 我国古代的健康教育 指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知之则强。知,谓知七益八损、全保性命也。不知则老”--《黄帝内经》 指出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篇》 康有为指出: “老者传之幼者 ,能者告其不能者 ,此教之始也。幼者学于长者 ,不能者学于能者 ,此学之始也。” 重视行为生活方式对于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性 西汉《导引图》东汉华佗《五禽戏》

  35. 近代以来新中国建立前的健康教育 他若自驱陷阱者, 炼食洋烟最癫狂; 如今多少英雄汉, 多被烟枪自打伤。 即如好酒亦非正, 成家宜戒败家汤; 请观桀纣君天下, 铁统江山为酒亡。 《原道救世歌》作者:洪秀全

  36. 20世纪20年代前,缺乏有组织的卫生宣教活动。20世纪20年代前,缺乏有组织的卫生宣教活动。 从20年代开始,在全国城乡和学校建立了若干卫生教育实验区。陈志潜教授在河北省定县的实验,针对农村的四大病根——“贫、愚、私、弱”,提出了以生计教育治贫、以文化教育治愚、以民众教育治私、以卫生教育治弱的方针。定县的经验在世界上发生广泛影响。陈教授直至去世,一生都关注我国健康教育事业。 陈志潜教授

  37. 定县农村三级保健网教学基地组织机构图

  38. 30年代编译出版了专著。1936年成立学术团体——中华卫生教育学会,一些省市还成立了专业机构。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设卫生教育科,朱章庚教授为第一任主任,共培养四年制学士和二年制学生92名。 然而,1949年以前真正通过广泛的卫生教育而对保障人民健康取得实际社会效果,并产生深远作用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39. 新中国建立后的健康教育 • 从50年代起,全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爱国卫生运动”,提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以及“除四害、讲卫生、增强体质,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号召,卫生宣教工作极大地动员了全民参与除害灭病,为保障和改善我国人民健康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40. 赤脚医生的卫生宣教 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 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 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 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 人员。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东医术病理;三是一 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1. 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建立了 “三级卫生保健网”、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制度”,为初级卫生保健奠定基础和提供了经验。并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宣传动员全国人民自觉行动起来,组织发动全社会力量,采用与当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42. 导演:谢晋 主演:李秀明 1975年9月《春苗》在全国公映 1968年9月,当时中国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随后《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43. 80年代以来,引进国外经验和理论,统一学科名称为“健康教育”。全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卫生专科学校建立健康教育专业(或亚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硕士、本科、专科学历的健康教育人才。健康教育学及其相关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已普遍列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妇幼卫生、护理等各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80年代以来,引进国外经验和理论,统一学科名称为“健康教育”。全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卫生专科学校建立健康教育专业(或亚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硕士、本科、专科学历的健康教育人才。健康教育学及其相关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已普遍列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妇幼卫生、护理等各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44. 1986年,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成立。各省(自治区、市)和大城市相继成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 进入90年代,大部分县级行政单位建立健康教育机构。 1997年1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卫生部根据中央《决定》,制定《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远景规划》。

  45. 国外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46. USSR 没有健康教育,就没有苏联的保健事业 前苏联 最早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1976年成立全国健康教育协会,将健康教育列为医学院校必修课程 德国 USA 健康教育实践开展较早,健康教育学研体系健全 美国

  47. 美国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和功能改变的四个过程:由宣传教角色(重宣传,单向沟通)转为教育者角色(重教育,双向沟通)再转为计划、执行、评价和训练者角色,再转变为行为改变者的角色(重行为改变,团队合作)。美国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和功能改变的四个过程:由宣传教角色(重宣传,单向沟通)转为教育者角色(重教育,双向沟通)再转为计划、执行、评价和训练者角色,再转变为行为改变者的角色(重行为改变,团队合作)。

  4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www.unesco.org)

  49.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网(http://www.unfpa.org)

  50. 联合国艾滋病署网站

More Related